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读书>菩提路>远惑趣道 第二辑>

法义篇(4)

[远惑趣道 第二辑]  发表时间: 2015-04-16 09:12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先回到断灭论来讲,断灭论是无法成立的,因为一直都有修行人在禅定中见到自己或他人的前世;也有人在被深度催眠时,可以回忆过去世的情景,这都证明确有过去世的存在。又从许多事相中,譬如出生才五、六岁,就懂得作曲,而且后来成为大作曲家,此事在欧洲古来已有;在其他的人文、艺术方面,也常常有这种现象;又如佛门之中,数万人精进参禅直到老死,总是无法真悟,却有人学佛数年就悟了,并且悟得很深入,且能破邪显正而没有人能推翻他的证量。这些现象都显示是往世的种子现行所致,才能做到他人无法成功的事,这就显示人类及众生都是有前世熏习的。
但是头脑只能存在一世,而且一生熏习的种子都只存在头脑中,死后才会转入第八识心体中而带到未来世去;假使意识的存在完全是依头脑而有,而前世的头脑并未来到今生,前世所熏习的种种世间法及出世间法,也就不可能带到今生来了!那么前面所说的种种生来就异于常人的特殊人物现象,也就无法存在了!可是现见许多人具有前面所说的特异现象,显然是别有一心执藏了前世所熏习的法种来到今生,但绝不会是头脑,因为从来不曾有过头脑来入胎的事情。由此证明头脑只是意识生起的助缘而已,而往世所熏习的种种法都不是此世意识所曾经熏习过的,由此证明另有一个常住心存在;只有常住不断的心,才有可能是意识生起的根源。
人既然都有过去世,当知也有未来世:既能从前世来到今生,今生就一定可以去到未来世。过去世和未来世的色身与头脑,和此世的色身及头脑显然不同。可是三世的性格,以及因果报应,却有一种连贯性;所以有人聪明才智极高,可是一生奋斗的结果还买不到一间公寓住;有人傻憨直心,并无世智辩聪,却是处处得利,享福一生;有人少时出家,专心参禅五、六十年,直到老死仍然落入意识境界而无法证悟;有人壮年才开始修行,亦不出家,但是五、六年后就悟入了,而且能破邪显正,做出别人所不能做的事,不怕得罪大师们,由此可以看出心性与过去世并无多大的差异。从这些事实,在在显示了因缘果报的一贯性。既然人人各有前世的熏习种子在此世现行而显示各人心性生来就不同,就已证明必有贯串三世的心存在,而不是由物质的头脑来产生意识觉知心。
至于贯串三世的心,共有二个,一个是能够受熏持种、记录业行的心,那就是第八识心;另一个,就是表现习气和执著性的心,那就是第七识末那。由于有这二个识的存在,才能够有因果报应和前后世性格的一贯性。假使意识单依五胜义根的头脑就可以出生,则所有人的智愚健衰就应该都一样,都依色法头脑而生意识故。假使说是基因有异而致各人心性果报有所不同,这也说不通,因为依照基因存在的或然率来看,将会使得每一种人都会不断出现在人寿百年的循环周期中,那就应该每一百年中都会有贝多芬、柴可夫斯基、耶稣等世间俗人及世间圣人出现,也应该每百年就会有 佛陀出现于人间,因为基因都已被遗传下来了。若是纯由头脑作为意识出生的因缘,则同一对父母所生的同卵双胞胎子女,基因相同,应该心性与福德都相同,可是却明明有很大的不同,单是心性的差异就很使人觉得诧异了。所以事实是:头脑只是意识出生的许多助缘之一,不是唯一的助缘,更不是意识出生的因缘。
◎虽然已了知“能取”与“所取”,皆是自心藏识所显现;虽然了知自心取自心的道理,但当饭菜好吃时,我仍然生起欢喜心;当菜味不可口时,即加入盐及味素等调味品使菜变得可口;自己喜爱吃辣椒,有时会在菜里放一些辣椒。请问:如何在修行中渐渐消除这种对味觉的贪爱?(25-2)
