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电子报>正觉电子报>第114期>

救护佛子向正道(连载50)----游宗明老师(3)

[第114期]  发表时间: 2016-07-01 19:15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这个释印顺完全符合太虚大师对他的评价:“将完整的佛法搞得支离破碎!”释印顺不懂佛法又不愿听他“师父”太虚大师的教诲,恣意错乱解说经论,断章取义乃至断句取义,东拼西凑曲解论义,就是为了配合他的谬论而如此胆大妄为,丝毫不在乎谤佛、谤法、谤僧的无间恶业。譬如他毁谤的《中边分别论》卷上〈相品 第1〉是这样说的:【有者,谓虚妄分别有故;无者,谓能执所执无故。及有者,谓于虚妄中有真空故,于真空中亦有虚妄分别故,是名中道义者。谓一切法非一向空,亦非一向不空;如是等文不违般若波罗蜜等。如经说:“一切法非空非不空。”如是已说虚妄分别有相、无相竟,今当次说其自体相。故说偈言:“尘根我及识 本识生似彼 但识无有彼 彼无故识无”似尘者,谓本识显现相似色等;似根者,谓识似五根于自他相续中显现;似我者,谓意识与我见无明等相应故;似识者,谓六种识;本识者,谓阿黎耶识;生似彼者,谓似尘等四物。】此中 天亲菩萨的开示很清楚地也是依于“本识”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而宣说,这跟圣 玄奘菩萨的开示并没有不同啊!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本识与诸法的关系,
  所以 天亲菩萨论中说:“如是已说虚妄分别有相、无相竟,今当次说其自体相。”唯识学是 佛在三转法轮时所说八识心王妙法,玄奘大师从天竺学成回国后也为大众揭示——佛说的唯有八识,但释印顺还是不相信,认为圣 玄奘传的唯识学,总是说八识;更误导追随他的徒众乃至初学佛者,信口开河地说《中边分别论》说有四种,《庄严论》说六种,《摄大乘论本》说十一识;或多或少,开合没有一定。佛弟子们都感恩戴德于圣 玄奘大师辛苦取经回国的伟大功劳,但在释印顺的眼底看来不值一文钱,佛法的根本也就是最重要的八识心王法义,释印顺竟然认为可以或多或少,开合没有一定?而且他竟然还披著僧衣,真是太不可理喻了!
  7、佛教是有多心论和一意识论两派的。在小乘学派中,都是讨论六识的一体与别体;就是本论也还在六识上立论(也可以看作七心现行)。但把这思想引申到唯识学中,就转化为八识差别或一体的思想了。(注12)
  所谓的“一意识论”前面已经辨正过不再赘述,而佛法就是说明宇宙万有生命实相的真实道理,也就是一切法皆如来藏,且广说有八识心王“眼、耳、鼻、舌、身、意识、末那识意根、真心阿赖耶识”,略说则有三“真识(阿赖耶识)、现识(意根末那识)、分别事识(前六识)”,但全都是依于如来藏而开演,一切法都不外于这个根本识如来藏。佛教自古以来都是遵循 世尊教诲的八识论,真理就只有一个,不可能有两派。因此说释印顺不懂佛法,完全是以他自己虚妄的猜测臆想,因而产生种种错误的认知与说法,丝毫没有冤枉他!而释印顺所执著的细意识常住的论点,其实就是六识论,而六识论是外道邪法,不是佛法。
  以上是略举释印顺于著作及说法的书籍中,所主张的入胎识其实是要依止五蕴才能存在的细意识,而本质上否定有真实存在的第八识是入胎识的部分,以及简略的辨正说明;接下来再看看释印顺又说有入胎识的部分,虽然他对入胎识的认知与解说是错误百出、自相矛盾的。但为避免本文篇幅过大,故于此仅作为前述释印顺否定有入胎识部分的对比,证明释印顺的说法颠三倒四,其余错谬之处于此暂且不多作论述辨正,待后时因缘再予以评破。
  二、承认有入胎识的部分
  1、释印顺在《唯识学探源》第20 页2 行说:“因为入胎识是不通于六识的;说六识,一定是指认识六尘境界的了别识。”
