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电子报>正觉电子报>第073期>

中观金鉴——详述应成派中观的起源与其破法本质(2)

[第073期]  发表时间: 2015-04-18 02:37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注5 、般若经中说第八识是“不念心”。
注6 、宗喀巴疏,法尊法师译,《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卷7,第14,15 页,成都西部印务公司代
佛菩萨对于“无外境而唯有内识”不许者,所说只局限在识阴六识之内,意谓必须有外六入才能有内相分,有内相分才能有内六入,而识阴六识全都必须依外境(凡夫都将内六入视作外境)才能生起及存在。这说法完全正确,但却不可套用在出生六根、六尘、六识的内识阿赖耶心体上。内识阿赖耶心体是可以出生六尘、六识的心,当然可以不必依外境而有;但应成派中观师佛护,及自续派中观师清辨等六识论者,都否定了内识第八识(注7),当然会误将内识如来藏定义为识阴所摄的六识心,于是失之毫厘、差以千里,一世所修、所说全都成为戏论。
注7 此识住于内,从来不了别六尘诸法,故说为内识;有时亦说为外识,能接触外六尘而变现内六尘故,识阴六识都不能接触外六尘故。
宗喀巴于《入中论善显密意疏》中所说之慈尊是称弥勒菩萨,古来应成派中观师一向喜好攀缘附会弥勒菩萨,此种仅窃取名号而不引用论文内涵、不能如理彰显造论者原意之手段,仅是为了让他人信以为真,误认为彼等主张阿赖耶识是假名而说、不是真实有的邪说是弥勒菩萨所说,移花接木说是为破除执外境真实有者而方便说,使人误以为他们的邪见同于弥勒菩萨开示之圣教。我等应将其移花接木、极度不善之手段予以揭露,以挽救被误导之佛弟子,以免佛之正法被此等披著佛法外衣之常见外道破坏殆尽。
首先举示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详细申论决定实有阿赖耶识之所说:
问:前说种子依,谓阿赖耶识,而未说有有之因缘广分别义;何故不说?何缘知有广分别义?
云何应知?
答:由此建立是佛世尊最深密记,是故不说。如世尊言:“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
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
复次,嗢陀南曰:“执受初明了,种子业身受,无心定命终,无皆不应理。”由八种相,证阿赖耶识决定是有。谓若离阿赖耶识,依止执受不应道理,最初生起不应道理,有明了性不应道理,有种子性不应道理,业用差别不应道理,身受差别不应道理,处无心定不应道理,命终时识不应道理。(注8)
注8《瑜伽师地论》卷51,大正藏第30 册,第579 页上。
略释此段论文如下:“问:于前面〈本地分〉中说阿赖耶识是各类种子之所依,但是却未广泛的分别说有‘三界有’之因缘义理;是何缘故而不说?是何道理而知道一定会有‘三界有’出生的广大分别之义理?又是根据什么而说应该知晓阿赖耶识实有的内涵?
答:由于这个种子依阿赖耶识心体而存在之义理所建立之种智内容,是佛世尊最深密意之授记的缘故而于前阶段中不加以宣说。犹如世尊所说:‘阿陀那识的行相极为甚深而且微细,所执藏之一切种子犹如瀑流一般难以观察及理解,心体常住而种子生灭不断似常非常;所以我释迦牟尼在大乘凡夫及定性阿罗汉等愚人之中都不开示演说,惟恐为那些无智人宣讲之后,会导致那些凡夫与愚人不懂而产生了错误的分别,反而虚妄的执著阿赖耶识心体即是凡夫所执著的意识我。’
