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禅宗>禅宗法脉>概论>

禅宗祖庭(2)

[概论]  发表时间: 2015-08-12 08:02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唐乾元元年(758年,)肃宗李亨赐山谷寺名“三祖山谷乾元禅寺”。公元772年,唐代宗李豫谥僧璨名“鉴智禅师”,赐三祖舍利塔名“觉寂塔。”后来,寺院和塔多次被毁和重修。现在的塔,塔宫里珍藏有三祖百颗舍利子,唐代的塔基、宋代的塔刹、明代的塔身。宝塔为楼阁式塔体,砖木结构,飞檐翘角,斗拱相乘。塔为5层,外旋中空,螺旋而上。每层4门相对,两虚两实。游人登塔,常被虚实所迷。塔顶置有相轮,由8条碗口粗的铁链牵制,链上系有400余只风铃。风吹铃动,叮当悦耳。
三祖禅寺变迁
北宋时期,三祖禅寺的香火达到鼎盛时期。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舒州山民柯萼遇一老僧指点,于万岁山(今天柱山风景区的玉镜山)古松下掘一石篆,上镌南梁高僧、三祖禅寺开山祖师宝志手书“圣祚绵远”四字,进呈于朝。太宗赵光义为此石篆取名“瑞石”,并遣使至舒州三祖禅寺,颁诏臻谢,谥宝志名 “宝公”,赐号“道林真觉禅师”。
宋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三月,为给仁宗赵祯增寿,朝廷选舒州三祖禅寺为道场,建“资寿宝塔”一座,并赐佛牙舍利,监藏于塔座之下。同期,三祖禅寺也高僧辈出,宗风大振。时有“禅林谁第一,此地冠南州”之誉。
此后,三祖禅寺几经损毁,历经沧桑磨难。南宋末年,元兵南侵,寺院被毁,直至明朝中叶,方得以重建,史称中兴。明末再毁,整个清朝时期乃至民国,仅得以维持香灯不灭,呈衰败状态。
1979年后,历经近30年的建设,寺院整体结构得以逐步恢复。
四祖祖庭——黄梅四祖寺
湖北黄梅县西山上的四祖寺,为禅宗四祖道信大师的道场。
四祖寺,古称幽居寺、正觉寺,又名双峰寺。唐武德七年(624)禅宗四祖道信大师创建,为中国禅宗丛林之始。位于湖北黄梅县双峰山下,距县城15公里,占地110多亩,与东山五祖寺相隔20公里。西山,又名破额山、双峰山,海拔599.8米。风景秀美,名胜众多。其中三塔(毗卢塔、众生塔、衣钵塔)、两桥(灵润桥、明月桥)、一石刻(灵润桥摩崖古石刻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道信禅师(580~651),俗姓司马,世居河内(今河南沁阳县),后迁蕲州广济(今湖北武穴市)梅川镇。12岁投司空山璨禅师求解脱法门,言下大悟,摄心无寐,胁不至席六十年。21岁于江西吉安受戒修学。越三年,闻璨和尚遍游江右告竣,归司空侍之,得传衣钵,为中国禅宗第四祖。大业二年(606),璨禅师寂。至庐山,住大林寺十年,研习止观。大业十三年(617),38岁,住吉安祥符寺,令城中禁屠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解围城之困。
唐武德七年,蕲州道俗请师至黄梅造寺,见双峰有好泉石,一住近三十年。大敞禅门,聚徒五百人,自耕自足,勤坐为本。著《菩萨戒本》一卷以传戒法;又撰《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教人修习一行三昧以明心地。以农养禅,行证并重,禅戒合一,融摄止观等一切法门。蕲州双峰多有得果之人。其忍禅师,承信禅师后,法妙人尊,时称东山法门;荆州法显,受“出要之方,降心之术”;衡岳善伏,得“入道安心”之法;荆州玄爽“亟发幽微,唯存摄念,长坐不卧,系念在前”;牛头法融,则悟“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之旨;新罗法朗,秉法东归,开海东禅道之滥觞。四祖及其六大神足,不仅神州禅门法运之所系,新罗法朗实海东禅道奠基人。
永徽二年(651),四祖命弟子造塔于寺之西岭。同年古历闰九月初四,自入塔中,垂诫门人,言讫而寂,世寿七十有二。第二年,塔门自开,肉身不朽,众迎真身回寺供奉。代宗敕谥“大医禅师”,塔曰“慈云”。
弘忍后,有清皎、仲宣、居讷、法演、止堂、云谷、平川、三昧寂光、戒初、起高浪、晦山戒显、道纶溥等高僧相继驻锡西山。
明正德十四年,四祖真身举手至顶,吐火自焚,得无数舍利,殿亦同灰。荆王发起重建。清咸丰四年(1845)冬,毁于兵燹,光绪间复修。后又毁,仅存三间祖殿与古柏数株。1995年12月,本焕长老担起重兴大业,历时五载,建成殿堂楼阁200余间,昔日祖庭,重现辉煌。2003年9月12 日,本老功成身退,净慧大和尚继任方丈。师以重振四祖禅风为任,倡导生活禅法,加强僧制建设,继办《正觉》期刊,举行以禅修为主旨的四众共修法会及禅文化夏令营等活动,并进一步整治寺院周边环境。而今,寺前停车场、“慈云之塔”石牌坊、传法洞、寺院至毗卢塔及传法洞朝圣台阶等工程相继竣工。千古禅刹,生机焕然。
五祖祖庭——东山五祖寺
