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正见正行>菩萨正行一>

第25集 修悲之方便

[菩萨正行一]  发表时间: 2015-04-21 23:38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白正伟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继续收看我们正觉教团“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节目。
我们依照 佛陀菩萨《优婆塞戒经》,以及参考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书中的开示内容,来为大家说明这胜妙的道理。今天我们将从 佛陀在〈解脱品〉第4的开示内容来说明:解脱与福德之间的关联。同时也说明:一个想要修学解脱道的人,他所应该有的福德,也就是修行六波罗蜜,与解脱证果之间的关联。
我们来看经典怎么说,经典上说:“善男子!若善男子、善女人,有修悲者,当知是人得一切法体诸解脱分。” 善生言!“世尊!所言体者,云何为体?”“善男子!谓身口意,是身口意从方便得。方便有二:一者耳闻、二者思惟。复有三种:一者惠施,二者持戒,三者多闻。” 佛陀在这个地方为我们说明:如果有一个善男子、善女人,他能够修习悲心的话,应当要知道这个人可以得到一切法体种种的解脱分。这个时候,善生菩萨就为大众来请问佛陀,请问佛陀:“佛!您说一切法之体,这个解脱分是以什么为体呢?”佛就为大众开示说:一切法的体,讲的是身口意,而身口意是从方便法中去获得。这里的体不是讲万法的本体。而是把一切法,都各自细分为许多法,而每一个法都有各自的体。这里说一切法体诸解脱分,是说一切法,当然包括解脱;从一切法中证得解脱。这个解脱是以什么为体呢?是以身口意为体。如果没有身口意来修行的话,一切法中的解脱分就证不到了。因为没有身口意,就无法住于解脱境界中,无法了知解脱的境界,是灭除身口意;所以得要有身口意的存在,才能现观解脱境界、才能了知解脱境界、才能具有解脱的智慧、才能了知入住无余涅槃的方法。所以说:如果想要证解脱,要先把自己全都否定,再把自己对自己的执着都灭尽,才能证得有余涅槃,才能成为阿罗汉而证得究竟的解脱道的解脱。
但是有人就误会了,就认为自杀就是解脱;可是一般人的自杀,只是换一个五阴,转入中阴身罢了!还是要再去投胎、再去出生。所以自杀了,实际上他没有解脱,自杀以后还得要再去投胎。那要怎样才能证得解脱呢?必须要证得解脱慧,具足解脱慧;要生起解脱慧以后,你取证解脱果的时候,才是证得解脱。这样分证解脱果,证得解脱以后,其实只是把自己的我见、我执去断除。要断除我见我执,就要靠你的身口意,少了这三法就无法断我见我执,就证不了解脱初果,乃至证不了解脱四果。所以说,一切法体诸解脱分,都是以身口意为体;但是身口意所证的解脱分,不能无因自有,不是凭空而有,所以要从种种方便中得。要借着身口意的修行,才能证得解脱分,所以说解脱分是以身口意为体;但是从身口意取证解脱果的时候,却要有方便才能够证得。这时有两种:第一个叫作耳闻,第二个叫作思惟。也就是说解脱果的证得,必须要先建立解脱的知见,如果没有人传授你解脱的正确知见,就无法获得解脱智慧的实证,没有办法去作观行、思惟,而能够取证。
所以,首先必须要先能够耳闻,耳闻当然包括是阅读。第二个方便法是说什么呢?就是要思惟。因为你听善知识讲的法,听来的法并不是你自己的法,对你来说那只是知见;听法的时候好像是接受了,但在你自己深心之中,常常并没有接受。表面看来是接受,实际上你的意根没有接受;自己光是想要断我见,但是你的意根却不肯接受。所以听闻佛法以后,还需要经过思惟整理,必须要如理作意的思惟──要如理作意,不是光思惟。是如理作意的思惟以后,你的意根才会接受;意根接受以后,你的我见才算是断除。真正的断除。我见断除了,那一定是有断除三缚结的功德,成为声闻初果人。这就叫作“思所得慧、思所成慧”。解脱道上一样也有“闻、思、修”,有闻慧、思慧、以及修慧。思所得慧完成以后,你有了正确的智慧。有了正慧,但只是断见,你断见解而已,还得要加上修慧来断执着──“断执”。断“我见”只是闻思,闻后如理作意的思惟以后,就可以取证断“我见”的解脱慧。但是“我执”的部分,是修所断的烦恼,得要在断我见以后,进修而取证二果、三果、四果的功德。这是在闻思以后,以证得断我见的智慧,然后转依在历缘对境之中,你这样去思惟、这样去观察,这样去断除对于自我、以及自我所的执着。这个断执着的这个部分,就是修所得慧;靠这个修所得慧而发起二果、三果、四果所证的解脱慧。由此可知,一定要有耳闻,以及思惟这二个方便法,才能发起解脱分,而获得修慧与证果。但是这二个方便,都要靠身口意实行才能成就,所以说解脱分以身口意为体。
另外还有三种方便,第一的方便是从惠施开始。由于想要取证解脱果,就必须假借身口意,来修习解脱知见与思惟观行。为什么说:修证解脱道也得要修布施呢?这就是因为众生的根性各各不同。有的众生在许多方面闻思修都已经作得很好,但是他始终没办法取证解脱果,因为他很悭贪;因为他贪于“我所”,把财物看得很重。 佛陀就告诉他说:那你要去断贪,专修舍──要舍弃一切财物,就可以成为阿罗汉。他就把所有财产布施出去,然后他再去面见 佛,他就跟 佛禀白说:我已经把一切都舍去了,可是我还没有证得阿罗汉啊!这时候 佛陀就说:善来比丘!他当下就成就了阿罗汉,只要一句话就解决了!
