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电子报>正觉电子报>第039期>

般若信箱(2)

[第039期]  发表时间: 2015-04-18 01:40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问七、后学于《正觉电子报》第二十一期阅读关于〈马鸣菩萨略传〉一文,得知马鸣菩萨已证得八地证量。文中描述:“马鸣菩萨当世已有八地证量,超越命浊(又称寿浊),寿命可以自己控制……随机现应。”不知道前贤是如何得知菩萨证得八地证量呢?之前于电子报中(忘记是哪一期了),记得好象是说关于八地菩萨可以正知出入胎。既然八地菩萨可以正知出入胎,那么何以马鸣菩萨年轻时,于中印度学习外道而成为当代之大智者,也是声名远播的外道论师呢?请诸善知识慈悲赐教。
答:1. 根据后秦三藏鸠摩罗什译之《马鸣菩萨传》卷一记载:【(马鸣菩萨)论法无对,即堕负处,伏为弟子剃除须发,度为沙弥受具足戒。独坐一处心自惟曰:“吾才明远识、声震天下,如何一言致屈便为人弟子?”念已不悦,师知其心,即命入房,为现神足种种变化,知师非恒,心乃悦伏,念曰:“吾为弟子,固其宜矣。”师语言:“汝才明不易,真未成耳。设学吾所得法,根、力、觉、道,辩才深达,明审义趣者,将天下无对也。”师还本国,弟子住中天竺,博通众经明达内外,才辩盖世、四辈敬伏,天竺国王甚珍遇之。……王审知比丘高明胜达,导利弘深,辩才说法乃感非人类;将欲悟诸群惑,饿七匹马至于六日旦,普集内外沙门异学,请比丘说法,诸有听者莫不开悟;王系此马于众会前,以草与之(马嗜浮流,故以浮流草与之也),马垂泪听法,无念食想,于是天下乃知非恒,以马解其音故,遂号为马鸣菩萨。于北天竺广宣佛法,导利群生,善能方便成人功德,四辈敬重,复咸称为功德日。】
因此我们依据论意可以知道当时的 马鸣菩萨具足了下面的功德:“根、力、觉、道,辩才深达,明审义趣者,将天下无对也”、“才辩盖世,四辈敬伏”、“导利弘深,辩才说法乃感非人类”、“诸有听者莫不开悟,王系此马于众会前,以草与之(以浮流草与之),马垂泪听法,无念食想,于是天下乃知非恒,以马解其音故”、“导利群生善能方便”,而依据佛在《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下开示:【复次,焰慧地菩萨摩诃萨〔编案:四地〕,修行顺忍,无所摄受,永断微细身边见故,修习无边菩提分法,念处、正勤、神足、根、力、觉道具足,为欲成就力、无所畏、不共佛法。于七阿僧只劫,修习无量精进波罗蜜多,远离懈怠,普利众生。……复次,远行地菩萨摩诃萨〔编案:七地〕,修无生忍,证法无别,断诸业果细现行相,住于灭定,起殊胜行,虽常寂灭,广化众生,示入声闻,常随佛智;示同外道,示作魔王,随顺世间而常出世。于十阿僧只劫,行百万三昧,善巧方便广宣法藏,一切庄严皆得圆满。……复次,善慧地菩萨摩诃萨〔编案:九地〕,住上无生忍,灭心心相,证智自在,断无碍障,具大神通,修力、无畏,善能守护诸佛法藏,得无碍解、法义、词、辩,演说正法无断无尽,一刹那顷于不可说诸世界中,随诸众生所有问难,一音解释普令欢喜。于万阿僧只劫,能现百万恒河沙等诸佛神力,无尽法藏利益圆满。】若依经文判断 马鸣菩萨,至少应有八地以上甚至九地的证量,然可稽的记载文献有限,且此乃上地菩萨之证量,亦非吾等下地菩萨所能臆测,只能依据经文而论,并且此问题也不是现在的我们所应探讨的问题。
2.马鸣菩萨年轻在外道的时候,不是示现八地以上,但是皈依佛门修学以后是可以成为八地以上的证量;如同 玄奘菩萨未去天竺求法的时候也不是三地的证量,然其造《成唯识论》的时候,至少是三地的证量;又如 阿难尊者在没有听 佛开示《楞严经》的时候,还只是声闻初果,但在 佛为其开示《楞严经》后, 阿难尊者至少也有初地的证德。
所以年轻在外道时的 马鸣菩萨,容可方便示现还有胎昧,似是未离隔阴之迷,因为三地满心以下的菩萨来人间受生尚有隔阴之迷,无法正知住胎出胎。然其根性猛利又复得遇善知识之教诫传授,在证悟后努力进修,从三地满心以下,而一世之中超劫证得八地的果德也不无可能。又如 观世音菩萨过去无量亿劫前 千光王静住如来所,当时为初地住地心的 观世音菩萨,因 佛亲授加持大悲心咒, 菩萨闻持此心咒而超第八地,也是经中明文的记载,但此乃是上地的境界相,非吾等下地菩萨所能思议与评论。
