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电子报>正觉电子报>第081期>

真假沙门(连载八)----蔡正礼老师

[第081期]  发表时间: 2015-04-18 02:55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依佛圣教阐释佛教僧宝之定义
第三章 声闻法式与沙门果
第一节 苦行文化与方法错误的困境
在古天竺地区的沙门运动中,许多从事修行的广义沙门,他们观察世间很多是苦,因此这些人为了寻求解脱生死、解脱诸苦的系缚,离于居家生活,入于山林之中,加入修行的行列去探究解脱的方法。那时就有许多修行的方法与理论出现,这类婆罗门的外道修行人数量很多。
例如《长阿含经》卷6 记载:
时彼众中独有一人作如是念:“家为大患,家为毒刺,我今宁可舍此居家,独在山林,闲静修道。”即舍居家入于山林,寂默思惟,至时持器入村乞食,众人见已,皆乐供养,欢喜称赞:“善哉,此人能舍家居,独处山林,静默修道,舍离众恶。”于是,世间始有婆罗门名生。彼婆罗门中有不乐闲静坐禅思惟者,便入人间,诵习为业,又自称言:“我是不禅人。”于是,世人称不禅婆罗门,由入人间故,名为人间婆罗门。于是,世间有婆罗门种。
当时修行的风气很兴盛,这些修行人观察到欲界由男女欲所成就的居家生活是许多苦的来源。因此他们弃舍世间居家,而独在山林闲静修道。这些能够舍家居,独处山林,静默修道,舍离众恶,就是正确观察到人类被男女欲所系缚之苦的高层次婆罗门;他们大多以四禅八定为主要修行,因为四禅八定的实证即是以伏除男女欲作为实证的前提,因此成为超越一切人天乘宗教的婆罗门乘。然而出家婆罗门中也有一些层次较低的修行人,他们不喜乐闲静坐禅思惟,而入于人间以诵习为业,名为“不禅婆罗门”或“人间婆罗门”。不论是独在山林静默修道的婆罗门,或者在人间诵习为业的婆罗门,大多是以苦行法式寻求解脱,因此外苦行法式的文化风行于当时的古天竺。
例如《长阿含经》卷8 纪载:
佛告梵志:“汝所行者皆为卑陋,离服裸形,以手障蔽,不受瓨食,不受盂食,不受两壁中间食,不受二人中间食,不受两刀中间食,不受两盂中间食,不受共食家食,不受怀姙家食,见狗在门则不受其食,不受多蝇家食,不受请食,他言先识则不受其食,不食鱼,不食肉,不饮酒,不两器食;一餐一咽至七餐止,受人益食,不过七益;或一日一食,或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一食;或复食果,或复食莠,或食饭汁,或食麻米,或食稴稻;或食牛粪,或食鹿粪;或食树根、枝叶、果实,或食自落果;或被衣,或披莎衣,或衣树皮,或草襜身,或衣鹿皮;或留头发,或被毛编,或著塜间衣;或有常举手者,或不坐牀席,或有常蹲者,或有剃发留髦须者;或有卧荆棘者,或有卧果蓏上者,或有裸形卧牛粪上者;或一日三浴,或有一夜三浴。以无数众苦,苦役此身。”1
注1、CBETA, T01, no. 1, p. 47, c14-p. 48, a3
