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阿含正义(二)>

第124集 增壹与杂阿含本是大乘经,但被结集为二乘经 正雯老师

[阿含正义(二)]  发表时间: 2019-02-05 13:01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视频播放:
 
音频播放:
说明: 播放音频      调整音量     暂停 停止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我们今天想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增壹与杂阿含本是大乘经,但被结集为二乘经〉。这个主题听起来比较严肃,但是却与我们修学佛法的次第正确与否息息相关,如果没有弄清楚其中的道理,那么修学的次第可能就完全颠倒、错误了。
近代有位法师主张:“唯识思想的源泉,应从《阿含经》去探索。”这句话表面听起来似乎没有错误,因为《阿含经》中,确实已经记载有少数唯识学的名词与内涵;但是,其实《阿含经》中对于唯识学的法义都只是略说,并没有深入地演述,反而在大乘经典中才有深奥胜妙唯识学法义的阐明,这可以显示一个事实:便是《阿含经》并非最究竟的经典。然而这位法师主张“唯识思想的源泉,应从《阿含经》去探索”,他的言下之意是,他认为大乘唯识学的法义,是从阿含经典中演化出来的,是后世弟子对 佛陀永恒怀念而加以创造、演变出来,并非 佛陀亲口所说,而阿含经典才是最究竟的经典,因为是佛陀亲口所说。但是我们这里要说明的是:这位法师的说法其实完全颠倒,全是因为他不太了解大乘佛法的内涵,而且弄错、颠倒了佛教结集史而有这种错误的说法。
这位法师由于信受六识论的见解,不相信有第七识与第八识,以它作为自己的中心思想,所以对四阿含诸经的认知就产生了误会,因此他一生游心法海六十年以后,反而严重的误会佛法,自陷于空手而出宝山的憾事中。如果只是空入、空出宝山,倒也无伤大雅,偏偏他多造诸书而误导了当代大法师及广大学佛人,这都是由于不知道正确的佛教史实是:四阿含中有许多经典本属于大乘经,但参与听闻大乘法的二乘圣凡诸人,由于听不懂大乘的法义,于是便把本属于大乘唯识增上慧学的法相结集而成为二乘菩提的解脱道经典了!这位法师对于佛教史实无知,又误信六识论的见解,才会使他陷入谤法、破法的大恶业中。例如,阿含部中的《杂阿含经》与《增壹阿含经》,其实本来都该是大乘经典,演说的法理本属于大乘法义,所以有关中道、界、种子、熏习、三乘部众、大乘、一乘、一切种智、真实、如、真如、本识、常住不变、诸地菩萨、十二地菩萨、六度波罗蜜、十度波罗蜜等等大乘唯识增上慧学法相,都已出现在《增壹阿含》以及《杂阿含经》当中了。
包括上一集我们谈到的《杂阿含经》卷37阿湿波誓的故事,其中提到佛陀演说五蕴与真实我之间的关系为“非我、不异我、不相在”,这是阿含经典中常见的论述,而这里的我是指第八识真我,是 佛陀演说大乘佛菩提道法的第二转法轮般若中观时期,以及第三转法轮唯识种智时期所说的义理;是在说明五蕴与真正的我的关系为同时同处而不一亦不异的,但是经常被解读为初转法轮的声闻法时期五蕴无我、无我所而已。那么为何经常会被解读错误呢?这是因为声闻时期的阿罗汉们,虽然也同时听闻 佛陀演述第二转法轮般若中观,以及第三转法轮唯识种智的义理,但是因为未能证得这个与五蕴同时同处而不一亦不异的真我,无法了解其中甚深的大乘法义,所以结集出来就成为只有大乘法名相存在的小乘解脱道经典了。
这些阿罗汉们结集出来就只有大乘法名相存在的小乘解脱道经典,其中五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的说法,在《杂阿含经》中的同义语共有一百二十处之多;另外又演说五蕴是否真的“是我、异我、相在”的同义语,在《杂阿含经》中则有一百五十七处之多;这种开示,在真悟的菩萨们看来,真是太贴切了!这绝对是大乘法所说的法义,没有真悟,是无法了解其中的真义的。
我们再举另一部《杂阿含经》的经文为证,在《杂阿含经》卷20第558经中记载:有一位异比丘,他证得了无相心三昧,却不知道无相心三昧是属于何种果位与功德?他于是追随在阿难尊者的身旁,希望等到别人讨论到这个问题时,他就可以知道答案了。只是没想到一等就是六年,六年之中竟然都没有人问到阿难尊者这个问题,最后没办法,他只好自己提出来请问。为何等了六年,还是没有人问阿难尊者有关无相心三昧的问题呢?这实在是因为能证得大乘法无相心三昧的人太少了!
