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实修>如何参禅>

禅净双修(3)

[如何参禅]  发表时间: 2015-08-25 11:24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修学净土的人也应该设法修学般若第一义,也就是禅;不应该畏惧,应该要发大心求上品上生。禅的修行方法,应该从功夫做起,一方面多闻熏习第一义真如佛性的道理,一方面做功夫。而且应该要知道做功夫的方便善巧和转折,从持名念佛,心念心听,心念心忆,忆佛念佛,无相念佛、看话头、体究念佛——也就是参禅,然后进入实相念佛境界,这样就可以获得上品上生。
在悟后往生之前,应该要随力修学悟后应该修的各种法门,往生极乐世界以后,立刻获得初地乃至八地,也可以不离极乐世界而回入娑婆的色究竟天宫,礼拜听受释迦牟尼佛的庄严报身——卢舍那佛的说法。极乐世界与娑婆世界虽然相距有十万亿佛土之遥,但是对八地菩萨意生身而言、对极乐世界蒙佛加持的初地菩萨而言,则没有间隔,没有阻隔,一念就到。所以学禅的人不可以排斥净土法门,学禅的人应该要求证悟。修净土法门的人更应该求开悟。
6、 悟后应求生极乐世界
佛云:“此土当有七百二+亿不退菩萨往生极乐。”七百二十亿是多少人呢?世尊既然开示我们,这世界有这么多的菩萨要往生极乐,我们又何必排斥呢?在四十华严普贤行愿品里面有记载:乃至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等,也和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一样,都在极乐世界,不离极乐而又在我们娑婆世界度众,因为没有阻隔的关系,因为那是实报庄严土的缘故,所以一切学禅证悟的人应该求生极乐。
另外,发愿悟后广度众生者应求生极乐。悟后应当发愿,当广度娑婆世界的有情众生,而且要度这边的有情众生悟后求生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回入娑婆度化娑婆世界的众生。这个愿和住持释迦正法的愿其实并没有冲突、没有违背。
有的人发愿说:“我要在这个世界生生世世度众生,所以我不想去极乐世界,因为往生极乐世界以后,我就不能度娑婆世界的众生了,这边的众生好可怜啊!”他发大悲心要度此界众生,但是这个愿和往生极乐没有冲突,因为释迦牟尼佛在《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下有云:“复次阿难!彼佛剎中所有现在及未来生一切菩萨摩诃萨,一生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菩萨,以宿愿故,入生死界作狮子吼,利益有情,我令随意而作佛事。”那就是说,释迦牟尼佛有这个愿,当你发愿往生极乐,得八地以后,或者得初地以后,你还想回来说第一义法度众生的话,释迦牟尼佛看你因缘具足了,他也会帮助你不离极乐而在这里度众,释迦世尊有这个愿嘛!
7、 尊师重道方能禅净圆融
最后我们要说,修学禅净圆融、禅净双修的法门,必须尊师重道。诸位来到十方禅林学法,传法的师父也是倾囊相授;但是诸位来到这里,一定要尊师重道。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尊师重道很重要。此外,修学净业三福,并非只有修学净土法门的人适用,学禅的人一样要学、一样要修。
如果有人不能孝养父母公婆而能尊师重道的话,断断没有这个道理啊!所以应当先孝养父母公婆。不能克尽人子之道,如何能够成佛?所以孝养父母公婆必须列在最前面。其它譬如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等都很重要,不可以忽略,但是特别以孝养父母公婆和奉事师长为必要的条件。
《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下,佛云:“师开导人耳目,智慧明达度脱人,令得善合泥洹之道,常当孝慈于佛父母,常当念师恩;常念不绝、即得道疾。”佛言:“天下有佛者甚难值,若有沙门、若师、为人说经者甚难值。”所以末法之世,禅净双修的法门很难得遇见,如果已经遇见的话;要常常感念佛恩师恩,不可以忘本。
世间人学世间法而有成就,尚且要念父母恩,要念师恩。如今佛子来修学无上了义甚深之法,尤其是出世间禅净双修之法,如果不念佛恩、不念师恩,反而谤师,那就不如世间的凡夫了,我们认为这种人没有资格学佛,何况修学禅净圆融法门?所以我们普愿一切佛子常念佛恩,常念师恩,因为这样必定可以迅速得道的缘故。
(三) 禅净双修事例
凡究竟解脱之大乘禅者,皆无所住而生其心,以无住生心故,六念俱足,所谓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此六念之首为念佛,念佛则通于净土。其余五念亦皆通于净土。而究竟解脱之大乘禅者,明见佛性,几乎无余,乃能证入佛之知见,因此证得唯心净土。是故,禅与净土可以互通。