当时有各类寻求解脱的修行理论提出,于是有不同的苦行方法出现于世。有的人为了能够达到解脱的证境,因此希望在饮食上面用功,所以施设一些苦行禁戒,认为避免受用某些食物的来源,就能够达到解脱的实证,因此不受瓨食、盂食、两壁中间食、二人中间食,乃至不受请食;或者有的苦行者,他们施设的禁戒是在饮食的次数与分量上面,持守一餐一咽至七餐止,或一日一食,乃至七日一食,他们认为持守这样的苦行禁戒是能够实证解脱;也有的苦行者,他们则是在食物的内容上面施设禁戒,因此专门食用牛粪、鹿粪、树根、枝叶、果实,乃至食自落果,希望这样持守而能够解脱生死。也有一些苦行者,他们则是在衣著上面施设禁戒,因此他们被衣、披莎衣、衣树皮、草襜身、衣鹿皮、留头发、被毛编、著冢间衣;还有一些则是遵守各式各样奇怪的禁戒,例如有常举手者、不坐床席、有常蹲者、有剃发留髦须者、有卧荆棘者、有卧果蓏上者、有裸形卧牛粪上、或一日三浴、有一夜三浴等等不一而足。因此当时有无量无数种类的苦行禁戒修行法,这些沙门、婆罗门认为一世遵守这样的苦行禁戒法式,就能够解脱生死、灭尽诸苦,所以他们以无量无数的众苦来苦役自己色身,这些精勤行苦行的沙门、婆罗门终其一生努力苦行的结果依然无法获得顺于解脱的智慧。
佛陀降生印度时,正是这类苦行文化风行的年代。为教育修行人,佛陀故意示现精勤于这些沙门、婆罗门实践的各种苦行修法,示现了曾经精修婆罗门等出家沙门一生遵奉苦行禁戒,也示现他们希望藉此能够证得的解脱。但事实上证实他们都没有办法实证解脱,因为他们所施行的解脱方法都是错误的,因而陷入无法实证解脱的困境之中,佛陀说他们以苦行或其他想法而施设禁戒,想要这样苦修而获得解脱的见解是错误的,名之为戒禁取见,因此 佛陀说这类苦行是无助于解脱的卑陋苦行。
为什么这些苦役其身的卑陋苦行无法证得解脱呢?因为这些苦役其身的苦行法式归纳起来只是著眼在食物来源、内容与饮食次数上,或者在衣著上,或在行为上常举手、不坐床席、常蹲、卧荆棘、卧果蓏、裸形卧牛粪上、一日三浴、一夜三浴,乃至在外观上剃发留髦须等等外法上面用心,这样的沙门、婆罗门虽然修习无量数种类的苦行禁戒,但这些都是与解脱不相应的外苦行法式,佛陀因此而诃责之,因此佛陀反对这些自苦其身的外苦行法式,因为这些外苦行法式与解脱的真法式-解脱智慧-并不相应。
例如《长阿含经》卷12,佛陀开示说:【犹如有人行外苦行,非是如来所说正行,自以为乐,此是如来之所呵责。】2
注2、CBETA, T01, no. 1, p. 74, c21-23
所以 如来世尊诃责这些外苦行方式的修法。佛陀说:就像有人所行的外苦行,并不是如来所说相应于解脱的正行;不断地施行外苦行而自以为可以灭苦得乐,这是如来所诃责的邪见。与解脱相应的正行是在因果上不亏负众生,乃至进而饶益众生而不求来世的回报作为寻求解脱的前提。但是在其他经典 佛陀开示比丘要精勤苦行,例如《长阿含经》卷2:
佛告比丘:“复有七法令法增长,无有损耗。何谓为七?一者有信,信于如来、至真、正觉十号具足;二者知惭,耻于己阙;三者知愧,羞为恶行;四者多闻,其所受持,上中下善,义味深奥,清净无秽,梵行具足;五者精勤苦行,灭恶修善,勤习不舍;六者昔所学习,忆念不忘;七者修习智慧,知生灭法,趣贤圣要,尽诸苦本。如是七法,则法增长,无有损耗。”3
注3、CBETA, T01, no. 1, p. 11, c13-21
佛陀开示有七种法要的实践,可以令解脱法的实证功德增长而无有损耗。其中第五种就是要精勤修习与真法式相应的内苦行来灭恶修善;因为灭恶就是要灭除对其他众生的恶行,修善就是要作饶益众生的善行,皆是于因果上合理地解决自身与众生间的系缚,作为解脱的前提。因此著重于表相上自苦其身的外苦行,其实无关于解脱,只有在心地上灭恶修善才是与解脱智慧相应的内苦行。然而古印度苦行文化的困境不只是外苦行法式本身的错误而已,而是施设外苦行的背后所涉及关于解脱原理及法界实相的错误见解。
