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胜鬘经讲记(一)>

第093集 什么是无明住地? 正雯老师

[胜鬘经讲记(一)]  发表时间: 2020-02-10 18:57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视频播放:
 
音频播放:
说明: 播放音频      调整音量     暂停 停止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
接着我们继续来看 平实导师《胜鬘经讲记》第三辑第7页的这段经文:
【世尊!若无明住地不断不究竟者,不得一味、等味,谓明解脱味;何以故?无明住地不断不究竟者,过恒沙等所应断法不断不究竟;过恒沙等所应断法不断故,过恒沙等法应得不得、应证不证,是故无明住地积聚,生一切修道断烦恼、上烦恼;彼生心上烦恼、止上烦恼、观上烦恼、禅上烦恼、正受上烦恼、方便上烦恼、智上烦恼、果上烦恼、得上烦恼、力上烦恼、无畏上烦恼。如是过恒沙等上烦恼,如来菩提智所断,一切皆依无明住地之所建立。】(《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胜鬘夫人说得很快,我们却讲得很慢,因为想要让大家确实了解她所说的真义。胜鬘夫人说得很深,而且讲得很简略。当年她讲的时候是面对 佛前所说的,当然只说纲要,不必说到很微细;而且当时人的根性也很好,容易听懂。但是今天佛法已经被藏密的应成派中观乱七八糟的妄自解释,已经变成乌烟瘴气的时候,我们就必须要讲得微细一点,让大家确实了解胜鬘夫人的真正意思。当我们把佛法明矾投入浊水里面,想要把它澄清时,他们却说我们是把佛教界搞得乌烟瘴气。他们以前把佛法全面错说的乌烟瘴气却都不说,而那些弄不懂是谁把佛法弄成乌烟瘴气的初学者,也跟着那些人一起来诬谤我们。所以说,人的明与无明之间的差别是非常大的。
胜鬘夫人在这里讲了明解脱味,我们来看胜鬘夫人是怎么说的。她说:“世尊!假使无明住地不断除,或者是断除而没有究竟的话,就没有办法得到一味、等味,也就是明解脱味。”我们先来谈谈这几句。无明住地讲的是无始无明,而四住地烦恼叫作一念无明。为什么会叫作一念无明呢?因为它是三界中的生死法——与三界生死有关的烦恼。可是明明是四种的住地无明,为什么要称为一念无明?我们举个例子来说,譬如断我见以后的初果人还住在欲界中,他再度受生时仍然无法离开欲界境界;乃至他修断五盖而进修初禅,在还没有发起初禅以前,纵使已经很努力地在远离五盖了,最多也只能进入薄地,是薄贪瞋痴的二果人。
这时已经是断我见以后的事了,但他的一念无明还是没有完全消除掉;因为四住地烦恼中的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等三种住地都还存在;也就是说,他的思惑还没有断除,所以当他在断我见的基础上修得了初禅,远离欲界爱而成为三果人了,他有可能是生般涅槃,或者有行般涅槃,或者是上流乃至处处般涅槃。当他生到色界天而不再来生于人间了,可是他生到色界天以后,假使是无行般涅槃,他在初禅天中一生无所事事,只要打坐就好了;每天静坐之后,到了寿尽时还是会生起一念;一念生起了,觉知心又接触到色界法了,那时舍报就断尽思惑而取涅槃;但在舍报前仍然会再生起一念,这都是由于思惑尚未断尽才会生起的一念,所以名为一念无明。
但如果是一个普通人,当他修得四无色定,舍报后生到无色界天;假使不中夭,在空无边处一万大劫,或者在非非想处八万大劫,于舍寿前都是一念不生的。可是非想非非想天人八万大劫后,突然生起一念时就退回无所有处了,随即下堕于人间或旁生道去了。就只是这么一个念头动了心,而这个念头是什么?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呢!为什么会这样?正是因为他的我慢没有断,也就是由于对自我的存在而觉得有价值,喜乐于自我的存在,就是我慢;就因为这个我慢的缘故,于是生起一念就下堕了。人间修得四空定的人如此,修得色界四禅的人也是如此;在得四禅八定以后,生到色界、无色界天的人们,也都是不离这一念的。由于这一念妄起,因此就下堕了!在下堕前及下堕后,都是仍然在四住地无明之中;这都是由于见惑与思惑尚未断尽的缘故,所以见惑与思惑所摄的这四种住地无明,就简称为一念无明。
