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实修>修断我见>

我见是什么?

[修断我见]  发表时间: 2015-08-13 15:11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从佛法三乘菩提共通的内涵来看,可以看见的事实:断我见对于学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我见是二乘圣人在见道时所要断的,断我见是二乘菩提所证的解脱果,但也是大乘菩提见道之前所必须要断的。所以说断我见虽是解脱道的法门,但却是三乘与共的;我见没有断的人,还是在佛门外绕,是在外门修习六度万行,还进不了佛教的内门中修行。所以断我见是这么重要,而且是往上更进一步修学解脱道及佛菩提道的根本,那么我见是指哪些内容?学佛人有必要来确实的了解。
四禅八定是共于三乘行者与外道的世间证境,令佛法的修行者可以了知三界法的内容。解脱道修证者,可以藉此修断三界法而成就一切智,入无余涅盘;佛菩提的修证者,可以藉此而了知一切相的内容,协助成就无生法忍的现观,所以大乘菩提的修证者也必须修学。大乘菩提修证四禅八定的目的,只是藉禅定的实证来利益众生,那是戒慧直往菩萨悟后的事,也只是作为利乐众生及修证无生法忍现观的工具而已,不同于外道以追求四禅八定的境界作为最终目的。打坐修证禅定,真能出得了三界生死吗?佛子之中有些人喜欢禅定境界,认为打坐境界很殊胜,误认为打坐所得的世间境界高于般若慧学的修证。也有人是以定为禅,把禅定的修证当作是禅宗般若禅的修证,不知在佛法中修证禅定的真正意义与作用,误以为打坐就是在修证佛法;当有学佛人被问到:「有在学佛法吗?」「有!我在打坐。」也常听人说:「某人学佛学得很好,打坐功夫很了得,能常入定很久。」〔编注:现代人不能断除欲界中最粗重的男女欲贪,连初禅都不能证得,往往所说的入定,最多不过欲界定或未到地定,不能说是四禅八定的实证,四禅八定的实证是以断除欲界贪而实证初禅,乃至实证初禅以上至四空定而称之。〕
但是打坐入定真能出离三界生死苦海吗?以前 佛住世的时代,具足四禅八定的外道很多,但是却与三乘菩提的修证无关。如果不断我见,即使具足四禅八定以后,还是不能出三界的;就算是能随时随地坐脱立亡,还是得在舍报之后继续于三界之中受生,仍旧解脱不了生死。为什么呢?因为学得了四禅八定的功夫,坐脱立亡后,必定往生色界或无色界天;当定福的果报享尽了,又得回到三界中轮回受生。
譬如古代石霜禅师入灭后,寺中僧众想要推举禅定功夫很好的首座来当住持。但是九峰勤禅师却不赞同,他说:「先得勘验首座亲得先师意旨否?」后来首座就说:「香烟起处,如我不能坐脱立亡,我就是不会先师意。」炷香点燃了,火刚熄,烟才刚升起,他就已经舍报走了。但是九峰禅师却抚摸首座的背,同时说道:「坐脱立亡则不无,先师意未梦见在。」所以首座虽能坐脱立亡,看来似乎已经生死自在了,但是却仍然不能了生死的。所以六祖云:「唯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二乘菩提的修证者能出离三界生死,是依二乘菩提之智能而断我见与断思惑而得,与禅定并没有关系,所以有慧解脱的四果人。若是凡夫修得四禅八定,仍然不能出三界,依旧在三界之中轮回,必须有断我见的见道功德,才能顿时成为俱解脱的四果人,但其实仍是依解脱道的断我见智能而出离生死,才能出得了三界。所以真要能出三界了生死之首要条件就是二乘菩提的「见道」,「见道」就是断我见。禅定只能伏烦恼,无法得证二乘解脱,要断我见才有可能得证解脱,而断我见就是二乘菩提的入门智能。
