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瞋的因缘画出了烦恼,这个烦恼辗转就画出色身粗恶、威仪卒暴;起瞋时对别人恶行恶状、破口大骂,仍然是意识与意根为始因而画出来的;都因为意识与意根想要这样,所以如来藏就帮他画出这个模样来。如同瞋的道理,痴当然也是一样,因为无明笼罩,所以说出话来让人觉得他很愚痴,所以心——意识与意根的贪瞋痴——导致如来藏画出不同模样的人身来。同样的道理,无量世界都各有一百三十六地狱处。娑婆世界,天文学家说有一千亿或两千亿个太阳系,你想会有多少行星可以安住人类及三恶道众生?每个世界有一百三十六个地狱处,因为十八夭地狱还附带小地狱,其中当然有无量的畜生、无量的饿鬼;这些畜生与饿鬼,难道个个都喜欢去当畜生、.饿鬼吗?一定不是!他们看见人类时一定很羡慕,可是他们为什么不能生而为人呢?“皆因业作”。都是意识与意根把烦恼给画出来了,就由烦恼画出业种:业种画出来时就变成畜生、饿鬼。出生为人、天,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无量的众生获得解脱也是因为净业。
解脱的众生不是只有人间才有,诸佛国土的菩萨与阿罗汉们难道不是解脱者吗?诸佛国土不是只有人间这个凡圣同居的净秽土,还有实报庄严土与方便有余土。极乐世界同样有四土,弥陀如来自己住在常寂光土,可是上品上生的菩萨们都住于极乐世界的实报庄严土;中品生的三品都是住在方便有余土,都是声闻种性的人,只求解脱而不想证悟实相,不想修学大乘法,但是弥陀世尊会渐渐转变他们的思想而次第诱入佛菩提中;所以印顺法师一派人,假使他们后来有修改了邪见,信受有极乐世界而愿意往生,他们往生就会生到方便有余土中,因为他们只相信解脱道的行门,不信佛菩提的证道内容与二乘阿罗汉相异。
听说慈济人现在都不再称“阿弥陀佛”了,都改用“感恩”两个字;看来他们吃了秤砣、铁了心:我干脆就不承认有极乐世界了。所以我们大家见面称“阿弥陀佛”,他们说“感恩”;每个人在道场中做完义工要回家时,互相不称“阿弥陀佛”而改说“感恩”。他们开口感恩、闭口感恩,我们开口闭口“阿弥陀佛”,他们跟我们可真不一样。所以印顺等人万一有少数人还相信有极乐世界可以往生,他们都是要求解脱的 (因为印顺的法就是解脱道:以解脱道来取代佛菩提道。但他们所知道的解脱道也是误会、错误的法,那且不谈它)只说他们纵使有人想要求生极乐,也只能生在方便有•余土中;凡是行善而不造恶,只求解脱的人,往生极乐都是方便有余土;除非能发起菩萨心,所以他们的证严法师假使回心转意而信有极乐世界时,如果往生时都是方便有余土。但是要有一个前提才能生:不否定如来藏。如果否定了如来藏,那是谤方广正法、谤菩萨藏,不能往生极乐的,弥陀世尊不摄受这种人。
诸佛世界有很多解脱的众生,那些菩萨们十方世界来来去去,不都是解脱的众生吗?纵使不能来来去去的三地满心以下菩萨,或如极乐世界七宝池中,还住在莲苞中的下根菩萨(那莲苞很大,可别想成水池那么小;那莲苞其实就是一个大宫殿,方圆五百里,住在里面不会沉闷;五百里能让人步行很久了),莲苞中的菩萨们大多是下品三生往生的。除了上品中生住一个晚上,上品下生住一天一夜(一天一夜就等于我们这里一大劫),其余超过一天一夜才出来的菩萨根性人,都是下品往生,因为中品生人都不是菩萨,都是声闻人。上品下生人将来花开以后想要开悟,得要经历极乐世界的七天,就是这里的七个大劫;上品下生见佛开悟后,继续进修以后的最高修证是得初地;从开悟修到初地,要多久呢?要极乐的三小劫才能证得。想想看:那个三小劫是娑婆世界的多久呢?这是上品下生,都是住于实报庄严土。
下品三生所住的是凡圣同居土,因为上品下生在那边三小劫以后可以得初地,算是圣人了!但是下品上生人要经过极乐世界的十小劫才能证得初地;其余的下品中生、下生都是凡夫,不知多久才能修到初地,所以那边也有凡圣同居土。所以十方世界获得解脱而不入涅槃的人其实也很多,许多大乘经开章明义就列出十方来的许多菩萨圣号,这当然都是已得解脱的,所以佛说“无量众生获得解脱”而不入无余涅槃,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当然也是因为净业啊!仍然是业!所以不能说“业很重就一定不好”,要看是什么业。如果是净业、善业很重,有什么不好?因为烦恼或智慧等不同的业,如来藏就画出不同的五阴,就画出轮回境界及解脱境界,所以佛才会说“无量众生获得解脱也是因为业的缘故”。
