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学佛首先要了解自己。
从单细胞到人,每个生命皆有两大系统:觉知、操控。彼此之间相互索取,因索取的能力、内容不同,故有许多矛盾与不满足。
婴儿觉知、操控,皆无障碍。
当一个人与自己内心完全合一、呈现自己时会很美。
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是觉知系统出了问题。因此,第一步,需要知道自己要什么。
性格,是后天出来的。我们不敢看自己的欲望,不敢表达。
当我们去索取时,带来的是失落、无助,也不知道为什么。时间长了,选择不与这份痛苦接触。
时间什么都不能解决,那份能量一直在。
每个人都是伤痕累累。都有很多未完成的事。人人都有两大本能:完成未完成的事;对事情赋予意义。
事情过去了,感受还在。
遗忘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我们到底要什么?
我们究竟在干什么?
行“菩萨道”在满足自己欲望而不自知,因为只是还在自我满足阶段。
无我,首先要有健全的“我”。
二、内容:切断与自我需要连结的七种保护机制
1、投射:本来是自己的,却以为是别人的。
比如,老处女看天下所有男人都色迷迷的。
拒绝看自己,故对别人的这部分能量很敏感。
压抑了自己,却看到在别人身上出现。
拿自己的经验,解释别人的行为。
恨爱是同一股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只能用一种方式,就会僵死在那里。
解脱是怎么都可以。
知道在投射,就OK。
如果没有投射,就没有同情心。
最好先确认,才去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长期,允许别人跟自己不同。
2、内摄:与投射相反,明明是别人的,却以为是自己的。
比如:我很棒,我很可怜,我是一个可怜人。。。
所有对自我的评判,在比较、分别中产生的,来源于外界的“应该。。。”都是内摄。
婴儿无自信、无自卑。
所有道德,只要不是生命经验,只要不是自己需要的,都是内摄。
所有学习、成长,都是内摄的过程。
所有制约,都是自我保护机制。
当有条件获得时,还采取这个机制,就有问题。
如拴住小象的绳子。儿时的创伤,却抓在手上不放。
当一个欲求出现时,其它成为背景,会锁定在这份欲求上。
一个人需要什么,只有他自己知道。我们能做的,只是引导他发现而已,如果强迫,会留下创伤。
需求的满足是有次第性的,否则会形成分裂。
欲求是不可能被压抑掉的,会如影随形。
分清楚,哪些是我们的需要,哪些是社会文化强加给我们的需要。
3、回射:自己需要,无法获得,故以付出的方式收获。
比如给洋娃娃梳头发的小女孩。
没有能力索取,以付出的方式索取,以自给的方式满足。
拐了弯的方式去呈现:希望别人满足,以付出来索取。
模式没有好坏,只在于我们固执于其中,把持了哪一种。
所有的需求,都有图像、有背景、有次第。
不知道自己的需求,一种是解脱了,自给自足;一种是要的太多,混在一起。
烦、焦虑、无聊、空虚,是不愿意和自己在一起。
真爱,一定是贴着对方,帮着他满足自己的需要,培养他满足自己需要的能力。
真爱,是全然接纳。
一个看不清楚自己的人,是无法给别人的。
性,是爱、温暖结合在一起的需求。
4、融合:内摄是规则、评价。融合则是生命经验――别人的生命经验背负过来。
比如,强加过来的母亲对男人的经验。
排斥是在增强吸引力。
要检查哪些是别人教给的,哪些是自己体察到的。
第一步,宣泄出恨来,抖掉灰,则对父亲的渴望自动会生起。
只需要帮众生除“灰”,他内心的需要才会自动生起,是扎实的。
爱的世界里,没有我,甚至没有对方,不是我在爱。
爱最大的报酬是一瞬间:我爱自己充满爱时候的状况。
爱就是融合。
爱中只有爱。
放弃自己,才是爱。
沟通会有一种风险――放弃自己的立场。
很多人在用沟通而控制对方。
辩证是为了揭示真相,而不是为了证明你错我对。
5、低敏感:不断失恋、无数杯糖水
6、偏离:转移注意力。主动:想一个好方法转移;被动:别人帮忙转移,如孩子跌倒,父母拍打地板。
7、自我中心:沉浸在自我感受中。
所有的机制并无好坏,只怕僵死在这种模式中。
未完成的需求,演化出这七种机制。
欲望是不可能满足的。
只有接纳生命的不圆满。
三、什么是健康?
如来藏自然显现一切。内变为种、有根身,外变为器。以自所变,为自所缘,行相仗之,而得其故。
器世间、有根身是如来藏的儿子,七转识是如来藏的孙子(辗转所生)。
静心,就是根尘之间的噪音没有了――个体与世界的思想、观念等等没有了。也即是定。
这个世界不是用来改变、批判、分别的,都是“老大”变出来的――如来藏显现本来面貌――所以世界是用来享受的。
如是面对世界。本身即是一种恩宠,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
真妄和合,关键在如何用如来藏,七转识须让位。
症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固化了这种特质“这是我的,那个不是我的”――固著是最大的问题。
健康,是一种灵动,放松、流淌。
情商:对于个体、他人情绪敏税度、深度、广度、速度及清晰度;彼此情感互动情绪的敏税度、深度、广度、速度及清晰度以及将互动导向一个建设性的方向。
修行人对自己应有深刻地认知。
不想改变任何人,如其所是而非如我所想。
菩萨一定是情感丰富,体贴的。
修行的核心,一定在妄心上,借真来修妄。
一切都是基于如来藏体性来讲。
先觉察自己是否被七种模式禁锢,觉察时,已经在松动。
滞碍、固化、只能。。。都是不健康的。
到达健康只有一个办法――觉察!
苦:不健康、被动、僵化;
集:症状、不能满足、不知道如何满足;
灭:觉察
道:健康、灵动、与如来藏一致的生命状态。
外界刺激一来,自动反应,即是自我导航系统,即是这种固化的机制。
五取蕴,以五蕴为我,是最大的模式、共同的系统。
当允许别人成为他自己时,已不再和自己的观念认同。
健康――如来藏所展现的一切品质。
真正的自信,是和如来藏在一起。
只是存在。其它都是他信。
唯一的标准,如来藏。
真理不是道理,而是存在,是融合。
用新的生命经验去取代旧的生命经验,就是修行。
知识可以传授,能力必须经验。
一切人、事、物,都不会无缘无故。
观察自己、观察他人、观察自己与他人的互动,已在走向解脱。
不在相上取,而在结构、模式上看因缘和合。
每个人都是过去、现在一切信息的呈现。
影响无处不在。
信任每个个体的如来藏一定会引导个体成佛。
众生都把五取蕴当我。想来源于受――经验,不同的价值观,操控别人。
婴儿的纯真一定会丢掉,如来藏却永远不会。
小我试图去操控,即是在分裂。与解脱无关。
灵动,是可以选择严肃的人生,也可以选择狂放的人生。
可以多重选择,但可以尊重别人,据环境、据需要而选择。
张驰有度,才是健康。
如来藏如是,能扮演任何角色,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我们却把它固化在某一个上面,故轮回。
“不敢”时,觉察是什么束缚自己,就可以改变它。
觉察越多,选择越多,改变越多,就会灵动起来。
为什么不敢?
是什么束缚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