因此,断我见对于学佛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也可以说是要进入三乘菩提之门的必要条件。就像要杀敌,先要看清敌人的所在与面貌,才有可能杀敌,因此,不了知我见内容,则永远在三乘菩提门外摸索,无法证得解脱果,因为您没有如实了知五蕴,则不可能断除对五蕴的贪爱而实证解脱。对于我见内涵弄清楚了,才能真实受用,不以色身为我,进而不以意识心为我,则是证初果了。
既然修学佛法首要是在断我见,那么我见又是什么?要探讨我见之前,要先来了解「我」是谁?「我」的内容是什么?我们常说:「我能说、能听、能想、能知,见闻觉知的心就是『我』啊!」有的则说:「能吃、能走的身体就是『我』啊!」其实佛法上所说的虚妄「我」就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把五蕴的虚妄我灭了,自然就能出三界。换句话说,就是把您的色身与见闻觉知心和处处作主的心灭除了,剩下来的是本来就在、从来都不曾出生也不曾灭过的第八识,祂离见闻觉知,从来不返观自己,也不会思量任何一法。所以灭掉色身和觉知心、思量心以后,只剩下祂的时候,不会去投胎而藉色身再生起见闻觉知心、思量心,这就是《心经》上所说的涅盘境界,就叫作出三界生死。所以想要出离三界生死的痛苦,只有二条路,一者佛菩提道,就是成佛;二者解脱道,就是取证无余涅盘。可是取证无余涅盘境界时,却不是由见闻觉知心、思量作主心去进入涅盘境界中,而是灭掉见闻觉知心与思量作主的心以后,剩下第八识如来藏离见闻觉知而单独常住。所以,证得解脱境界的阿罗汉们,都是在舍寿以后,把五蕴的自己灭尽了,真实无我。
既然实证无余涅盘是灭尽五蕴,我们就该先了解:什么是五蕴?五蕴有那些内容?五蕴:色、受、想、行、识。一切众生不出五蕴,即使是无色界天人,虽然没有色蕴,也还是有色蕴以外的四蕴。色蕴是众生之眼、耳、鼻、舌、身根等五色根。在我们身体上可见到的五色根器官,称为扶尘根,有接触外五尘的作用;五色根的胜义根是头脑,透过神经传导、接受外五尘讯息而使如来藏及意根能藉它变生内相分六尘的作用。有了五色根、意根及内相分的六尘相彼此相触,而由如来藏出生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识,对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生起分别、判断、分析、领纳,即是识蕴六转识。识蕴是心法,受、想、行蕴,也是心法。受蕴:有情皆有领纳苦、乐、忧、喜、不苦不乐等受,故名受蕴。对于诸受的境界,能加以了知就是想蕴。因想而起身口意行,出生善念、恶念,起贪、瞋、痴、慢、疑,造诸善恶业,以及为了生活而有行来去止等动作,都名为行蕴。
如来藏若不先出生色蕴,就无法变生六尘,也就无法出生识蕴六识及受、想、行蕴。若如来藏不出生这五蕴,众生于此世间便不能生起承受果报、造作新业的作用。五蕴有色法及心法。色法是色蕴中之五色根及六尘;心法则包含了前六识识蕴与意根。意根是心法,非是色法,不是有色根;意根因为是意识生起及运作时的所依根,故名意根,归属在六根之中;前五根是眼、耳、鼻、舌、身根,都是有色根,加上心法的意根合为六根。六根与六尘相触而有六种入,六根所入之法,即是六尘,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经上说:根、尘、触三,生眼识乃至意识。六根与六尘相接触,会产生六识。六根与六尘合为十二处,六根、六尘、六识,合为十八界。所以五蕴、十二处或十八界指的都是有情众生的身心,只是法的分类粗细有别而已,总而言之,还是指众生的虚妄我。
