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阿含正义(二)>

第072集 阿含禅学 正礼老师

[阿含正义(二)]  发表时间: 2019-02-14 15:50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视频播放:
 
音频播放:
说明: 播放音频      调整音量     暂停 停止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要继续跟各位介绍的是《阿含正义》的第十一章,这是在《阿含正义》的第六辑。这第十一章其实所说的是把《长阿含》里面的《游行经》,把它整个引入在这个里面,那这个经文非常长,它总共有三卷----上、中、下,因为它的篇幅非常长。可是这么长的经文,其实就是要显示 佛陀的慈悲,而且这样的慈悲还有 佛陀在里面的记别,种种的说法,显示一种菩萨的胸怀,所以它也显示了《游行经》里面所说的意涵统统是大乘,其实它显示的是这个意思。可是如果我们要详细解说每一个细节,那篇幅太长,所以说我们可以举这《游行经》里面,平实导师就在这个《游行经》里面特别举出了一个公案,这个公案就可以作为《游行经》所要表达的大乘意涵,而且同时也证明了整个《阿含经》其实是有讲大乘的,因为公案就是大乘。
我们来看看平实导师怎么在《游行经》里面举出一则从来没有人举出的一则公案,我们看:
【时世尊披郁多罗僧,出金色臂,告诸比丘:“汝等当观:如来时时出世,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注)尔时世尊重观此义而说偈言:右臂紫金色,佛现如灵瑞;去来行无常,现灭无放逸。】(《长阿含经》卷4)
(注:这是世尊舍弃人寿之时,最后一次示现禅宗机锋。惜乎旁侍声闻,无人悟入,而犹结集之)(《阿含正义》第六辑,正智出版社,页1929。)
平实导师特别在经文里面作了这个注记说:佛陀当时已经在拘尸城的双树林,已经要大般涅槃了,已经躺在那边了,结果还伸出金色臂来跟大家再说一段法,来说一个偈。说其实如来是经常出现的,虽然说经常出现,可是出现的时节不是常常有,偶尔才出现那么一下子,所以有很多很多的无量诸佛常常出现,可是中间所隔的时节也是相当的长远啊!所以说众生都应该要珍惜 佛陀出世的时间来学习佛法。我们虽然是在末法时代,可是毕竟也是还在法没有灭之前啊!那我们还可以依于佛法的道理,佛陀所宣说的佛法的道理,我们可以实证来修学佛法;因为要 佛陀出现又能够值遇太困难了,我们有遗法能够学,就已经非常殊胜幸运了,我们应该要如实地来修学。
好!那为什么平实导师在这里这样举就可以说这是公案呢?我们来看看那什么叫做公案?
“禅宗最具宗派特色而有别于其他宗派者在于公案。禅宗公案不论是言语问答、应对进退、行住坐卧、或棒或喝、或静或默等等皆是公案。这些公案的场景都不离生活境界中,有的公案只是几句佛法问答的小场景,有的扩大场景于禅堂应对进退,或者以禅堂外出坡、种菜等等为场景,或如鸯掘魔罗追佛公案般完整诠释真实禅之禅法;乃至以数个公案贯串成故事性的公案,凡此种种皆无一定。但这些都是禅宗公案。”(《正觉学报》第四期〈中国禅宗探源〉,正觉教育基金会,页30。)
也就是说,其实很多的场景其实也是公案,所以禅门的公案其实是无处不在的,只是有没有去思考为什么如来会出现于世间?为什么要讲这么多觉悟的法(觉悟的法就叫佛法)?那觉悟的内容是什么?全部要去思考这件事情,如果能够去思考这件事情,行、住、坐、卧统统有可能是公案啊!