可是无明住地讲的是无始无明,这个无明是因为无始以来与众生心都不相应;不像四住地无明,众生心是每一世都不断地在相应着。假使是我见未断的凡夫,那是从来一直都在跟我见烦恼相应的,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除非他开始学佛,才会知道原来自己一直有这个烦恼的存在。这个我见烦恼,即使是西方心理学者也无法知道,例如现在流行的西方心理咨商治疗,最多也只能减轻人们一些表层情绪的烦恼,却无法像佛法可以探究到烦恼的根源何在,以便从根本上来断除烦恼获得解脱。佛法甚至更深入探究到无始无明的层面,而这个无始无明却是从来不与众生心相应的;一直到想要去探究法界的实相是什么,那时才第一次相应到。
因此,无明住地就依众生的不同而有两种:一种是不断,另一种是断而不究竟。不断,讲的就是二乘圣人以及一切凡夫、异生。有断而不究竟,讲的是菩萨们;是从七住位就打破无始无明了,已开始分分断除中;但是因为无始无明的上烦恼是恒河沙数那么多,有时说是超过恒河沙数;所以,菩萨虽然能断它,但都仍然不究竟,要到佛地才究竟断尽。因此说,如果是从来不断无始无明的人,即使是二乘圣人,都没有办法获得一味、等味,叫作明解脱味;可是菩萨有断,只是不究竟而已,但是终究不能像 佛陀一样的究竟一味、等味,叫作究竟明解脱味。然而菩萨已有少分、多分的断,只是不究竟,所以仍不具足明解脱味,二乘圣人则是完全没有明解脱味,所以他们的解脱味是不懂实相法界的。问题是,二乘圣人明明 佛授记说他们已经证得解脱果了,为什么还说他们没有明解脱味呢?难道他们仍有无明而解脱吗?
胜鬘夫人说,假使无明住地不断,或者断而不究竟的人,是不可能得到一味、等味的,这个所谓的一味、等味就是明解脱味;这里向诸位卖了一个关子:二乘的无学圣人是不是明解脱?现在我们说:二乘圣者是无明解脱。为什么会是这样?也许有已经破参的人思索了一番,一天、二天或者比较迟钝的人六天、七天,大概已经知道为什么二乘无学圣人的解脱生死是无明解脱了。这是说,凡是无明住地,也就是无始以来对法界实相全然不知的无明境界还没有断的人——还没有证得法界实相的人,他即使已经得解脱了,仍然是无明解脱,不是明解脱。
或者说菩萨已经证得如来藏,而能现观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也得少分、多分;乃至如同七地满心的满分解脱,但是由于无明住地的断而不究竟,所以仍然算是无明解脱,但是却已经有一部分是明解脱了,只有少部分是无明解脱,因为七地满心的菩萨的无明住地是断而不究竟。这样讲解,应该就有许多人很清楚的明白了。可是仍然会有尚未破参的多数人还是不能明白,所以仍然要再更深入说明一下。
菩萨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他对于法界的实相已经有了部分的了解:从初明心的七住位有极少分的了解,到初地入地心有初分的道种智,那仍算是少分的了解;而到了七地满心有了多分的了解,可是这仍然都还是不究竟。即使到了等觉地也仍然不是究竟,只是极多分的了解,还差一分不了解,还得要修到妙觉位,然后下生人间而作最后极少分的参究,才能成佛。所以只要有一点点不能了解,就不得成佛。因此菩萨明心后,他的明解脱只是多分与少分、极少分的差别,但已经有了明解脱,只是不究竟。既然不究竟,所以一味、等味的解脱,也就不具足圆满;由于不断、不究竟,就无法具足一味、等味,所以一味、等味才能叫作明解脱味。因为胜鬘夫人所说的明解脱味,讲的是佛地的境界;是具足一切明,没有丝毫的无明。
这当然是指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习气种子究竟有多少,已经具足地了知无余了,所以成为明解脱,只是不究竟;而另一个部分是法界实相中总共有多少种子——有多少无漏有为法上的功能差别,都能够具足了解圆满究竟了,就能具足运用所有的种子—也就是一切种智—一切种子的智慧已经圆满究竟了,这时能于十方法界圆满究竟的自在了,已经没有任何诸佛菩萨可以质问祂,假使诸佛菩萨会质问的话,因为诸佛没有高下,平等平等,所以也没有人能质问祂。而诸菩萨都还没有成佛,当然也无法质问祂;那就是已经到达佛地了,才是究竟的明解脱。