第二个方便就是持戒。因为有的人得要持戒,才能够证得法要;他必须持戒,是因为他自己主观太强,人家给他的建议他什么都不听,一概否认。他的见取见太重;这种见取见重,怎么可能成为阿罗汉呢?所以太主观,是修行上很大的障碍。主观不强的人,你只要引经据典,或者如理作意的说明告诉他,他听了马上就改了;可是主观强的人,你引经据典、如理作意的告诉他,他仍然不会改正,仍然坚持他自己的邪见,照样要曲解经论而对你狡辩。而主观不强的人,如果你不是引经据典如理作意的告诉他、他不接受,因为他接受的是如理作意。但是主观不强的人,如果你如理作意的告诉他,把他错误的原因说明清楚了,他就改正了。所以说主观太强的人,他是因为见取见的缘故,所产生的障碍。这样的情形,他的瞋心同样也会很重;瞋心重的人,就没有办法持戒而不瞋。这时候,如果你因为用善巧方便,乃至用佛陀的圣教告诉他:应该要好好持戒。他的五戒持守的很清净的话,都不越轨,表示他的瞋心就这样不久、就可以慢慢的去断除;能够一分一分的断除,能够如实持戒,他的瞋最后一定能够断除。有的人知见上没有问题,也如实、如理思惟过了,可是就是主观太强,断不掉。主观断不掉,把五利使中的见取见来执取,他认为自己的见解就比人高,但实质上却没有;这就是见取见尚未断除。但是见取见和救护众生的破邪显正,心态是不一样,作法也不一样;而见取见是说:明明人家的见解是对的,可是他想要表现比人家行,想要压过别人。结果自己是邪见,他是以比高下的心态来作,而不是帮助众生提升见地、导正知见,这样的人当然没有办法证得二果。所以佛就说:你这样的人只要把瞋断除了,去持戒,你就可以解脱了。他就很努力的去断瞋,断了瞋以后,就不再有见取见存在,就成为阿罗汉。
我们看第三个方便就是多闻,这是得到解脱慧最重要、最重要一个入手处。但是多闻也要看你所亲近的善知识,他自己有没有解脱的证量以及见地。如果那个善知识,他自己连我见都没断,他自己都还是凡夫的见解,他所教导你取证解脱,你多闻再多他的开示,也都没有用。所以多闻是有一个前提的,就是说:多闻正确的知见,多闻正知以及正见的解脱慧。所以阿含部的经典当中, 佛在很多经典一再重复的解说五阴虚妄的道理。他的目的就是让弟子们能够多闻几遍。为什么知见要一再重复的讲呢?就是因为众生其实是需要多闻熏习,才能够慢慢成就他的闻慧进入到思慧。所以有些法讲一遍,体会可能不够,你得要讲两遍的时候,众生才会体会;有时候讲了十遍,众生改不了,你得要讲一百遍,众生才有可能改;有的时候讲了一百遍,众生仍然无法信受到心里面,那有的时候,乃至可能要讲上一千遍,他就相信了。这就是多闻的功德。多闻固然重要,它的目的是要让你熏习。在这个过程当中,刚开始你的意识接受,可是末那却不接受;可是熏习久了以后,对于里面的义理,有了深细的体验以及领纳以后,你的意根开始转变了,慢慢的接受。熏习的目的就是要让意根能够转变,也是让我们的意识可以更深入的了解更深细的法要,而能够了解里面当中的真实义,解脱慧是这样的道理。佛菩提智的实相智慧,也是一样的道理,其实都不离开四个字,就是“闻、思、修、证”,都不能离开这四个法;可是这四个法,都不能离开身口意而单独存在。因此说:惠施、持戒和多闻,正是身口意的体,身口意是解脱分的体。这样就知道解脱分的证得,要借着身口意来“闻思修”,所以解脱分是以身口意为体;而身口意的发起解脱分,却不可能自已获得,得要借着多闻与熏习才能获得。所以解脱者的身口意,是以多闻熏习为体。