所以平实导师他在1995年他就介绍了公案,而且著作了《禅----悟前与悟后》这本书;这本书是我们近代里面把禅宗的公案把它具体理论化,而且把它的实务也把它写出来,所以《禅─悟前与悟后》是禅门的理论跟实务修行的一个瑰宝。有兴趣的菩萨也可以请阅来阅读这一部经典之作啊!那除了《禅─悟前与悟后》这本书之外,平实导师也著作了相当多辑数的《公案拈提》,这里《公案拈提》也把禅宗里面的公案一一提出它的关键处,来告诉学人禅宗的公案要怎么样阅读,它的作用是什么。可是很多人读了 平实导师的《公案拈提》都说:“我看不懂!我不晓得为什么平实导师这样写?他在写什么?”然后就说:“嗯!不懂!”可是我要告诉各位,如果阅读 平实导师的《公案拈提》不懂,那才是正确的。我也曾经听人家说,说某某人写了什么样的公案,就“哇!他讲的好有道理喔!那每一则都说得好有道理,都能让我听懂,太有道理了,对我人生好有启发喔!”可是我可以告诉各位,因为每个公案都提供不同的人生的启发,让你能够理解那就不叫公案,表示他是错解。因为禅宗的公案不是让你去了解的,而是让你去产生疑情,所以能够让你启发出你的疑情去参究生命的本源,那个才是公案,才是正确诠释公案。如果你说他给你每则公案有不同的人生启发,你都懂了,那我可以告诉各位,那一定是错解公案,因为他不懂公案的真正的目的,它的功能是什么,所以有这样的误解的人其实相当多啊!
好!那我们看看平实导师在《阿含正义》里面的第十一章怎样来说这则公案。
[然而此一长阿含部之经典中,世尊一如后时之禅宗祖师一般示现向上一路之直指人心:时世尊披郁多罗僧,出金色臂,告诸比丘:“汝等当观:如来时时出世,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此乃是为当场之大乘弟子而故意示现,并且说为如来示现,都与禅宗真悟祖师丝毫无二,由此可证知拈花微笑公案之可信也!非唯北传阿含如是,南传阿含经典中亦复如是,非无禅宗机锋、教外别传之记录,只是声闻人见之、闻之、读之都不能领会,故都不能生起般若实相智慧也!](《阿含正义》第六辑,正智出版社,页1944~1945。)
平实导师在《阿含正义》第六辑的第十一章里面,就举出了这个公案说,其实《阿含经》这个就是公案,然后因为这样子,平实导师就开启了“阿含禅学”的研究的先河。我们认为因为当今现代能懂公案的人太少了,很多人根本不懂什么叫公案,可是 平实导师在《阿含正义》里面(在这个地方)举出,禅门的公案也在《阿含经》里面,而且还举出了例子,就开启了在阿含里面来研究禅宗公案的先河,所以 平实导师是阿含禅学的第一人。所以我们认为将来研究所有大乘、甚至研究阿含的人,全部都要依照 平实导师在《阿含正义》所发明的这一些内涵来进行研究;这是大势所趋,只要懂得佛法道理的人必然会往这个方向前进,才能够真正明了佛教是什么。
那我们看看,为什么平实导师会这样说呢?我们来看看,其实禅门里面也有同样的禅师,以卧姿来显示公案:澧州药山惟俨禅师:
师大和八年二月,临顺世,叫云:“法堂倒!法堂倒!”众皆持柱撑之。师举手云:“子不会我意。”乃告寂。(《景德传灯录》卷14)
这是《景德传灯录》里面澧州药山惟俨禅师的一则公案,也被记录起来。我们可以看看这个场景,跟 佛陀入涅槃在双树间的样子几乎一模一样。这惟俨禅师他也是要舍寿了,躺着,躺在那里,突然他也举了手说:“唉呀!法堂要倒了!法堂要倒了!”他的弟子一听这个和尚说法堂要倒了,赶紧去扶着柱子,把它撑住,免得法堂真的倒了。结果这个禅师就说:“唉呀!你们都不懂我的意思啊!”然后他就舍寿了。所以这个以卧姿来显示说生命的道理,这是另外一个跟 佛陀一模一样的案例。
所以我们说禅门的公案什么情况统统都有,生活中所有的细节统统都可以是公案,那你说:“那表示随时都是公案喔!”也是,可是也可以不是。关键就在于说你有没有思考“生命的实相是什么?生命的奥秘是什么?”因为我们世间人乃至一切的生命,生存在这个世间,本身就是一则最大的奥秘、最大的公案,如果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这样思考这个道理,那我们的生活里面的行、住、坐、卧,随时随地不管你是:行就是走路,住就是站着,坐就是坐着,卧就是躺着,你随时随地都可能是公案啊!没有什么情况不是公案。可是如果说生活中从来不思考这件事情,没有在参究、研究这件事情,那行住坐卧也没有一件事情是公案啊!所以是不是公案其实不是那个场景。所以很多人都举了禅宗公案,在那边讲了半天,其实他没有懂真正的公案的意思是什么,这也表示说他是不懂公案的。
