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识的体性及作用如下:
(1)、第八识阿赖耶识能藉缘生出一切法——我们的五蕴身心(前七识)及外界的山河大地草木皆是自识所变。
(2)、第八识阿赖耶识才是真正的主人,它能贯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是轮回的主体(而非灵魂,灵魂是外道的说法);它能持一切善恶业的种子往来三世;它能执持色身,当人死后,它才离开身体,又随缘制造来世的色身继续去作业受报。
(3)、第八识阿赖耶识远离能所分别。阿赖耶识虽然能生万法,但它本身却离见闻觉知,没有思量性,从来不分别万法、也从不攀援万法。(无喜怒哀乐,从不分别一切善恶美丑,你要跳楼,它跟着你跳,你要行善,它跟着你行善。)它从不作主(作主的是末那识);它完全是寂灭性,完全是无我性。
(4)、第八识阿赖耶识具有中道性:
1·非断非常性
阿赖耶识性如虚空,无形无色,其体永不坏灭,无量劫来始终自在,将来能至佛地,改名真如,永不坏灭,故名非断。阿赖耶识本体虽不坏灭,而有异熟性,故能世世随业受异熟果,受异熟果便有异熟生,种子流注不断,故有八识心王及诸心所法之运作。
2·非空非有性
阿赖耶识有真实体性,众生日用而不知,故名非空。阿赖耶识虽真实有,但体如虚空,无形无相,故名非有。
3·不生不灭性
阿赖耶识本体永不坏灭(集所有的佛的力量也不能破坏一只蚂蚁的第八识),故无老死,既无死灭则无出生,故名不生不灭。
4·非有变易非无变易性
阿赖耶识的本体永不转变改易,故非有变易。于本体不变易中,其体内有诸善恶业有漏无漏法种的染净种子流注不断,不停的生灭增减变易,故非无变易。
5·非有作用非无作用性
阿赖耶识离见闻觉知,无分别性,故非有作用。阿赖耶识虽离见闻觉知、无分别性,而于熟眠、闷绝昏迷、无相心定、灭尽定等四位中皆能寂照不灭、任运随缘,醒觉时亦同,故非无作用。若无作用,一切有情顿成死尸。
6·非一非异性
五蕴虽因阿赖耶识而生,然非即是阿赖耶识,五蕴若即是阿赖耶识者,老死之后,阿赖耶识应坏,然实不坏,故名非一。阿赖耶识虽非即是五蕴,然离于五蕴则不能觅得阿赖耶识;五蕴由阿赖耶识变现,二者和合似一,故云非异。
第八识阿赖耶识从凡夫地修行到佛地之过程有许多名称,归纳而言,有三阶段:七地及三果以下名为阿赖耶识;八地以上及阿罗汉、辟支佛断尽一念无明而改名第九识——异熟识、庵摩罗识;佛地断尽习气及尘沙无明,改名为第十识——无垢识、真如。未到佛地,不能称为真如。如是阿赖耶识一体而三名,比如女人小时候叫女孩,生育后叫妈妈,年老后叫奶奶,三种名称其实是同一个人,只因不同人生阶段而有不同的称谓。因此明心的人所谓的真心真如,其实只是阿赖耶识,是真如的前身,为众生方便说为真如。
阿赖耶识法身,无始即有,永不坏灭,本性清净而有染污种子,须由闻法修行净除染污种子方能成佛。
阿赖耶识的其他知见:
(1)阿赖耶识即是法身,即是如来藏。
《佛说不增不减经》云:“ 舍利弗,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如来藏者即是法身。” 故知法身即是如来藏。法身在众生身中名为众生。法身打破一念无明及无始无明,在菩萨身中名为菩萨。法身断尽一念无明及无始无明,在佛身中名为世尊。虽有三名,同一法身。
《契经》云: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辗转无差别。”故如来藏即阿赖耶识。
(2)阿赖耶识在众生身中,不在虚空。
《入楞伽经》卷三云:“尔时圣者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具三十二相,在于一切众生身中,为贪瞋痴不实垢染阴界入衣之所缠裹,如无价宝,垢衣所缠。’”
《解深密经》卷一云:“佛云:‘广慧,此识亦名阿陀那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随逐执持故。亦名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摄受藏隐,同安危义故,亦名为心。’”
真心阿赖耶识无形无相,住于身中或胎中,非在虚空。真心阿赖耶识虽在身中遍布全身,然因无形无色。
(3)众生每人都有他自己的阿赖耶识,不是众生共有同一个阿赖耶识,也不是诸佛共用一个真如。
《解节经》谓:“此一切有情之真如,皆各各摄受藏隐于各自之五阴中,于十方界遍一切处受生。”若认为众生共有同一个真如,则一切众生应皆从同一“真如”分割出来,则是非理,所以者何?若本体是一是同,应唯有人,或唯有鸟,或唯有天人,不应有三界六道四生二十五有之差别。若谓“真如”是一,能生多众生,亦应铁能生金、银、铜、铝、草、木、花、果。
如果认为众生共有同一个阿赖耶识,则应一人成佛,所有人都同时成佛;如果认为众生共有同一个阿赖耶识,则可能出现你修行却是别人成佛的情况。你修行所成的善业的业种,不是积存在这个共用的阿赖耶识内,而是积存您自己的阿赖耶识体内,来世享受福报的仍是你“本人”。你修行成佛也只是通过修行将自己的阿赖耶识内染污的种子清净了。所以说,不是众生共有同一个阿赖耶识,也不是诸佛共用一个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