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阿含正义(二)>

第032集 三果与有余依涅槃 正国老师

[阿含正义(二)]  发表时间: 2019-02-17 21:26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视频播放:
 
音频播放:
说明: 播放音频      调整音量     暂停 停止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兼论唯识学的最早根据”节目。今天我们要跟诸位菩萨一起来探讨有关“三果与有余涅槃”这个题目。今天的探讨内容主要是围绕在解脱道中的三果。三果在解脱道中,是有它比较特殊的地位,与菩萨道的修习也是有密切的关联。一开始我们简单说明三果这个位阶的意思:三果它就是说要从初果断我见开始,也就是说要断三缚结,然后从初果的见道位开始,进入二果的修道位;二果它必须要能够薄贪、瞋、痴;如果再能断五下分结,就能够进入三果。这五下分结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内涵,就是要断欲界爱,欲界爱最主要就是说,对于欲界的五尘、五欲他有贪著,欲界爱是以男女欲作为主要的代表,三果因为已经断了欲界爱,所以说他能够有初禅的证量,能够成就梵行。因为能够离开欲界爱,所以舍报的时候就能够出生在色界之中,不来欲界人间,所以又称为不来。这个欲界爱又称为欲暴流,因为要断欲界爱非常不容易,因为这个欲界爱会让众生在生死之中漂流、下堕,不得出离,因此必须要能够精进不放逸,才能够出离欲界爱、出离欲暴流。以上我们就简单说明三果这个位阶,因为欲界爱是三界爱中最粗重的,因此这个位阶在解脱道中是一个分水岭。因为实际上在解脱道中,实质上能够真正称为证涅槃的圣者,是从三果开始。也就是说除了断我见之外,是否能够离开欲界爱,便成为判断三果的一个重要依据。
在《瑜伽师地论》卷67中,对于欲界爱有这样的开示:
【若生欲界,悕求欲界后有者,喜于已得所受用事,欣于未得所受用事,诸所有爱是名欲爱。】
也就是说在上述的论中,显示出被欲界法所系缚者会有几种现象,包括说:对于这个已得之法,也就是对于已得的欲界五欲,他会喜欢受用;因为有贪爱、染著的缘故,他也想要继续拥有;因为继续拥有才能够继续受用,所以这个就是属于被已得之法所系缚,当然这个会造成无法出离。另外一种是对于未得之法,也就是说对于未得的欲界五欲,他想要拥有、追求;或者他对于已得之法,想要要求的更精致、更微妙,当然这就会令他投入更多的时间,造成说心心念念都在这个五欲境界上,就会让他的染著性、或者系缚更加增强。因此追求欲界法、或者被欲界法所系缚,是无法离开欲界的,当然会引生欲界的后有,造成说无法出生在色界之中。在圣教中也用“爱奴”这样的一个名相,来形容说被五欲之贪爱所奴隶之人。这也表示说贪染欲界法是有很大的过失,这也是提醒我们,应该要尽速远离欲界法的贪爱之执著,如果不能离开欲界法的束缚,当然就没办法进入三果。
这里要留意的是说:菩萨要离开欲界爱,并不是说不能接触欲界的境界,反而是要在欲界的境界中利乐众生,而同时能够离开欲界法的束缚。在《大集法门经》卷2中有这样的开示:
【谓有苾刍具多闻者,不能见苦,……随诸欲境,起所欲心,……未能解脱;即以此缘,后复能观所有欲境,起离欲心,欲心退没,爱乐解脱,……解脱心起,乃能远离不相应法,住无欲心。以是义故,由欲为缘,引生无漏。】
也就是说,修行人如果能够多闻,而且能够具备正知见,知道染著五欲的种种过失,他就能够在五欲境界中作正确的观行。因为这样的缘故,就可以逐渐离开五欲的系缚。二乘人他就能够做到说:由欲为缘、引生无漏,而能够逐渐远离五欲。菩萨是更进一步要在五欲之中利乐众生,而不是要跟欲界的境界隔绝;这也正是在《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4中开示的道理:
【如是菩萨所缘境界,无有一法不向菩提。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修习诸行,皆因外缘而得成立。如因悭嫉人,成就菩萨檀波罗蜜;因不知恩人,成就菩萨尸波罗蜜;如因恶性瞋恚众生,成就菩萨忍波罗蜜;……因诸痴钝,成就菩萨般若波罗蜜。】
所以从上述经教中的开示,我们就可以了解说,菩萨的修行必须要历缘对境,不能离开众生。而在五浊恶世利乐众生的过程之中,难免会接触种种的五欲境界,所以菩萨必须要逐渐做到“火中出红莲”这样的一个状况。所以在《华严经》中也开示说:【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大方广佛华严经》卷40)所开示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正确的菩萨之道,是不能离开众生而行菩萨道,当然也绝对不可能一个人修行就可以成佛。
