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实修>明心见性>

明心与初地释

[明心见性]  发表时间: 2015-08-11 00:10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刚刚的就是,其实要跟大家阐明一件事情,就是来这边,都是被导师正式指派的,正式委任的,绝对不是我私下来。也不是说导师秘密派我来,都不是,一定是正式的指派,来跟大家做一个这种交流,来关心大家。所以他们两位就是要告诉大家:我绝对不是自己私下来的,绝对不是导师不知道我做了什么事情,说:“你做了什么事我都不知道。那个不是我的旨意,做的事情,就是你都不听我的话,你自己做你的。”不是!所以呢,我们这个,导师他的决策两个主要的根据。一个是亲教师会议,一个就是我们的这个干部会议,这是整个法在运行的过程里面的两大支柱。所以他们是来告诉大家说,我的正当性在哪里,因为免得就是,当然大部分人都不会,但是有少数的人会说:“那导师知道这个事情吗?你这样子讲是你自己的意思吗?”但是我要跟他说:“今天你看到的这份讲义,我都呈导师批示过了,核准过了。”批示说核准我这一次的主题,因从来 以前我从来没有几次我从来没有做这个事说:导师,我今天要讲这个主题,这样可以吗?几次来我们都是请大家先提出您的问题,我针对大家的问题,我把它组织一个给大家一个东西。我相信有几位在二月份的时候了解我的方式,可是今天却是不一样,对不对?今天我是主要传达一个很重要的讯息,那这个讯息,大家可以看到。我的开头,要问大家:“你是想要修学佛法,还是研究佛法?”因为这是一个有很大的差别点,如果说只是研究佛法,很多地方都不会注意它,因为研究的东西不是自己真正的走过来的,不是自己的实证,是研究别人的东西:研究你的历史,研究你的过程,研究你的思想;可是研究完了,不等于是你自己的,研究那个本身的这个方法跟范围它受到限制,它也许需要很多的数据,实际上的数据,没有数据他就没办法达成一个结论,对不对?研究本身没有数据,所以我们不承认这个,那这是属于研究佛法。那研究的结果,他一定是,经典里面,他可能不知道这经典的背景,讲经的背景,这个经的主题,佛陀的本意在哪里?这个是研究不出来的,如果研究得出来,今天大家也不必这么辛苦说一定要找善知识,到底这一部经要告诉我什么?我要学什么?我今天要解脱,我今天要成佛,我去研究就好了,不是吗?研究,你看这么多的研究者,不是早就已经成佛、证解脱了吗?可是大家也看到说,“哦!佛法不是在研究上着墨的。”所以在所谓修学佛法跟研究佛法这两个地方差别是:修学佛法本身一定要有一个过程跟实证,没有这个过程、没有这个实证,那么就会偏到研究上去,我只是想要了解你们在做什么,你们这一个正觉里面到底你们在做什么?那个山头在做什么?研究研究嘛!那跟这个有什么关系,我只是当作一个知识;可是修学佛法是跟自己有关系的,我每次都要强调修学佛法,一定跟你的切身关系非常密切,你研究别人的东西是知道别人的思想,跟自己的关系是你获得了一个什么而已,可是自己也许有自己其他的路在走,可是修学佛法本身它最终一定有个历程,有个实证。
所以呢,一开始就跟大家说:“我知道大家是要来修学佛法可是。”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呢?是因为当我持续讲的时候,我会告诉大家,其实有一些人对于明心以及初地他是向往的,可是却走研究的路,他从去跟人、跟着谁、一直到最后,还是其实他走研究的路,对我们来讲,我们是觉得他是走研究的路,因为他没有实证。为什么说我们知道他没有实证?因为我们本身是实证者。
实证的人一定知道实证的内容是什么,对不对?你如果是研究者,大概会从研究的角度来看,你研究的结果怎样?他究竟的结果怎样?不是自己的东西只是你研究的精密度在哪里?蒐集的资料在哪里?只到这边而已。可是实证不一样,实证一定是要一样的,不会说:“我的实证跟你的实证差不多、差不多,多没关系,应该是同一个。”那不能马虎,实证的东西,是则是,不是则不是,是很严谨的。
所以修学佛法这一条路,我刚才讲的要有一个里程,你一定要经历这一段路,这个历程到这才有个里程碑,到这,你没有经过这一条路,你要说你要到那儿,你就变成研究;因为你只是想要获得那个东西,就想明心,你想明心,你想要入地,可是你没有走那一条路,里程啊,这一条路你没有走。所以呢,修学佛法是要走的路一定要走,不能说我今天有这个权力,我今天有这个资财,我就要获得那个,前面要走的我都不管,那么修学佛法是没办法这样子,为什么?
