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成佛之道>三乘菩提概说>

第13集 佛法八正道之正语、正业 正纬老师开示

[三乘菩提概说]  发表时间: 2015-04-21 23:04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继续收看“三乘菩提概说”。我们今天要继续跟大家谈出世间八正道,或者佛法八正道,我们今天谈的内容,要跟大家谈正语、正业跟正命三项的内容。
首先我们来看看,所有的一切的正语、正业、正命,都必须要基于有正见和正思惟而来。同样的,我们也叮咛大家,就是八正道它是一个实践的方法;所以当我们说正见、正思惟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深究:这里面谈到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知见?然后我们应该怎么样的思惟?这个部分都必须要深究,才能够把八正道的实践的精神放在佛法里面发挥它的效用。
好,所以我们接下来就看看所谓的正语。一般在声闻菩提里面谈到的正语的部分,通常都是用所谓的口业来予以函盖。我们一般来谈的四项经常犯的、口(就是我们说话)经常会造作的业行,不外乎有四样,就是妄语、两舌、恶口跟绮语。
那么什么是妄语呢?基本上就是我们基于自身的利益,对于不实的事情,比方说,我们没有真的见过我们却说见过,没有存在的东西我们却说它存在,或者别人明明讲过什么话,结果我们基于自己的私心,却把它故意掩盖,这些都是我们世间一般常见到的妄语。而妄语的来源,往往都是因为,我们希望在这个事情里面能够得到自己的利益,所以我们不惜掩盖真相。这是一般世间我们常常见到的妄语。而对于修行人来讲,还有一件更重要、更应该避免违犯的妄语,那就是所谓的未证言证。
什么叫未证言证呢?我们往往会发现到,许多人,比方说许多人往往连解脱的基础都不稳固,连我见是什么也不明白,所以自然而然三缚结都没有断,那当然三缚结没有断的时候,当然连初果都没有;可是当他连初果都没有的时候,他往往会基于名闻利养这些现实世界的利益,就跟他的弟子们说,“我”现在已经证到了什么样的解脱境界。像这类型的东西就叫作妄语。又譬如说,我们在佛菩提道谈的,我们说佛菩提道的关键就是要明心见性;可是要明心,要见性,得要明的这个心,明的这个心本身必须要完全符合,比方说《金刚经》、《心经》这类型的般若系的经典所描述的心的样貌。如果说我们没有深切去体会这些经文的义理,而把所有的一切境界都直接用“不执着”这三个字来解释的时候,那很有可能我们其实会误失了里面真正的义理;在这个情况之下,如果我们继续再基于要获得世间的掌声,所以我们又跟别人说我们自己已经明心的话,这个就是所谓的未证言证。
这个未证言证的妄语,我们在这个佛教里面叫作大妄语。因为大妄语的果报非常的严重,因为它实际上会很深远的影响了,一切跟我们有缘的众生将来学佛的因缘跟他的法身慧命;所以大妄语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事情,提醒大家要非常注意。我们宁可保守一些,为了我们自己的千秋慧命着想,宁可保守一些。这是第一个——妄语。
第二个两舌,当然就是挑拨离间。这个从它的字面的意思来看,我们就知道说,一定是为了我们自己自身的利益,才会花力气去挑拨两边。所以我们在口业的部分,第二项是两舌。
第三项就是恶口。这个恶口又特别指的是,我们心里面因为有恶念或者有瞋念的时候,对于我们现前的众生,我们本来是可以好好的解说,或者是温言软语告诉他,让他可以回心转意的;可是我们却由于自己的无明,或者由于自己在瞬间起了不可控制的这个瞋念,或者甚至于说我们由于自己的心术不正,所以故意要用粗暴的言语去伤害对方,这些都是属于恶口。
最后一项绮语。也同样的是基于为了要让自身、让我们自己得到利益,所以我们想尽办法在言词之间故意说一些好话,让对方对我们信任等等,以至于说最后能够实质的让我们自己能够得到世间的名闻利养,这些是所谓的绮语。
当然我们在谈正语的时候,我们就应概要避免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这个四项很明显的在口语上面的过失。不过,我们一样的,我们承续上一节的精神,我们除了在依循声闻菩提传统的范畴,来跟大家讲这个正语的意义之外,我们更希望从佛法的大的范畴,来给大家讲解所谓的正语。
我们先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方有人说:让他人不起烦恼,不生邪见,就是正语。这一件事情我们不妨来思惟看看,像这样的讲法是不是就是达到了正语的内涵呢?同样的,我们应该要依于正见——之前讲过的正见,对于这句话加以正思惟,然后我们才能够判断,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真正切中正语的内涵。
