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电子报>正觉学报>创刊号>

略评释印顺的「以佛法研究佛法」(3)

[创刊号]  发表时间: 2016-07-07 10:36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三、证法与教法
前面已经略评释印顺〈以佛法研究佛法〉文中的错误,已经证明他对于佛教的方法论是有错解的;会有这样的情形,笔者认为是因为他对于教法和证法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清楚所导致的。教法与证法相当于理论和实验方法的关系,教法只是指示的理论基础,证法才是亲证佛法的方法,也是应该要研究的标的之一,也就是应该探讨佛教修证的方法论。若以为证法不是应该研究的对象——这种说法真的有很大的差错。例如,释印顺说:
我以为大乘学者,不该专在判地位,讲断证上下工夫,或专在佛果妙严上作玄想。49
他主张大乘的修学者,不应该研究大乘法的道次第以及证果阶次的判定,也不应该在说明如何亲证法界实相及断除无明上下工夫,而且不该对于成就佛道的种种殊胜庄严作玄想。然而,成就佛果不应该是不可能的玄想,如果成就佛果是玄想,那么佛陀不可能是佛陀,佛陀也不必示现人间宣说成佛之菩萨法道。至于如何亲证法界实相与断除烦恼、无明,竟然主张不必下工夫研究,显然释印顺基本上是主张不应该研究证法,且不赞同亲证的。如果一位出家僧侣有这样的主张,那么出家而成为僧侣的目的,到底又是为了什么?确实令人费解。
其实,不论是以出家或在家的形象出现在人间,亲证法界实相与断除无明烦恼,都是所有的佛弟子学佛而非学罗汉的最主要目标。如果学佛却主张不必亲证佛法,那就已经偏离当初学佛的基本目标了,这是极为矛盾的主张,所有有智慧的佛弟子都无法认同这样的主张。因此,修学佛法的首要目标,就是应该在证法上好好的下工夫。就学佛的目的而言,对于亲证的方法,应该列为首要的目标加以研究,才是有智慧的佛弟子,才能对佛法有所实证。但是佛教的方法论是极大的课题,不是本篇论文所能完整讨论的。因此,笔者简略说明个人的基本概念,充当未来更进一步研究的楔子。
若有人主张说「证法不是吾人所要研究的对象」,那么这些人只是在研究「教法」,是玩弄语言文字概念;就像要找月亮的人,别人指给他看,他不看月亮,却在研究指头,根本没有找到正主。所以,佛教的方法论确实值得深入的探讨。
《宗镜录》说:
诸佛方便,不断今时,密布深慈,不令孤弃,已明达者,终不发言。只为因疑故问,因问故答,此是本师于楞伽会上,为十方诸大菩萨来求法者,亲说此二通:一宗通,二说通。宗通为菩萨,说通为童蒙。祖佛俯为初机童蒙,少垂开示,此约说通;只为从他觅法,随语生解,恐执方便为真实,迷于宗通,是以分开二通之义。「宗通者,谓缘自得胜进相,远离言说文字妄想,乃至缘自觉趣光明辉发」,若亲到自觉地,光明发时,得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群盲眼开,分明照境,验象真体,终不摸其尾牙;见乳正色,岂在谈其鹄雪。当此具眼人前,若更说示,则不得称知时、名为大法师。实见月人,终不观指。亲到家者,自息问程。唯证相应,不俟言说。终不执指为月,亦不离指见月。50
这里说得很清楚,「宗通为菩萨,说通为童蒙。」宗通是亲证法界实相而通达证法,说通则为教法,只是指示的工具,为了使初学者得以亲证开悟法界实相,方才施设教法。已经亲证的人,不会再拘泥于教法,他会依于自己现证现观所得的法,这样子才叫做「宗通相」,也是真正能够遵循「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的实义菩萨。如果一个人只知道研究教法,就可知道他是未证之人,更何况连研究教法都产生种种问题的凡夫学者。