《长阿含经》卷16 记载:
(迦叶言:)“瞿昙!离服倮形,以手自障蔽,不受夜食,不受朽食,不受两壁中间食,不受二 4人中间食,不受两刀中间食,不受两圬中间食,不受共食家食,不受怀姙家食,狗在门前不食其食,不受有蝇家食,不受请食,他言先识则不受其飡;不食鱼,不食肉,不饮酒,不两器食;一飡一咽,至七飡止,受人益食,不过七益;或一日一食;或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一食;或复食果,或复食莠,或食饭汁,或食麻米,或食稻,或食牛粪,或食鹿粪,或食树根枝叶花实,或食自落果;或披衣,或披莎衣,或衣树皮,或草襜身,或衣鹿皮,或留发,或被毛编,或著冢间衣;或有常举手者,或不坐床席,或有常蹲者,或有剃发留髭须者,或有卧荆棘上者,或有卧果蓏上者,或有倮形卧牛粪上者,或一日三浴,或一夜三浴,以无数苦,苦役此身。瞿昙!是为苦行秽污或得沙门名,或得婆罗门名。”佛言:“迦叶!离服倮形者,以无数方便苦役此身,彼戒不具足,见不具足,不能勤修,亦不广普。”5
注4、CBETA 为“二”字,查纸本《大正藏》卷16 是“三”,与其他卷经文对比,今依CBETA。
注5、CBETA, T01, no. 1, p. 103, b25-c17
经文中外道迦叶提到修外苦行者,他们是“苦行秽污”,但是他们却有得婆罗门名,有得沙门名。因此修习外苦行者虽然也可获得沙门、婆罗门的名称,其苦行却与解脱的实证无关,只是广义沙门中的假沙门,不能获得真正解脱的四种沙门果。佛陀同意外道迦叶所言,苦行秽污的外苦行者也可以获得沙门、婆罗门的称号,佛陀说:“迦叶!离服裸形的沙门、婆罗门虽然以无数方便苦役其身,但是他们的禁戒并不具足,所以不能够到达灭尽诸苦的解脱彼岸,见解也不具备可以使人看见解脱的道路,因此不能勤修一切顺于解脱的戒法,所施设的外苦行禁戒是无效的戒法,在见解上也不能广大而普遍地及于一切法界。也就是说,一切外道虽然也是广义沙门,但他们对于相应解脱所该持守的禁戒乃是不具足的,是错误的;另外对于相应解脱该有的知见认知,他们也是不具足的、错误的。
因为当时获得沙门与婆罗门名称的外道修行者,虽然想要追求解脱而不能实证,根本的问题在于对解脱原理的错误认知。他们只有在自苦其身的外相上面用功,内心之中仍然贪求于世间的五欲而与一切众生争夺;他们对于法界实相与解脱原理的见解都是错误的,因为对于有情皆有第八识如来藏的实相也都是无知的。因此奉持错误的苦行禁戒,其实是根源于解脱见解的错误;而解脱见解的错误,则是根源于对实相法界的错误认知,乃至对于如来藏的功能性更是一无所知,所以终其一生精修苦行也无法真的实证解脱,只能成为假沙门,没有真正的沙门法式。
佛世时的外道沙门与婆罗门,他们对于宇宙的实相及解脱原理的见解错误,进而发展出很多的哲学思想,这些内容几乎函盖了古今中外各类型的哲学模式;也就是说现代所有的宗教与哲学,事实上都可以在古印度的广义沙门思想中找到原型。这也说明历史上为什么会有许多不同的宗教兴盛?为什么会有许多哲学的论述一直演变?就是因为这些宗教与哲学对于解脱原理与法界实相的见解都是错误的,所以他们就必须要一直被修改而演变。例如,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就是如此,因为历代哲学家有种种的错误见解,所以一直要被新一代修正,而且永远没办法停止演变;所有已经提出来的哲学理论,总是知道自己将来一定会被推翻而修正,就是因为他们对于真正的法界实相的认知是错误的,至少是自己已知是没有绝对把握的,因而导致不停修改的结果。因此对于法界实相的见解错误了,其解脱原理也必然错误;解脱原理错误了,则实践方法当然也就错误了。
