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禅宗>公案拈提>入不二法门>

第027集 迦叶问疾 正超老师

[入不二法门]  发表时间: 2019-06-13 15:52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各位菩萨继续收看正觉教团所推出的电视弘法节目,这一季所讲的主题是:“三乘菩提之入不二法门──空性中道真实义”,我们这一个系列主要是在演述《维摩诘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的真实意涵。
今天在进入主题之前,先为大家说明的是,当中法义要旨是依据平实导师著作的《维摩诘经讲记》作为蓝本,再加以进一步的论述当中法义,进行的过程会先把《维摩诘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的相关经文来作分段解释,并将其中法义的要旨来作说明。菩萨们如果有兴趣想作进一步的深入探讨与研究的话,无妨可以参考《维摩诘经讲记》第二辑94页到156页中所说之胜妙内容,仔细地阅读思惟,必定会获益良多。
紧接下来这个单元,是换大迦叶尊者上场了!声闻十大弟子中,前面已有两位推辞了:第一位是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第二位是神通第一的大目犍连尊者,现在是第三位头陀行第一的大迦叶尊者。这大迦叶尊者也不晓得般若密意,所以他也无法去向维摩诘菩萨问病。佛就是故意要向声闻中的十大弟子一个、一个地问,让他们知道大乘法的不可思议,为的就是要让他们发起大乘心,将来才会回小向大而成为菩萨,后来果真有好多位回入大乘而证悟了。
我们先来看经文:
佛告大迦叶:“汝行,诣维摩诘问疾。”迦叶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于贫里而行乞,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大迦叶!有慈悲心而不能普:舍豪富,从贫乞。迦叶!住平等法,应次行乞食……。’”(《维摩诘所说经》卷1)
这段经文可以显示出来:如果是修二乘法的行者,他就没有平等法可说,因为二乘法所观行的内容,都是在十八界法中,可是十八界法中并没有平等法可言,一定是一一界各不相同,所以依于十八界而有的贫富,一定会有差别的不同;世间不可能有两个人的财富是完全相等的,所以依于十八界是没有平等法可言。
可是最贫穷的人与最富有的人,他的真实法如来藏是完全平等而无差别,这才是真正的平等法。在这一小段的经文意旨,主要的内涵是在说明:“如果住在真实如来藏的平等法里面来看待富人,他跟穷人一样都是这个如来藏,你就应该平等地乞食,不应该跳过富人;你略过富人,显然你就是用这个意识心来看,说这个富人太有钱了,不必给他种福田,所以你迦叶专门只给穷人种福田。”所以,维摩诘菩萨就是要提醒迦叶:你专门只给穷人种福田,就不是住在平等法了,但是迦叶尊者无法了解这个道理。
维摩诘居士又说:“为不食故应行乞食,为坏和合相故应取揣食,为不受故应受彼食。”(《维摩诘所说经》卷1)这下大迦叶尊者更听不懂了,因为迦叶尊者一定会想:“我们二乘人实行乞食就是为了要吃饭,所以要行乞食;因为我这个十八界色身如果没有饮食就不能生存,所以我才要乞食啊!今天维摩诘居士居然跟我说:‘是为了不食才要乞食。’如果为了不食,那我乞食来干嘛呢?”所以他无法弄通维摩诘居士所说的深意。但是一切真悟的出家菩萨确实都是这样的,真的是“为不食故应行乞食”。
出家菩萨们受众生供养,供养食物来了无妨就吃,这个是因为他要吃饭才能够维持色身,然后才可以在人间继续给人家种福田,与众生结下法缘,才可以度众生得解脱。可是吃饱了却说:“我没有吃。”不但说我没有吃,而且还说:“我一生从来都没有吃过饭。”假使您突然听到这一句话,一定无法了解证悟的菩萨所要表示的真正意涵;这个真实意涵,是因为证悟的菩萨想要圆满一切种智,也想要度众生,让众生同样圆满一切种智,因为成佛一定要靠圆满一切种智。可是一切种智是什么呢?就是了知如来藏所含藏的一切种子的智慧。一切种子含藏在如来藏中,而如来藏却从来不吃饭;出家菩萨就是为了究竟了知不吃的如来藏,所以他要维持色身而吃饭,才要去乞食啊!如果不吃,生命就不能存在,就无法实证一切种智,也无法教导众生证一切种智,所以他真的是为了不食的缘故而行乞食。
