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经 第四十六卷
增壹阿含经 第四十六卷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放牛品第四十九第四分别诵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放牛儿成就十一法。牛群终不长益。亦复不能将护其牛。云何为十一。于是。放牛人亦不别其色。不解其相。应摩刷而不摩刷。不覆护疮痍。不随时放烟。不知良田茂草处。不知安隐之处。亦复不知渡牛处所。不知时宜。若[声-耳+牛]牛时不留遗余尽取[声-耳+牛]之。是时诸大牛可任用者不随时将护。是谓。比丘。若牧牛人成就此十一法。终不能长养其牛。将护其身
今此众中比丘亦复如是。终不能有所长益。云何为十一。于是。比丘不别其色。不晓其相。应摩刷而不摩刷。不覆护疮痍。不随时放烟。不知良田茂草处。不知渡处。亦复不知安隐之处。不知时宜。食不知留遗余。诸长老比丘亦不敬待
云何比丘不知色。于是。比丘有四大及四大所造色。皆悉不知。如是比丘不别其色
云何比丘不别其相。于是。比丘不知行愚。亦不知行智。如实而不知。如是比丘不别其相
云何比丘应摩刷而不摩刷。于是。比丘若眼见色便起色想。有诸乱念。又且不守护眼根。以不善摄念。造众殃舋。不守护眼根。如是。比丘若耳闻声。鼻嗅香。舌知味。身知细滑。意知法。起诸乱想。亦不守护意根。不改其行。如是比丘应摩刷而不摩刷
云何比丘不覆护疮。于是。比丘起欲想而不舍离。亦不除去其念。若起嗔想.杀害想。起诸恶不善想。终不舍之。如是比丘不覆护疮
云何比丘不随时起烟。于是。比丘所讽诵法。不随时向人说。如是比丘不随时放烟
云何比丘不知良田茂草。于是。比丘不知四意止。如实而不知。如是比丘不知良田茂草处
云何比丘不知渡处。于是。比丘不别贤圣八品道。如是比丘不知渡处
云何比丘不知所爱。于是。比丘于十二部。契经.祇夜.授决.偈.因缘.本末.方等.譬喻.生经.说.广普.未曾有法。如是比丘不知所爱
云何比丘不知时宜。于是。比丘便往轻贱家.博戏家。如是比丘不知时宜
云何比丘不留遗余。于是。比丘有信梵志.优婆塞往而请之。然诸比丘贪着饮食不知止足。如是比丘不留遗余
云何比丘不敬长老诸高德比丘。于是。比丘不起恭敬之心向诸有德人。如是比丘多有所犯。是谓比丘不敬长老。若有比丘成就十一法。终不能于此法中多所饶益
若复牧牛人成就十一法者。能拥护其牛。终不失时。有所饶益。云何为十一。于是。牧牛人知其色。别其相。应摩刷而摩刷。覆护疮痍。随时而起烟。知良田茂草处。知渡要处。爱其牛。分别时宜。亦知性行。若[声-耳+牛]牛时知留遗余。亦复知随时将护可任用者。如是牧牛人将护牛。如是。比丘。若牧牛人成就此十一法。不失时节者。终不可沮坏
如是。比丘若成就十一法者。于此现法中多所饶益。云何十一法。于是。比丘知色。知相。知摩刷。知覆护疮。知起烟。知良田茂草处。知所爱。知择道行。知渡处。知食止足。知敬奉长老比丘。随时礼拜
云何比丘而知色。于是。比丘知四大色。亦知四大所造色。是谓比丘知色
云何比丘知相。于是。比丘知愚相。知智相。如实而知之。如是比丘知相
云何比丘知摩刷。于是。比丘若欲想起。念知舍离。亦不殷勤。永无欲想。若恚想.害想。及诸恶不善想起。念知舍离。亦不殷勤。永无恚想。如是比丘为知摩刷
云何比丘知覆护疮。于是。比丘若眼见色不起色想。亦不染着而净眼根。除去愁忧恶不善法。心不贪乐。于中而护眼根。如是。比丘若耳闻声。鼻嗅香。舌知味。身知细滑。意知法。不起识想。亦不染着而净意根。如是比丘知覆护疮
云何比丘知起烟。于是。比丘所从闻法广与人说。如是比丘为知起烟
云何比丘知良田茂草处。于是。比丘贤圣八品道如实知之。是谓比丘知良田茂草处
云何比丘知所爱。于是。比丘若闻如来所说法宝。心便爱乐。如是比丘为知所爱
云何比丘择道行。于是。比丘于十二部经择而行之。所谓契经.祇夜.授决.偈.因缘.本末.方等.譬喻.生经.说.广普.未曾有法。如是比丘知择道行
