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释疑>摧邪显正>坛经辩讹>

坛经辩讹 第15集 孙正德老师主讲

[坛经辩讹]  发表时间: 2015-04-22 18:29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我们再来继续刚刚所说的。刚刚我们说道,刘灿梁所说的,说:“证如来藏后还要对种子的现行的现观去验证”意思就是说,还要去对人家讲,叫作大乘讲的布施,这个是他搞错了。大乘所讲的仍然没有离开三种布施,就是财布施、法布施、无畏施。那接下来,他说:“施为下法,施就是佛法中的最下法”,他以《佛藏经》中的一句话,整个打翻了所有的一切经典所说的法,这个是很恶劣的。也就是说,他本身不教导别人行真正的菩萨道,但是用《佛藏经》的一句话,就要认为所有的经典都是这个意思。那我们要来说,这个《佛藏经》为什么会说施是下法呢?有前提的。有前提,我们把这个部分的前提举出来,大家就知道了,不是他所说的意思,那下面我们来辩讹。
这里讲到,《佛藏经》的经文是这么说:“有诸比丘,好于言说,能通诸经,依止语言,乐于文饰。但乐读经,不入实际,但悦人意,贵于名利,善巧世事,不净说法;但能巧语,行世间道,无有威德,破涅槃因。以利养故称赞于佛及法与僧,但求活命,为财奴仆,贪重衣食,赞己所乐:‘若行布施,得生天上’,于佛法中,施为下法,赞以为最,而作是言:‘大施因缘,得生天上’不知语言,不解意趣,但知初入浅近下法,贪着我人,舍第一义。”
在里面所说的是,这样的一个比丘,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为了贪求这个活命,为了贪,当作财的奴仆。他想所说的,“贵于名利,善巧世事,不净说法”嘛!是说这样的比丘,他“行世间道,无有威德,破涅槃因”,于这种前提,为了利养,他只是为了利养来称赞佛法僧,为了利养说三宝怎样,要尊敬三宝。然后劝人家要做什么?为己所乐,就是自己因为贪财,自己当做成为财的奴仆,所以称赞说:“若行布施得生天上”。那么这里 佛在呵责这样的人,因为他根本就没有能力来为人说佛法,可是又以这种方式来要人家布施给他钱财。所以应该说,比丘应该要在佛法中以求解脱,以求得这个佛的真正法,为主要的上法,这是 佛的意思啊!佛的意思是说,在这种情况之下“施是下法”,等于说这个比丘,应该要劝人怎样修解脱道,然后让人对三宝生起恭敬心以后,然后来供养嘛!行于供养。而不是说,只是自己喜欢钱财就叫人布施,佛在呵责这样的人,这是 佛的意思。那就说,因为这样的一个比丘,说大施因缘得生天上,这是因为为了自己的喜欢钱财的关系,佛说这样的人叫“不知语言,不解意趣,但知初入浅近下法,贪着我人,舍第一义。”但是,不是刘灿梁所说的,说“施是下法,这财施是佛法中的最下法。去骗众生说,你来布施啊,然后布施因缘可以生天。”他没有正解经文。他应该要正解经文,用这种方式来把经文解释出来,而不能以偏概全来说:“布施是下法”,不是啊!你看前面,大乘经里面处处讲布施有三品,对不对?财施、法布施、无畏施嘛!那为什么在《解深密经》里面还要讲财施?如果是下法,为什么还要讲财施呢?对不对?所以不是说,以他的意思就这么一句话,就要说“布施是下法,我们现在叫人家开悟就是上法”,这是他以偏概全,误导众人,误导众生。那我们要说,真正的因果关系他不知道,他才会用他所知的非常浅的,来解释这个《佛藏经》的意思。因为《佛藏经》的意思,有它的意涵在,有它的意涵。因为我们今天的目的,也不是讲《佛藏经》,所以我们只是说《佛藏经》有它的意涵。那这个前文后文不能被人家偏差掉,要来说明。可是我们却要说,这种说“布施的因缘得生天上”,这个确实是佛所说的,可是要观机逗教,观察因缘。
我们举一下《阿含》里面,阿含里面 佛怎么说?《长阿含经》卷1:“佛渐为说法。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伦。欲恶不净。上漏为患。赞叹出离为最微妙清净第一。尔时。世尊见此大众心意柔软。欢喜信乐。堪受正法。于是即为说苦圣谛。敷演开解。分布宣释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出要圣谛。时。八万四千人即于座上远离尘垢。得法眼净。犹如素质易为受色。见法得果。真实无欺。成就无畏。”