佛又说:恶业的造作有四门差别,导致同一件恶业会变成不同的轻重果报,所以佛说:“有时是物重意轻,有时是物轻意重,有时是物重意重,有时是物轻意轻。”分成四门差别。四门差别的辨正,在佛法中很常见,你们学佛法时要会活用;若对四门差别能具足宣说,佛法就可以说得很胜妙,大家听了都欢喜。要能四门差别都具足宣说,说法才能具足圆满,否则不能具足圆满。第一种的物重意轻,譬如没有恶心却误杀了父母,这是物重意轻:所杀害的是很贵重的父母,但因为是误杀,没有杀心,所以意轻而使他的罪比较恶心杀者轻微。物轻意重是相反的情形,杀业是很重的,所杀的对象却是轻微的生命;譬如看见-条狗每天都对他大吠而且要咬他,他很生气就打定主意要让牠死;打定主意之后生起恶心,后来也以恶心把那条狗杀死了!这是意重而物轻,他所杀的是旁生而不是道器人类,虽然意重但是物轻,所以罪也就轻了。物重意重,譬如所杀的是生养他的父母,而且是恶心打定主意要使父母死亡,这就是物重意重,非得下无间地狱不可。物轻意也轻,譬如拿着刀子赶快要去送给某一个人,路上不小心扑倒时,刚好扑到一只狗身上,刺到牠心脏就死掉了,这叫作物轻意轻:他没有杀心,狗也不是贵为道器的人,所以物也轻,这叫做轻心杀于畜生,果报就比恶心杀狗更轻了。
在这四种恶业差别中,又各有三种差别;从方便、根本和成已之罪的轻重不同,再引申出四门分别。有的是方便重、根本轻、成已轻,方便重就是用尽了心思,想尽办法去设计一套完美的方法想要杀害对方,这是方便罪很重。虽然方便罪很重,但他的本意不是要杀害人命关天的人,更不是父母、师长,只是为了杀害一条狗,这是意业的根本罪,根本罪虽然也成立了,可是根本是较轻的;至于成已之罪呢,杀业成就以后,所杀害的只是一条狗而不是人,所以根本与成已之罪都轻。有的则是方便、根本都轻,而成已之罪很重,譬如前面讲的没有杀心,也不作父母想,但不小心杀死了父母,因为物重,所以成已之罪就很重,可是方便罪轻,根本罪也轻;因为他并没有丝毫的计划,完全是不小心而没有杀心的,所以就因为没有杀心而没有根本罪;但是杀父母的事已经成已,所以方便、根本二罪都成就,但这二罪却是很轻的。有的是方便、根本重,但是成已轻;他有杀心,所以根本罪很重;又设了很多方便,花了极多心思,想要确定能杀死,有绝对的杀心,但是想要杀掉的对象只是一只蟑螂,所以成已之罪很轻;但因他极度想要使蟑螂死亡,而且想尽了办法设计方法,所以根本罪与方便罪很重,但是成已之罪极轻微。最后则是根本罪很轻,方便罪与成已罪很重;如果他没有杀心,只是看见了就顺手把牠杀掉,并没有事先存有杀心,所以根本罪很轻;若是准备了很多方便,但杀掉的是一个人,因为物重的缘故,所以成已之罪很重,方便罪也很重。由根本、方便、成已三种差别中,分别出四门不同,所以后世的果报就会有种种变化。有时所杀对象是一样的,但是由于心力的不同,所以产生后世果报轻重的不同。
佛又说:“譬如有人以食物想要布施给我释迦牟尼,但是在送来供养我之前,路上看见一条饿狗快要饿死了,他就转施给那一条饿狗,我释迦牟尼也称赞他说:‘像这种人就真的是大施主。’因为他不选择是福田或非福田,没有计较来世所得福德大小,只因为慈悯心的缘故而布施,所以来世将会获得无量的福德。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心纯善、清净的缘故。”但是这有一个前提需要注意!有很多人听法常常只听一半,所以就会产生了矛盾。这个前提是说,他还没有讲出口:“我这些精美饮食是要去供养释迦牟尼佛。”只是心中想了就去作。若是讲出来了就不能改变,就不可以转施了;若是已经讲出来,这一份食物就已经是应身佛才能受用的,已经没有人能受得了;你若转而送给饿狗吃,牠将会焦肠烂肚。但若还没有讲出口就没关系,可以临时转施给饿狗而救牠一命;这个前提必须要注意,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已经说出口要布施某甲比丘以后,不许再转施给后来的大德某乙比丘,因为出口成愿;如果说出口而擅自改变了,对大德某乙比丘虽有布施的福德,但是自己却成就了五戒中的重罪:窃盗罪。大家都要把戒相与真义融会贯通,不要生吞活剥而变成食古不化,这样持戒才不会绑手绑脚。如果供佛的意思已经说出口了,那分食物已经是佛物,就不能把它转施了。这就像我们讲堂供佛的食物,上供以后就属于佛物。讲堂中没有常住法师或知客人员,没有人可以请问是否可以带回去,也没有守塔人等,所以你就另外用一截香点了上香供佛,以香赎下来而带回家。听说有两天大家都不敢把供佛的食物带回家,但我们讲堂中又没有法师常住在这边,一定会坏掉的,所以还是请大家记得要上香赎回去。上面说的是:以清净心、怜悯心而转施时,心中不选择福田或非福田而布施,心善净故而得无量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