问八、末学在学佛之前,曾听学佛人说起在家供奉佛菩蕯像,礼拜及念佛可回向袓先,家里不一定要有袓先牌位。因家乡房子无人居住,就把供奉在家乡的袓先牌位,请至寺庙供奉,每年清明节前后才至寺中礼拜。不知道这样处理,可有不妥?也曾多方请教过有关袓先牌位的问题,总是众说纷纭;请问一般人对袓先牌位,该如何处理最为圆满?是否有个正确的处理方法?请求帮助解惑。
答:菩萨道的行者面对世间法应有正确的知见与观念,若面对的世间习俗不是造作恶业违背正道的情形,通常应随顺众生的习俗而行,勿使众生因此而起诽谤三宝之缘。故祖先牌位的处理方式应以随顺风俗的角度处理,只要家族和气随顺即可,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定。此祭拜祖先的风俗,也只是各地众同分有情一个形式上面的施设,而佛弟子对于这个部分应有正确的观念与知见,除了随顺众生之外,自己在修行的过程中,以自身修行之功德具体的回向才是正途;然菩萨不坏世间法而证菩提,如法的回向乃是利益自己与利益祖先的最佳作法,其它事相上的部分,只要把握住善性及利益祖先与众生的原则即可,若符合了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就可以随顺众生而行。
问九、若在同修会里明心之后,因事相上的问题而不再到讲堂上课,但并不否认自己的见道。若有人说他退转,这样算谤贤圣僧吗?
答:退转的现象有很多种,是退转于外道法(例如转修藏密双身法)?或是退转于世俗法?还是退转于二乘法?若以大乘佛菩提来说,这些皆可名为退转,因为“上心作中”或者“中心作下”,是违背菩萨戒的,是故 佛在经中鼓励弟子:“当勤精进,令无放逸而生退转心。”也就是说,佛弟子随顺恶缘而退转于恶法、世间法、二乘法,舍弃大乘法之菩提心,皆名退转,所以情形有很多种。若因为世俗原因或其它事相上的问题而不再到讲堂上课,但不否认自己的见道,也就是说他没有否定如来藏、否定正觉的正法,而自己因过去世所植正法的福德不够,所以被世间法的事相所缠绕,无法留在正觉,无法在道业上面更进一步的努力进修,然自己道心坚固,仍在家中努力除却性障、闻熏阅读 平实导师的论著及经典、护持正法,只是因为自己世俗的恶因缘缠绕,而暂时转为处理、安顿世俗之事,不可说为退转。
若名义上面为处理世俗事相之事,实际转而忙于世俗法的追求,或转为只在世间行善、或为学做人……等世间善法,表面看似增上,而实际却放逸于佛菩提道的进修,如此则名为退转。《优婆塞戒经》卷一:【众生勤修无量善法故能增上,不勤修故便退为下。若善修进则名不退,若不修进名之为退。一切时中,常为一切无边众生修集善故名不退转。若不如是,是名退转,如是菩萨则有退心及怖畏心。若一切时中,为一切众生修集善法得不退转,是故我记是大喜地,不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此经文为标准的话,只要不善修进而退回到世间法中者,皆名之为退转的菩萨;若再严格的说,在初地以前的三贤位都不能称为行不退的菩萨;明心也只是位不退而已,尚有许多法义待学、现观待证、性障待除、福德待集、定力待修、大愿待发……有种种的福慧待修集,才能到达行不退、念不退、究竟不退;因此,明心而不退转的人,只是位不退而已,仍不可说为真实不退,并未到达初地的行不退及八地的念不退、佛地的究竟不退,所以退转与不退转之事,有很多种的情形可言。
再者, 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一辑当中开示:“因此说大乘之法,明心破参真见道而得根本智以后,还得要跟随善知识继续进修相见道位的智能而得后得智;后得智能通达了,才算进到初地的入地心中,这样才能保证不会退转。然而初地的行不退仍然不是具足不退,……”所以 导师接著说:“但是在地前,一旦不小心而跟著恶知识谤法,那就几乎没有救了!所以得要真的入地了,才能保证绝对不会有谤法而因为恶业退转的事情。”因此您的提问说“若有人说他退转”,这得要看他是对本人说,还是对他人说,或者善心激励为利益他的道业增上而说?或是私心、恶心诽谤而说?都有不同的差别,因此不可一概而论,当看戒律的根本、方便、成已而来判定。
问十、附近的寺院打算要传授菩萨戒,主持法师表面是弘扬净土法门,但是他内心还是信受藏密宗喀巴的,他偶尔会介绍密宗的书给一些居士,经弟子多次劝说,本来有点效果了,但是又被他的一位师父拉了回去,弟子可以去那里受菩萨戒吗?另外,藏密也有人供奉韦陀菩萨,但不知韦陀菩萨会为藏密做护法吗?