答:以佛菩提道来说,当您了知“能取”与“所取”皆是自心藏识所显现;既是自心藏识所显现,则能所皆泯,有什么可被贪著?又有什么可以去贪著?这就是悟后起修的观行,使您渐渐的迈向薄贪瞋痴的二果解脱受用境界中。假使有见地,但是贪著的习性都没有改变,那就是欠缺观行、修行,仍然只停留在初果解脱的见地受用中,这就是初果见地与二果薄地的不同所在;确实断了贪瞋,则是三果人;所以初果人的贪瞋情形,与世俗人是没有两样的,但不可以因此就说他不是初果人,毕竟他的见地已经生起了,不同于世俗人了,已经预入圣流了。所以,前述的知见本身可以作为进修的基础,依照所悟而在蕴处界我的虚妄上面观行之后,再从六尘也是如来藏所生的事实上面再作观行以后,还得要下定决心断除贪著,才有可能断除贪爱。但是这个决心不容易坚持,所以悟后进修而到成佛的境界,必须三大阿僧只劫;对一般人而言,我们建议先给自己一个诱因:“我确实想要使自己在这一生中的道业迅速增长,所以一定要断除欲贪。”有了这个诱因,就能渐渐消除对味觉的贪爱。但是根本仍然是如实的证知我与我所的味尘都从如来藏中出生,只是自己在贪爱自己的味尘而已。如实的转依自心藏识的真实性与如如性,这个知见才有用处;不然的话,就没有办法说服末那放弃对味觉的执取性。如果您是把贪爱当做是实法,而以不净观等方法,断除贪爱,则是声闻人所用的方法。
◎导师著作中常说:佛地无垢识,与五别境、善十一心所法相应。末学对此深信不疑,但想问一下,此种说法的经典依据是什么?如何说的?(25-3)
答:《瑜伽论记》卷一云:【《如来功德庄严经》云:“如来无垢识,是净无漏界;解脱一切障,圆镜智相应。”】又《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十云:【如来无垢识,永断诸习气;清净智圆明,贤圣所归趣。】既然佛地的无垢识心体与智慧相应,显然与等觉以下的异熟、阿赖耶识不同。异熟、阿赖耶识心体唯与五遍行心所法相应,所以无智慧相应,所以《心经》说真实心“无智亦无得”。但是佛地无垢识既然与大圆镜智相应,当然必须有五种别境心所法相应,否则如何能与智慧相应呢?而且又是最究竟的大圆镜智相应。
《成唯识论》卷三也有说明:【如契经说:‘如来无垢识,是净无漏界;解脱一切障,圆镜智相应。’阿赖耶名过失重故,最初舍故,此中偏说;异熟识体菩萨将得菩提时舍,声闻独觉入无余依涅槃时舍;无垢识体无有舍时,利乐有情无尽时故;心等通故,随义应说。然第八识总有二位:一、有漏位,无记性摄,唯与触等五法相应,但缘前说执受处境。二、无漏位,唯善性摄,与二十一心所相应,谓遍行别境各五、善十一;与一切心恒相应故,常乐证智所观境故,于所观境恒印持故,于曾受境恒明记故,世尊无有不定心故,于一切法常决择故,极净信等常相应故,无染污故,无散动故;此亦唯与舍受相应,任运恒时平等转故;以一切法(六尘亦是一切法所摄)为所缘境,镜智遍缘一切法故。】此论文中已说明:第八识在异熟识位及阿赖耶识位时,是无记性的,不与善恶相应,故其心行中定无五别境心所法。但是到了无垢识位,因为纯净的缘故而与大圆镜智相应;如同意识必须藉五别境心所法,才能与般若智慧、世间智慧相应;同理,无垢识既与大圆镜智相应,当然必定会有五别境心所法的;若无五别境心所法,无垢识就不可能会有智慧来利乐众生。而且无垢识已经是纯善性的心,断除一切不善种子,当然是“唯善性摄”,所以一定会藉五别境心所法来与善十一心所法相应。
又《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十:“诸佛法性身,本觉自然智;是真胜义谛,唯佛方证知。”既言清净智(大圆镜智)圆满光明,又言唯佛方证知,可见不是等觉位所证的境界,当然不同于等觉菩萨的异熟识唯与五遍行心所法相应,而必定会再与别境五、善十一相应,此亦是旁证。
◎是否进入涅槃后便不再轮回,因此佛不入涅槃而仍在度众生呢?(25-4)
答:佛地舍弃人寿后所入的涅槃,其实未入涅槃,因为佛地是具足四种涅槃的:
1.诸佛在二大无量数劫以前的七住菩萨位时,就已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了,这是二乘圣人不能想像的涅槃境界。
2.有余涅槃的修证,只是断我见及我执;佛地则是早已断尽了,当然有此涅槃。
3.佛地既断我见与我执,舍寿时当然可以入无余涅槃;而且佛地更将阿罗汉所不能断除的一切粗习气乃至极细的习气种子都断除了,当然更可具足无余涅槃。
4.但是诸佛因为大悲、大愿而不入无余涅槃,但亦已具足有余、无余涅槃的证境,并且更超过此二涅槃,所以诸佛都不住于生死中;但又因为大悲、大愿所持而不入住无余涅槃中,所以称为无住处涅槃,生死、涅槃俱无所住故。所以诸佛在人间示现后,依俗舍寿而入涅槃,只是示现给二乘人及世俗人看的:证明确实有人可以经由修学佛法而离开三界生死。
