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读书>局版书摘录>

04、《禅悟前与悟后》摘录(2)

[局版书摘录]  发表时间: 2015-04-16 09:22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第三目 修学禅定 除障为先……………134
第四目 欲求见性 非必四禅……………145
第二节 一切大心佛子应修四禅八定
第一目 一切佛子应修四禅八定………150
第二目 诸佛菩萨以四禅为根本………153
第三目 坐脱立亡非参禅究理之极则…165
第三章 度众:为众说法
第一节 度众应知
第一目 随缘度人………………………171
第二目 续佛慧命………………………173
第三目 行四摄法………………………175
第四目 度众即修行……………………178
第五目 应受菩萨戒 修六度万行 …… 183
第六目 不得滥用神通度人……………198
第二节 欲为禅师当自勘验 差别智足方可为人
第一目 开悟明心公案三则……………191
第二目 见性公案二则…………………193
第三目 智权密意公案三则……………195
第四目 现代公案一则…………………197
第五目 牢关公案七则…………………198
第六目 南堂勘验纲要十门……………209
第三节 荷担正法--教禅
第一目 平时自参自悟为主 定期精进共修为辅………237
第二目 定期传授佛法知见……………254
第三目 深勘学人免负因果……………257
第四节 续佛慧命 燃无尽灯
第一目 授差别智令透纲宗……………291
第二目 师友弟恭弘佛遗教……………296
第三目 劝泯宗派门户之见……………300
第四目 观察解行遣子弘法……………301
公案代跋 …………………………………303
附录一:禅门摩尼宝聚--公案拈提六则…307
附录二:见道报告数则 …………………314
---------------------------------------------------------
禅-悟前与悟后 平实导师 著
乐  序
禅宗一脉,理清路明,心法行者,参看话头,念头起处,凝聚疑情,漆桶脱落,慧印心明;故尔向上提撕,指月圆明时节,正庆因缘际会。回顾千古旱涝,泥泞未遇,万劫崎岖,信步难逢;是自世尊灵山拈花,摩诃迦叶会意,传至达摩,禅入中土,法印心传,至六祖惠能,大放虹光,自此一花开五叶,震伏心魔宫。
考华夏佛法,八宗兼备,五乘共法,本一同源,引归无别。只叹众根分歧,故百家鸣放,说空说有,指路归觉;唯禅宗心法,以空入空,破相显宗,直捣无明巢穴,毫不留情。故尔当下了心圆性,业尽情空。实则性亦非空,相亦非有,空有泯灭,性相绝亡,还道于中,中亦不立,强名立相,于真空妙有、不一不异中,方显究竟。总言一切,皆大戏论,离戏灭趣,实无戏可离,无趣可灭,所以者何?本自圆觉,不从外有,何待修证?更有何法可修?何道可证?本自具足,无失无缺,何待觅失?何处补缺?自是众盲妄执,还未自觉!“今道一句怎么生?打破漆桶始性明,三千大千原如是,参透消息拈花迎。”到了此时,还说个甚么?“大千含一粟,无明裹乱麻;剥落胡底里,知途自觉察;落得青山在,秋水绕谷峡;出得牧牛关,免迹浪天涯;见得圆月在,从此心贼杀;茧破蚕自出,寒林百花发;秋残夕阳照,春晓抽枝芽;宛似千斤鼎,但看心猿马;从此无于事,栓牛见性家。”
我今如是吟,即是落言诠,我若不是说,心法无著落,但从权便,悟得即了;莫把故纸钻破,恐怕驴年不得。“不看心,不坐禅,慧心开时定安然,定中性戒不盘桓,空慧入处心乘法,涅槃妙心体无边。”
悟后起修,不离教下,祖云:“理不废事,事不味理。”双圆互融,悟入绝待。故达摩传慧可“楞伽”以为“心”,弘忍传惠能“金刚”以为“印”;以心印心,佛言无妄,方晓一大事因缘就此了脱,永无牵涉。
今有善知识菩萨戒弟子萧平实大居士,潜心学佛有年,以宿慧根深淳厚,从禅参入,直截了当,得个入处,故对生徒,大开心筵法席,滔滔不绝,口演心传,会得归性,涌现心月,踏峰扫云,雾去揽晴,弭平浪迹,扫荡执冥,一旦挽出,亲面世尊。今由在家生徒,为其所播心音,录文成书曰:“禅--悟前与悟后”,数说禅宗梗要,示点心传妙谛。全书共分三篇七章、三十四节、八十五目、四十三则,都三千法句,付梓达七百余页之巨著;可谓洋洋大观,不同凡响,总的心法,囊括其中,文句嘉言,语隐禅机,择举不胜,还须学人自行参悟,较为允当。下手入处,用功方法,通关消息,尽在里许;萧君若无真参实学,切身体悟之宝贵经验,绝难于文字中显扬洒脱,更难于机锋间得以自在,是故“功到用时方觉少,水到渠成果自圆”了。
今先略举一二,以先览为胜,岂亦美不胜收矣。如在第二篇第一章第二节中,他说:“在还没有悟前,有个开悟可以追求;等到悟了以后,才知道悟的这个法也是本来空寂。”当然这个过程是修道见性的历程,这一历程只不过是个开悟的手段而已。金刚经云:“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悟得了是一通百通、一了百了啦!