首先要回答这句话,要解析这句话,我们不妨来看看,这句话里面有个关键,就是要让他人不起烦恼。我们必须要从这里面切入一个经文给大家看。
这个经文是出自《长阿含经》的卷三《游行经》。这个经里面 佛陀在最后有开示给各个弟子们,佛陀说:“弟子们啊!如果你听到,我们僧团里面有任何一个比丘告诉你,就说‘之前我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我听到佛这样说什么样的法’的时候,当你听到有一个比丘这样讲的时候,那么你在听到的当下,不应该起了慢心,立即就认为就不相信他。”因为有一些的比丘会觉得说,“我只听佛说的,其他的哪怕是年高望重的比丘,我也一概不信”;所以 佛就告诉弟子们说,如果比丘有这样讲的话,那么我们不应该在当场就立即否定他,更不应该当场就立即毁谤他,说这个人说的一定不是事实,只因为他不是佛说,弟子们不应该这样子。
那么,弟子们在听到有人说 佛说的什么法的时候,弟子们应该要怎么作呢?“当于诸经推其虚实,依律、依法究其本末。”(《佛说长阿含经》卷三)也就是,希望弟子们要真的以法为师,你回去要好好地思惟,好好地想想看,他讲的这些事情是不是真的有依照 佛所开示的道理去讲。佛接下来又讲说:“如果经过考究,经过思惟之后,你发现这个比丘所说的并不是佛所说的道理的话,那么你应该要勇于跟说法的这个比丘,要跟他讲说:‘佛没有说这样子,你所听闻的恐怕是听错了;因为我依照了各个项的经文律典考证的结果,发现你所说的跟佛所说的是相违背的,所以今天你说的是错的。请你要放弃你现在的说法,请你不要再为人家再继续说下去了。’”
这段经文讲得很明确,告诉我们,佛当年在教导弟子听到同属佛弟子、同属僧团里面的比丘在说法的时候,一定要先自己先思惟整理,先想想看他说的对或不对,要以法为师,要以智慧为先导;经过思惟之后,如果判断这个比丘说的不对的话,我们一定要按照 佛陀的开示、佛陀的指示的话,我们一定要直接跟他说,“你这样讲不对,你不可以再这样说”。
所以,如果是这样讲的话,我们回头来看看,刚才有一句话说:让他人不起烦恼,不生邪见,就是正语。其实这句话里面有一些模煳的空间的。因为像刚才同属同一个僧团里面如果有人说了错误的法,那么身为佛弟子,我们应该要立即跟这个人讲说“你说的法错了”。同样的,如果我们把这个场景放在现在的这个世界、现在的时空里面的话,如果我们同样是佛门的弟子,如果我们看到同样是佛门弟子,但是说的却不是 佛陀所说的法的话,那么我们该不该告诉别人说,“这样子你说的这个不是正确的佛法”呢?如果只是一味着要让他人不起烦恼,避免让他人生起烦恼,要一味的要讨好他人、跟他人说好话的话,也许我们就会选择自己修自己的道,让他自己去造自己的业,然后我们只要顾着不要造自己的口业就好了。可是,我们如果按照 佛的开示的话,同样是佛门弟子,可是却说了不对而违背 佛陀说法的这些言词的话,其实我们反而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反而要直接告诫他,要让他知道,他这样讲是错的;即便他起烦恼了,我们还是得要直心相告。
所以,这个部分要提醒大家,所谓的“让他人不起烦恼,不生邪见,就是正语”这件事情,我们不能够完全执着在第一句的所谓的“让他人不起烦恼”;反而我们如果碰到有人说了不正确的知见,我们反而要告诉他正确的知见是什么。
同样的,这个是我们刚才举的,同样是佛门弟子的状况。那么如果不是佛门的弟子,是不是我们就一定完全是各修各的道,然后我们所谓的谨守口业,永远都不要再谈及对方有任何的不是呢?这个我们也得要好好的来分辨。比方说,《大宝积经》里面就有说到:“众中既作师子吼,能坏外道诸邪见。”(《大宝积经》卷六十七)或者《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也有提到:“此阎浮提九十六种外道邪见,我悉为彼种种说法,断其邪见。”(《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四十九)各位看到,在《大宝积经》里面,或者是《华严经》里面,佛不仅是刚才我们看到的《长阿含经》里面,针对于同样是僧团里面一分子的佛弟子,要针对他的邪见要予以指正;同样地,如果外道的邪见会严重地妨害众生的时候,乃至于让众生生起种种的邪见,远离将来的佛道的修行,然后让他的法身慧命会有所损害的时候,这个时候,其实我们也得要勇敢地站出来,要能够告诉众生什么是正确的佛法知见。
所以,我们再回头来看看这句话,所谓的“让他人不起烦恼,不生邪见,就是正语”这个部分,其实真正的部分它的重点,应该要把不生邪见,或者把众生的法身慧命,要把它摆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的执着在避免让他人起烦恼的这一句话上面。