云何比丘知渡处。于是。比丘知四意止。是谓比丘知渡处
云何比丘知食止足。于是。比丘有信梵志.优婆塞来请者。不贪饮食。能自止足。如是比丘为知止足
云何比丘随时恭奉长老比丘。于是。比丘恒以身.口.意善行。向诸长老比丘。如是比丘随时恭奉长老比丘。如是。若成就十一法者。于现法中多所饶益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牧牛不放逸 其主获其福
六牛六年中 展转六十牛
比丘戒成就 于禅得自在
六根而寂然 六年成六通
如是。比丘。若有人能离此恶法。成后十一法者。于现法中多所饶益。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成就十一法者。必能有所成长。云何为十一。于是。比丘。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诸根寂静。饮食知止足。恒修行共法。亦知其方便。分别其义。不着利养。如是。比丘。若成就此十一法者。堪任长养。所以然者。一切诸行正有十一法
尔时。阿难白世尊言。何以故。正有十一法无有出者。云何为十一
所谓阿练若。乞食。一处坐。一时食。正中食。不择家食。守三衣。坐树下。露坐闲静之处。着补纳衣。若在冢间。是谓。比丘。有人成就此十一法。便能有所至。我今复重告汝。若有人十一年中学此法。即于现身成阿那含。转身便成阿罗汉。诸比丘。且舍十一年。若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年学此法者。便成二果。若阿那含.若阿罗汉。且舍十二月。若能一月之中修行其法。彼比丘必成二果。若阿那含.若阿罗汉。所以然者。十二因缘皆出十一法中。所谓生.老.病.死.愁.忧.苦.恼
我今教诸比丘。当如迦叶比丘之比。设有人行谦苦之法。此行难及。所以然者。迦叶比丘成就此十一法。当知过去多萨阿竭成等正觉。亦成就此十一苦法。今迦叶比丘。皆愍念一切众生。若供养过去诸声闻。后身方当乃得受报。设供养迦叶者。现身便受其报。设我不成无上等正觉。后当由迦叶成等正觉。由此因缘故。迦叶比丘胜过去诸声闻。其能如迦叶比丘者。此则上行。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告梵志。若当刹利女适婆罗门家。设生男儿者当从何姓
梵志报曰。彼当言婆罗门种。所以然者。由父形故。得有此儿
佛告梵志。若复婆罗门女出适刹利家。生男儿者彼当从何姓
梵志报曰。彼人当是刹利种。所以然者。由父遗形故。得有此儿
佛告梵志。熟自思惟。然后报吾。汝今所说前与后皆不相应。云何。梵志。设驴从马后生驹者。当言是马。为是驴也
梵志报曰。如此之类当言驴马。所以然者。由驴遗形故。得此驹也
佛告梵志。汝熟思惟。然后报吾。汝今所说前后不相应。汝前所说刹利女出适婆罗门家。若生儿者。便言婆罗门种。今驴逐马生驹者。便言驴马。将不违前语乎。设复。梵志。若马逐驴生驹者。名之云何
梵志报曰。当名为马驴
佛告之曰。云何。梵志。马驴.驴马岂复有异乎。若复有人言宝一斛。复有人言一斛宝。此二义岂有异乎
梵志报曰。此是一义。所以然者。宝一.一宝此义不异也
佛告梵志。云何马驴.驴马此非一义乎
梵志报言。今。沙门瞿昙。虽有斯言。然婆罗门自称言。吾姓最豪。无有出者
佛告梵志。汝先称誉其母。后复叹说其父。若复父亦是婆罗门种。母亦是婆罗门种。后生二儿。彼时其中一儿。多诸技术。无事不览。第二子者了无所知。是时。父母为敬待何者。为当敬待有智者。为当敬待无所知者
梵志报曰。其父母应当敬待高德聪明者。不应敬待无有智者。所以然者。今此一子无事不了。无事不闲。正应敬待此子。不应敬待无智之子
佛告梵志。若彼二子。一聪明者。便复兴意作杀.盗.淫泆十恶之法。彼一子不聪明者。守护身.口.意行。十善之法一无所犯。彼父母应当敬待何者
梵志报曰。彼父母应当敬待行十善之子。彼行不善之人复敬待为