以上大致了解了断除欲界爱跟三果的密切关系之后,我们再来对于三果跟有余涅槃的关系,来作一个简要的探讨。有余涅槃在经教中是可以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四果人他已经断尽思惑,因为他在舍寿前尚有五阴及微苦存在,所以这样的一个状况称作有余涅槃;另外也有一种说法是:三果人因为他还有思惑烦恼尚未断尽,所以除了这个中般涅槃之外,三果人都必须要在舍报后往生到天界,在天界才能断尽思惑,这一类也是属于有余涅槃。我们来看在《杂阿含经》卷27中对涅槃有这样的开示跟分类:
【若比丘修习此七觉分,多修习已,当得七果。何等为七?谓现法智有余涅槃及命终时,若不尔者,五下分结尽,得中般涅槃。若不尔者,得生般涅槃。若不尔者,得无行般涅槃。若不尔者,得有行般涅槃。若不尔者,得上流般涅槃。】
在上面这一段圣教中的开示,它就把涅槃分作七种的果证,前两种是属于四果阿罗汉所证,后五种就是属于三果人所证的有余涅槃。会有这样的分类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三果它是断除欲界爱、断五下分结的,四果是断三界爱。从三果到四果中间,事实上还有五上分结的存在,五上分结就包括说有: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结、慢结、痴结。结的意思就是说,这些烦恼能够跟相应的境界结合、会与苦跟过失和合引生未来的苦,所以如果没有好好去对治的话,未来世一定会再等流出来。也就是说三果到四果之间的五上分结,它的多少跟厚薄不一,就会造成三果人未来入无余涅槃会有种种的差别。因此在上述的圣教中,将三果跟四果之涅槃就分为七种。虽然一般说四果未舍报前证有余涅槃,但是从上述所引经教中,我们也可以了解说,三果人也是可以说他是有得有余涅槃的。所以我们必须要以经教的前后文来作判断,不应该随意说法以免遮障道业。
七果中的前两种就是说,它是分别相对应于四果舍报前之有余涅槃、与舍报后之无余涅槃,这一部分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说法。三果的有余涅槃的部分有五种,依据上述经文所开示的次第为:中般涅槃、生般涅槃、无行般涅槃、有行般涅槃跟上流般涅槃;依这个次第我们就可以了解说,越后面的代表他所须要断除之剩余的五上分结就愈多,也就是说他需要更多的时间或者努力,才能够入无余涅槃。那如果从菩萨道的角度来看,反而后面的不见得不好,因为他会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回小向大,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不见得不好。
底下我们就对三果这五种有余涅槃,来作稍微的探讨,这也可以让诸位观众对于三果的内涵有多一分的认识。因为菩萨如果要入地,在解脱道的证量也得要有顶级三果的层次,所以跟大家还是有密切的关联。第一种就是属于中般涅槃,也就是说他所剩余的五上分结极为微薄,而且他的根性猛利,所以在舍报之后,在中阴阶段,就可以断尽五上分结而取证涅槃,这个称为中般涅槃,也就是上述所谓的顶级三果。第二种称为生般涅槃,也就是说这个修行人,他须要等待舍报后往生到色界天,才能够断除五上分结中所剩余的我慢而取证涅槃,这个称为生般涅槃。第三类称为无行般涅槃,就是说这个修行人,他舍报后往生到色界天,他必须要稍作一些观行,然后获得无漏道的功德力,这样才能够进断五上分结而取证涅槃,这个称为无行般涅槃。第四种有行般涅槃,就是说舍报后要往生色界天,他必须要发起加行及作大功用,而且必须要精勤修行,才能够断尽五上分结而取证涅槃,这个称为有行般涅槃,这个就是跟上面无行般涅槃的一个对比。第五种称为上流般涅槃,这个是属于比较迟钝的三果人,必须要再经历色界或者无色界中,几处的受生之后,才能够断尽五上分结而取证涅槃,这个称为上流般涅槃。
以上大致说明三果人五种般涅槃的情况,会有这样的差异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于他所剩余的五上分结,它的厚薄有异,以及也有根器上的差异所导致的。在《中阿含经》卷2中,佛世尊也用打铁的火星的大小来譬喻这几种般涅槃的差异,火星的大小就代表说,他所剩余烦恼的多少:
【譬若如铁,洞燃俱炽;以椎打之,迸火飞空;从上来还,未至地灭。当知比丘亦复如是,……得中般涅槃,……譬若如铁,洞燃俱炽;以椎打之,迸火飞空;堕多薪草上,若烟若燃;燃已便烧村邑、城郭、山林、……或至道、至水、至平地灭;当知比丘亦复如是,……得上流阿迦腻咤般涅槃,……。】
也就是说,以打铁喷出来的火星大小来说,如果这个火星非常小,它还没有落到地面就熄灭了,这个称为中般涅槃;如果这个火星稍微大一点,也就是说他的烦恼稍微多一点,要等到火星落到地面上才会灭,这个称为生般涅槃;如果这个火星再大一些,它落到地面上还不会灭,而且会引燃附近的草,这一类是属于无行跟有行般涅槃;如果这个火星比较大,落到地面它还会引燃附近的村邑、城郭等等,这个称为上流般涅槃。可是无论如何这个火最后都是会灭尽的,也就是说最后这个三果人,他都能够不受后有而出三界轮回。
从上面所引《杂阿含经》中的开示,诸位菩萨就可以发现这七类的涅槃,都只是三果或者是四果人的取证,不包含初果跟二果。譬如在《阿含正义》第五辑中,平实导师的开示:
[无余涅槃的种种取证,都只是三果与四果人的取证,都不涉及初果与二果人;所以初果到二果,都不可以说是已证有余涅槃,因为他们都还没有证得心解脱,都还不能超过欲界境界,……都必须再还来人间,所以不能说是已得有余涅槃的圣者。]
也就是说三果他是已经证得心解脱,已经解脱于五欲的系缚,而远离欲界的受生。因为初果他最主要也只是断我见,所以他的贪、瞋、痴还不能称作淡薄,一般我们称初果人为预入圣流,也就是说把他预先算是圣人中的一分子,他最慢是可以七次人天出三界,所以称为预入圣流。二果人也只有薄贪瞋痴,还没有离开欲界爱,还没有得到心解脱,所以不能算是解脱道中真正的圣者,可是因为他已经在修道位中,已经有薄贪瞋痴了,所以可以方便说为圣者。所以只有三果跟四果,才能算是解脱道中真正的圣者。以上可以显示说,断除欲界爱的重要性,这个是大家所须要努力的目标,即使是修学菩萨道,入地前也有一个条件必须要具足,他才能够进入菩萨道中的通达位。譬如在《法华经讲义》第十三辑中,平实导师的开示:
[至少要证得慧解脱果而起惑润生,或是证得顶级三果而留惑润生,才能进入初地。所以想要圆满十回向位的功德,就是要具有初分的道种智,还要永伏性障如阿罗汉,对世间的五欲财色名食睡,对眷属、对一切都没有执著,现行已经断除了,……]
而此处的“顶级三果”,指的就是说要具有“中般涅槃”的能力,只是菩萨是有能力而不入无余涅槃。
虽然今天我们谈的主要是围绕在三果,但是大家要留意,事实上在末法时期,要取证初果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因为首先得要有断我见的知见、以及信受八识论。因此如果各位观众,能够好好观看本节目单元、以及阅读平实导师的《阿含正义》,相信要具足证初果的初步条件应该是不难的。如果我们再看三果所须要断除的五下分结,那这个就可以显示说,断除五下分结的内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的启发:首先是说五下分结其中的三个,就是跟断我见有关的,断我见当然是非常重要,包括身见、疑见、戒禁取见,这是三果所断的三结的内涵,它的断除当然会比初果更加深细;五下分结的另外两个,就是欲界贪跟欲界瞋,刚好在五盖里面也有贪欲盖跟瞋恚盖。因此虽然此世不一定能证三果,但是严重的贪、瞋对于道业来说,都是很明显的遮障,因此是我们平常所须要留意去对治的。还有就是说不同于断我见----它是属于见所断,贪、瞋是属于修所断,因此必须要在历缘对境中分分去断除。从这里我们也可以了解说:证果不是用跳跃式的,这样的道理是三乘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也可以了解说:对治烦恼是修学的过程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避免虽然持续在累积福德、功德,但又同时持续在漏失,造成修行原地踏步的现象。因此我们应该选择最严重的烦恼来优先对治,也就是说重病先医的道理。对于菩萨来说,这五下分结中的瞋恚是大忌,因为会造成众生不乐于接近,使得菩萨道的进展缓慢,而且起瞋的原因是比贪还要广,所以这一定是我们必须要留意的。我们可以从三果所断的五下分结得到一个启示,就是说这些烦恼我们必须要努力对治,这样才能够逐渐接近涅槃的体性。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祝您:身体健康,道业增上。
阿弥陀佛!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