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入不二法门>

第003集 经题释义(三) 正融老师

[入不二法门]  发表时间: 2019-02-23 21:05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视频播放:
 
音频播放:
说明: 播放音频      调整音量     暂停 停止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入不二法门——空性中道之真实义”。
上一个单元,我们讲到觉知心如果懂得断我见,那就能够解脱;如果见闻觉知心不懂得断我见而想要让自己永远存在,那就永远轮转生死而不得解脱。因此说,解脱是要靠觉知心来觉悟,而生死轮回也是因为觉知心的执著,所以会永远轮转生死而不得解脱。因此,祖师才会说:“见闻觉知是生死的根本。”也说:“见闻觉知是解脱的根本。”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如果不是依著觉知心来修学佛法,那也不能够断我见,不能够断我执,当然就没有办法出离三界生死;而众生就是因为错误的认知,才会误以为觉知心是常住法,于是产生了坚固的执著,才会不断地在三界之中轮转生死;这就是因为有觉知心存在,就一定会想“那要怎么样才能够离苦得乐”,而且是只想要领受快乐,所以就会想说:“我不要去三恶道,我不愿意去领受三恶道的那些痛苦。”当他有这个作主的心,有这个观念存在的时候,他的觉知心就一定死不掉,所以我见和我执也就断不了了,那就还得要继续轮回,还得要继续在生死之中受苦,这就是觉知心的体性,所以说“觉知心是不清净的”。
当你找到了如来藏,那你就可以现前观察如来藏的本来清净性。你就可以把祂划分开来,然后以这个染污的自己来看清净的如来藏,你就会发觉到:如来藏祂既离六尘见闻觉知,祂也不会对六尘起贪著、起厌恶,所以如来藏的本身是没有染污的;那么至于有染污的,其实是因为如来藏祂所含藏的种子有染污,但是那个染污也还是我们把祂染污的;虽然我们把祂染污了,可是如来藏祂仍然是如实地显现祂的本来自在清净性。所以众生有染污,而如来藏祂仍然是自在清净的,这就是大乘菩萨所证涅槃的第三个法----清净。
接着要讲如来藏祂为什么叫作“涅槃”?佛有开示说:“不生名涅,不灭名盘;不增名涅,不减名盘;不来名涅,不去名盘;不一名涅,不异名盘。”所以,不生不灭是涅槃,不增不减是涅槃,不来不去是涅槃,不一不异是涅槃,所以涅槃是中道。而二乘人所谓的证涅槃,那是把自我灭掉,把五阴十八界都灭掉了,那就不符合中道了;菩萨所现见的涅槃,并不是这个样子!菩萨所现见的涅槃是“不常不断”。为什么说涅槃是不常不断?那是因为如来藏自心的这个种子,从来就不断地在流注生灭,所以说是“不常”;可是如来藏心体却是一直存在,而祂从来就不曾间断过,所以是“不断”。那么菩萨所现见的涅槃,就是离断常两边,因此说,涅槃是不常也不断。
为什么说涅槃是“不生也不灭”呢?,那是因为如来藏祂从来就没有出生过,祂无始以来就是本来而有,所以佛在经中有开示说“阿赖耶识本来而有”;既然是本来而有,那怎么会是有生呢?有生的意思就是本无。是本来没有,而后来有的,那才叫作生;而如来藏祂是本来自在,本来而有,因此叫作不生。因为不生而自在,当然就不会灭,所以如来藏祂是不会有灭,不生不灭这才是涅槃。当菩萨证得如来藏的时候,现前来观察自己的如来藏,或者也观察别人的如来藏,那就可以确实证明祂是从来没有出生过;那么从来没有出生过,当然以后也永远不会有灭,没有任何一个法可以灭掉祂。
