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优婆塞戒经》卷六中讲到,【若优婆塞常能出至寺庙僧坊,到已亲近诸比丘等;既亲近已,谘问法味;既问法已,当至心听;听已受持忆念不忘,能分别义;分别义已,转化众生,是名优婆塞自利利他。】
您三归五戒之后,如实修行,就会慢慢地逐分去证得解脱果,趣向远离生死过咎、趣向于涅槃安乐。
这段经文就是告诉菩萨们,要有自利利他的行为。所以佛经中说“是名优婆塞自利利他”。其实就是四种法要,或是所谓四预流支。
四种法要,这是引用自《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的一个颂偈。经文的颂偈是这样讲的:【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正法为第二,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修证为第四。】(《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所以我们把它称为四种法要。
这四种法要颇类似于我们经常说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维”就是一张网,四周四方、上下左右的一个粗的绳子,有这样一个粗绳来提振这中间的网;同样的道理,能够支撑我们修行整个佛法的,就是要依于这《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所说的四种法要。在大乘里,我们称呼它“四种法要”,其实在小乘的经论里面也有提到,把它叫作“四预流支”;依于这四预流支,我们才能够证得预流果、二果、三果,乃至无学阿罗汉果。
四预流支与四种法要,虽然文字上稍微有不同,但内涵基本是相似的。四预流支:第一个是亲近善士,第二个一样,是听闻正法,第三个叫作如理作意,第四个就是法随法行。如理作意、法随法行,是我们经常在经论里面会看到的。以《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跟小乘的经论相比对,大概就会知道法随法行和如理作意的意涵了。
菩萨依于四种法要或是所谓的四预流支,而证得三乘菩提——趣向三乘菩提的初果;就是在证得初果之前,您所要汇集的身、口、意业的福德智慧资粮。经文说:在我们成为优婆塞之后,因为要亲近善友,所以我们出至——也就是要离开自己的家——到寺庙、到僧人所聚集的地方,到了以后,要亲近这些比丘,也就是僧宝;亲近了以后,要向这些僧宝咨问寻求法的义味,就是三乘佛菩提诸法,了解三乘法每一个法的真实义。既然已经亲近善友、听闻正法,就是佛经里面讲的“谛听、谛闻”;问了法以后,还要能够如理思量;能够忆念不忘,如实理解之后忆念不忘,能够去分别了知经句里面所蕴藏的更深细的法义;依自己如理思量、自己的如法修证之后,有思、有证。我们说闻思熏修之后,要付诸于实践去实证;然后再依自己的所知所证,以自己修证后清净的身、口、意行来化育、来弘导众生,令众生也像自己一样能够亲近佛之三乘法要,能够如实修证,能够如实趣向解脱,这样的优婆塞才能够叫作自利利他。
......
我们再以《梵网经》为例:《梵网经》很多大乘菩萨都依它为戒经。《梵网经》就是说大梵天王有一个网,这个“网”其实是来譬喻我们的“戒”,佛所立下的菩萨戒,就像一个天网,我们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依这个四维、这个天网,来修证我们刚刚讲的四预流支、四种法要;来修证我们的成佛之道。
《梵网经》菩萨戒经常提到:“佛性常住、孝顺心、慈悲心。”我们就是要依于这三句话来修证四宏誓愿、四预流支、四种法要的;菩萨优婆塞(就是指男居士),优婆夷(就是指女居士),要如何在三归五戒之后,依于四种修:亲近善友、听闻正法,然后如理思量、如法修证,慢慢地趣向于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乃至完全转依于大乘来修学佛法,终究成就佛地的一个道理。
《梵网经》菩萨戒的“佛性常住、孝顺心、慈悲心”,简单来讲:“佛性常住”,佛性就是如来藏的妙真如性,也就是如来藏能够出生一切功德法的这个真如体性。如来藏具足无漏无为性与无漏有为性,这个无漏无为跟无漏有为,我们可以从《六祖坛经》慧能祖师那个自性偈,就是开悟的时候所说的自性偈来对照。因于五祖三更袈裟裹住,为他讲说《金刚经》,说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开悟的时候,六祖大悟之下,他说了一个自性偈,很多人都知道,我们来念一下: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前面四句,就是所谓的无漏无为性,就是真如——这个般若理体、法界实相心的真实如如不动性,是本来常在的自在性;后面一个能生万法,就是祂的妙真如性,祂的无漏而有为性。
依于如来藏,无量无边的众生有轮回;依于如来藏,一切种子,一切的功德,一切法界而有现象界诸种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不断地运行;依于佛性常住,有情常住;依于如来藏,众生轮回生死。佛经云:“如来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大乘入楞伽经》卷五)
如来藏是我们造作善不善、能够出生五蕴来造作善不善的根本因;离开五蕴、离开意识、离开七转识,没有善不善可言。依于如来藏出生五蕴,五蕴造作了善恶业之后,业种由如来藏所蕴藏,依于业种而往生到三界六道的善恶趣;只要没有解脱,就会继续在如来藏所出生的三界六道里面不断地轮回。佛性常住就是这个道理。
依于佛性常住,我们就必须要了解一切众生都有无量无边的轮回;无量无边的轮回当中,皆曾互为父母、兄弟、姊妹,都有无量无边的不同的互动的关系,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轮回生死大戏当中纠缠着;对于这些轮回大戏当中我们的尊长,我们要起“孝顺心”,譬如对父母、祖父母、对于师长、对于我们尊敬的一些人,你要起孝顺心;不仅仅是在世间法上孝顺这一世的父母尊长,还要让他们皈依三宝,永远出离六道轮回,这才是大爱,真正的孝顺。
对于尊长如是,对于在无量无边的生死当中,曾经互为兄弟、姊妹的这些同辈,乃至夫妻、亲友、善缘的邻居、能够经常见到的这些没有善缘修学佛法的人,你要以自己修学了正法之后的体会,告诉他们,让他们知道皈依三宝、修学三乘菩提法要才是真正的解脱生死之因;应该要对他们生起“慈悲心”,也希望他们能够如您一样能够勇发四宏誓愿、能够亲近善友、能够听闻正法;听闻正法之后,还能够依于闻、思、熏、修:闻所成智慧、思所成智慧,因于这样的熏习修行,而能够最终成就一分的修所成智慧。这才是真正的《梵网经》菩萨戒的佛性常住、孝顺心、慈悲心的精神;也才是真正的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四宏誓愿自度度他、自誓作戒的一种精神。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