《宗镜录》举瞎子复明,分别象体和乳色为例,依此例所谓的大乘实相的证法,并不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而已;因为在认识之时,仍有眼识、意识的心行,不可说是「心行处灭」。他也可以一边看,一边起念:「这是象、这是乳。」——这并不妨碍他亲见象体或亲见乳色的真见——因此也不必然是「言语道断」;却可以同时观察实相界本来就有的言语道断的境界,现观实相界言语道断的境界与现象界言语道存二者同时存在的事实。事实上,只有涅槃的当体(第八识如来藏的自住境界),才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若把一切的证法,皆归于「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是极大的误解;因为言语道断的实相境界是所证,能修能证的却必须是言语道相应的现象界中的觉知心,所以想要实证言语道断的实相界,必须以言语道存的现象界中的觉知心来学习及实证,二法必须是并存的。证法是言语道存的觉知心应该研究与付诸实行的对象,若是有人以为证法是不可研究、不可实行的,那他们所有的研究都只能在教法上,也就是在语言文字的概念上做研究,这是无法触及以亲证为核心的佛法真实义。
四、研究佛法,应以亲证为要
笔者主张亲证是研究佛法的最重要方法,这样的主张是完全契合佛陀的本怀的。因此略举一、二部《阿含经》的经文,来证明亲证的方法,确实是佛教中重要而关键的方法。《杂阿含经》说:迦旃延!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则不生世间有见。迦旃延!如来离于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缘无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集。所谓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谓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51
经文说明若能以符合事实而正确观察宇宙、生命等世间不断地灭后而生起(如实正观世间集),不会生起世间必定断灭空无的错误见解;以符合事实而正确观察宇宙、生命等世间不断地在生起后又灭尽的话(如实正观世间灭),就不会生起错将生灭的世间法当作是永恒之法的错误见解。如来离开了错执「有」与「无」二边的见解,因此而说中道的存在,使得十二支因缘法能够不断地生灭不已、永无穷尽。其中,中道不是生灭的世间与世间法,中道指的是离开生灭二边的不生不灭法,也就是不生不灭而永恒存在的能出生十二因缘法的如来藏。由于有如来藏的存在,使得十二支因缘法得以运行不断、流转生死,因为如来藏有出生万法的功能性。由于此非本文论述的焦点,故不予以申论。
此经已说,包括中道、缘起、缘灭,皆须如实正观。「如实正观」,在佛经其他的地方,有时称之为「真实正观」52。意谓修行人必须现观世间的事实真相,而现观所意谓的现量观察,也就是亲证的意义。如果学佛人真的遵循佛经所说的如实正观宇宙与生命现象界的事实,这样子便极有可能亲证佛法。
《杂阿含经》又说:
无明者谓不知,不知者是无明。何所不知?谓色无常,色无常如实不知。色磨灭法,色磨灭法如实不知。色生灭法,色生灭法如实不知。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无常如实不知。识磨灭法,识磨灭法如实不知。识生灭法,识生灭法如实不知。53
经文说无明就是不能知道事实真相,不知道事实真相就叫做有无明。什么就叫做不知道事实真相?就是对于一切物质的色法,不能确实知道色法无常的事实;物质的色法会磨损而坏灭,对于色法终必磨灭的事实不能确实知道;物质色法也是生灭法,对于色法也是生灭法的事实不能确实知道,这样就叫做对色法的无明。同样的,受、想、行、识是无常、会磨灭、是生灭的事实,却不能确实知道,就叫做无明。
此段说「不知者是无明」,尤可做为证据,谓佛法的研究,最后的依据,一定是验证事实的真相。凡有不明事实真相者,即是无明。同一处经文接着又说:「所谓明者是知,知者是名为明。」54此处的「知」,是指对五阴是无常、磨灭法的事实,如实而验知。55所谓的如实而验知,便是所知系本于事实、所知与事实相吻合的意思。所以,要打破无明,当然必须要以亲证做为方法,才能打破对于法界的事实真相的无知。
因此,佛法的研究方法,基本上和一般科学求真求实的立场并没有两样,都是要如实而知,但是也有与一般科学不同而超越科学之处,例如出世间的禅法、涅槃、实相,但是限于篇幅不予申论。既然仍在凡夫地,想要如实而知,就不能事先抱着成见而从事研究。所以说,释印顺所主张的「以佛法研究佛法」,是无法如实而知、如实而见的,因为他在研究初起,在没有充分证据,在尚未亲证的情况下,就先认定他心目中所自以为的一实相印和三法印是正确的。这种研究方法,除了无法说服不信佛法的人之外,更严重的问题是,它本身已是先入为主的成见,使释印顺将自以为是的虚妄理论,错认为真理,而以此成见筛选佛法,凡不合他偏见的,一概被他打入外道、疑伪一边。若主张证法是不可研究的,也犯了严重的过失,会使得佛法的研究,成了语言文字概念的研究,使得学佛的人永远无法亲证佛法。