黄梅五祖寺,又名东山寺,亦名东山禅寺,位于湖北省黄梅县城东北十三公里处,是禅宗五祖弘忍大师的弘法道场,又是六祖慧能大师求法得衣钵之地。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国际上,特别是在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国家享有盛誉,自古以来,不少文人墨客,来此朝山览胜。
弘忍(60l一674年),俗姓周,湖北黄梅人。永徽三年(651年)道信付法传衣给他。道信圆寂后,他继承法席,后世称他为禅宗第五祖。由于来学禅的人日益增多,唐永徽五年(654年),弘忍到双峰山东面的冯茂山建立东山寺,因五祖弘忍所创,又称五祖寺。
盛唐时,殿堂楼阁千余间,僧侣达一千三百多人。历代高僧辈出,人才毕聚。弘忍大师在此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开创“东山法门”,在佛教史上有着辉煌的历史地位,被宋英宗御赐为“天下祖庭”,宋徽宗御赐为“天下禅林”。元文宗赐寺额为“东山五祖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弘忍大师在东山开辟道场后,广开法门,接引群品。轰动全国,吸引四方学者,常住门徒多达千余人。武则天立周即位后,提倡佛教。久视元年(700年),请弘忍授法弟子神秀、玄约、慧安等赴内道场供养,并赐为国师。这样一来,弘忍的声誉愈高,五祖寺的声望也越大。后来,五祖寺在李唐诸帝的支持下,持续兴盛,从未衰败。
宋代,五祖寺继续得到扩建和发展。北宋真宗至南宋高宗期间,师戒、法演、表自、宗拔等名师任五祖寺方丈,相继大兴宝刹,修建殿宇佛塔。特别是法演住山时,大兴祖庭,大振宗风。其法裔弟子中,佛果克勤、佛鉴慧勤、佛眼清远三人,时称“三杰”,亦称“三佛”,精励自持,广扬佛法,禅风大盛,使五祖寺的名声更加震动天下。
宋末后东山毁于战火,一时冷落萧条。直到元十九年(1282年)了行禅师再入东山,扫寺故基,重兴土木。皇庆二年(1313年)三韩万奇上人从渖王请,奉弘忍肉身还东山。至治二年(1322年),法式禅师精励自持,作大殿,奉祖师;作经阁,藏经卷;梵刹佛像俨然一新,金碧辉煌,使一时趋于衰微的五祖寺俨然中兴。后来五祖寺几经劫火,又多次重修。
元朝至元十九年(1282年)了行禅师入东山五祖寺,重建祖庭。至治二年(1322年),法式禅师恢复佛事,使一时趋于衰微的五祖寺中兴。至顺二年(1331年)元文宗改东山五祖寺,一直沿用至今。
清朝对五祖寺不断进行修缮和重建,至清末仍有殿堂楼阁六百余问,住僧二百余人。民国期间,庙宇毁坏十之八九,成为一片废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仅存殿宇十二栋,房屋六十八间。
建国后,国家对殿堂、碑刻、古迹等加以妥善保护,八十年代政府又拨款彻底翻修真身殿、祖师堂、天王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了保护这座历史名胜,对古寺进行了维修。1957年省佛教协会派僧人住持管理。1979年成立了文物管理所,重修了长春庵、听泉亭,维修了真身殿和上山石板古道。1984年正式交由佛教界管理,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
慧能隐居之地——四会六祖寺
四会六祖寺座落在广东省四会市城区的西南面3公里处,有一座高649米的贞山,建筑群颇具气势。我国佛教禅宗六祖慧能(公元638年—713年)曾因避难藏身于四会龙甫镇营脚村扶卢山达15年之久,六祖姓卢,当地村民为纪念他,故以山为“扶卢”名,山上有“六祖池”,山下建有“六祖庵”,该庵为唐代所建,清嘉庆十四年重修,改为六祖寺,旧址至今犹存,现在的六祖寺是1998年动工兴建的。
六祖慧能为岭南佛法之始,为什么要在四会避难藏身呢?相传慧能投湖北黄梅东山寺五祖弘忍门下,因作谒得到了弘忍赏识后,弘忍便秘传禅法,付与法衣钵孟,成了禅宗六祖,弘忍的大弟子神秀因未能得到师傅亲付衣钵,很不服气,于是纠集一班门徒,欲害慧能,夺回衣钵,弘忍见有人想害慧能,便吩咐他从速南去,临行前对他说“逢怀则止,遇会则藏”(怀指今怀集县,距四会140多公里,会指四会市)。慧能便带着衣钵匆匆南下,神秀派人跟踪,直到韶州(今韶关市),还有人追逐他。慧能回到广东后,想起师傅的嘱咐,为了避开敌人,隧往四会,当他走到龙头铺子林时,见那里山高林茂,地势偏僻,景色宜人,村民以耕种、打猎为生,他想猎人以杀生为业,又多在山林中出没,是避开敌人追踪的最好处所,于是便找到一个姓叶的猎户家住下来,当时慧能还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慧能经过多年的避难藏身经历,亲自接近下层乡民,对他后来的宗教哲学影响是很大的,如他主张“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意思是不用背诵佛经,不要累世修行,只要放下屠刀,便可立地成佛,六祖还认为“下下人有上上智”。其佛教理论都是有中国自己宗教哲学的独特见解。
