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电子报>正觉电子报>第091期>

苍天有眼(连载六)---- 郭正益老师(2)

[第091期]  发表时间: 2015-04-18 03:16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若是一般学人,如目前受三坛大戒,但又不以菩萨戒为正解脱戒的佛教比丘与比丘尼,实际上于佛法中来说,其所受的菩萨戒是无效的;只要贬抑了菩萨戒,就不是佛陀所要教诫的菩萨戒子。如是诸人的道心还没有满足十信位,因此还要继续建立无量善根因缘,才有机会正受菩萨戒。这个说法虽然听起来很刺耳,但这就是佛法,哪里容得对大乘法的信力尚未成熟之人可以成为真实佛子呢?
窥基菩萨定六信位为信不退 9,未入六信位以前都是在面对胜义三时信心常常退失的;而世间也有这样的人,当他们了解大乘法的概要,也确认了大乘法是真正如实而且究竟的度过生死之法,也会继续偶尔阅读这大乘法的经论;然而要这样的人来听受证悟大乘法的善知识说法时,他们总是不免犹豫;纵使真的能来闻熏所未曾闻的大乘妙法,一谈到应受菩萨戒时,他们就开始畏缩不前,并没有来正受菩萨戒成为实质菩萨的意愿。因为他们知道正受菩萨戒以后是要担负许多的责任,是不能一直将出世间法当作是世间有所得法的,所以他们还想放逸的心就不愿受到正菩萨戒的约束,因而犹豫、而无法决定。
注9、《菩萨璎珞本业经》卷1〈2 贤圣名字品〉:【佛告敬首菩萨:“佛子!吾今略说名门中‘一贤名门’,所谓‘初发心住’,未上住前,有十顺名字,菩萨常行十心,所谓: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心、戒心、愿心。佛子!修行是心,若经一劫、二劫、三劫,乃得入‘初住位’中;住是位中,增修百法明门,所谓十信心,心心有十,故修行百法明门,常发无量有行无行大愿,得人习种性中,广行一切愿。”】(《大正藏》册24,页1011,下2-9)这部经典说要称为能够入“初发心住”就是“贤”位的菩萨,所谓的“初发心住”就是经文说的“初住位”的菩萨,在初住位,会将原有在信位的十信心而作增广。而十信位的十心中的第六则是“不退心”,或是如此,窥基菩萨定“第六信”为“信不退”。
如是之人都要等到有特殊的因缘时,例如遇到佛或大菩萨,才会发起勇猛心而决定受戒。如佛经说“十信位”的菩萨是称为“信想菩萨”,没有真实力行菩萨道的勇气;虽如是,却愿意受行五戒、十戒;至少愿意守护住人天之身,心中也不以轮回为乐。而当佛说我是在为“十四亿人”演说受菩萨戒之法,又说“信想菩萨”已历经了十千劫而行十戒法,应当是入十住心的初住位的机缘成熟了,所以要大家先受菩萨戒,然后佛再来演说经典。这时,就有远远超过“十四亿人”的“一百亿人”,立即从座位起身,来受持千佛大戒的菩萨戒10。因此说,像这样乐闻大乘妙义的人,都一定是要进入初住位成为正修行的菩萨,不是一般的声闻种性、缘觉种性的二乘人可以比拟的。因此,佛说受过菩萨戒的佛子不应刻意回顾或恋慕二乘经律,否则就是犯了菩萨戒。
注10、《菩萨璎珞本业经》卷2〈7 大众受学品〉:“我今在此树下,为十四亿人说〈住前信想菩萨初受戒法〉。佛子!是信想菩萨,于十千劫,行十戒法,当入十住心。佛子!当先为诸大众受菩萨戒,然后为说《璎珞经》同见同行。尔时,众中有百亿人,即从坐起,受持佛戒。”(《大正藏》册24,页1021,中23-28)
但若是以目前的时节因缘而言,确实很难信受台湾佛教一般的法师是有大乘法上实修实证的善根因缘。观察他们面对大乘深般若法义时的心态与行为,其中有许多人确如经典所说是小乘种性;因此他们应当于声闻乘、独觉乘法中,好好的熏习,好好地努力正勤修学,因为这些人在大乘法的熏习与实修上,正是佛所说的“根机未熟”者,而且对小乘法的闻熏与实修也是非常的懈怠。如果不观根机而与这些人说微妙甚深的大乘种智正法,说者和听者都是获得很大的罪过,也是违逆一切诸佛;因为他们多劫以来不是已经听闻熏习甚深大乘法的根器,因此对大乘法仍不能如实理解;还会自以为聪明而妄说大乘法,认定大乘的空性就是空虚、空无、无常空;如是者于断灭本质中生起边见,执取无因无果论与无因唯缘论。又往往不信善恶业作,便会于自己所认可而实则错乱之法,认定为大乘法而大加称赞拥护而流布;对于自己不能理解而错乱认知的真正二乘解脱法,则是大力谤毁及障蔽而不令流布,所以是对三乘诸法都不能如实理解,又不肯如实修集一切善法因缘而有如是之过失。11