所以,不生亦不灭,不来亦不去,不增亦不减,不垢亦不净,不常亦不断,就是如来藏的中道法性,永远都是离两边的。至于阿罗汉,那是舍寿以后才说是入无余涅槃,也就是说,他的五阴十八界全部都灭尽了。事实上,在那个时候已经没有阿罗汉存在,已经没有阿罗汉能够证涅槃境界,也没有阿罗汉能够住涅槃境界,所以二乘圣人不入涅槃,因此说:“所谓入无余涅槃者,即非入无余涅槃,是名入无余涅槃。”这就是《金刚经》的般若公式。只要实证了如来藏,生起了般若智慧,那么这个般若公式套到哪里都可以通。所以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就是菩萨的所证;又因为菩萨信受佛语,菩萨精进地在修行,因此就在佛菩提道中次第迈进。
当菩萨证悟了,就可以现见到自己和众生确实都是住在这种涅槃境界之中。甚至于修到初地满心,实证了慧解脱果而能够取证无余涅槃的时候,菩萨还是会故意去留著最后一分思惑再去入胎,而不入无余涅槃;当菩萨修到了三地满心,可以取证灭尽定成为俱解脱的时候,菩萨仍然是不去取证灭尽定;即使修到了六地满心,不得不去取证灭尽定的时候,他还是会故意留下一分思惑再去受生;当进入到第七地的时候,念念入灭尽定,菩萨还是会故意留著一分思惑再去受生;一直到满心位的时候,因为太寂静了,所以不由自主地就会趋入无余涅槃,这个时候佛会来为他说法,传授给他“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来为他加持,所以他就更确定不想要入无余涅槃了;之后进入到八地,八地菩萨他断尽思惑,再依著十无尽愿来发起受生愿,他既不取证无余涅槃,也不取证有余涅槃,就这样子继续地再往佛地迈进。
所以,菩萨从七住位到等觉位所证的涅槃,都叫作“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这种能够证得涅槃而不入涅槃,那是菩萨的殊胜智慧证境;那么这种殊胜的智慧所证境界,不但是凡夫无法思议它,同样地二乘圣人也都无法去思议这种殊胜的证境,因为他们所知道的涅槃,就只是把自己灭掉之后成为无余涅槃;但是菩萨却不用灭掉自己,就能够住在无余涅槃的境界之中,所以这个涅槃是不可思议的。
实证的菩萨他转依于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转依于如来藏真如法性解脱的境界,因此他在三界当中,就这样子来来去去广度众生,即使是被众生辱骂,菩萨也都无所谓,只要众生能够得利益就好。所以,菩萨游戏人间,如果遇到了辱骂菩萨的众生,菩萨都是会想方设法要去度化他们;如果遇到了想要杀害菩萨的众生,菩萨也同样会想方设法要去度化他们、要去帮助他们,这就是菩萨。
接下来,我们要来讲《不可思议解脱经》的这个“经”字。经有很多种名称,譬如说一神教有这个《可兰经》,有旧约、新约的《圣经》,虽然说那只是世间法,但是也叫作经。中国的儒家也有经:就是“四书五经”,那也是世间法。道教也有经:譬如《清净经》、《道德经》,也都还是世间法。我们佛教也有经,而佛教的经有明确的分类,分为:世间法、出世间法,还有世出世间法。我们先讲儒家的四书五经,为什么说它叫作世间法?譬如《诗经》,《诗经》在一开始就是讲情诗、情话,譬如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就是在讲少年情怀,他追求异性的情况。又譬如说:“及长,则慕少艾。”也是在说,这个男孩子稍为长大了一点,看见了女孩子就会喜欢!这就是在讲情诗、在说情话,因此它是世间法;再来看“四书”,四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然这也是在讲世间法。
再来看一神教,一神教他们所讲的也都离不开欲界的世间法。譬如《可兰经》就讲:一手持剑、一手持经,如果你不愿意选择接受《可兰经》,那么你就得准备要接受一剑之赐;在基督教的《圣经》也说,上帝要放天火,要烧掉异教徒,又要把异教徒交给他们的信徒们去杀掉,这些都是在《旧约圣经》里面明确地记载。例如上帝说:“你要我翦除掉你,还是要我用《圣经》来对你?你要是信我,那就依我的经去做;你要是不信我,我就翦除掉你!”这些也都是欲界法,因为那一种心行,是没有办法超过欲界。