五蕴就是虚妄的众生「我」,「我」者五蕴身,「我」就是五蕴、十二处及十八界,有这个「我」中的任何一蕴、一处、一界存在,就无法成就无余涅盘,因此无余涅盘中,无有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所以真实无我。众生的五蕴身中,色蕴以四大──地、水、火、风组成,都是无常之法;受想行识四蕴皆以色蕴的五色根与五尘为依才能生起,所以也都是无常之法。佛说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等诸法皆是无常法,都是会坏灭之法,都是缘起缘灭之法,既然五蕴身我无常必坏,所以依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诸法无常必坏,在阿含解脱道中就说「诸法无我」,因为在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等生灭诸法中,找不到常、恒、不变易的真实我。
五蕴中之受、想、行、识四蕴,即是心法,亦称为名;加上色蕴,即是「色」、「心」二法具足,简称为名色。但是五蕴中的心法只有七识:眼、耳、鼻、舌、身、意识及意根;这七识都是无常必坏之法。前六识于睡眠、闷绝、正死位、无想定、灭尽定等五位中断灭,意根于阿罗汉入无余涅盘时,亦是断灭。这七识既然本质上都是生灭之法,都是剎那剎那断灭再又生起,既然生灭之法剎那断灭如何能够于断灭后再自行出生呢?必然要有一个不生不灭的第八识心做为生灭的七识心的所依,才能够让生灭的七识心能够灭除后,再行生起。而且必然是心法才能出生心法,色法从不能出生心法。所以法界中的心法总共有八,具足八识才能出生万法。因为前七识是由第八识如来藏出生的,所以心法总共有八,又名「八识心王」。八识心王是万法的根本,凡是有情皆各有八种识:眼、耳、鼻、舌、身识是前五识,第六识是意识,第七识为末那识(意根),第八识是如来藏,共有八识。每一识心各有其不同的体性,但前六识都是一世必灭的,意根则是经由修道而可以灭除的;只有第八识如来藏,自性清净,本无生灭,恒常坚住不坏,恒而不审,永离见闻觉知,而能生一切法,却无法用任何方法来灭除祂,所以只有祂才是常住而不可坏灭的真实心。
前五识,能见是眼识,能闻是耳识,能嗅是鼻识,能尝是舌识,能觉是身识;因眼等五根是色法,是段肉,不是心法,能触五尘而不能了知色尘等相,要由眼等五识才能了别色尘等相。能了别色尘之心是眼识,我们能见是因为眼根接触色尘后,眼识出现了才能看得见色法;耳等四识也一样。所以前五识心要依五色根不坏,还须与意识俱起,前五识才能了别五尘境的粗相。眼识只能了知青黄赤白等显色粗相,不能了别长短方圆等形色、行来去止等表色、喜怒优雅等无表色等等细相,因眼识的了别性只有显色(青黄赤白颜色),所以不能对色尘作详细观察与分别判断。眼识如是,其它耳、鼻、舌、身识也是如此,都只是在五尘上作简单粗糙的分别。前五识须依五色根不坏,复依意识及末那之作意,方能由如来藏出生,可见前五识皆要依他而起,前五识之体性非恒非审;五色根坏了,即无前五识生起,意识亦不能生起;五色根劳累了,意根作意要睡眠了,六识就断灭了,故六识常有间断。色身生生死死,不能长生不老;六识当然会跟着色身坏灭不存,故知眼等六识都是虚妄,都非本来而有,皆是因缘和合而生。若离五阴中的五色根,如来藏就不能藉由五色根而接触外五尘,则末那识意根就不能在五尘上面生起作意,意识也不能现起,前六识就断灭而无法生起。