复次,颂曰:‘执受初明了,种子业身受,无心定命终,无皆不应理。’由这八种法相证明决定有阿赖耶识之存在。这八种法相是这样的:一、倘若离开阿赖耶识,能使六识身作为依止,能执受六识使其运作,则不应道理(六识身乃六根及境界与作意力方得生起,六识身有善、不善等性可得,六识身乃各别依止眼等而转,六识身非无覆无记性亦非异熟性所摄故不能执受六根等;必须有一心体执受六根、六尘及六识种子,识阴等六识方能运转;故若离能执受六根等之阿赖耶识心而说有能执受五色根及种子等法者,则有种种过失,因此离阿赖耶识而有依止执受不应道理)。二、若无阿赖耶识执持身根及六尘、六识种子,而于根触尘时有识阴六识之率尔初心现起,亦不应道理,于根境上作意之意根应与阿赖耶识无差别故。三、意识于忆持曾所受境界不明了时,若无阿赖耶识与诸识俱转而现起彼曾经领受之境界相,则意识能于彼同一境界又生起明了之性,即不应道理。四、六识身有时善、有时不善、有时无记,时而间断未能相续,不应有执持种子之功能;若离阿赖耶识而说彼六识身能有各类不同种子自性现前,即不应道理。五、六识身各别于同一刹那中都各只对自己相应的一种境界能作了别,若无另一心体阿赖耶识能与识阴六识俱时运转,则六识各自不同的了别能在同一刹那中同时存在,产生了一时能有多种业用的差别,即不应道理。六、若无阿赖耶识持身流注六识种子,而能于身根中有六种尘境的领受,生起六种不同领受的差别,即不应道理。七、若无阿赖耶识恒时存在、从不间断,那么处于无心定(无想定、灭尽定)中而仍然有心持身不坏,能使有情后时重新生起意识等六心而出定,应如舍报时本识离身而使色身毁坏,不可能再从无心定中出定;故若无另一阿赖耶识心体常存不断,而说有人能住于无心定中,即不应道理。八、若无阿赖耶识,命终时五根毁坏,六识即不能现前,应成为无一切心的断灭境界,就成为断灭空而不可能再去受生轮回了;然而舍报时确实有心正在舍离身根,虽然六识都已灭失而仍然有另一心能生起中阴身,使有情可以投胎再受生,故若死亡时六识皆断灭后,而说有识正在舍身,即不应道理。”
根据弥勒菩萨上面所宣说八种法相之道理,证明阿赖耶识是外于六识身所摄而真实有之识,有其真实不虚而不可由六识身取代之功德体性;故弥勒菩萨圣教所说,并非是为了破除外境而方便施设此识;应成派中观师应该改口说,阿赖耶识心乃是真实有,并非假名施设有,不是性空唯名。此乃是一切未亲证如来藏心阿赖耶识者之意识心不能思议之处,二乘圣人及诸大乘凡夫,都不能思议有一离见闻觉知、自性清净心如来藏阿赖耶识与五蕴身同时同处俱转。
此如来藏心阿赖耶识又称阿陀那识,乃是世尊针对二乘学人教导其四圣谛、十二因缘法修证蕴处界苦空无我时,隐覆未说之甚深密意。世尊教导菩萨而广分别说入胎识阿赖耶识出生三界有之经典中,亦特别嘱咐:于不信有此识者、于寻求此识之过失者、于不恭敬渴请者、于外道之前,都不能为彼宣说此识之内容,更不许指示此识之所在;倘若有人违背世尊之教导,而使彼等缘犹未熟者获得阿赖耶识之密意者,彼等必定以其堕于我见所产生之见取见与邪见而曲解之、诽谤之,进而亏损甚深佛法成为断灭论或者戏论;则妄说阿赖耶识密意者,即是世尊所诃责之亏损如来者,即是坏法者。此处弥勒菩萨为我等宣说这样的道理,也同时推翻了先前所举应成派中观师月称、宗喀巴之颠倒说。彼等颠倒说一切法无自体性之无常空、断灭空,即是世尊之甚深密意;此处再举出弥勒菩萨以八种法相征信而匡正之,证实阿赖耶识心体的实有;亦说明为何对某些人不说此第八识深妙法的原因,期望所有被彼等误导者皆能因此回归实有阿赖耶识之正信,并能亲证而发起实相般若智慧。
于《辩中边论》中,弥勒菩萨并非如宗喀巴所曲解的一般“为了破除外境而建立阿赖耶识”,而是申辩阿赖耶识心体之中道性,以及不能见此如来藏真实法者之虚妄分别性内涵,亦开示已见真实者如何了知此虚妄分别性而修道对治烦恼障与所知障。恭录部分论颂如下,以举发应成派中观攀缘附会及扭曲之伎俩:【识生变似义,有情我及了;此境实非有,境无故识无。虚妄分别性,由此义得成;非实有全无,许灭解脱故。(注9)】
注9《辩中边论颂》1 卷,大正藏第31 册,第477 页下。
略释论文如下:
“阿赖耶识藉所亲生之五根身触五尘而变现似有意识及色身等诸境界性,以所幻化能摄取五尘之意识及五根身而变生了似是真实有的有情,然后由染污意根执阿赖耶识及识阴六识等分别性为自内我,与我爱、我痴、我见、我慢恒相应而自觉有我,亦以根尘触之方便所生六识心而具有对六尘境界的了别功能;但阿赖耶识所变似有色等诸境界、似有诸根,皆是因缘幻化而有,并非真实有自体性者;意识是由本识藉所变生的五色根与六尘境而从本识中流注出来的,假使本识所变现的六尘境不再存在的时候(此境实非有),这个能了别境界的意识等六识就跟著不能存在了(境无故识无);意识等六识及意根第七识之虚妄分别性,正是由此道理而成就。本识如来藏所变生的六尘境界及识阴六识虽然并非实有法,而是生灭法,但在现象界中并非是不存在的(非实有全无),这六尘境界及识阴六识是允许被永远灭除而获得解脱的缘故:并非全无阿赖耶识而仅有所变现诸境与取诸境者,亦非全无此虚妄分别性而唯有阿赖耶识,能够灭除此执藏于阿赖耶识之虚妄分别性者才得解脱故。”