至于道教,道教的始祖—老子—有讲过:“杳杳冥冥,其中有精。”可是,那个“精”是什么东西?他不知道!他只知道在无形无色之中有一个真精,这个真精是万法的根源,是出生有情的真实心,但是他怎么找也找不到;所以就创造出一个太极,在那个太极图里面去区划出这个“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所论述的都是在阴阳、四象、八卦的范围之内,所讲的也都是世间相。所以说,道家所讲的这个四象、八卦,就只能用来论断世间法、评判世间法;事实上,太极才是他们应该要去实证的法,只是说太极的真实义,他们没有办法实证,那就只能够从太极衍生出来的阴阳、四象、八卦的论述当中去摸索,可是他们还是触及不到佛法中的这个二乘涅槃。所以,道家没有办法证得涅槃,那就永远出不了三界生死苦。
我们佛教的经典也称为经,但是佛教的经典,是把世间法、出世间法、世出世间法整个贯串起来,所以称之为佛经,之所以能够称为佛经,就是因为它能够贯串一切佛法,能够详细地说明成佛之道的一切法,所以佛经能够究竟现象界和法界的实相,能够让众生成就佛道。而它所依止的就是大乘的如来藏法教,也就是唯一佛乘。譬如说《阿含经》,如果《阿含经》离开了大乘如来藏法教,那就不是佛经了,顶多也只能说是解脱经而已,因为没有办法让人成佛。所以,只有在不违背成佛之道,而且含摄在大乘如来藏的成佛之道中,才可以称为佛经;如果是离开了大乘的根本法,也就是离开了空性心如来藏之外去求法,那就连断我见成就初果的功德都不可能有,更何况还能够称为佛经?所以,必须是能够把佛法贯串起来的才是佛经。
或许有的人会说:“如果一部经就可以贯串整个佛法,那么佛为什么要讲那么多部经?”其实,众生不懂!众生的根性,事实上有种种不同的差别,所以佛就得要从很多的层面来讲,佛讲三藏十二部经,看起来似乎是很多,而且大多数的人在一生之中都没有办法读完。佛就曾经譬喻说:他从地上抓起一把泥沙,把另外一只手的大拇指伸出来,然后从指甲上方撒下这一把泥沙,最后留在指甲上还能够有多少的沙呢?当然就只剩下一点点了。所以佛就说:“我所说出来的法,就像指甲上的沙那么多,而我还没有说出来的法,就像大地土那样的多。”从这里看来,佛经对于学佛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读经绝对不能只读一部经。
那么在这里,我们人类的寿命就只有短短的百年,所以佛来人间示现,也就只能随缘百年了,在这个短短的百年之中,能够讲到多少经?又能够讲到多么的深细?这都是不可能的!所以佛就只好把那些要讲给诸地菩萨听的法,留待色究竟天来宣讲;那么弥勒菩萨则是在兜率陀天讲法,事实上也只能够如此。所以看待“经”这个字,我们千万不能够轻视。虽然,经典上说“佛法浩瀚犹如烟海”,其实也是可以用一句话来讲,那就是“经”——就是如来藏,所以《金刚经》就说:“经”就是此心----空性心如来藏。
经名其实就是总持,所以当佛讲完一个法的时候,阿难尊者一定会起身合掌礼佛,并且请问佛:“这一部经应该如何受持?这一部经当名何经?”接著佛就会指示说:它叫作什么经、又名什么经,如是受持。因为如果只讲一个经名出来,可能大家还是会有误解,或者是会有偏颇,所以有的时候一部经会有好几个名称。这一部《维摩诘经》,就是等觉大士维摩诘菩萨所说的,而诸大阿罗汉、诸凡夫、诸外道所不能思、不能议论的,难可思议的解脱境界的经典。
接下来就要进入到经文的本身,所要演述的这个法义,必定是极为殊胜而令人期待的。因为时间的关系,这个单元就为您讲到这里,非常谢谢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学法无碍、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