在佛教史上,有许多禅师鼓吹念佛,事实上参禅人亦宜多拜佛念佛,以为入门方便;也有不少净土寺院提倡参究念佛。如永明延寿禅师之“宗、教、禅、净”。又如长芦宗赜,因禅悟入,却主张禅净双修,人称“慈觉大师”,着有禅宗《禅苑清规》十卷。却又著作更多的净土文卷,如《净土简要录》,主张“念佛参禅,各求宗旨。溪山虽异,云月是同。可谓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门户透长安”。
最著名者莫如明末云栖株宏禅师,即是念佛人所尊称之莲池大师。依莲池大师塔铭所载:
“单飘支杖,游诸方,偏参知识。北游五台,感文殊放光。至伏牛,随众炼魔。入京师,参笑岭德宝。笑岭道:‘咄!汝三千里外求我开示,我有什么开示?’便辞向东昌,途中闻樵楼鼓声,忽然大悟,乃有颂云:
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
焚香掷戟浑如梦,魔佛空争是与非。
乘悟并销,归无所得。初、师发足操方,从参究念佛得力。至是遂开净土一门,普摄三根,极力主张;乃著《弥陀疏抄》十万言,融会事理,指归唯心。又亿昔见《高峰语录》,谓自来参究此事,最极精锐,无逾此师之纯钢铸就者,向怀之行脚。唯时师意,并匡山永明而一之,更录古德机缘中吃紧语,编之曰《禅关策进》,并刻之,以示参究之诀,盖显禅净双修,不出一心。”
由以上记录,可知莲池大师是从最初之参究念佛得力,再由参禅入理,因此而提倡禅净双修,著有《弥陀疏钞》十万言,为净土行者所津津乐道;而其另一巨著《禅关策进》,则“于其一生之中,行则携囊,居则置案,一览之,则心志激励,神采焕发,势自鞭逼前进”。终其一生,依《禅关策进》一书鞭策自己,迈向究竟解脱之境界。而此巨著亦在后代禅者之间倍受尊崇。
云栖株宏以禅师之见地,而提倡禅净双修;不但鼓吹持名念佛,称为事持,亦提倡体究念佛,称为理持,而教人参“念佛是谁?”此即禅净双修。而为净土行者尊为净土宗之重要祖师。其前之永明延寿禅师亦复如是,以禅师所修所证,深知一切修行法门汇归禅定,一切修行结果汇归净土之道理,便知禅净可以互通。
六、结语
末法时期,常有佛弟子因为修行法门之不同而相互评论高下,尤其是净土与禅的修行者。某些修禅的人认为念佛人大多心向外求,求佛、求菩萨,只知念佛,不知内摄,不知开发自己本具的佛性。某些念佛人则认为修禅人狂妄自大,不知念佛法门可以三根普被、利钝兼收。凡此皆因末曾深入禅与净土的各种法门,而生误会。以致教内互动干戈,或者言语批评,或者写文章,打笔仗,让教外人士看笑话,也使某些即将学佛的人,因而退心,转入外教去了。这便是断人慧命,罪过极大。弘一大师说得好:“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末学以为:在未深入了解对方所修法门之前,不应随意以自己的主观来批评教界人士。深入了解并实际修持一段时间,证得一些境界之后,才可基于善意而于私下向对方提出自己的见解。
《大集月藏经》佛云:“我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道绰禅师云:“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性,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又云:“又复一切众生都不自量:若据大乘真如实相第一义空,曾未措心;若论小乘修入见谛修道,乃至那含罗汉断五下、除五上,无问道俗,末有其分。”印光大师亦再三开示此土见道修道极为困难,鼓吹念佛求生极乐,末学如今深感的其言真实,无有丝毫怀疑。
窃惟末法之世,佛子既无禅定功夫,不能伏惑;复因障重疑深,即使见道真实,唯有见地,难断思惑,少诸解脱功德受用。复思明心极难,见性又复倍难。此土众生至末法时,聪明无智、见慢深重、寡信多疑者甚多,「不能信离诸觉观第一义谛」之如来藏,若为明示,即生诽谤。
为有上述诸情,一则感叹此土众生福德浅薄、多疑寡信、刚强难化;二则思于佛子再作利益,乃倡禅净圆融之说,鼓吹禅子求生极乐。仰惟释迦世尊及弥陀世尊大慈大悲大愿深思,使我禅子因往生极乐净土故,或速除性障早得解脱、或速明心证无生忍、或速证无生法忍得意生身,而得乘愿不离极乐回入娑婆,以大悲心暨大威德而住持世尊正法。伏愿佛子善自体解,禅净互摄,圆融修持。莫再以禅毁净、以净非禅,四众凝聚诚心,护持世尊正法,冀使末法中一发所悬之宗门正法命脉,得以绵延不断。
【注释】
1、无生忍
分证解脱乃至究竟解脱皆是无生忍。
2、无学
有修有证谓之有学,或称学人。究竟解脱者于解脱道已经亲证并究竟了知,已无可学谓之无学。
3、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种类繁多,欲知其详,可参阅大正藏经第十三卷大集部大方等大集经,卷四十三、念佛三昧品。或菩萨念佛三昧经,大方等大集菩萨念佛三昧分。一般所说念佛三昧大多是指:念化身佛、念报身佛、念法身佛之三昧。无相念佛即是念佛三昧,属于念法身佛诸种三昧之一种。因此种无相念佛功夫而入之三摩地亦是念佛三昧。
本文标签:净土(65)禅(31)双修(17) 本文关键字:禅,净土,双修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