我们再看经典上继续说:“善生言:‘世尊!如佛所说从三方便得解脱分,是三方便有定数不?’”这是说:善生听到了佛陀这样开示,就问佛陀!佛!您说:从这三个方便法去证得解脱分;但是这三种方便法有没有定数?到底什么是定数?比方说:惠施与布施,就是有恩惠、有智慧布施予众生。如果有定数那就很简单,可是没有定数才困难。实质上有定数是不难,但是实际没有定数。比方说:你想要得到初果,说有定数十万块,你想要得到二果五十万,想要得到三果一百万,四果二百万,这叫有定数。但是解脱分的实证,问题并不是这样有定数的。这样定数化的佛法,是把佛法世俗化了,实质还不能证得解脱分;因为从解脱道来讲,你必须要能够断除我见,及断除我所的执着,然后借着布施,作为断我所执及断我见的基础。并不是这三个方便法有一定的定数,就可以让你证得初果的解脱,也不是有一个定数,而让你证得阿罗汉四果;虽然证果与布施有很大的关联,但不可以说它有定数。同样的道理,持戒、多闻也是一样的道理,都是没有定数的。
而善生菩萨听到佛陀上面的开示以后,所以他就为初机学人提出这个问题:请问这些方便法是不是有定数?如果有定数那就好解决。如果证果基础的行善是有定数,就显现一个事实:佛法没有什么好稀奇的。不稀奇了!结果变成有钱人一定可以得到生死的解脱,那穷苦的人就不能得到生死解脱。可是事实上并不是如此,但是这样子有定数的说法,是违背佛法的真实义。因此,佛陀就举例说明来答复善生的问题说:“不也!善男子!何以故?有人虽于无量世中,以无量财施无量人,亦不能得解脱分法;有人于一时中,以一把麨施一乞儿,能得‘如’见解脱分法。”佛陀这里的开示点,其实已经点岀了关键,都是因为一切众生的心,各自不相同的这个缘故,所以有的人极力行善,而能生起解脱分法;有的人极力行善,却不能生起解脱分法。甚至有的人只有行少许的善,却能生起解脱分法;也有的人不曾行善,而只熟读一偈,便生起解脱分法。佛答复说:修证解脱分的人,都可以从三个方便上面来证得解脱分,但不一定有定数。为什么呢?佛先举例说:有的人在无量世,以无量的财宝布施给无量的人。记得哦!无量的财宝布施给无量的人,可是始终无法证得解脱分。
譬如 佛陀在经中有说,自己在因地无量世,供养过无量无边的佛,而且都是作广大的供养,但是这些诸佛却不为他授记他何时可以成佛;他当过无量世的转轮圣王,可是始终都没有一尊佛为他授记成佛。一直到了燃灯佛的时候,才为他授记,。授记:你未来世多久以后成为佛,佛号叫释迦牟尼;你的国土是娑婆世界,正法住世有多久,像法、末法各有多久;你的声闻弟子有多少、菩萨弟子有多少人。这个时候才被授记。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形呢?这是因为那个时候,已经证得解脱分了。如果没有证得解脱分的实证,纵然无量世中,以无量的财施无量人,仍然不得解脱,仍然得不到诸佛的授记。所以有的人于无量世,以无量财施无量人,来行布施而不得解脱分法,正是因为我见没有断的缘故。如果是无慧而又加上自己的瞋心不断的话,那就更难发起了解脱分。但是有的人正好相反,他只是这一世曾以一把面去布施给行乞的乞丐,结果就可以得到如见的解脱分法。如见就是说:不落于一切法空的断灭见解的解脱分。如果不是如见,如果是不如,那就没有如;不如的解脱分,就是落于断灭境界的解脱道。譬如六识论者,就是属于这一类不如的外道。因此说:得如的解脱就表示,所证的解脱不是断灭境界。这样证得如的正见解脱分,那才是真正的解脱道。所以有的人一世之中,就只是那么一次,以一把面布施给行乞的人,他就获得了解脱分法;但是有的人却是在无量世以来,都以无量的财来布施给无量的人,却不得解脱分法。
本文标签:修悲之方便(1) 本文关键字:修悲之方便
相关阅读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