注11、《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6〈4 有依行品〉:“善男子!有诸众生于声闻乘、独觉乘法,未作劬劳正勤修学,如是众生根机未熟,根机下劣,精进微少。若有为说微妙甚深大乘正法,说、听二人,俱获大罪,亦为违逆一切诸佛,所以者何?若诸众生于声闻乘、独觉乘法,未作劬劳正勤修学,根机未熟,根机下劣,精进微少,而便听受微妙甚深大乘正法;如是众生实是愚痴,自谓聪叡,陷断灭边,坠颠狂想,执无因论,于诸业果生断灭想,拨无一切善作恶作,妄说大乘,坏乱我法,非法说法,法说非法;实非沙门,说是沙门;实是沙门,说非沙门。实非毘奈耶,说是毘奈耶;实是毘奈耶说非毘奈耶,愚痴颠倒,憍慢嫉妬,朋党之心。于大乘法,称赞拥卫,令广流布;于声闻乘、独觉乘法,谤毁障蔽,不令流布。不能如实依声闻乘,或独觉乘,或无上乘,舍俗出家,受具足戒,成苾刍性,亦不如实修集一切善法因缘。”(《大正藏》册13,页754,上29-中17)
当台湾佛教出家法师不清楚真正的小乘法时,因此不肯老实观行五蕴,不肯承认意识心是无常性,不肯信受胜义层次的佛法僧,总是以为自己所说便是如理,佛说如是愚痴人没有具备比丘的体性,必然坏法。所以,大乘实义菩萨应当为如是者说其相应的小乘解脱之法,以对方不知道大小乘之差别故;因此,也要方便演述胜义佛法僧的真实义,而以浅显的方式而为之说明。因此当知,如经典所说,真实受菩萨戒的菩萨,在理上就已经入佛位12,哪里可以一直以小乘人的心态而自居呢?如来称“受戒的菩萨”即是“佛子”,如是菩萨们已经扎实地展开这三大阿僧只劫成佛之路,因此不应该继续回顾二乘小法;既然连二乘法都尚且不应回顾,何况是谭崔密教的外道双身法?
注12 《梵网经》卷2:“一切有心者 皆应摄佛戒 众生受佛戒 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 真是诸佛子 大众皆恭敬 至心听我诵。”(《大正藏》册24,页1004,上19-22)
虽则如是,菩萨必须通晓二乘法与大乘法的关节─如何于当时的典籍而能说正理;不应当心中思慕小乘果而都为人说小乘法;已受菩萨戒而如是行者,则是愧对如来,亦是犯了菩萨戒。
如实正受菩萨戒而修行佛菩提的菩萨们于世间出生,虽仍有胎昧,但对于圣教则仍然不敢轻忽;因此对于没有具足实证大乘法的善根可作为基础之人,不先以大乘微妙之法作为度彼的先导,而是应以如来所说的“六念”等法来方便引导,从胜义与表相“佛法僧”三宝的不同层面而为他们略为演说“前三念”:“念佛、念法、念僧”的正理,再演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来阐释“念施、念戒、念天”的正理13。
注13、《长阿含经》卷9:“云何六修法?谓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大正藏》册1,页54,上19-20)六念即是六修,即是修持、修行。
于“念天”的“生天”之法中,则如 诸佛之宣说要成佛的一生补处菩萨于欲界天的兜率陀天准备候补佛位,最后由此兜率陀天下降人间而成就佛道,于大小乘典籍都如是宣说。因此,应方便引导有根器能够应缘者,能求生兜率陀天,将来于弥勒菩萨下生人间而成就佛道时,能随同返回人间而参与龙华三会,是以浅显说此“生天”之法。
然而,于此娑婆世界的一般佛法初机者,于此“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唯有少分相应,亦难以期望生起大心而随一生补处菩萨再返回人间,因此如果观察其因缘正是如此,应当最后方便引导当时契机的净土之门,以求生净土为引导;如今日娑婆世界之契机方便为求生极乐世界净土,便当为说净土种种庄严;又说此世间之种种苦,令此众生能厌此秽土而欣乐净土,而愿念佛求生。因此,便不为如是者先说种种甚深微细难解之大乘法。
若发现其无有善根作为福德资粮,必然难以信受时,菩萨也不灰心,以受菩萨戒的大乘佛子不同于小乘人,于“众生无边誓愿度”之誓愿而无所动摇,因此,此生尽情于世间法中而为各种方便,给予摄受包容;而于出世间法处暂时不多说,不坏彼此之因缘;以菩萨有无量的未来世时光可以摄受种种众生,并不因为急于一时反而作了毁坏未来世摄受其进入大乘正法的因缘。
现代佛门四众弟子误解佛道,往往以为“僧赞僧”,不能如理评破出家众。然而,当有心人要于佛门恣意妄为时,不能予以评破,是否会导致佛门覆灭呢?所以,佛陀预先于圣教中,以预记的方式来清理门户,等于是要后代的学人应当先指认出“魔比丘”,要认清楚这些人是魔王的子孙,空有出家相,却非是佛弟子,而是魔比丘。世尊要真正学佛人都肯来大力破斥,不该客气乡愿,所以经典中才要如是宣示有如是“魔比丘”的存在,世尊并且评破地非常犀利,丝毫没有一点松口。
(待续)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苍天,有眼,连载,----,郭正益,老师,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