◎《心经密意》第41页:【胜鬘夫人在《胜鬘经》里面说:“阿罗汉、辟支佛无漏不尽”,讲的就是他们不能断尽烦恼障的有漏习气种子,他们还有有漏习气种子随眠在第八识中;也是说他们还不能断除无始无明所知障的“上烦恼”随眠,还有可断的烦恼未曾断,还有可增进的无漏法未曾修证圆满,所以不究竟。】
请问:胜鬘夫人说:“阿罗汉、辟支佛无漏不尽”,这个“无漏不尽”之意为何?因为后面所解释的是讲有漏习气种子随眠,后面所讲的部分可以了解,但却于这句“无漏不尽”连不上、想不透,烦请各位菩萨开示。(25-6)
答:这个问题,篇幅较大;在《维摩诘经》讲完之后,接著续讲《胜鬘经》时您就可以了解了!请您期待 平实导师的《胜鬘经》开讲。(编案:平实导师《胜鬘经讲记》已经出版,请至各大书局、网路书局请购。)
◎《平实书笺》第32页中说佛性现前要有很多很多条件,既然要很多条件,即是因缘所生法,因缘所生法,即是生灭之法,为何说佛性不生不灭?既然说佛性不生不灭,为何佛性在正死位暂断不现,而于无余涅槃位永灭不现?(25-7)
答:如同证得如来藏一样,因颠倒妄想的消除而产生了正确的方向,所以证得如来藏;证得如来藏时,就说是真心现前了!但是真心如来藏其实不是现在才现前的,而是本来就已存在、就已现前的;佛性也如是,因为颠倒妄想及定力与福德不足的缘故,看不见佛性,就说是佛性不现前;在颠倒妄想灭除,以及定力、福德具足时,一念相应就看见了,但是佛性其实是本来就时时现前而不是此时才现前的,只是行者看不见而说为不现前。所以眼见佛性的人都能在凡夫及旁生身上看见他们的佛性不断的显现,所以佛性是与如来藏一样,因为看不见、证不到,而说真心、佛性不现前,但其实是一直都存在、都现前的,所以不是因缘所生法。
就算是见性的人因为不保持定力而在后来看不见佛性了,但是他的佛性却仍然继续存在与显现,已经眼见佛性的人仍然可以在他身上看见他的佛性时时现前,乃至闷绝时仍然分明显现著;所以想要见性当然要有许多因缘,如同想要明心的人必须要护持正法、积功累德才会有因缘的道理是一样的,但是所明的心与所见的佛性都不是因缘法。
犹如明心境界的证得,当然要有种种因缘才能证悟,譬如善知识的摄受、教导、乃至参禅过程中加以帮助;见性也一样如此,不能单靠自己就能悟得,除非是再来菩萨或是最后身菩萨;但是,修行过程是因缘法,所证得的如来藏与佛性并不是因缘法。您的问题就出在这里:把修行过程的因缘法,视同修行过程完成时所证得的法。但是修行过程与所证的法是两件事而不是同一件事。以世间法譬喻之:犹如寻找黄金的过程是因缘法,但是所找到的黄金则是本来已在那里,不是您以寻找的过程去逐渐产生黄金的。黄金譬如真心与佛性,寻找的过程譬如修行禅法的过程;佛性是本来存在的法,修行过程则是因缘法。藉著您的问题而作这样的说明,希望您及所有佛弟子都能努力在这上面用心,万不可有丝毫的怀疑,否则将会世世障碍自己见性的因缘。
佛性的现前,必须有大福德、好智力、足够的定力,缺一即不能眼见。自古以来,眼见佛性的祖师极为少见,典籍中有留下见性记录的人,不超过一打人;今时人的心性与福德更劣,所以不信佛性可以眼见的修证事实,也是可以想见的,所以一直都有人加以否定。因为很难相信,也极难修证,所以我们接受这种现象。
佛性不是因缘所生法,而是八识心王的相应法;凡夫落在六识心的自性上,误将六识心的自性认作佛性;眼见佛性的未入地菩萨们,可以清楚的眼见自己及他人的如来藏佛性(不是指成佛之性)现前,即使凡夫众生闷绝时,也是一样清楚的现行著,所以不是六识见闻觉知等自性;这是唯证乃知的事,不像明心的内容可以经由他人的明说而实证其中的内容。即使真实明心的人,也无法了知眼见佛性的境界,何况是尚未明心的人呢?所以未悟如来藏的法师、居士们会产生怀疑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
佛性不是因缘所生法,而是本来就一直存在著;只要如来藏没有舍弃蕴处界而独住无余涅槃,世世常行菩萨道,就不可能有灭尽之时;乃至成佛以后利乐有情永无穷尽,永不入无余涅槃中,成为无住处涅槃,佛性当然更会一直都存在著,没有断灭不现的时节。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法义篇,比如说,一人,开悟,明心,眼见,佛性,舍寿,不小心,
相关阅读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