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读书>局版书摘录>

01、《公案拈提系列》摘录(二)(14)

[局版书摘录]  发表时间: 2015-04-16 09:23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公案拈提第七辑
‘宗门密意’平实导师著
平实老师著《宗门密意》--公案拈提第七辑 摘录:
第五三七则 洞山语话
筠州洞山良价禅师 僧问:“承古有言:‘相逢不擎出,举意便知有’时如何?”师乃合掌顶戴。
师问德山侍者:“从何方来?”曰:“德山来。”师曰:“来作什么?”曰:“孝顺和尚来。”师曰:“世间什么物最孝顺?”侍者无对。师有时云:“体得佛向上事,方有些子语话分。”僧便问:“如何是语话?”师曰:“语话时,阇梨不闻。”曰:“和尚还闻否?”师曰:“待我不语话时即闻。”
证严法师解说初地菩萨之证量云:《学佛,一定要经过“菩萨十地”这十个阶段。“地”是基础的意思,第一个基础阶段就是“欢喜地”。要做一位欢喜地菩萨,须具备什么条件呢?首先要培养欢喜心,也就是爱心、慈悲心;有了慈悲心,就愿意施舍。不管出力或是物质的布施,抑或以自己所 体悟 的道理去改变他人,都要从欢喜心和爱心开始,然后才能“舍得”,包括舍出金钱、物质与时间。如慈济四大志业能够成就,就是因为有许多的护持者能生欢喜心,才有今天的规模。不过,当然不是保持三、五日的欢喜付出,就算是欢喜地菩萨;而是要经过长时间来考验。不只是这一世,还有无数的来生来世,都要常常“培养”这分真诚的欢喜心。……。所以说,修行就是这么简单的事: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培养殷勤的心和欢喜心;有了欢喜心就没有烦恼,有了殷勤之心就不会懈怠,并且脚踏实地精进,就能恒持道心,进入菩萨的初地,也就是“欢喜地”。》(慈济文化出版社《心灵十境》页2、5)
平实云:此辑公案拈提写至此则,正逢当日(2003/1/18)星云法师之“佛经讲座--六祖坛经(第一辑)、菜根谭(第十四辑)”,于人间电视台上播出,现场有千余人、数百人听讲;星云法师于此二“佛经讲座”上曾分别公开宣示云:“我这一生没有开悟。”“当然,我也没有开悟,我也没有成道。”平实于人间电视台播放之节目中亲闻此言。未悉此二讲座为何年何月所讲者,却至今日方始播出;星云法师此时播出此言,是否可解读为“有意消除上人相,不再示现上人法”?仍待余事观察之,不便立作定论。 然平实基于“与人为善”之立场,愿从下一辑起,暂停拈提星云法师,藉此以示余之善意,然后观其是否如实改变、回归临济正法:
一者,佛光山是否公开宣称远离印顺人间佛教之邪思?是否实质上亦摒弃印顺所有之人间佛教邪思谬论?是否远离印顺师徒而不再声援支持护助? 二者,是否公开宣称回归临济禅宗修证内容之如来藏?实质摒弃印顺否定如来藏之邪见?实质否定印顺所主张之意识细心常住不灭? 三者,对徒众公开承认:“以前无根诬谤平实居士为‘邪魔外道、法义有毒、将下地狱’等言语,确为自己之妄说,后不复作。”并落实于此后之言语中,令以前曾闻诽谤之语者悉皆改其所闻。 审能如是,并且永不复犯者,平实将不复拈提星云法师之法义非正所在,从此永置。后若见彼所言确有善处者,亦得拈为实例,举示于书中,赞为正法,以利学人,用示护持;唯除复作无根谤法及谤平实等事。
是故由此则起,改写证严法师之法义邪谬处;证严法师曾与星云法师,于同一周内开始异口同声无根诽谤平实为“邪魔”、为“外道”、为“法义有毒”,并言“随从平实学法者,将来必下地狱”。由是缘故,当拈提其法义邪谬所在,欲令慈济功德会中三众佛弟子悉知,以免诸多佛弟子在慈济修集“功德”之结果,却成为破法者之帮凶--成就了“帮助证严法师破坏正法弘传”之恶业,是故此则公案拈提开始,改以证严法师之邪谬法义而拈提之。
然而星云法师讲座中所言者,互有功过:“开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祖师往往都是十几年、二三十年的参学才能开悟。现在有些人却想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开悟,这种方便面的心态是不对的(依次日之记忆转述其大意)。”有功者谓:学人每存方便面心态,冀求一见平实便得证悟,而不探究自己证悟之因缘是否具足?所谓正知见是否已立、参禅功夫之有无、性障之深浅、福德之厚薄、慧力之高低等。不作如是自惟,便欲平实藉一面之缘而助其证悟,故说彼诸学人实有过失。今者星云法师作如是言,藉以警觉如是缘未具足者,正是功德一件。