这个就是 佛能够观察他的根器,现在能不能为他说正法?如果他的信根不俱,不能信因果。什么是信因果?就是你在这个欲界,你要怎么能够离开欲界,然后生天享福,这就是因果,对不对?因为有的人说:“什么是因果?我不知道啊!”那要告诉他:“有欲界天你可以去生天享福,可是你要怎么样能够去欲界天生天享福?要行善嘛!要布施嘛!”对不对?所以行善布施,或者说受戒、学戒,也可以离开欲界呀!离开欲界生天享福。所以你看能够相信这个因果的,表示说他有这个善根,有这个信根。所以你看 佛为这么多人--八万四千人说,说什么?这些都是要观察说,这些人,他对于这些法信不信?说什么呢?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嘛!说布施是什么什么法,对不对?学戒是什么什么法。论的意思就是解释啊!解释这个内容,行一些什么法,解释出来呀!所以说了布施,说了学戒,还有布施学戒可以生天的道理。这样说了以后,这些人“欲恶不净,上漏为患”对不对?“赞叹出离为最微妙清净第一”,这些人到这个时候,整个心中就对佛所说的生起欢喜,所以“世尊见此大众心意柔软,欢喜信乐”。那这样他就喜欢去布施,喜欢学戒了,对不对?他就向往说可以离开欲界了,可以到那个欲界天去享福了。人间有苦那你要去布施,你要学戒,就可以离开欲界,到欲界天去享福。这样子之后,能够堪受正法了,再为他们讲苦集灭道。讲完苦集灭道以后“八万四千人,即于座上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就是断我见哪!那你看断我见的前提,心要柔软。你看这个“犹如素质易为受色,见法得果,真实无欺,成就无畏。”今天你要观察说,这些人能不能堪受正法,那最起码要先讲断我见的法,对不对?断我见的法之前,先要告诉他们:什么是因果?那你今天是要学菩萨法,还是要学小乘法,解脱法?如果大家说:“我们要学成佛的法!”成佛的法就是要修菩萨道,知道了以后,要先告诉他:“那菩萨道要乐于布施啊,乐于布施才是菩萨的本色。”要告诉他啊!这你不能说:“这个道理我讲了以后,他会不会怕说,我是要跟他要钱?”你要把道理讲给他听,你不讲给他听,到时候他怎么知道要做些什么?对不对?你要告诉菩萨说:“你怎么植福?财布施里面有包括钱财布施,身财布施,你劳力去为正法做事,就是身财布施嘛!”将来甚至于可以什么,众生需要你的眼睛,就布施他眼睛,众生需要你的头,就头布施给他,整个身体布施给他,这个是未来,在你能够成就大智慧,能够成就大福德的时候,你才去做这个事啊!可是这个财施的范围就涵盖到未来,最后成佛之前,百劫修相好这一段。所以你看,这个财布施从现在三贤位,一直到十地,一直到成佛之前,都没有离开布施啊!只是说我们现在能力能做到哪里?你的能力你的布施能做到哪里?那是你的心量,慢慢一世一世修道增广嘛!可是你不能说布施能够生天是错,而是要观察说现在的因缘,你要观察众生能不能接受?所以你看我们的禅净班的一开始就要讲布施,把佛法的基础讲完了,一开始讲布施,如果有人听到布施听不下去,表示他基本上他没有办法学,因为他一想要布施就说:“喔!要我把钱拿出来,那不要!”因为布施是告诉你道理呀!对不对?那你懂的人就懂得去做啊!我们从来没有跟大家劝募啊!要跟大家讲,我们从来没有在课堂上劝说:“欸!你们这个月要布施多少钱?什么时候要布施多少钱。”我们从来不讲这个事。可是我们要把道理说清楚:布施怎么样叫如法布施?怎么样布施果报如何?因果关系都要解释啊!过去世什么样的因?这一世因为布施,所以这一世的果报如何?过去世如果没有亲手施,这一世所得的果报如何?过去世如果说那种不如法得的钱财,所得的布施这一世的因果如何?乐于布施这一世的因果如何?我们一定要说啊!因为这是菩萨法首要,布施为首要。
接下来要说学戒。有的人讲到学戒:“喔!绑手绑脚。那我不要,那么多,什么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这样的话表示什么?心地不够什么?素质不够白,不够软,不能受色。你看只有那个纯白很软的布,染色下去就染得很漂亮,对不对?对!所以大家的心地柔软了,就能受法嘛!心地柔软调柔了,说什么法都能受啊!你说:“喔!佛怎么教导我们,我们怎么学习!”这个理路通了,你就接受了,接受以后就去做,这叫心地调柔。所以我们一直告诉大家,菩萨怎么样能够赶快成为一个有菩萨性,菩萨种性的,就从心性开始看,心性够不够调柔?心性调柔从哪里看?你是不是经常就是自己的主张很强?那我们告诉你的一些应该遵守的规定轨则,你都不想遵守,也不愿意去看,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以自己想的为主,那个心性上就觉得不够调柔。