好!那我们来看看《六祖坛经》里面也有一段话,它这样说:
[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这里是说,所谓的公案在谈的“本心”,其实祂就是般若。为什么平实导师要在阿含里面来提出公案?其实平实导师的目的,就是要向大家举示出《阿含经》里面就有第二转法轮里面的般若,因为参究公案而能够破参,或是参究公案的当下即使还没有破参,其实他就在修般若;所以如果有一个人在思考这件事情,其实他就是在进行大乘法的修行。所以《六祖坛经》里面就有记载着,五祖弘忍大师叫大家都去“取自本心般若之性”,表示禅宗就是要你去思考生命里面本来就存在的一个心,这个心是从来一直都存在的,祂是我们生命的本体、轮回的本体;然后我们去思考、去取这个本心的般若之性,就是祂的智慧性是什么?祂的中道性是什么?你能够去把祂实证了,那就是公案的目的。
所以公案的目的是要引发学人在一切时、一切地、一切住去参究这件事情,如果能够参究,就获得了般若的智慧,那也就代表确实是有大乘,而且大乘就是在生活中直接证得本心,直接心心相印。它不须要靠文献证据的,因为当你证得有第八识如来藏的时候,你说:“唉呀!这现前证得啊!”现前可以证得第八识如来藏的这个涅槃本际,这样的事实超过一切的文献证据。因为文献证据只是实证者留下的语言文字而已,关键还在有没有实证?到底有没有第八识如来藏?有没有这个涅槃本际?这才是最关键的。如果能够去思考这件事情,那就是在进行大乘法义的研究跟参究,那这也是禅宗公案的功能。
我们继续可以看到,既然公案是在探讨所有生命的现象,所以其实公案也不一定在自己身上,甚至可以因为他人的某一个现象,它也可以是公案。我们来看看另外一个禅门的公案,这是马祖的弟子盘山宝积的公案:
“因于市肆行,见一客人买猪肉,语屠家曰:‘精底割一斤来。’屠家放下刀,叉手曰:“长史!那个不是精底?”师于此有省。”(《五灯会元》卷3)
出家人其实跟买猪肉是没关的,可是这个宝积禅师就下山要去菜市场买东西,就听到有人要跟屠夫买猪肉,就说:“你给我买一斤精的肉。”(精的肉就是痩肉),那个屠夫很不高兴,就把刀一甩,插在这个砧板上说:“阿哪一个不是精肉?”欸!这个时候这个法师突然就悟了。可是我们可以知道,那是别人的事情,跟这个禅师什么关系?不是没有关系,只要这个禅师随时随地的参究,参究为什么我们人的生命会出现在这个世间?甚至我们还要吃东西,还要去买肉,还要买菜,还要来养活自己,这是到底什么样的意义呀?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子生活?要这样子活着过这样的生活呢?这个统统都是我们要修学佛法里面应该要参究的事情、要去理解的事情;只要这样去思考,这样去分析、归纳,去寻找生命的答案、生命的奥秘,那这个就是公案。
所以公案不是说,那一定是在这个《景德传灯录》或是哪里写下的公案,那才是公案,通常记下来都是因为这个某某禅师因为那一件事情悟了,就被记下来了,因为他后来被印证,所以就记下来“喔!他的过程是怎样……”可是难道他没有其他的参究吗?都有!可是其实那个其中前面的过程也统统都是公案,只是他因为某一件事情而悟了,所以就把它标记为公案,只是如此而已,所以随时随地都可以是有公案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我们《正觉学报》里面,就有这样的一个结论说:
“禅宗公案是在某种场景下进行佛教最基本义理的探讨。若不是对于佛教义理进行探讨,则不能构成禅宗公案。”(《正觉学报》第四期〈中国禅宗探源〉页13)
禅宗公案其实它是不是公案,关键在于说有没有去探讨生命----为什么可以出现在世间的这么一个奥秘,如果能够去参究这件事情,随时随地没有不是公案的。可是如果内心从来没有这样的思考,从来不相信生命有本体、轮回有本体、有涅槃本际可证得,不相信有第八识如来藏可实证,他不会思考这件事情,他连想都不会这样想,那对他来说,他就会认为说根本没有公案,甚至会说这是无头公案;然后说这个都是你们自己说的、随便说的,“是没有公信力的”他们甚至会这样说!可是其实他们这样说,就代表他们不懂得生命存在这个世间本身就是一个奥秘,就是一则公案。
好!那今天我们就先跟各位介绍到这边,谢谢各位的收看。
阿弥陀佛!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