其实我告诉大家,今天的一个主题很重要的,刚刚蔡老师有跟大家提了一下“法的规则”,那么这个名词呢,在佛经里面称为“法毗奈耶”, 这个可能很少听到对不对?很少听到。这个法毗奈耶是梵语,毗奈耶本身是梵语直翻的,经典里面佛讲了很多的法毗奈耶,它是什么?把它转换成我们自己熟悉的语言就是“戒”,就是戒律的“戒”,戒本身是什么?就是它有一个规则,它一定会到这,你不是朝这条路它不会到那儿,你不往这条路你会到的点不在这儿。那么这个规则不是佛陀定出来的,不是一个国家定出来的,不是人私下定出来的,不是说我可以私自自己制造,自己制一个什么戒,自己制一个什么?不是!这是法界的必然规则!信,也是这样,不信,也是这样,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在经典里面佛所善说法毗奈耶,也就是说佛呢,为什么我们说祂善说?祂如实的去说出这个法界因果的规则。我们知道,因果不是我说你这样子谤法你会将来的果报可能是不好的,可能是地狱果报,不是我定的;你这样子作不孝顺父母,你将来可能到畜生道,不是我订的,我要讲的是这个。
所以法界的规则在佛所善说的三藏十二部里面,三藏十二部里面就是经藏、侓藏,还有就是论藏,这就是说把佛所说的内容把它归成这三类;还有十二部就是说佛所善说的法里面,有这种十二分教。十二分教是说,我用这十二种方式来把佛法传递给要学法的弟子们,包括契经、本事、本生、长行、颂、授记、因缘,还有论,其他的种种,还有记别。我没有去背它啦,因为我们通常有实证的人都不背这些名相的,因为名相基本上要有它的意涵,你懂得那个意涵之后,那个名相只是说你今天这样阐述以后,让它的意义本身更精确。我们本身有实证的人不会被名相绑住,可是研究者是被名相绑住,他一定要这个名相意义是什么?名相是一个法的纲要;那义,只是那个内涵是什么,所以说法义法义,对不对!法义,法就是纲要,义本身就是内涵。可是这个内涵本身还有更深的,所以义有时侯会变成法,更深的就变成义了。大家知道吗?其实法义不是单纯说这个就是法、就是义呀!
你看我今天给大家的讲义,其实都只有纲要而已,我今天要把它讲完,要让大家收获满载而归,希望大家能够受用!(鼓掌)能够因为今天我藉着佛善说的东西,来解释给大家以后,建立了很好的一个观念,很好的一个学习,让你的未来就像我们蔡老师讲的"安全到家",不会横冲直撞,发生什么灾祸,也不会生到八难之地。你知道吗?学佛最怕生到八难,对不对?八难是遮障。这样的话这一条路就会变得很舒畅,唉!这个你就很安心的依止,这个依止就是法毗奈耶啊!如果说没有法毗奈耶,这是法界存在的,是由佛来善说让我们了知的,也不是说这个是佛创造的。
人家会说:“为什么就是你们佛教说的这样就算数,为什么我们说的不算数?”其实不是,不是由于说是佛定的,所以你一定要这样,其实大家知道以后,就会说是由佛善说出来的嘛,对不对!从这十二部经里面用种种的方便善巧来教导我们,什么时候祂来说本生,什么时候祂来说本事,什么时候祂来说这个授记,什么时候说因缘,什么时候说契经,什么时候来说颂跟长行,这些东西一部经里都涵盖这些内容,不是说十二部经里面,这个长行是一部,那个契经是一部,不是这样子,是每一部经里面都涵盖这些内容,这十二分教,涵盖这么多分、这么多的方式,来让我们知道,长行是在解说,重颂是让你再记忆一次,里面有记别,里面有因缘,里面有一些譬喻,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譬喻,是不是经典都有这些内容?这是佛用祂的方便善巧善说的法毗奈耶,让我们学了以后能够懂得这些因果而深思,心里生信,那么这个信也是很重要的。如果说对于这个法毗奈耶不生信,你就会说:“怎么只有你说的才算数,我们说的不算数。”我们想不是这样子,他走路,我们刚刚讲了,就不会朝着这个方向前去,可能就会偏差掉了。
那么我们要举这个法毗奈耶,这部分的内容我也是从经典里面把它摘录出来的,因为经典里的东西太多,我们今天东西又很多,所以我没办法把整个内涵都印出了,但这个重点我会解说。
接下来要告诉大家,以这个方式告诉大家说,祂本然存在的是哪些?不可摧毁的、不可被破坏的,不是哪一个科学家、不是哪一个国家订律了什么就可以把这些法的轨则破坏掉,祂是本然存在的,就是这样子。只是说有一些法,如果不是佛到人间来,让我们这样的解说,透过这四十九年的善说,我们一直要强调“善说”,因为有恶说的,有恶说的法毗奈耶,恶说的法毗奈耶待会我会举例,他用他的见取见来说就是恶说了,这个不是这样子的,他以见取见恶说以后,跟他学的人就会往他带领的方向偏差掉,那有没有因果?当然有因果啊!法界每一件事情都没有离开因果的。
那么我们就从第一个,就从因果律来探讨,探讨说是怎么样存在于这个法毗奈耶。
