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读书>结缘书>辨唯识性相>

14 辨正-14

[辨唯识性相]  发表时间: 2015-04-15 20:27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辨正-14
紫莲心海比丘又云:
【问:前所言大乘见道是初地菩萨亲证真如,有说七住菩萨般若正观现在前,悟得第八阿赖耶识是名大乘见道位,进修别相智而至十回向前名为相见道,入初地之入地心名见道通达位,此理如何?
答:当依经论也,《解深密经》云:“善男子!于所了知真如义中,都无有相,亦无所得,当何所遣?善男子!我说了知真如义时,能伏一切法义之相,非此了达余所能伏。”故知了达真如义都无有相亦无所得,亦能伏一切法义之相,非悟第八阿赖耶识所能伏也。
《解深密经》又云:“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若诸菩萨已得奢摩他、毗钵舍那,依七真如,于如所闻所思法中,由胜定心,于善审定,于善思量,于善安立真如性中,内正思惟。彼于真如正思惟故,心于一切细相现行尚能弃舍,何况粗相?善男子!言细相者,谓心所执受相,或领纳相,或了别相,或杂染清净相……于彼现行,心能弃舍;彼既多住如是行故,于时时间,从其一切系盖散动,善修治心;从是已后,于七真如有七各别自内所证通达智生,名为见道;由得此故,名入菩萨正性离生,生如来家,证得初地,又能受用此地胜德。”经皆明言亲证真如名为见道,是为初地菩萨;莫说初地功德少分,七住菩萨功德于《华严经》具载;莫道七住菩萨功德,十信位菩萨功德即不思议,学人自阅经典可知,切莫生慢,又若辩言戒慧直往、戒定直往二种菩萨者,当明何经有曾言及此二名相,若欲掩饰自身无《华严》等经所记载之诸功德而自创此二名相,则心态可议,非诚实者。
又唯识五位云何?
【一】资粮位:《成唯识论》云:“初资粮位其相云何?颂曰:
乃至未起识 求住唯识性 于二取随眠 犹未能伏灭
论曰:从发深固大菩提心,乃至未起顺决择识,求住唯识真胜义性。齐此皆是资粮位摄,为趣无上正等菩提,修习种种胜资粮故。为有情故,勤求解脱,由此亦名顺解脱分。此位菩萨依因、善友、作意、资粮,四胜力故,于唯识义虽深信解而未能了能所取空,多住外门修菩萨行,故于二取所引随眠,犹未有能伏灭功力,令彼不起二取现行。此二取言,显二取取,执取能取所取性故。二取习气名彼随眠,随逐有情眠伏藏识。或随增过,故名随眠,即是所知,烦恼障种。”此资粮位多住外门修菩萨六度万行,若言七住见道从此入内门修菩萨行,当知是为谬说,增长我慢而已。资粮位摄何位阶?窥基大师《心经幽赞》云:“五位者何?一资粮位,从初发起大菩提心,乃至始修四寻思观,住四十心,皆此位摄。”四寻思观者,加行位中寻求思察名、义、自性、差别,假有实无。四十心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心,意谓十回向心修四寻思观前,皆资粮位摄,云何自高言悟得第八阿赖耶识即是七住大乘见道位,经论皆未如是说也。
【二】加行位:《成唯识论》又云:“次加行位,其相云何,颂曰:
现前立少物 谓是唯识性 以有所得故 非实住唯识
论曰:菩萨先于初无数劫,善备福德智慧资粮,顺解脱分既圆满已,为入见道,住唯识性,复修加行,伏除二取,谓煖、顶、忍、世第一法。此四总名顺决择分,顺趣真实决择分故,近见道故,立加行名,非前资粮无加行义。”故知此位犹未见道,依四寻思四如实智,于明得定、明增定、印顺定、无间定而双印能取所取空,心心无间,必入见道,然皆带相故,未能证实,故说菩萨于此四位中犹于现前安立少物,谓唯识真胜义性,以彼空有二相未除,带相观心,有所得故,非实安住唯识真理,彼相灭已,方实安住。窥基大师于《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判千部论师世亲菩萨为“位居明得、道邻极喜”,即此间煖位。若言六住满心四加行圆满,般若正观现在前,悟得第八阿赖耶识,遇真善知识护持,常入七住不退,则诸谓悟得第八阿赖耶识之仁者,何不亲入检视“犹在煖位”之世亲菩萨所著诸论,比量自己所悟第八阿赖耶识即是“大乘见道”位的功德、智慧,是否更胜于犹在煖位的世亲菩萨,此事极严谨故。窥基大师于其著作之用字遣词皆极严谨,何况判教判果,恳劝诸仁者莫等闲视之。
【三】通达位:《成唯识论》云:“次通达位,其相云何?颂曰:
若时于所缘 智都无所得 尔时住唯识 离二取相故
论曰:若时菩萨于所缘境,无分别智都无所得,不取种种戏论相故,尔时乃名实住唯识真胜义性,即证真如。智与真如,平等平等,俱离能取所取相故,能所取相,俱是分别,有所得心,戏论现故。”又云:“此智见有相无,说无相取,不取相故,虽有见分,而无分别,说非能取,非取全无,虽无相分,而可说此带如相起,不离如故。”又云:“加行无间,此智生时,体会真如,名通达位,初照理故,亦名见道。”
诸谓悟得第八阿赖耶识起根本无分别智仁者,当以此段文检视自身所悟内涵,应知阿赖耶识于所缘境念念生灭,当意识心触知、分别此识,皆带相故,意识心了知此识于身中运作,云何离能取所取?云何能符无分别智诸理?诸经论所说大乘见道皆是菩萨起无分别智亲证真如而入初地故。于此之前已历经初无数劫善备福德智慧资粮顺解脱分,复于加行位中顺决择分,现观、双印能取所取空,心心无间,入见道位亲证人、法二空所显真如。非谓第八阿赖耶识即是真如,非谓悟得第八阿赖耶识即方便说证得因地真如,差异极大故,大乘见道极严谨故,若不知其间差异而轻言已证大乘见道者,当知未证言证,未得言得之大妄语业及果报随侍在侧,慎之!慎之!再三思之!