因为这部经说的三昧是无相心三昧,不同于解脱道的法义;在解脱道的修证上,从来都是只有灭度五蕴的法,不曾有不灭五蕴而能得度解脱的法;从来都是只有常与诸法相应的心(也就是有相心的意识觉知心),不曾说过实证无相心的三昧,因为这是属于大乘三转法轮唯识学才会探究的真实法义。就唯识学来说,众生的八识心王之中,只有第八识可以认定为真正的无相心;因为祂是从来不曾与六尘相应,所以不会有任何的心相出现,绝对不会有意根与识阴六识等心的心行法相出现;所以在般若诸经中,第八识心被称为无心相心、非心心、无住心、不念心、菩萨心、佛心。包括《六祖坛经》〈定慧品〉中,六祖惠能所说的“无念为宗”、“无相为体”和“无住为本”的义理,其实也都是在说这个第八识心。正由于第八识心无始劫以来一直都是不与六尘相应的,所以永远不会有前七识的种种烦恼心所法出现,当然不会有种种的心相出现,所以祂才是真正的无相心。
接着,我们再来看这部《杂阿含经》卷20第558经里,阿难对异比丘的回答是什么呢?阿难说:
若比丘得无相心三昧,不勇、不没,解脱已住,住已解脱,世尊说此是智果、智功德。
阿难说明了无相心三昧是“不勇、不没,解脱已住,住已解脱”。“不勇”的意思是说,当有人亲证这个实相心而转依于祂以后,由于并没有境界生起,所以心中不会生起勇猛兴奋的心行,故得“不勇而住”;“不没”的意思是,确实有这个心可证、可观、可配合而起用,所以转依祂以后,也就不会如同声闻人断灭了自己一般的沉没,所以也说“不没而住”了。转依于祂以后,了知自己的虚妄性,了知第八识本际、实际是本来就解脱,不必灭尽自己而求取解脱,所以说:“不勇、不没,解脱已住,住已解脱。”只有大乘法中亲证第八识本识的人,才能有这种智慧与心境;声闻法是断尽我见、我执以后,清凉、灭尽、寂静而沉没的,并非不勇、不没而解脱的安住。初悟的菩萨证得这个实相心、无相心而不退失者,成就无相心三昧时,却是只有解脱智慧及法界实相智慧的果实;也是只有能为人宣说解脱的智功德,并没有多了什么有为法上的证境,所以说是“不勇、不没”的解脱而住的“智果、智功德”。这个无相心三昧,阿罗汉们都无法以声闻解脱道的实证境界来说明,却是与大乘般若的实证完全契合的;由此看来,这显然也是大乘经典被结集为二乘经的证据之一,这是一切真悟得实相心的菩萨们,都可以现前观察而亲自加以证实的;可见《杂阿含经》这部经典,其实是大乘经典,却被声闻人结集成二乘经了。
以上所举佛陀在《杂阿含经》中的开示,绝对是进入第二、三转法轮的般若中观时期,以及唯识种智时期所说的经典;这绝对不是在初转法轮的声闻法时期所说的经典;被结集时的顺序,也是排列在《长阿含》、《中阿含》后面的“杂部、增壹部”,这难道不是外于声闻法的第二、三转法轮时期所说,但是却由各声闻罗汉分别听闻、结集于五百声闻的结集中吗?这难道可以说是声闻法中应有的法义吗?若说是声闻人应有、应修证的法义,那么人间就不该曾经有不证真我、无相心的阿罗汉,就该全部都回心而成为大乘菩萨了!这难道还不足以证明这些经典是大乘《般若经》中的说法吗?却是由声闻人结集在四阿含中。
如果从大乘法来说,声闻解脱道智慧毕竟只是出离观的小小智慧而已,在入灭以后进入涅槃时,解脱道的智慧也是永远灭除而成为灰身泯智的。所以从亲证佛菩提的菩萨们所证的无相心智慧的立场来看,那是不究竟的三昧耶;只有佛菩提智,在留惑润生而永不入灭的过程中,才是可以永远存在于三界中而利乐有情、永无穷尽的,才是真正究竟的三昧耶。因为大乘法中究竟的三昧耶,是无始劫来就如此的,不会因为病痛、昏迷而消失。因此,大乘行者应当归结于真实的三昧耶,因为小乘圣人所证的三昧耶,并非真实的三昧耶,而是实证世俗谛的蕴处界空无所得的三三昧:空、无相、无愿,没有常住心、无相心的实证,所以证得无我以后是“寂静、灭尽”而心境“沉没”。但是大乘真实心的三昧耶,虽然同样被命名为空、无相、无愿,却是真实法而不是灭尽法,是第一义谛而不是世俗谛,是“不勇”而且“不没”的解脱“安住”。
但是因为二乘圣人未证如来藏无相心,未得大乘无相心三昧的缘故,不知般若理趣,更不知种智深妙法,是故恭闻 佛陀宣说大乘经典时,只能对其中与解脱道有关的开示能成就念心所;在 佛陀入灭后随即进行的第一次五百结集,又不肯邀请诸菩萨们共同参与,就把他们听闻的大乘经典自行结集在《杂阿含》与《增壹阿含》中,当然就成为徒有大乘法名相而无细腻演述大乘胜妙法义内涵的声闻解脱道经典了!他们自认为已将所有佛说的经典都结集完成了,当然不可能得到菩萨们的认同,当然要另外依照 佛陀所说的大乘般若以及种智的实际法义另行编集。知道了这个事实以后,当然不可以说唯识增上慧学是源于《阿含经》的,因为《阿含经》中的唯识学名相都是声闻人从大乘经典中听来的,然而二乘圣凡诸人却将亲自听闻的大乘唯识经典,结集成只有讲授解脱道而没有讲授佛菩提道的阿含经典了!