既然要如实而知,就必须要求亲证,如实而知色无常的事实,即是亲证色无常,乃至如实而知受、想、行、识无常的事实,即是亲证受、想、行、识无常;如是,如实现观而了知五蕴无常的事实,即是亲证解脱道而证果。修行人所亲证的道理,并非不可说与人知,事实上经典所说的,即是佛陀及诸圣弟子所亲证的道理。这些道理,无语言文字障碍者,皆可理解,只是未得真实正观者,无法如实而知,由于无法如实而知,所以无法证果。因此,想要求得解脱生死、亲证法界实相者,必然应该好好思维亲证的道理;唯有亲近具有实证智慧的声闻僧团而学习亲证的方法,才是正确的学罗汉——学解脱道——的正路;唯有亲近具有实证智慧的菩萨僧团而学习亲证的方法,才是正确的学佛道路。
五、结语
研究方法,是我们要研究学问,或者研究佛法,或者修学佛法时所用的方法。既然是方法,它应该是一经提示即能轻易理解或锻炼的。若非如此,我们根本无法把它做为研究的方法。释印顺所标榜的「以佛法研究佛法」,其做为研究方法的「唯一实相」和「三法印」,一向是闻、思、修、证的成果,而不是研究的方法,所以不可以此做为方法。因此,其主张是违反三量的标准。
如果一定要用「佛法」来研究佛法,这个「佛法」应该是放宽标准而施设的,并非像释印顺以实证的佛法来说的,应该是有通于世间法的、比较简易的而可以依循的原则,但是也可以深入而迈向佛法的亲证;大家所熟知的「四依、四不依」,正符合这个标准。依法不依人,可以让我们免于依于虚妄的五阴而制造出学术界的权威崇拜及自我的主观,进而以亲证的方法如实正观:五阴十八界等生灭法与不生不灭法如来藏的存在。依义不依语,符合现代的语意学,提醒我们不要拘泥于语言文字,而要探求语言文字所指向的法界事实真相,并且亲证此唯一实相。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让我们依照究竟义,抉择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冲突的法义,当我们能够更进一步亲证法界完整的究竟义,必然发觉法界不是只有生灭的不了义,尚有究竟了义的永恒之法如来藏的存在。依智不依识,提醒我们,除了观察世间种种现象界的事实外,还有严密的逻辑加以思维与判断,以发现法界的事实真相而依止所证的智慧境界,不应依止意识思维所得的思想。因此四依四不依所指向亲证的方法,正好让我们初学时有基础的依循原则,深入修学则能更进一步知道亲证的方法的重要性,引导学人迈向亲证实相的成佛之道。
释印顺主张「以佛法研究佛法」,是对所有的学佛人说的,并没有限定要证果以上的修行人才能运用这个方法;也就是说,他以为亲证唯一实相和三法印是容易的,因此,他并没有再针对如何亲证唯一实相和三法印有所说明。所以如此,他显然是以为「一实相印和三法印是多数人都可以轻易理解的」,难于理解的一切佛法,才是必须研究的对象。事实上,亲证的方法是必须学习的,经过学习证法的内容后才有可能亲证佛法,才有可能理解佛法。否则所谓的佛学研究,其实只是学者个人对于佛法的猜测与想象,所得的结论都只是思想而非实证,根本不可能真正触及一实相印与三法印。因此释印顺所认为的「一实相印和三法印是多数人都可以轻易理解的」,当然只是一个假设,而且是违背于事实的一个假设。但是释印顺却没有警觉到自己主张的研究方法,竟然是建立在一个靠不住的假设上面!从这里也可以断定,他所认定的一实相印和三法印,并不是经教中所说的正见,而是自以为是的想象而已。
综上所述,释印顺的「以佛法研究佛法」,是倒果为因,将自己所未曾证得的研究成果,拿来当做研究的方法,事实上是违反三量的标准。如果有学者真的依循他的主张,如此一来,学者会将自己的主观见解,套用在佛法的研究与实证上面,将会如同释印顺一般,对于不合自己主观见解的经教说法,均判之为具有外道色彩。释印顺自己正是如此,其继承者将亦复如此,不能自外;会有这样荒谬的情形发生于佛学界,皆是在起始的认知与方法上就错了。以致他们的佛法研究,流于严重的主观;他们对唯识学及中国传统佛教的批判,也就必然违背事实甚远了。
 
本文标签:以佛法研究佛法(1) 本文关键字:以佛法研究佛法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