《成唯识论》又云:“然此见道,略说有二,一、真见道,谓即所说无分别智,实证二空所显真理。实断二障分别随眠,虽多刹那,事方究竟,而相等故,总说一心……二、相见道,此复有二,(一)观非安立谛,有三品心,一内遣有情假缘智,能除软品分别随眠。二内遣诸法假缘智,能除中品分别随眠。三遍遣一切有情诸法假缘智,能除一切分别随眠。前二名法智,各别缘故,第三名类智,总合缘故,法真见道。二空见分,自所断障,无间解脱,别总建立,名相见道。……(二)缘安立谛,有十六心。此复有二,一者依观所取能取,别立法类十六种心;谓于苦谛有四种心,一苦法智忍,谓观三界苦谛真如,正断三界见苦所断二十八种分别随眠。二苦法智,谓忍无间,观前真如,证前所断烦恼解脱。三苦类智忍,谓智无间,无漏慧生,于法忍智各别内证,言后圣法,皆是此类。四苦类智,谓此无间,无漏智生,审定印可苦类智忍。如于苦谛,有四种心;集灭道谛,应知亦尔。此十六心,八观真如,八观正智,法真见道,无间解脱,见自证分,差别建立,名相见道。二者依观下上谛境,别立法类十六种心,谓观现前不现前界,苦等四谛各有二心,一现观忍,二现观智。如其所应,法真见道,无间解脱,见分观谛,断见所断百一十二分别随眠,名相见道。……菩萨得此二见道时,生如来家,住极喜地,善达法界,得诸平等,常生诸佛大集会中,于多百门,已得自在,自知不久证大菩提,能尽未来利乐一切。”《心经幽赞》云:“三、通达位,从四定后,初地初心,真相见道。”故不可将真相见道拆开,别立七住为真见道,后至十回向为相见道,初地为通达位,如此则名异说,诸学人当依经论正说,而非自创异说也。】
且从六住位之加行,到入初地前之加行,其间相差23个位阶,将近三分之二无量数劫的修行时间。莫道无量数劫,仅一小劫就不知几亿年了,世亲菩萨入初地前之加行,距我等六住之加行,所须修行用功时间,不知相差多少千万亿年,彼等诸人何曾梦见在!是故我等诸人不敢于世亲菩萨有慢,因皆已明知六住位与十回向位满心,二者之差异,自身所欠缺之智慧、福德、性障之降伏,须长时多劫努力精进方得到达。自是紫莲心海比丘颠倒黑白,硬是将初地前之加行位与七住前之加行位拉在一起比较高低,即是比喻非当,太不像话了。
又我等学人亦当审察自身,虽证悟实相心第八识心体,是缘熟或未熟时亲证?于七住位前各阶位所应修集之功德是否已经圆满?若无,当知仍有退失菩提之可能,故经云:“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是故悟后当谨慎一切身口意行,努力消除性障,勤加观行,实断我见,于自身尚无道种智之前,须有善知识摄受,以免因无量世之妄想、颠倒、无明,或因恶知识误导而入歧路、而不自觉。
复次通达之涵意,彼紫莲比丘诸人引经引论,却又看不懂经论,处处误会经论,可也真奇怪。云何?谓由《成唯识论》及《心经幽赞》之论意可知:阶位顺序有三:加行位、真见道位、相见道位。通达位含摄范围广,由真见道(七住)证得第八识心体而现观真如性,证得真如,再经相见道 (二十三阶位) 的十六心…等观行,到初地初心为止,皆名通达位。“见道”一名及“见道位”两者亦指通达位故,见道一名函盖真见道与相见道故。《成唯识论》中及《心经幽赞》中都如此说,紫莲心海引用成论及幽赞,却违背此二论中的正义,令人觉得他的文字障真是严重得太超过了。
真见道位、相见道位及通达位,皆得般若正观,然而同是般若正观,浅深有别;乃至佛地亦是般若正观,而有浅深广狭及究竟不究竟差别;是故,般若正观初现前时,当知即是七住位,不可谓是初地也!唯得根本智故,未起后得智故。由于欲入地者要须后得智圆满故,经论皆说初地要须真见道后,续修相见道十六心…等观行,多劫之后方得圆满见道功德;此过程中,并须修除异生性,积累初回向位等功德之后,熏习十无尽愿多时,发起清净意乐后,始入初地。