第一个呢,我要跟大家介绍这几个名词,它有它的很重要的这个是法,本身就叫法,它有很深的意涵在,跟你都要切身的关系,你今天要不要修学佛法?(有人回答:要!)欸!不修学佛法都有切身关系,不是说我不学佛我就跟那个没关系,不是的。你学佛是你认识了以后心中更清楚,你不学佛难道就离开了因果律的吗?没有嘛!对,对!只是你学佛以后你心中更加清楚,你更加会朝着善因善果前去,避开恶因恶果嘛;如果不信这个法毗奈耶,不信这个法毗奈耶、不信这个法戒的人,他自然也就会朝着他的因是什么,他的果就是这样子,这就是我们要认知的。所以这些内容其实都跟你有切身关系,不管你今天是修学佛法,或者是世间法中的一切所作所为,一切有所作都没有离开法毗奈耶,不是我要学法,我要受戒,我才有被约束,不是这样噢!对不对?这个大家心中要清楚,不是说要学佛才被这个因果约束的,如果我们今天清楚了以后,自然能够在看一切事情的时候心中会了然了,你会知道说,为什么成佛之时,能究竟了知一切众生的微细的,不管是没有受几万大劫的限制,前后都究竟了知。就是因为这个法界的定律,成佛的时候一定究竟了知的,那个本来存在的东西,不是被任何人可以改变的。
所以这几个名词:第一个“诸业自性、业的因缘、业的品类、业的异熟”, 到这里为止,它是一个等于说,把十二因缘法的流转的法相带到了;后面呢“诸业尽灭、诸业灭道、因缘资具”,这个是还灭十二因缘的一个现象。这个里面就牵涉到法,十二因缘为什么它一直流转不停,为什么到最后可以还灭十二因缘证得解脱,就这几句话就可以把这些事情串起来了,我今天也要用这个方式来阐释给大家了解。
第一个“诸业自性”,就是业的自性是什么?大家知道什么叫业吗?一切所做都叫业呀。什么叫一切所做呢?起心动念,然后身行、口行完成都叫业。这个范围有多少?很广很广,对不对!起心动念就已经是业了,加上口行成就、身行成就,通通叫业。所以业的自性的意思就是告诉你,起心动念以及起心动念后的口行完成、身行完成,都叫业的自性;也就是业本身,它绝对不会无缘无故,没有起心动念,也没有经过口行,也能有经过身行,就有那个业成就,你知道这个意思吗?也就是说,他明明没有去布施,也没有起心动念布施,也没有作布施,他不可能成就一个福报啊,是不是?欸!就像这样子;他没有去累积福德资粮,也没有累积智慧资粮,也没有去亲近善知识,他说他已经开悟了,无缘无故,你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就自己开悟啊!”其实不是!这些东西都不是这样子,后面会给大家解说。
一切“业的自性”,那么这个“业”的本身,我们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刚刚说过十二因缘的流转,对不对!所以只在三界内,以三界内的来譬喻,因为解脱本身不能说是业,如果你要说什么业,是他造作他能够成就解脱的业,我们要解说的是在三界中。三界中表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就是我们这个现在的人间,包括欲界六天,还有畜生道,还有饿鬼道、地狱道都在欲界;欲界涵盖了五趣,还有包括所谓的阿修罗,有时候把阿修罗当作一趣,有时候把他归到人天以及欲界每一道都有阿修罗,所以没有单独讲六趣六道,有时候讲五趣,我们欲界就涵盖五趣,涵盖人,对不对?阿修罗,还有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这就是欲界。欲界天呢,可以叫他天人,但是含在欲界。还有呢,再上去就是色界,色界跟欲界为什么叫这个界?就是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范围,你的身行、口行、意行,你造了什么业,就在这个欲界里面生死;你造了什么业可以到天界色界天去生死,你造了什么业可以离开欲界、色界到无色界;你要造了什么业、你不作什么业,才能够不生到欲界、色界、无色界而解脱,你不造作什么业。所以说“业的自性”本身就是告诉你在三界中生死轮回,都是一定有起心动念完成,包括口行、身行完成,一定有这个前提存在。所以佛在经典中就说,一切有情,就只有业随身,当他舍报的时候,一切都顿舍了,什么顿舍了?你这可爱的五根身毁坏了, 顿舍;舍报的时候不是一分一分的舍,而是全部坏了,你这一世的家人,最亲爱的家人,一个人死了,不可能没有舍家人,对不对?家人,最亲的家人都舍,一切世间的财物都舍,顿舍嘛!所以这些一切都顿舍,只有随着业而去往生,那什么业,让你生到哪里去?就看你起的是什么念,你造作的口行是什么?造作的身行是什么?所以我们要懂得业的自性在告诉我们,凡是在三界中的业,在生死轮回中的业,一定有起心动念为先,起心动念为先以后有没有身行?就有身行的业;有没有口行?就有口行的业,这是我们要知道的。
本文标签:明心(40)实证(34)萧平实(64)初地(25) 本文关键字:明心,初地,实证,萧平实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