有了六识就能了知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的粗细相。于六尘之中能作微细分别之心是意识,也是我们常说的「饭好香哦!」、「我了解您的意思了!」的意识心。意识心与前五识配合,则能了知六尘中之一切法,这是意识心的体性。五俱意识生起时,必能了知六尘境,意识依前五识之了别,即作微细分别,且能再作详细之分析、判断、思维、分别,故说意识心是「审」。意识是所生法,打了麻醉针以后,意识断灭了;身体劳累而熟睡无梦时,意识也是断灭,故说意识心是「不恒」,这就是唯识学上说「意识心审而不恒」的道理。意识要有五色根不坏,于根尘相触时,末那识于中起作意,促使如来藏现起意识及眼等五识,才能了别诸法,所以前六识都是缘生法。如果眼等五色根全坏了,则意识不能在人间现起运作,所以意识不能离五根而存在,所以是缘生法。有生则必有灭,不是常住不坏的真实法,前六识莫不如是,皆非常住不坏的真实法。
前五识、意识、末那识合称七转识。此七转识皆是由第八识如来藏出生而有,而眼等六识又须依六根、六尘及根尘相触等三种法为缘,若没有六根、六尘及触,则前六识不能由如来藏所现起,此六识即是一切有情之见闻觉知心。故经云:根尘触三和合,生于眼识乃至意识。能知能觉之心是前六识,六识之现起是要依六根、六尘才能现起,皆要依他而起,故知见闻觉知心即是虚妄法;虚妄之法,无法自在,须依缘而生起,是众缘和合的法,将来众缘散坏时,就会跟着断灭,故非恒非常。因此前五识与意识觉知心要依他缘,由如来藏出生而有,故说是缘生法。缘生法都是有生有灭,即是生灭法;生灭法则非常住不坏之法,故说意识觉知心是虚妄心,依他起故。六识心于眠熟、昏迷、无想定、灭尽定、死亡等五位中,皆是有间断、会断灭之法;会有间断,即非是自在,故实无我。六识既是藉众缘而生,所以是所生法,故名妄心;妄心者没有真实的体性,不能单独存在,要依五色根而生起;但是五色根不能去到未来世,所以意识当然无法去到未来世,由此可知意识心只能存在一世,所以说意识是妄心;前五识也与意识有同一自性,所以也都只有一世,不能去到下一世,所以也都是虚妄心,所以能见、能闻、能嗅、能尝、能觉、能知的六识心都是虚妄心。
第七识是末那识,末那识是意识之根,故又名意根,无始以来不曾像意识般夜夜消失断灭过,唯除二乘无学圣人舍报入无余涅盘,祂才会永远断灭而不再出生。祂剎那生灭,却又不断的时时作主、处处作主;譬如我们看到小孩子贪玩,决定要出门游玩,可是意识明明知道有许多功课等待处理,却控制不了自己而不顾任何后果,仍然出门去游玩了,这就是意根末那识的思量性、作主性。意根不曾停止的恒时对一切法在作思量,意识在了别六尘时,意根于其中作主决定。例如:决定要继续观看,或者不看而将目光转移到其它事物上;乃至睡着而无梦时,六识都断灭了,意根也是不停的在作主决定是否继续睡,还是应该叫起前六识而醒来。意根在死亡、闷绝位也是如此,虽然六识已经不在而不了知六尘了,意根仍然一直不停的在运作、决定、作主,所以说意根的体性是「恒、审、思量」。但是,意根也不能单独而存在,必须依阿赖耶识的运作才能有所作为。意根本身的了别性很差,没有前六识的配合,只能在法尘上作极简单粗糙的了别,不能作细分别,所以意根在接触到五尘的剧大变动而决定要加以详细了别时,就要促使阿赖耶识现起意识及前五识来帮忙,意根再依六识分别六尘的能力,才有办法在六尘中起种种的决定、作主等应变作为。意根如果没有前六识来帮忙,就无法很伶俐的决定、作主,但只要有六识的配合,意根就变得极为伶俐。意根在清醒位中,一直思量六尘及六识的心行,剎那未停,且执着六识心为自我,不肯使自己消失;意根不但执意识觉知心为我,执五识为我,执五根为我,也执一切法为我所有,更内执第八识如来藏为自内我,完全不知道自己是虚妄的。由于意根一直执着自我,而且认为生灭虚妄的自我是有真实性,乃至执着我所也是有真实性,所以就时时、处处都不想自我否定、灭失,时时处处都要执着内外一切法,而处处决定、作主,就因为这个不知自我虚妄的无明与执着,导致众生轮回生死而不能出离。
本文标签:三乘菩提(56)我见(80) 本文关键字:我见,三乘菩提,学佛,觉醒,佛法,三乘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