又《成唯识论》云:“诸‘相见道’依‘真’假说,世第一法无间而生及断随眠,非实如是,真见道后方得生故,……。前真见道证‘唯识性’,后相见道证‘唯识相’。”又云:“前真见道,根本智摄;后相见道,后得智摄。”又如彼等所举成论明言相见道有十六心…等之观行。如是当知‘真、相见道’有前后次第及深浅差别,不可混淆,且“相见道”之十六心…等观行,要多劫始得圆满,云何彼等诸人引证《成唯识论》及《心经幽赞》意旨,却不懂其意旨,不知真见道与相见道之分际差异所在呢?且彼等早期主张唯识性难修证,唯识相易修证,此乃自创异说,一切学人不可信受。
又,紫莲比丘如此说:【窥基大师于《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判千部论师世亲菩萨为“位居明得、道邻极喜”,即此煖位。】名为诽谤圣僧,是地狱罪。何以故?因为经论中都说亲证第八识心体,而能现观心体所显的真如性,就是证真如,证真如的人就是见道位菩萨;如今紫莲所举示的成唯识论中文句中,也如此说:“体会真如,名通达位;初照理故,亦名见道(紫莲心海著《辩唯识性相》51页)。”这是说,真见道位有时也可方便说为通达位;但是初照理,也就是说第一次触证到真如理体的时候,也是称为见道位菩萨的。请问:初照真如理,难道不是因为亲证阿赖耶识心体才照见真如理吗?而且经论中也都说真如是阿赖耶识心体的所显性,证实“初照理”就是指第一次观照到真如理—第一次观照到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示的真如体性正理。
如今紫莲比丘这种说法,就是指称世亲菩萨还没有证得阿赖耶识心体,不是亲证真如理的人,是还在煖位的凡夫菩萨;但是世亲菩萨真的没有亲证阿赖耶识心体吗?真得没有证到阿赖耶识心体的真如正理吗?还请紫莲比丘去问修证比你更高的杨、莲…等人吧!如果世亲菩萨没有证得第八识心体,没有初照真如理,他能说得出那些偈颂及种种论著吗?如果他没有证得就能讲得出那些深妙的论著,那么印顺法师…等人也应该可以吧?为什么却不能?如果说印顺法师…等人因为否定如来藏,所以不能讲得出世亲所讲的那些妙论,那么紫莲比丘所追随的杨、莲等人并不否定如来藏,应该也能讲得出世亲一样的妙论吧!为什么如今他们所说法理却处处乖违经教与正理?
所以,亲证阿赖耶识心体而能观察心体的真如正理,即是真见道,不可说还是凡夫。而且,经中明言:“般若正观现在前,得佛菩萨、善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位,常住不退。”而般若正观,以及照见真如理,都是由于亲证第八识心体才能发起的;除非是听闻密意的人,没有参究的过程,所以不能现观第八识心体的真如理,才会否定这个正理。如今紫莲比丘因为窥基大师判世亲未入地,就说世亲尚未见道,说世亲只是煖位的凡夫,真是大胆诽谤圣僧的愚痴人,因为这是地狱罪。
复次,窥基大师的判断,是依《楞严经》所说欲入初地所须的加行而说;不一定就是绝对正确的说法,也不能说他的说法有误;所以世亲菩萨依律部的《菩萨璎珞本业经》而说四加行位在七住,也符合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所说证得无生之时是第七住位的说法;此因《楞严经》中所说的四加行后的见道的内容,有异于《璎珞本业经》中所说的见道的内容,不可混为一谭;故不可以此非彼、以彼非此。譬如《成唯识论》中说:具足真见道与相见道二法,才是通达位的初地菩萨;而且真见道到初地心,其中还有许多应修的相见道法义,具载于成论之中,并不是初见道的真见道位就是初地;而煖、顶、忍、世第一法等四加行,却是真见道之前所应加修的行门。窥基大师却说四加行是在地前,而不是真见道前,与成论中圣玄奘菩萨所说的内容不同。如今请问:是玄奘菩萨的般若证量较高,还是依附第一义天的玄奘菩萨才能证悟的窥基大师的般若证量较高?应依何师所说为准?所以,基大师的说法,仍有商榷的余地,但亦无可厚非,所说之见道内涵有别故。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辨正,-14,辨正,-14,紫莲,心海,比丘,又云,所言,大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