有过者谓:若人有智,亲到正觉同修会中护持三宝、护持正法,以此培植深厚福德,复又参加禅净班之长期共修,建立开悟所应具备之正知见,依止诸亲教师而用心广学诸法、藉以提升慧力,殷勤消除性障,亦同时修学参禅时应具备之功夫,及破参之方向与法门。如是次第作已,具足众缘时,亦得短至三、五年内便得开悟明心,能以三乘诸经验证无讹。此等诸缘若犹未熟,则期之以十年、二十年,亦有缘熟得悟之时。而星云法师未言及此,唯言悟之困难,是故有过。然于此后三年之中,若无其余他事,余终不再拈提星云法师法义上之过谬。
证严法师者,乃是不学无术之人:根本未曾知解佛菩提之般若智慧,乃至参禅破参所须之功夫与知见俱无,未得一念不生或净念相继之功夫,未曾破参明心,未证自心如来藏,尚且未入菩萨七住位中,竟敢妄言十地菩萨之证量,以自己之境界而说十地菩萨之证量,藉以暗示大众:自身实已是初地以上之菩萨。复又未曾知解二乘菩提,根本未断我见,尚且未入声闻初果,不具六住菩萨断我见之智慧与功德,而言能知能解佛菩提道之十地境界者,未之有也!故其《心灵十境》书中所言十地境界者,乃是痴人说梦之言,唯得言为梦话尔!此后十数则中,将渐次举之破斥:
证严法师云:“‘地’是基础的意思”,下地固是上地之基础,不许躐等,然而种智中之地义实非如此;证严不知,依己情想,妄自作解,用以阐释佛法名相,则唯显其无知,于自于他悉皆无益。地者,谓境界相;十地者乃是十地菩萨修证无生法忍之境界相,乃是 世尊设教,将学人证悟明心而修学唯识种智,进入初地通达位,成为初地之入地心时,进修无生法忍智慧而至佛地之十种境界相;由此十种境界相之认知,而令佛子得以了知自己之修证位阶─境地,以及随后应进修之目标及法门,故名为地。非唯单谓基础也!
入住初地所须之证量,若真犹如证严所说者,则天主教之特里萨修女,早已是初地菩萨也!若非多生多世修慈、仁民爱物者,于数十年前之落后非洲贫苦地区,以特里萨生活富裕之身分,绝无可能自愿常住于彼,照顾当时世人以为会传染之麻疯病患者。由证严所言初地菩萨之标准而言之,则特里萨修女,应非唯是天主教之世间圣人,亦应是佛教“世间、出世间”之初地圣人也!证严所说之初地菩萨者,唯须多世修集培养慈悲心、欢喜心即可故;依证严所说,若于此世间法上之欢喜心永得不退者,即是初地菩萨故。然而事实上,佛菩提道绝非如此!
复次,证严所说者,乃是倒果为因,此谓:初地名为极喜地,然而初地菩萨之心得极喜者,乃因性障早已永伏如阿罗汉;复因实证无生法忍果,确实了知法界因、具有道种智,通达于世出世间之般若智慧,能知天下一切大师之所堕,由是缘故心生极喜,乃能亲自荷担如来家业;是故极喜之心者,乃是以无生法忍为因而生者,乃是无生法忍果所显现之境界相。证严却不如是,将果地之境界相,取来作为修学之法门;不依入地所应修学之法门内涵而证,却将入地后之果位境界表相作为法门,正是倒果为因者。如是而修,永劫不能证得初地心,尚且未能实证七住菩萨之般若智慧故,何况能成就初地心?由是正理,可见证严法师对大乘佛法之知见,极度欠缺,复又自以为知,严重扭曲而误导众生,可谓“根本不懂佛法之人”也!
复次,经中佛语具载,欲得初地之入地心者,须具四缘:一者无生法忍(八识心王之一一心皆确实亲证、八识心王之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此等已确实亲证者,即是亲证人无我与法无我之初地无生法忍),二者性障永伏如阿罗汉(消除私心、慢心、瞋心),三者增上意乐(已发起菩萨性,绝不与诸方大师和稀泥;并于佛前勇发十无尽愿,而且永不退失此愿,极尽己力而行),四者具足入地所须之福德。此四条件,若缺其一,即非初地之入地心菩萨;饶尔证严法师每日、每月、每年、每劫乃至无量劫中,皆能心生欢喜而行广利众生之事与业,仍是凡夫外道,只能成得世间宗教中之圣人,尚且永远不能为佛教中之三贤位贤人,何况能成初地圣人?其说不通! 由上来所举证严法师所言初地菩萨之证境以观,即知证严法师根本不懂佛法,尚且未能真入二住位中,何况能入初地?而竟敢于书中示人以初地乃至十地之境界!可谓身虽娇小,然而其胆壮过于天矣!