  2、初生的心识,含有自我的生命爱,所以经中或称之为“有取识”,本颂说是识著。因“有”这“识著”入于母胎的关系,在母胎中,心色和合的有情,就渐渐的“增长”“名色”。这就是说:由入胎识执持父精母血而成为有生命的肉体,有机的生物。(注13)
  3、四食,是佛陀深细观察而揭示的,都是人世间明白的事实。四食不但有关于现在一期生命的延续,即未来生命的延续,也有赖于意思食与识食来再创。如人类,总是希望生存,愿意长此延续下去。这种思愿的希欲,虽或是极微细的,下意识的,不必经常显著表现的,但实在是非常的坚强热烈。到临死,生命无法维持时,还希图存在,希图未来的存在。一切宗教的来生说,永生天国说,都是依著这种人类的共欲——“后有爱”而成立的。有情的生死相续,即依此爱相应的思愿所再创,所以说:“五受阴是本行所作,本所思愿”(杂含卷10嬠/font]260经)。同时,有取识即与取相应的识,在没有离欲前,他是不会停止执取的。舍弃了这一身心,立刻又重新执取另一身心,这即是入胎识的执取赤白二渧为自体。如猕猴的跳树,放了这一枝,马上抓住另一枝。此有取识的执持,是“揽他为己”的,即爱著此自体,融摄此自体,以此为自,成为身心统一而灵活的个体。(注14)
  4、名色既是有情身心组织的总名,当然要追问它从何而来?从父精母血的和合,渐渐发达到成人,其中主要的原因,不能不说是识。识是初入母胎的识,因识的入胎,名色才能渐渐的增长、广大起来。不但胎儿是这样,就是出胎以后少年到成人,假使识一旦离身,我们的身心组织立刻要崩溃腐坏。这是很明显的事实,所以说名色以识为缘。再看这入胎识,倘使没有名色作它的依托,识也不能相续存在(没有离开物质的精神),也不能从生命的潜流(生前死后的生命),拦入现实的生命界。这不但初入胎是如此,就是少年、成人,也每每因身体的损害,使生命无法维持而中夭,所以又说“名色缘识”。这识与名色的相互关系,正像《大缘方便经》所启示的:“阿难!缘识有名色,此为何义?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若识入胎不出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若识出胎,婴孩坏败,名色得增长不?答曰:无也。阿难!若无识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阿难!我以是缘,知名色由识,缘识有名色。我所说者,义在于此。阿难!缘名色有识,此为何义?若识不住名色,则识无住处;若无住处,宁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不?答曰:无也。阿难!若无名色,宁有识不?答曰:无也。阿难!我以此缘,知识由名色,缘名色有识。我所说者,义在于此”。(注15)
  5、唯识学中,以入胎识作前提,因入胎识所藏的种子,渐渐的生起根身,就是“因心所生”的唯识。它是根据十二缘起中的识支,和从识到名色、六入的过程。瑜伽派的唯识学,注重在业感的果报识。不但《成唯识论》引“识缘名色,名色缘识”,和“有色根身是有执受”,“有异熟心,善恶业感”,证明它的阿赖耶识,是异熟报主和根身的执受者;《显扬圣教论》,更明白的引识支来证明阿赖耶,像论卷一说:“云何知有此识?如薄伽梵说:无明所覆,爱结所系,愚夫感得有识之身。此言显有异熟阿赖耶识。又说:如五种子,此则名为有取之识。此言显有一切种子阿赖耶识”。“因心所生”的唯识思想,在唯识学者看来,是根据缘起论而建立的。确凿有据,不消多说的了。(注16)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救护,正道,连载,----,游宗,老师,论释,印顺,入胎,前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