答:1.《优婆塞戒经》卷五:“受三归已,造作痴业,受外道法、自在天语,以是因缘失于三归。”由此佛语开示可知,藏密双身法的弘扬者乃是最愚痴者,他们是已经违犯十重戒的邪淫戒,不只是违犯出家戒的淫戒而已,已是一阐提人,善根永断;而且他们依据宗喀巴的法义是极力否定如来藏的,他们跟著宗喀巴弘扬否定如来藏的法义,已是谤菩萨藏的一阐提人,善根永断,成就地狱种性,那是连基本的三皈依戒都失去了,更何况还有菩萨戒体的存在?早已经失去戒体了。既然传法之师都没有戒体可言,而且已是地狱种性人,您又如何可从其得戒呢?故信受藏密应成派中观宗喀巴邪法的人,乃愚痴无智者,从其受戒必不得戒。
2.护法 韦陀尊天菩萨乃是发愿护持正法摧破邪说,绝对不可能为藏密外道法当护法,相传 菩萨乃是贤劫最后佛——楼至佛,更不可能护持外道宗喀巴的邪淫教法,所以藏密行者供奉的护法神大多都是山精鬼魅等形象;也有的藏密行者知道自己的双身法易为众生唾弃,故多隐身于显教之中,号称显密双修,或者禅净密三修,同时也供奉 韦陀菩萨的圣像,欺骗众生,让众生误以为他们是清净的道场;但这只是藏密一贯的伎俩,以夤缘 韦陀菩萨名号的手段,好掩饰其外道本质的内涵。实际上, 韦陀菩萨不会去护持他们的。对于您说的那位法师,可以赠送《狂密与真密》给他;在电子报连载《广论之平议》以后,也可以一期又一期寄给他,尝试救他远离地狱业。若能成功,就是您的一件大功德。
问十一、我看经后有点疑惑,《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大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奉昭制译:【时有十佛刹微尘等他方诸佛。为欲庄严毗卢遮那道场众故,示菩萨形来在会坐,其名曰观自在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地藏菩萨、虚空藏菩萨、金刚藏菩萨、维摩诘菩萨、善威光菩萨、灭诸盖菩萨、宝手菩萨、大慧菩萨、普贤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
观自在菩萨与地藏菩萨都已经成佛了,佛地的如来藏都应该是一样的,佛与佛之间是平等的。但下面的经文却说求愿是地藏菩萨最快,《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说:【……善男子!假使有人于其弥勒、及妙吉祥、并观自在、普贤之类而为上首,殑伽沙等诸大菩萨摩诃萨所,于百劫中,至心归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求诸所愿,不如有人于一食顷,至心归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地藏菩萨,求诸所愿,速得满足。所以者何?地藏菩萨,利益安乐一切有情,令诸有情所愿满足,如如意宝,亦如伏藏。如是大士,为欲成熟诸有情故,久修坚固大愿、大悲,勇猛精进,过诸菩萨,是故汝等,应当供养。】这是从哪个角度去讲的?是从悲愿的角度吗?佛的世界真是不可思议!
答:经中的许多法要乃是应众生之机而说, 地藏菩萨感应道交、利益众生,无量众生受其加被远离众苦趣向正道,《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一:【汝等当知,有菩萨摩诃萨名曰地藏,已于无量无数大劫,五浊恶时无佛世界成熟有情,今与八十百千那庾多频跋罗菩萨俱为欲来此礼敬亲近供养我故,观大集会生随喜故,并诸眷属作声闻像将来至此,以神通力现是变化。……现作如是等无量无数异类之身,为诸有情如应说法,随其所应安置三乘不退转位。】因此,您提问的经文除了悲愿的角度之外,还有就是应机而说的为人悉檀,针对应机的众生而在那一部经中特别强调那部经的缘起者功德特别殊胜;这是因为 地藏菩萨久远劫以来多在“五浊恶时无佛世界成熟有情”,所以在此五浊恶世的部分易与恶缘相应的众生,与 地藏菩萨的愿力较易相应,故 佛世尊乃在赞扬 地藏菩萨殊胜功德的同时,也希望在此堪忍世界的有情能够与 地藏菩萨的大愿相应,得蒙 菩萨加持摄受满足,故而开示那些较易与恶缘相应的众生:“不如有人于一食顷,至心归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 地藏菩萨,求诸所愿,速得满足。” 我们切勿误会经中文句而错解。因此我们读经当知:法无定法,一切的开示法要,应与实相相应相合,以及因应不同种类的众生因缘,促使众生远离恶业、趣入佛道的圆满为宗,故佛在经中说法有四种悉檀的差别。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般若,信箱,问一,问我,生活,中的,障碍,较多,近来,喜欢,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