其实对于这个部分,真正正确的理解,我们再给大家整理一下。也就是说,如果基于正见跟正思惟,我们判断了什么事情、什么样的说法是不是真正 佛的说法之后,接下来我们再思考什么叫作正语这件事情的时候,请大家先注意一件事情:正语既然是开口说话,它的重点就一定是会跟众生互动;“语”这件事情是开口说话,所以一定是跟众生互动。既然是跟众生互动的时候,其实我们就应该优先以众生未来无量世的究竟福祉当作优先的考量。所以,当你把这个未来无量世的究竟福祉当作第一优先的考量的时候,接下来你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才来考量说:“我如果直言相告的时候,我是不是可以在以这个究竟福祉为第一直言相告的前提之下,我想办法尽量的委婉地引导对方,让对方认清楚自己目前说法的缺失,并且也最好也能够让对方回归正道。”这些部分才是正语正确的理解。
所以,我们刚才给各位整个的总结就是,正语这个部分,优先的,应该是要以众生无量世——未来无量世的究竟福祉当作最高的指导原则。在这个指导原则之下,才会有所谓的“四摄法”,才会有“四摄法”里面的爱语。也就是,我们尽量用怎么样的方式呢让众生——最好最好能够让众生自动的能够捐弃邪见,回归正道;但是,如果所有的正确的方式都已经用了,爱语也用尽了,这个众生仍然执着在邪见,仍然执着散播不对的、不正确的佛法的时候,这个时候,其实我们是应该仍然要回归这个最高的指导原则,以众生的究竟福祉为考量,要加以破斥、加以阻止的。这个才是我们讲的正语的精神。
同样的,我们接下来看到“正业”,我们一般的通说正业——在声闻菩提里面通说的“正业”,通常都是离了三项的身的恶业,这个身的恶业就是所谓的杀跟盗跟邪淫,这个三个恶业。这个三个恶业由于会对于众生的侵害非常的严重,所以导致的这个果报也非常的惨烈;所以,佛才在许多地方明白的告诫弟子们,一定要远离这个三项,也就是杀生、偷盗跟邪淫这个三项恶业。
并且,除了远离这个三项恶业之外,最好我们也能够积极地利益众生。因为不杀生是一个消极的防制的行为,如果我们能够不杀生之外,我们还能够进一步的利益众生的话,那当然是更好的;这个就会从我们刚才讲的恶业,然后转变成善业——身的善业之一。同样的,如果我们不偷盗,其实只是防止了偷盗这一项恶业的发作;可是如果我们更积极的话,我们应该要想说不仅不能偷盗,并且我们应该要广作布施。这个也是一样,同样的从恶业再来积极地转向变成善业。同样的,我们说的邪淫这件事情也是如此,如果我们除了不邪淫之外,我们还能够进一步的进修梵行的话,那也是一样从恶业转到善业。我们刚才给各位讲的就是,这些恶业在后世的果报是非常的惨烈;可是如果我们念头把它转过来了,不仅不要作恶业,并且积极从事相应的善业的话,所带来的果报自然也都是非常好的果报,这是相应的一件事情。
所以,以上讲的,就是所谓的一般在声闻菩提里面讲到的所谓的这个正业。但是,我们这里仍然要期勉大家,其实我们也可以从整个佛法的角度来看看正业。所以,我们刚才在讲正语的时候给大家说,正语有一个最高的指导原则,就是要以众生未来无量世的究竟福祉当作最高的原则;在这个原则之下,我们才来谈如何善巧方便地引导对方回归正道。同样的,对于正业的这件事情,既然谈到的是业,那么业这件事情一定也有牵涉到跟众生互动;所以自然而然,我们在谈正业的时候,也一样有一个最高指导原则,就是众生未来无量世的究竟福祉。
所以从这一件事情来看,我们如果离了杀、盗、邪淫这个三个恶业的时候,是不是对于众生的福祉有关呢?当然是有关的。如果我们进一步的利益众生、广作布施、进修梵行这些事情,积极地行这些善业的话,是不是会跟众生的福祉有关?当然也是有关。可是如果我们更进一步的追问,如果我们谈到的是究竟的福祉的话,这个就牵涉到说,众生能不能适当的解脱烦恼,解脱于三界的束缚;甚至能不能适当的明心见性,乃至于分分的发起明心见性之后所应该发起的如来藏的种种的功德。
像这类型的事情表示着,我们如果以这个最高的指导原则之下,我们应该要积极救护众生免于恶业恶道。所以这个相应来说,怎么样救护众生免于恶业恶道呢?当然就是希望大家要努力护持 佛陀的正法,也希望大家尽量能够协助传播正法的知见。所以,如果您在今天的节目里面,如果您觉得这些的知见对您有所助益,并且经过正见、正思惟之后,也发现这些事情的的确确就是符合佛法的正确的知见的话;那么基于刚才我们讲的,以众生无量世的究竟福祉为原则的话,那么对于正业这件事情来讲,希望您也要尽量把这个正确的佛法知见,把它传递出去。
至于说最后讲的正命这件事情,一般来说的这个正命,基本上就是希望避免损及众生的职业,或者说从业时并尽量避免损及众生。同样的,我们也呼吁大家,在这个方面,也是一样以众生的究竟福祉为依归;所以也希望大家努力的护持正法,并且希望大家协助传播正确的佛法知见,以正确的救护众生。
今天我们就先说到这里。
阿弥陀佛!
本文标签:八正道(57)正语(3)正业(3) 本文关键字:八正道,正语,正业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