据传,在四会一直流传着六祖慧能点化阮公圣佛阮子郁,阮子郁又点化梁公圣佛梁慈能,相继成佛的故事。现在,四会还有唐朝所建的祭祀梁公圣佛和阮公圣佛的宝林古寺和宝胜古寺。
新六祖寺于1997年3月奠基重修,历时四载而成,寺院占地6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建有六祖大道、牌坊、风雨亭、放生池、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六祖殿、藏经阁、钟楼、鼓楼、功德堂、永思堂、观音堂、罗汉堂。各殿堂供奉诸佛菩萨金身。六祖金身塑像慈祥可亲可敬,端坐殿内,庇佑人间风调雨顺,国秦民安、人寿年丰。此外,还建有斋堂、配殿、客舍、方丈室、僧人宿舍以及广场、停车场等。全部建筑采用白墙绿瓦红柱传统古典寺院设计,蔚为壮观。据说,这是各地众多六祖寺院中规模最大、最为堂皇壮丽肃穆、唯一被命名为“六祖寺”的古刹寺院群体。目前,六祖寺驻有德高望重的方丈大师和众僧数十人,每天烛灯长明,香火鼎盛,瑞气蒸腾,禅贯乐耳。海内外汇资金慕名前来参拜者络绎不绝。
六祖祖庭——广东六祖南华寺
南华禅寺坐落在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东南郊曹溪之畔,是我国著名得佛教古刹,又是禅宗六祖惠能弘扬禅法得发源地。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八十多年的历史。
南华禅寺是南北朝时的梁天监元年(502年)由印度僧人智药三藏创建,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唐仪凤二年(667年),禅宗六祖慧能主持曹溪,在这里弘扬、发展了禅宗,故佛教徒对南华寺视为“祖庭”,南华寺几次易名,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改名为“中兴寺”;神龙三年(707年),又改为“法泉寺”。宋开宝元年(968年),宋太祖赵匡胤赐名“南华禅寺”,沿用至今。
六祖惠能到曹溪南华禅寺传授禅法三十七年,得法弟子四十三人,传播全国各地,后来形成河北临济、湖南沩仰、江西曹洞,广东云门、南京法眼等五宗,即所谓 “一花五叶”。法眼宗远播于泰国、朝鲜;曹洞、临济两宗,盛行于日本;云门及临济两宗,更远播于欧美,故南华禅寺有“祖庭”之称。
南华禅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以东7公里曹溪河畔。据明万历《曹溪通志》记载: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印度高僧智药三藏见此地“山水回合,峰峦奇秀,叹如西天宝林山也”,遂建议地方官奏请武帝建寺。天监三年(公元504年),寺庙建成,梁武帝赐额“宝林寺”。唐仪凤二年(公元677 年)始,中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来宝林寺说法37载,使南宗禅法大播于天下。故南华寺素有南禅祖庭之称,在东南亚、朝鲜、韩国、日本以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有重要影响。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武则天赐惠能水晶钵盂、磨衲袈裟等物。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中宗又赐宝钵、磨衲袈裟等物,并将寺名赐改为“中兴寺”;神龙三年(公元707年)再改“法泉寺”。宋开宝元年(968),太祖赐额改称“南华禅寺”,沿称至今。1983年,南华寺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寺庙。今南华寺占地总面积约42.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群总面积1.2万平方米。为阶梯式中轴线对称平面布局。寺向为坐北朝南。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为曹溪门(头山门)、放生池(上筑五香亭)、宝林门(二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灵照塔、祖殿、方丈室。自天王殿始作封闭,东侧依次为钟楼、客堂、伽蓝殿、斋堂等;西侧依次为鼓楼、祖师殿、功德堂(亦称西归堂)、禅堂、僧伽培训班等。主体建筑院落外,北侧有卓锡泉(俗名九龙泉)、伏虎亭、飞锡桥;西侧有无尽庵、海会塔、虚云和尚舍利塔;东侧有中山亭。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禅宗,祖庭,禅宗,祖庭,嵩山,少林寺,座落在,河南,登封,县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