可是菩萨的明解脱并不究竟,因为他的无明住地是断而不究竟的,所以有一部分是明解脱,另一部分仍然是无明解脱。不管菩萨在声闻果上是初果、二果、三果乃至四果,都仍然是部分明解脱,部分是无明解脱。至于二乘圣人,那就完全是无明而得解脱了,因为二乘圣人只在解脱道上面,也就是我见、我执以及我所执上面得明解脱,可是对于佛菩提道以及佛道中所应修、应断,都没有作到,他们对法界实相完全无所知,仍然具有无始无明的全部。既然对无始无明完全无所知,当然他们所证得的出三界生死的解脱,就叫作无明解脱了。他们的无明住地是完全未断除丝毫的,完全谈不上菩萨的断而不究竟;因为都还没有碰触到无始无明,何况是上烦恼的断除呢?所以无明住地不断、不究竟时,就没有办法得到一味、等味的明解脱味。如果无明住地是完全不断,那根本就是无明解脱,所以我们才会说二乘无学的解脱是无明解脱。这样讲清楚了,就不会有人抗议说:“二乘无学明明已经断了无明而出三界了,怎么还会是无明得解脱呢?”因为这个无明讲的是无明住地的无明,是说所知障所摄的无始无明,不是讲烦恼障所摄的四种住地,也就是见惑与思惑的无明。
“为什么会这样呢?”胜鬘夫人继续说:“为什么要这样讲?是因为无明住地假使不断或者是断而不究竟的人,对于超过恒河沙数等等所应断的法,当然是没有断或者断而不究竟,因此都仍然具足所有的无始无明,或者无始无明打破了、少分断、多分断等等,也都还是不究竟的。这些过恒河沙数等等所应断的法没有断的缘故,所以过恒河沙数等法就应得而不得、应证而未证,由于这些无明住地的积聚,便出生了一切大乘法中修道位应断的烦恼、上烦恼。”这些修道位中应断的烦恼与上烦恼,是由无明积聚而来的,可是无明住地既然不是种子,怎么可能会积聚呢?早期跟 平实导师学过《成唯识论》的人,可能心中有一点疑惑:“胜鬘夫人是不是说错了?”其实她没有说错,因为这个牵涉到上烦恼与起烦恼之间的关系,而这个关系在下一段接着就会谈到,所以这里就不浪费大家的时间,留到下一段经文再来说。
这个无明住地的积聚,会产生大乘法中一切修道位所应断的烦恼以及上烦恼。进入初地而开始修道位的修行时,这个阶段的烦恼有两个部分:修道所断的“烦恼、上烦恼”。一切修道上所应断的烦恼,那是指什么烦恼?诸位已经都想到了,就是烦恼障的烦恼习气种子,这是要透过三大阿僧祇劫(至少是初地开始的二大阿僧祇劫)修道过程中才能断尽的。所以,如果三贤位的菩萨还会对恶人破口大骂,那也是正常的,因为他在解脱道上一直保持在初果中,虽然般若实相智慧与日俱进,没有停止过;可是属于解脱道上的修行,他并没有在努力进步。所以也许你翻起《传灯录》、《五灯会元》、《续传灯录》,读过以后说:“这位祖师开悟了,竟然还会破口骂人。”这其实没什么奇怪的,因为这是烦恼障上的习气种子有没有断的问题;而且证悟祖师往往把骂人当作机锋来使用,禅师也习惯于把众生的烦恼拿来当作机锋使用,这是禅门中很常见的事。
这样讲,也许有人觉得枯燥,我们就讲一点轻松的好了。譬如说,有一天德山宣鉴禅师病了,有徒弟们来看他。既然在禅门中,凡事都不离禅,师徒之间就百无禁忌(礼节归礼节,但是在禅上面百无禁忌),所以徒弟上来问病:“和尚今日病体少差否?”“还好!还好!”“可是和尚病了,还有不病者否?”“有!”“阿哪个是不病者?”“哎哟!哎哟!”这在禅门中很平常。禅师这时往往把棒子拿起来就打人了,有时候就骂人,有时候甚至大喝一声:“出去!”
这就是说,成佛之道中必定有两个主要道:一个主要道是解脱道,另一个主要道是佛菩提道。佛菩提道是近代很少人提到的,即使有人提到,也是语焉不详,就只有咱们正觉在提倡。我们现在且先不谈佛菩提道,只谈解脱道。在解脱道的修行过程当中,究竟应该如何才算是解脱道的究竟圆证?那当然不只是包括烦恼的现行而已,也得包括习气种子的断除。阿罗汉虽然可以出离三界生死,可是他所断的毕竟只是烦恼障的现行而已。怎么叫作烦恼障现行的断除呢?
时间的关系,我们留待下一集继续为大家说明。
敬祝大家:身心康泰、福慧增长、学法无碍、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093集,什么,无明,住地,正雯,老师,视频,播放,音频,说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