因为有这么多的宗教与哲学思想都是错误的,而这些人是真的想要解脱也愿意真的修行而实证的,所以 佛陀才应众生的根基来出现于世间;但因众生的信等还不足,佛陀得要先依外道苦行的方式实修而证实是错误的,才会有外道都作不到的六年苦行来示现,证明其苦行的精修并不能获得解脱;也因为实相法的实证是非常困难,所以说 佛陀依自己的沙门法式示现成佛以后,接引众生时必须依照众生的根基,先从具有头陀行表相的声闻法式与声闻戒开始建立;因为头陀行法式的外相,是与当时流行的苦行文化类似,众生容易接受学习,这样让众生先能够在解脱道上实证解脱,因为实证了解脱以后,众生就会对成佛之道建立信心,最后才能实证法界实相心而迈向成佛之道,成就真正的沙门法式。因此在谈到声闻法式与声闻戒之前,得先要谈到解脱的原理,这样才能有正确的知见来实证解脱。也就是说,如果说一个人对于实相的认知错误,他一定会导致解脱方法上面的错误。就是因为这些外道沙门对于实相法界的认知错误,所以一直无法实证解脱,也是因为这样才施设许多奇怪无益的苦行禁戒。因此 佛陀就必须为众生先建立这个解脱正理,也说明外道在解脱方法上面的错误,显示当时外道们建立的沙门法式是错误的,这样才能够让众生先获得解脱,最后才能迈向成佛之道。为什么对实相的认知错误,就会导致解脱方法上面的错误?
我们举一段经文来说明,《中阿含经》卷3〈业相应品2〉: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度处异姓、异名、异宗、异说,谓有慧者善受极持而为他说,然不获利。云何为三?或有沙门、梵志如是见,如是说,谓‘人所为一切皆因宿命造。’
复有沙门、梵志如是见,如是说,谓‘人所为一切皆因尊佑造。’复有沙门、梵志如是见,如是说,谓‘人所为一切皆无因无缘。’6
注6、(一三)中阿含业相应品度经第三 (CBETA, T01, no. 26, p. 435, a24-p. 436,a11)
经中 佛陀举出三种外道对于实相的错误见解,对一位有聪明智慧并且愿意接受教导而极力遵守奉行的人而言,即便为他细说这些错误的外道法,也不能令他获得利益,而会导致无法实证解脱。是哪三种呢?第一种是宿命论外道。当时有沙门、梵志,提出这样的见解与说法,认为“人之所为一切都是因为宿命所造”,一切的苦行外道也都可摄属于这一类。他们认为一切都是过去的因所命定,只有自苦其身而加速受苦的苦行才能当世灭罪,而获得解脱。因为他们认为当世一切所受都是过去世的“业”所决定。他们认为只有过去世无量无边所应受的业都受尽了,才能获得解脱,因此得要这一世中透过苦行来加速领受种种的苦,而不再造任何新的善恶业,这样过去种种的业就会灭尽,业尽则苦尽,苦尽则可以达到苦的边际,也就是能够实证解脱。如果没有在这一世透过苦行来快速受尽应受的苦,则业不会尽,就会在未来世继续受苦,那就无法解脱生死。所以他们认为透过苦行来加倍领受苦,这样就是消业灭苦的方法,而可以获得解脱。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真假,沙门,连载,----,蔡正,老师,---------,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