佛告梵志。汝先叹其多闻。后叹其戒。云何。梵志。若复有二子。一子父专正。母不专正。一子父不专正。母专正。彼子若母正.父不正者。无事不闲。博知经术。第二子父正.母不正者。既不博学。但持十善。然其父母应敬待何者。为当敬待母净父不净者。为当敬待父净母不净者
梵志报曰。应当敬待母净之子。所以然者。由知经书。博诸伎术故。所谓第二子父净母不净。虽复持戒而无智慧。竟何所至。有闻则有戒
佛告梵志。汝前叹说父净。不叹说母净。今复叹说母净。不叹说父净。先叹闻德。后叹禁戒。复叹说戒。后方说闻。云何。梵志。若彼二梵志子。其中一子多闻博学。兼持十善。其第二子既有智慧。兼行十恶。彼父母应当敬待何者
梵志报曰。应当敬父净.母不净之子。所以然者。由其博览诸经。晓诸技术。由父净生得此子。兼行十善。无所触犯。一切具足诸德本故
佛告之曰。汝本说其姓。后说其闻。不说其姓。后复说戒。不说闻。后复说其闻。不说其戒。汝今叹说父母闻.戒。岂不违前言乎
梵志白佛言。沙门瞿昙虽有斯言。然婆罗门自称言。我姓最豪贵。无有出者
世尊告曰。诸有嫁娶之处则论姓。然我法中无有此义。汝颇闻边国远邦及余边地人乎
梵志报曰。唯然。闻之。有此诸人
世尊告曰。彼土人民有二种之姓。云何为二。一者人。二者奴。此二姓亦复不定
又问。云何不定
世尊告曰。或作人。后作奴。或作奴。后作人。然众生之类。尽同一类而无若干。若复。梵志。天地败毁。世间皆空。是时。山河石壁草木之徒。皆悉烧尽。人亦命终。若天地还欲成时。未有日月年岁之限。尔时。光音天来至此间。是时。光音天福德稍尽。无复精光。展转相视。兴起欲想。欲意偏多者便成女人。欲意少者成男子。展转交接。便成胞胎。由此因缘。故最初有人。转生四姓。流布天下。当以此方便。知人民尽出于刹利种
尔时。梵志白世尊言。止。瞿昙。如偻者得申。盲者得眼目。冥者得见明。沙门瞿昙亦复如是。无数方便与我说法。我今自归沙门瞿昙。唯愿与我说法。听为优婆塞
尔时。梵志复白世尊。唯愿如来当受我请。将诸比丘众当至我家
尔时。世尊默然受请。是时。梵志见佛默然受请。即从坐起。头面礼足。便退而去。还至家中。办具饮食。敷诸坐具。香汁洒地。普自吐言。如来当于此坐
尔时。施罗梵志将五百弟子。至翅宁梵志家。遥见彼家敷好坐具。见已。问翅宁梵志。汝今欲与男女嫁娶。为欲请摩竭国频毗娑罗王乎
翅宁梵志报曰。我亦不请频毗娑罗王。亦无嫁娶之事。我今欲施设大福业
施罗梵志问曰。愿闻其意。欲施何福业
尔时。梵志偏露右肩。长跪叉手。白世尊自陈姓名施罗。当知有释种子出家学道。成无上至真.等正觉。我今请佛及比丘僧。是故办具种种坐具耳
是时。施罗梵志语翅宁梵志。汝今言佛乎
报曰。吾今言佛
又问。甚奇。甚特。今乃闻佛音响。如来竟为所在。吾欲见之
翅宁报曰。今在罗阅城外竹园中住。将五百弟子自相娱乐。欲往见者。宜知是时
此梵志即将五百弟子。往至佛所。到已。共相问讯。在一面坐。尔时。施罗梵志便生此念。沙门瞿昙为端正。身作黄金色。我等经籍亦有斯言。如来出世之时。实不可遇。犹如优昙钵花时时乃现。若成就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当趣二处。若在家者当作转轮圣王。七宝具足。若出家学道者。必成无上道。为三界世祐。我今欲观佛三十二相。尔时。梵志唯见三十相。而不睹二相。起狐疑犹豫。不见广长舌.阴马藏
尔时。施罗梵志即以偈问曰
吾闻三十二 大人之相好
今不见二相 竟为在何所
贞洁阴马藏 其相甚难喻
颇有广长舌 舐耳覆面不
愿出广长舌 使我无狐疑
又使我见之 永无疑结网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壹阿,四十六,壹阿,四十六,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
相关阅读
- 上一篇:增壹阿含经 第四十五卷
- 下一篇:增壹阿含经 第四十七卷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