如何又是:“为坏和合相故,应取揣食呢?”揣食也就是团食。我们人间的食物都算是团食,或者叫作段食,因为是一段一段的;菜拿出来,我们把它切成一段一段炒出来吃;饭煮出来装到碗里,也是一团一团的;就连喝水,也是一口一口地喝。所以,人间菩萨所吃的食物当然就是团食,出家菩萨出去托钵回来的食物也是团食;所以能吃的色身与所吃的团食都是和合相。出家菩萨乞得团食回来,目的却是为了要坏掉和合相。也就是说,出家菩萨乞食回来是维持这个色身,目的却是为了要悟入无和合相的如来藏境界,为了佛地的一切种智;可是一切种智是没有和合相的,因为一切种智都是从如来藏而来;如来藏本身就是离和合相,所以取团食的目的,就是为了坏和合相。
维摩诘居士又说:“为不受故应受彼食。”在此请问各位菩萨:“您吃饭过程当中,您受了味道没有?”各位菩萨一定会说:“有啊!明明有啊!六入分明,怎么能说没有感受到味道呢?”可是各位菩萨您知道吗?在这个六入分明的当中,如来藏却没有受六入,这样才叫作真正的受六入。所以,“所谓受食,即非受食,是名受食”,这样才是真正懂得接受饮食的人。因为实相法确实如此不落两边,吃了饭又没有吃饭,这才叫作吃饭,所以不落两边,这才是中道;般若诸经与《金刚经》所讲的实相真义就是这个道理。
维摩诘居士又说:
以空聚想入于聚落,所见色与盲等,所闻声与响等,所嗅香与风等,所食味不分别,受诸触如智证,知诸法如幻相,无自性无他性,本自不然,今则无灭。(《维摩诘所说经》卷1)
这段经文中,什么叫作空聚呢?也就是说,如果把你的六识抽离了色身,六识不在你身中,那就成为空聚落了。当进入聚落中乞食的时候,所看见的一切人都是行尸走肉,这才是真的“以空聚想而入于聚落”,因为所见的一切人,一个个都是行尸走肉。各位菩萨可以想想看:如果没有了如来藏时,不就都是死人了吗?所以如来藏自己不是人。若断了我见又证得了如来藏,不再看五阴聚落中的六识心,所以看来看去都是如来藏,哪里有五阴众生的人我呢?以这样来看,你所看到的所有五阴聚落,那都是空聚,这样子入于聚落,结果“所见色与盲等”,“所闻声与响等”,“所嗅香与风等”,就是因为乞食的人及施食的人,其实都没有看见色声香味触法尘这些等等的外六尘,六识心所看见的其实都是如来藏里面的内相分的内六尘境界,从来没有真正地看见外六尘,所以所见的内六尘,也都是如来藏所变现的,那么就等于六识心没有看见外尘的境界。
所以“所食味不分别”,这是因为妄心正当在分别之中,同时还有一个不分别的真如心,不分别与分别的两个心是同时同处的,这样子才可以说懂得般若。真如心如来藏因为不受六尘的关系,所以才能如实地了知诸法如幻相。一切法都是如来藏藉因、藉缘所生,都是幻化的,诸法没有一法是真实法。我见不断的人都是不知道诸法如幻相,所以把觉知心自我抱得紧紧的,永远都不肯否定祂,永远都死不掉。这些人觉得觉知心的我、作主心的我,都是真实的存在,这就表示他们不知道诸法如幻相。可是当你找到如来藏以后,看见一切法都是如幻的,你可以很清楚地了知:诸法没有自性,诸法也没有他性。
诸法既然都是幻起幻灭的“本自不然,今则无灭”,可见诸法不是由自己出生的,而是由如来藏来出生的,是依于如来藏而有,显然这就是如来藏的功能差别之一,所以诸法本自不然。既然归属于如来藏,如今又何尝有灭呢?正因为生灭法可以依于如来藏而永远存在,所以众生才会有生死、才会有生灭。而如来藏从来没有生死,也没有生灭,当你转依了祂,又何必灭掉自己的生死呢?菩萨就是因为有这个智慧,所以菩萨不急著入无余涅槃,他可以生生世世继续在生灭当中住于不生灭,以这样所证的实相内涵来教导众生、利乐有情。
经中维摩诘菩萨又对迦叶说:
迦叶!若能不舍八邪,入八解脱;以邪相入正法,以一食施一切,供养诸佛及众贤圣,然后可食。如是食者非有烦恼,非离烦恼;非入定意,非起定意;非住世间,非住涅槃。其有施者,无大福、无小福,不为益、不为损,是为正入佛道,不依声闻。迦叶!若如是食,为不空食人之施也。(《维摩诘所说经》卷1)
这段经文的内容,对大迦叶来讲问题真的很大。因为不舍八邪,是说不能舍弃八种邪见,这八种邪见就是世间外道或者佛门中的凡夫修行人,常以修得四禅八定当作是证得解脱,从初禅至四禅加上四空定的境界,当作是证得解脱、涅槃的境界。但是阿罗汉却是要灭掉这八种邪见,二乘人会认为:“从初禅到非想非非想定的境界,都不是涅槃,都要把它灭掉,要灭掉自我才是涅槃。”所以他们舍寿前会取证灭尽定,认为外道把这八种境界误认为涅槃,都是邪见。可是维摩诘居士却说:“能够不舍弃这八种邪见,而同时进入八解脱中。”这对大迦叶来讲就想不通了。