平实说真实言:欲证得上开初地菩萨之境界者,必须依“佛菩提道”之次第而进修之,不可躐等而行。谓须亲于大乘佛法闻熏闻修,建立正知见,并修习十善业道,具足十信位功德;然后始入初住位中广修布施,成就初住满心功德;次入二住位中勤学戒法,严持戒法,成就二住位功德;复入三住位中修习忍法,能忍众生恶心恶行(非谓破坏佛教正法之恶行),能忍闻所未闻深妙正法,不致生起诽谤之心,方得成就三住位功德;次入四住位中闻熏正精进之法义,远离邪精进,成就四住位功德;复入五住位中进修基本之禅定功夫(譬如未到地定、无相念佛、看话头功夫),成就五住位之功德;然后入六住位中,熏修解脱道真义而作观行、以断我见,进修般若实义,闻熏如来藏体性等正知见,闻熏参禅之方向与方法,如是具足六住位之功德已,方能证悟明心─亲证如来藏。
亲证如来藏之后,加以体验,并以三乘诸经加以比对观照无误,心无恐惧而能安忍─确认如来藏真是自己蕴处界等万法之根源,方能成为第七住位之位不退菩萨。于如来藏能确实安忍之后,般若智慧便从此渐次出生,渐次转进上位境界。若能眼见佛性,便入十住位中,世界如幻观立时具足成就,圆满十住菩萨之功德。如是再进修十行位中所应修习之法无我,成就“七识犹如阳焰”之现观,亦具足菩萨性─心性勇猛而能不与诸方大师共和稀泥─满足第十行位之功德。复又进修一切种智法无我智慧,努力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如是次第进修十回向位应具之功德;从此以去,渐渐能于定中或梦中亲见往世诸事,非因修习宿命通而知;乃至常能如是亲见往世、往劫诸事,由是缘故,十回向位法无我之修证圆成时,“菩萨道如梦”之现观,便亦随之成就,即成十回向满心位菩萨。
以如是十回向位之功德,加以进修上述初地无生法忍之智慧,发十无尽愿……等四种条件之具足,方成般若慧之通达位菩萨;由身入通达位中故,发起极喜之心,始入相见道位中,成为初地之入地心。始从禅宗明心开悟之七住位起,末至初地入地心之通达位止,历经将近一大阿僧祇劫;是故初地之欢喜心,乃是因如是条件之具足而发起;非可由下地凡夫之起欢喜作意而出生,非可由刻意保持欢喜之心以利众生而得成就;是故初地之极喜心,非如证严所说之可用长期“培养”而得发起者。如是初地所亲证之内涵,证严法师完全不知,乃竟倒果为因,以心中起意欢喜而利众生(不须亲证如来藏、无生法忍……等法义,误以为长时以此凡夫知见之欢喜心而利众生),保持欢喜心不退,便可成就初地证量而入初地,误会大矣!
由证严法师如上所述初地证量之严重错误过失,与知见之粗浅,可知证严之不知、不懂佛法,已至极为严重之地步也!如是不知、不懂佛法中最粗浅之二乘菩提解脱道之证严法师,不知、不懂大乘菩提般若之证严法师,以未断我见之凡夫身,竟敢公开解说初地乃至十地之证量,将初地证量加以曲解、加以浅化而说,令人误以为彼已证初地,胆子未免太大!过失未免太重!如是方便大妄语之外,又将原本甚深微妙之大乘佛法,加以世俗化、浅化、凡夫化,异日到得腊月三十时,欲如何面对此业?故说慈济将佛教浅化、世俗化,曲解佛法真实义,已至极为严重之地步,令人不得不正视之!
