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吕凯文著,〈从两类《央掘魔罗经》探讨声闻经大乘化的诠释学策略〉,《佛学研究中心学报》第 11 期,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佛学研究中心(台北),2006,页 54。
114 三明是指天眼明、宿命明与漏尽明。请参见:《杂阿含经》卷 31:「有无学三明,何等为三?无学宿命智证通、无学生死智证通、无学漏尽智证通。」(《大正藏》册 2,页 223,中 4-6。)
115 语出《论语》〈为政篇〉。
116 「新兴宗教」一词,系学术界概称十九世纪以后,出现数量极多的新宗教、新教派与新宗教团体。新兴宗教的议题,并非本文所探讨的主轴,故不予申论。
117 吕凯文在文中将「Gestalt」一下译为「格示塔」,一下译为「格式塔」,并不是妥当的学术规格。本文择其「格式塔」之译名,一致地使用。
118 吕凯文著,〈对比、诠释与典范转移:两种佛教典范下的郁伽长者〉,《正观》第 34 期,正观杂志社(南投),2005,页 49-50。
119 本文在正文中,将择其「格式塔」之译名,一致地使用。
120 库尔特‧考夫卡(Kurt Koffka)著,黎炜译,《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上册,昭明出版社(台北),2000,页 287。
121 Fred Atteneave, Multistability in perception, Scientific American, December 1971, p. 63.
122 库尔特‧考夫卡(Kurt Koffka)著,黎炜译,《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上册,昭明出版社(台北),2000,页 287。
123 Fred Atteneave, Multistability in Perception, Scientific American, December 1971, p. 63.
124 Fred Atteneave, Multistability in Perception, Scientific American, December 1971, p. 63.
125 「阿含」(Agama)的本意是师尊与弟子辗转传来,即是说释迦牟尼佛之所以成就佛道,就是因为释迦牟尼佛未成佛前,仍为大乘菩萨时,即是跟随之前的诸佛学习而最后成就佛道。因此,成佛之道是师尊与弟子相承,从古佛次第辗转传至释迦牟尼佛的古仙人道迹。但南北传的所有《阿含经》中,只有《央掘魔罗经》略示成佛之道的真见道意涵,仍未叙述成佛之道的见道通达位内容,也未叙述修道位的内容及次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