所以,唯识学的法义,其实不是从阿含经典中演化出来的,而是本源于佛陀在第三转法轮时期所演述的大乘经典,不是某位法师从文字表面所知道的“源出四阿含”;并且部派分裂后的佛教,都是声闻法的部派佛教,那些声闻人绝无智慧能从声闻解脱道中演变出大乘佛菩提道的,因为声闻人是不曾实证本识如来藏的,连般若总相智都没有,何况能有别相智的后得无分别智?更何况是更深妙、胜妙的道种智?所以声闻部派佛教是绝无可能演变发展出大乘法来的。正因为大乘经典被二乘圣凡诸人结集成为二乘法义的解脱道经典了,所以在声闻罗汉大迦叶尊者完成第一次结集以后当众诵出时,所有出家与在家菩萨们听到声闻人诵出他们结集的所谓大乘经典的内容时,一定会发觉处处漏失了深妙法义而变得很浅化,也完全失去了佛菩提的正义;大失所望的结果,当然会在现场提出沟通,当声闻人不认同再作修正时,只好不满地声明:“吾等亦欲结集。”当然要依大乘经典的实质而随即另行结集大乘经典了。声闻部的大迦叶尊者等人,对于禅宗的大迦叶菩萨等出家、在家四众菩萨们另外结集大乘经典的事,当然不会加以支持,因为他们认为大乘经典已经由他们结集完成了!认为菩萨四众另行结集大乘经典是不必要的,他们也预知菩萨们结集成的大乘经典,一定会显示大迦叶阿罗汉等人对佛法的修证是不究竟的。
所以说,《杂阿含经》、《增壹阿含》本来就是大乘经典,这是确切而无可怀疑的证据;只因为是被不懂大乘法的声闻人结集的缘故,所以法义就变成二乘解脱道法义了,但却很明白地隐藏着大乘法的密意,而声闻人却都没有能力了知。而当时声闻人私心中认为他们已经把大乘经典结集完成了!由《杂阿含经》卷20第558经说到的般若总相智的表浅事相来看,这样已经足够证实大乘佛法是在 佛陀第二转法轮的般若时期就已经存在着,而且声闻罗汉们也是与菩萨们共同参与闻法的;但是大乘佛法的弘扬时间晚于声闻法,是被 佛陀排在声闻教以后才演说的,弘演的时间较晚;又因为是极难亲证的深妙法,所以 佛陀在世时并未声势广大的发扬出来,却绝非佛世之时没有大乘佛法的弘传!
又譬如增壹阿含部的经典,在 平实导师于《阿含正义》前数章、数节中所举示的经文中,处处说到三乘法,处处说到三乘部众,也处处说到大乘法中的六度波罗蜜、十度波罗蜜、诸地菩萨,也说到一切种智、涅槃真实、常住不变等大乘经典法义中的名相;乃至杂阿含部的《央掘魔罗经》更明确地说到如来藏的总相,在在处处都能证实《增壹阿含》及《杂阿含》的许多经典,其实都是本属大乘经典,只因为声闻圣人共同参与听闻时,无法对大乘般若及种智生起胜解,所以无法产生对于大乘法义的念心所,而无法记持大乘法义,就只能针对听得懂的解脱道相应的部分,结集成为二乘解脱道的经典了!这也是事实上存在的证据,谁也不能否定的。而当菩萨们知道、了知这样的结集成果时,当然不可能会满意,当然必须另外寻求结集,而成为二乘圣凡诸人不太乐意承认却也不敢否定大乘般若、唯识种智的经典了!
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就为大家说到这里。
敬祝大家:身心康泰、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