但是证悟的菩萨们,对菩萨们来讲确实是如此,当你有一天证得了初禅,乃至有一天证到了四禅,你在第四禅等持位中现观:“第四禅的境界中确实不是涅槃,也不是解脱,但是我无妨同时是解脱的;因为自己的如来藏从来不生不灭,不生不灭就是涅槃、就是解脱。”虽然十八界我、五阴我是在生死当中,自己的如来藏却同时是涅槃的;无余涅槃中的解脱境界,其实正是如来藏自身本住的境界,而阴界入正在生死之时,其实如来藏就已经解脱了,不必等到死后才得解脱。
所以,菩萨是从这八种境界中的如来藏来看待的,已经是不生不灭究竟解脱了,所以不须舍弃这八种邪见就能够证得八解脱。同样的道理,“以邪相,入正法”,是因为这八种境界都不是真的涅槃,都是邪见相,菩萨以邪见相却同时可以进入正法当中安住。然后“以一食施一切”,这一食就是正法食,要以正法食来施给一切人,来供养诸佛及众贤圣。因为你如果真的懂得这样法食来布施给众生,这样的功德正好可以拿来供养诸佛、供养众贤圣,这就叫作法供养。
所以,要“像这样吃的人非有烦恼,非离烦恼”。因为如来藏从来不起烦恼;那为什么又不离烦恼呢?因为这个饮食如果太好吃了,你就会想万一明天又托钵不到这么好的饮食,这样子就是一种烦恼了。但如果今天饮食很粗略,真的不好吃,那也就是烦恼了。有烦恼时,如来藏却又没有烦恼,所以这样吃的人非有烦恼,非离烦恼。
而“非入定意,非起定意。”也就是说,这样吃的时候,既不离决定心,但是又没有决定心,因为当你证得如来藏以后,正在受用人家所布施的饮食时,并不需要进入定中来吃;因为如来藏从来不入定,入定是意识心的事。而且你正在饮食的时候,如来藏也没有一个决定性,祂不会确定自己正在饮食或者不在饮食,所以没有生起决定之意。但是意识心却会坚决地认定:吃饭的是我,如来藏没有吃,这个决定性是绝对不会改变的。这样子来吃饭,既不住于世间,也不住于涅槃。
所以,布施饮食给你的人,没有大福,也没有小福。这是因为不论大褔或小褔,都是妄心得,都是五阴得;然而五阴是生灭法,得了也是无常,也是会坏灭,谁能得褔呢?没有人可以真实得。所以从实际理地来看褔德,如来藏从来不受;往世你布施作了很多功德,护持正法也很努力,所以这一世你具有家财万贯,但是如来藏把你往世的褔德种子带到这一世来,祂都没有享受到,都是给你的五阴享受。那你说,祂能有什么大褔德,有什么小褔德呢?一点儿都没有啊!所以真的是无大福、无小褔。
这样子布施以后,布施的众生并没有得到利益,也没有损害;因为他布施给你,他的如来藏不可能得到利益,也不会损害啊!所以真的“不为益,也不为损”。所以,维摩诘菩萨才说:“如果你大迦叶真的能够作到这样亲证、确实理解,你就是真的进入佛道了,这才不是依声闻法的人。”接著维摩诘菩萨又对他说;“迦叶啊!你如果能够这样吃你的食物,才算是‘不空食人之施’。”所以这样来饮食,对布施者才是确实有利益,才是没有白白吃掉人家布施的食物。
最后迦叶尊者向佛禀白:
时我,世尊!闻说是语,得未曾有,即于一切菩萨深起敬心。复作是念:‘斯有家名,辩才智慧乃能如是,其谁闻此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从是来,不复劝人以声闻、辟支佛行,是故不任诣彼问疾。(《维摩诘所说经》卷1)
维摩诘居士开示以后,大迦叶尊者听不懂,所以他这样向世尊禀白:“世尊啊!我听他讲完这些话后,真的是从来没有听过的法,所以我那时就对一切菩萨,深心之中生起了恭敬心。然后我又想:‘像维摩诘居士这样的人,虽然有在家之名,可是他的辩才,他的智慧,竟然能够如此,有什么人听到他这样说法以后,能够不发起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呢?’所以我从那一次听到他说法以后,就不再劝人用声闻跟辟支佛的法门来修行了!我的智慧距离他实在太遥远了,所以说我真的不堪任去见维摩诘居士问疾,世尊,您还是请别人吧!”
从迦叶尊者向世尊禀白的话当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大迦叶尊者以二乘极果大阿罗汉的身分,深刻地体验到大乘菩萨维摩诘居士的深利智慧是不可思议的,不是自己所能了知的;因此,不仅对修行大乘的菩萨们生起了非常至心的恭敬景仰之外,后来大迦叶尊者也回心大乘,并且不以二乘法来度众生了!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只能说到这里。
最后祝愿所有的菩萨们:色身康泰、学法无碍、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