弥勒菩萨论文中详细申辩:由于阿赖耶识所变生五根、诸境、似我的六识分别性,方得成就虚妄分别之能取与所取;此等法义内涵,只有亲证如来藏阿赖耶识之菩萨,以其般若中道之智慧现前观察五根之由来、十八界生起之次第,一一皆不离所亲证之阿赖耶识心体而领受及胜解。反观五识及意识觉知心仅仅于阿赖耶识所亲生之五根触五尘处方能现前及生灭,若是本识阿赖耶识所变生的内六尘境界消灭不现时,能了别境界的意识等六识就无法再存在了;由此证明意识的依他起性及生灭性,显然没有具备执藏各类种子的能力,即无可能出生蕴处界而不能作为蕴处界的依止。
意识等六识虽能于六尘境界中现前了别觉知,却只能在生灭有为的六尘境界中运作,而且不能自己存在,必须依赖六尘与五色根才能存在;相较于阿赖耶识心体能独存于无余涅槃中,也能与所生蕴处界作为一世的常住所依而不生不灭之真实不虚;相较于阿赖耶识心体不与六尘相应、恒随顺七转识而自己如如不动,此等真如性永远不变易、不颠倒,意识之生灭性显然可见。相较于七转识能取与所取之虚妄不实,真悟菩萨缘于阿赖耶识心体所行之中道现观,对如是法界中的实相皆能如是真实领受。
欲界有情之五根身是由其自身之阿赖耶识所变现,器世间之山河大地亦是各各共业有情之阿赖耶识所共同变现与执持;意根、意识等七转识之所取境界唯是阿赖耶识所变的相似于器世间色尘、声尘等性之内相分境界,故说所取之内相分六尘境界相非真实有—所取空;若无所取色等境界,即无能取之意识等六转识现前,意根即不能清楚了别境界,故说能取的识阴六识非真实有—能取空。此所取的内六尘种种境界相与能取的意识等六识,皆是阿赖耶识心体所变现而依止于阿赖耶识方能存在;然而阿赖耶识心体本来就没有所取与能取之体性,故能取空与所取空所呈现的现象界之能取与所取的存在,所显示的就是背后确实有阿赖耶识心体之真如空性存在及不断的运作。兹再举示弥勒菩萨于《辩中边论颂》紧接著之颂文证明之:唯所执依他,及圆成实性,境故分别故,及二空故说。依识有所得,境无所得生,依境无所得,识无所得生;由识有得性,亦成无所得,故知二有得,无得性平等。(注10)
注10 《辩中边论颂》1 卷,大正藏第31 册,第477 页下。
略释上举论颂如下:“由于依止于虚妄分别之境界而普遍计著为我与我所故,依止于觉知心之虚妄分别性而说有意根的遍计所执性恒时执著于依他起性的识阴等虚妄法;由于有虚妄分别性的缘故而说现象界中确实有意识等六识的依他起性的存在;以及从遍计执性所执著的依他起性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取与所取无常空的缘故,显示确实有一能圆满成就诸法的真实性─如来藏心体确实存在及不断运作著;也是有了种种境界相上的分别的缘故,以及能取空与所取空的缘故,而说有圆成实性的存在。依止于阿赖耶识才能有此识所变现的五色根、意根、内六尘境界,意识觉知心才能有种种境界相可得;因此而可生起于所取境无所得之现观;然后再依此于境无所得之现观,能够生起‘意识等六识依境而起、境无所得则取境之识虽然了知六尘境界,其实亦无所得’之现观。由于阿赖耶识之幻化,意识生起时缘于所取之种种六尘虚妄境界是属于有所得性,然而所取之境界都是阿赖耶识所变生的内相分而无真实性,从能生的如来藏看来只是自己取自己,实无外境被自己所取,故亦成无所得;由此可知能取之意识等六识与所取之内六入境在三界中看似有所得,其实能取与所取皆是来自于阿赖耶识之真如空性所变生,故俱成无所得而平等无二。”
未能亲证如来藏阿赖耶识者,不能以般若中道现观阿赖耶识变现五色根,及藉五根触五尘之方便而幻化六识心之真实理;亦不能以般若中道而现观一切外六入色法唯有阿赖耶识能藉所亲生之五色根及意根与之相触,亦不能现观识阴六识所取一切六尘境界都是阿赖耶识所变生的内相分,故不知自己所得之一切六入都是内六入;因此更不能以般若中道进而现观识阴六识是藉根触尘而由阿赖耶识幻化生起,不知现起时所缘所触者都是阿赖耶识所变现相似于外六入之内六入。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中观,金鉴,详述,应成派,起源,与其,破法,本质,孙正德,正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