因为既然在我们 导师有立一个我们这个门庭宗风,我们应该遵守的轨则,我们学习上面应该注意的事相,乃至说学戒的过程,这个戒,佛怎么教导,我们都去遵守,甚至于戒十重四十八轻更微细的这些所谓的三聚净戒,都应该去学习,那这样的话就表示说,这个心是调柔的,愿意接受教导就是调柔的。那所以我们说,这样的菩萨才是有那种菩萨心性呈现出来;不然的话,还属于是趣向而已,趣向菩萨心性,还没有成就菩蕯心性,是往那个方向,但是什么时候能够成就?看他整个这个一切所行,就可以看得出来。所以你如果想要说,今天就有人问我们说:“我们这么学,以后到底这个禅三是怎么样呢?”很关心这个事请。那当然 导师对于这个事情,一向都有规划,不会不闻不问,不会说,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没有规划。都有规划,一直都有在关心这个事情。那我们在观察,也是从心性上观察,一切的行事的过程,做事的过程,我们提出来的建议,我们提出来的方案,我们提出来的做法都愿意接受;而不会说,这个明的跟你说是,暗的按照自己方式去做,做出来都是他自己的意思,那我们知道说,那还要给他一点时间;给他一点时间,让他慢慢的能够知道说,怎么样来接受这个教导。因为我们现在提出来这些,都不是我们个人的意思,而是有观察到一切大局所需,才会提出一些做法。那当然会交换大家的意见,会去修正,乃至于说会去增减一些做法,不会说固执一个方法都不变,因为一定要搭配环境所需。所以我们说,你看!从这个地方你就知道,布施因缘可以生天,这个是 佛在阿含的时候就经常用的。对于一些外道要来学法的时候,一定先说这些;因为看到他们心性调柔了,因为 佛有这些十力嘛!观察众生的根器,善于知道众生什么时候该给什么法,祂是很清楚的,祂绝对是知道,现在给的法才是他所需要的。所以这个所谓的布施可以生天,这个不叫大妄语呀!这个不是大妄语。这个是他完全是曲解了《佛藏经》的内容以后,然后要遮掩自己不说布施、不说持戒所呈现出来的。所以我们用这个地方来跟大家说。
另外我们要再举一个例子说,佛菩萨真的能够了解众生的需求,然后适时的给予,给众生的这个东西,法也是一样,然后你应该修、应该走的路,佛菩萨其实经常都是护念着大家。那我们要以刘灿梁所说来说,他在这个地方完全是谤佛,完全是以他自己的意思谄媚学人。
我们再来看第17页,请看到17页中间摘录自刘灿梁《佛藏经》〈净戒品五之一〉的第二段,第一段我们讲过了。第二段他说:“一旦证如来藏后,你所有的三恶道你不会去了,三界你也脱离了,所以所谓的苦道结束了,所以叫灭道,就是苦集灭道的意思。”
大家相信这个话吗!(不相信)对!这完全是曲解佛意。那这个意思就是说,一旦证悟如来藏以后,当然能不能去免除于三恶道的这种受生呢?叫作你有没有去除异生性?你是不是已经除了异生性了?你如果除了异生性,才说你可以免除下三恶道。不是开悟以后,你就一定可以免除下三恶道。对不对?那么异生性你要能够免除、除掉异生性,你就一定要转依如来藏,不断的去调柔自己的心性,一直让自己不只在解脱道上的异生性能够除掉,甚至于在佛道上的异生性也能除掉。因为假如说对佛法甚深极甚深的法,有一丝疑的话,那会谤法,那个也是属于有异生性存在。所以异生性除了说,解脱道这个层次说:断我见、断三缚结,就不会落入三恶道,是指说真正证得初果的,在解脱道修学的初果学者,应该说初果的,不能叫圣者,叫预流,他很懈怠的时候,不是在一世里面能够证得二果,一世里面只有证得初果,那么他得七次人天往返,所以他不会落入三恶道,对不对?七次都是人天往返,最后才证解脱道。这个意思就是说,他已经可以除异生性了,但是他是真实断我见,真实断三缚结喔!可是开悟以后,开悟以后除了说断我见、断三缚结,是能够去除解脱道的这个异生性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对于佛道上的异生性,不是就已经除掉了,那个还得要转依如来藏以后,去调自己的心性啊!让你的善根一直长养,然后对于法要生起尊敬心,对善知识教导你要生起尊敬心,一直去让自己在道业上,怎么样去依止善知识所学,不会说在哪里起一分慢心,轻忽你的亲教师,轻忽你所亲近的善知识,这样子才不会说还有一分佛道上的异生性除不掉,这样才可以说你不会去三恶道,还有一番的修行,不是开悟马上成就喔!这个内容差很多喔!所以他说:“三界你也脱离了”,这真的是谤佛谤法,误导众生,谄媚众生啊!让听他的人说:“啊!我开悟了,我知道如来藏,我解脱啦!”你看三界脱离了,是不是解脱了。这个太离谱了!所以他说“所谓的苦道结束了叫作灭道,就是苦集灭道这个灭道”,其实不是这个意思。
本文标签:坛经辩讹(21) 本文关键字:坛经辩讹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