非唯如是,复因其余缘故,更作无根诽谤正觉同修会正法之事行,妄谓平实为邪魔外道,妄谓平实所弘之法有毒,妄谓人曰:“随萧平实学法者,将来舍报时必下地狱。”由是以观,证严其人对于正法、邪法之分际,尚且未能稍知,是故闻平实所说之彼所未闻法时,心生不忍,加以无根诽谤,则显然不具三住位菩萨之修忍功德,尚未入三住位中,于所未闻之甚深微妙正法不能安忍故;又复不能持戒精严,起心妄谤平实正法,而今平实之正法却普被教界以三乘经典加以检验,证实确为 世尊之正法;证严法师既不能持十重戒中之“不谤法戒”,显见未曾修足二住位之戒行,未曾证得二住位之持戒不犯功德,未曾入于二住位中。虽能尽此一生广劝众生而作布施,充其量,不过初住位尔,我见未断故,二住位之持戒一法仍未曾修证圆满故。
以如是未断我见之凡夫身,仅得初住功德之凡夫身,而藉徒众广大之势力,为求维护名闻声望眷属与社会上及佛教界之影响力,便敢无根谤法、谤人。由是缘故,必须加以拈提,辨正其法义之正讹所在,令众周知。如是法义辨正之作为,功德有二:一者,可令慈济功德会之会员等人,不再盲目崇拜证严其人,将来缘熟之时,即可有缘亲入正法之门; 二者,可令慈济功德会之学人,在可见之未来,回归佛教三乘菩提正法,不致再盲目追随证严法师走入大妄语之地狱业中; 三者,慈济等会员由于了知法义之正讹故,因此亦可不再随证严法师无根诽谤正法,免除误犯十重戒谤法地狱业之可能。以是缘故,平实今日应须拈提其落处之虚妄所在,令慈济大众悉皆了知。举已,便以洞山语话公案,共慈济会员中久学佛法之人说禅,或有悟缘亦未可知:
筠州洞山良价禅师因一僧问:“承蒙古来大德曾有如是之言:‘家里人相逢的时候不必擎出来,只是稍微举示意思之时,便知道对方是真实证悟真心’的时候,究竟是如何呢?”洞山禅师闻言,乃双手合掌,复又顶戴于头上。
禅宗这些个祖师真是奇怪,行为举止尽似疯子、乩童;无怪乎印顺、昭慧等人要说中国禅宗祖师证悟之公案是“无头公案”,总是令未悟及错悟之人没个头绪可寻故。只如洞山合掌顶戴,是当面擎出?不是当面擎出?是知有?抑是不知有?尔证严法师还道得么?试道看! 如是四问,一切七住菩萨皆知,不必初地方知;如今证严法师既以地上菩萨之果证,暗示于众生,敢出书说得地上菩萨之证量,应早已了知如是般若之总相智慧也! 亦应有智有力,能轻松答得平实如是等问,如今有请证严大菩萨试道一句看!天下人要知地上菩萨之智慧也!慈济众多会员大众,亦欲略知尔证严大菩萨之无生法忍智慧何在也!
一日,洞山禅师勘问来访之德山禅师侍者:“从何方来?”侍者回答曰:“从德山来。”洞山禅师又问曰:“你来我这里要作什么?”侍者答曰:“我是为了孝顺和尚您,所以到来这里。”洞山禅师有心帮助,乃又问曰:“那我问你:世间什么物最孝顺?”德山之侍者未曾会得,故无所对。
只如孝顺一法,乃是世间中事,洞山禅师云何却取来问德山之侍者?孝顺与不孝顺,俱是世间法,儒家常所言之,列于三纲五常之中;亦是中国人所最重视之人伦要法。然而禅宗既是解脱生死之出世间法,复是出世间之般若大法,云何洞山禅师却取此孝顺一法,以问德山之侍者?却是何意? 如今证严既是大菩萨,对此不可言不知也!且道:世间什么物最孝顺? 料尔大菩萨答不得,平实且向尔道:一切世间中,皆是如来藏最孝顺。 平实如是明言已,尔证严大菩萨依旧未能会取洞山禅师之意也! 然我会中诸已悟之人,不必平实如是明讲,便已能知洞山禅师之意也!如今尔证严大菩萨、大圣人,还会么?
洞山禅师有时对众开示云:“体会到了佛法向上一路之大事,方能有一些说话的资格。”当时有一僧便出问:“那么如何是说话?”洞山禅师答曰:“正当在说话的时候,上座你是听不到的。”那僧不解洞山禅师意在何处,便又问曰:“那和尚您听不听得到?”洞山禅师答复曰:“等我不说话时就听到了。”
只如洞山禅师道:“语话时,上座不能闻得。”为什么如是? 既是语话,当知应于语话时闻,为何却是不说话时方能闻得? 那洞山禅师老婆为伊,可怜那僧依旧不会;有朝一日,证严“大”菩萨百思不得其解,或者来问平实时,平实但向证严“大”菩萨言:“我正说话时亦能闻得,洞山禅师正说话时亦能闻得。”洞山禅师只是慈悲老婆为伊,故意说个正说话时不闻之语,平实却反其言。 这其中关节所在,多所淆讹;平实拈来,必令证严(几地?)大菩萨更增淆讹也!然于我会中已悟之菩萨言之,殊无问题可言:本来如是分明,何须更言? 颂曰:
培养欢喜心,劫尽难破无明壳;
万众合掌顶戴,会得犹似可。
最孝顺者是真子,随逐曾未舍;
会得洞山语话,方知般若德。(调寄好事近) 
 
本文标签:公案拈提(4) 本文关键字:公案拈提
推荐文章
阅读排行
最新收录
讲座文稿
佛教读书
佛教影音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