再如第二十九则云:“‘禅’须是要用思惟观,不动著语言文字,而有疑情、思惟、拣择、分别、观照的作用。”往往吾人以为修定即是禅,禅定与参禅是两码子事,止观是教下,参禅是宗门,止观从有法入定境,后再发慧。参禅是拨云见月之法,云表妄执诸法,月徵明心见性之真如实相,此由性见慧显,直下承当,了了分明,不落言思。盖此由慧摄定,定能全戒。教宗二门,法分空有,门有性相,权实分流,然归元则无二,也即中道了义的不二法门。就此乃专论参禅,故标明之,以免误会,而错失良机也。
另再举如第六节“疑情、与第七节‘略谈幻境与魔扰’二段文句;前者为参禅之特色,所谓‘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之祖示。后者为去病反而从病之害,病尚未瘥,复缠魔病造扰之困境,如何觉察对治?参禅者不得不明,倘堕坑壑,仍不觉知,错认归乡,与道背驰,合魔妄境,如是哀哉,也为修行之大障难也。
以上所举心要大端,如能擞撷详究,扫境寂心,则法益神髓,泉涤醐灌,不啻十二部经一指点破,八万四千法门同体清凉。此书问世,破权立实;向上一著,从实依权,不落窠臼。如是即实即权,权贵双运,为近代以现俗语文阐释禅宗,最为正统之禅书,不但不回入旁门,且志向指月,当下立见,可不快哉!有心向道学人,勿错此见性法本,切莫轻忽慧命,则功德涯岸,岂可量乎?弁此蟅杂数语,以为进德之修、见性之行,又可不快慰焉!
大乘精舍 不慧 乐崇辉序于洗心斋
时民国八十四年乙亥岁仲冬望日
b1***********************************
自 序
像末之世修学佛法正道甚难,故我常劝人念佛求生极乐。所以者何?一者末法之世多有外道及佛门法师,遇人辄言:“末法之世,去圣日遥,正法难修难证,勿唐费工夫也。”此言亦无大错。盖一般佛子信根不足,闻说此言便失信心。设遇真知识,亦不信受,不敢求无上道,此一难也。
二者知见不足,不知从何处入手,亦不知应如何锻链功夫,此二难也。
三者虽具知见,亦知应锻链功夫,然不知应往何方访求教导功夫之善知识,此三难也。
四者像末之世,真善知识难求。所遇之师皆自称禅宗正统,亦有显赫传承,然观其禅法:或以定为禅,或以无念为禅,或以见闻觉知之灵觉心为禅,或以声闻禅为禅,皆非菩萨正法。此际真善知识难求是第四难也。
五者末法佛子,世智聪辩,慢心深重者甚多,苟无显赫传承及大名声;虽有方便善巧及真实修证亦不被信受。为有此五难,故我多年以来,凡遇学佛人,多劝其念佛,求生极乐。
《鸯掘摩罗经》云:“更有第一难事,谓于未来正法住世余八十年,安慰说此摩诃衍经、常恒不变如来之藏,是为甚难。若有众生持诸同类是亦甚难。若有众生闻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随顺如实,是亦甚难。”
六祖大师曰:“汝慎勿错解经义。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此事古今多有,而于今为烈。积非成是,深入禅子心中,难转难移。我无名气,复无师承,难以移风易俗,故以往甚少说禅。
而今说禅法之因缘有三:
(一)不忍佛子轮转生死,不得开悟见性。世尊云:“一切众生不见佛性,是故常为烦恼系缚,流转生死。见佛性故,诸结烦恼所不能系,解脱生死、得大涅桨。”(大般涅桨经卷二十八)
(二)我诸同修,慢心甚微。不迷信大师,远离学术崇拜、权威崇拜心态,深修一念相续法门,成就无相念佛及看话头功夫、信心已立,是因缘成熟。
(三)禅宗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在西天吩咐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中土初祖)曰:“汝往震旦(中国),设大法药,直接上根。汝所化之方,获菩提者不可胜数。”即付嘱菩提达摩往中国度人,以禅--无上大法药,接引上根之人,且预计所度化而获菩提者不计其数。达摩大师付法傅衣予二祖慧可大师时,曾预记中国地区末法时代修禅者曰:“说理者多,通理者少。潜符密证,千万有余。汝当阐扬,无轻未悟。”意即末法时代,在中国地区,说真如佛性者多,而能参究通达真如佛性者少。但私下与真如佛性相符密证,而不为外界所知者,数逾千万人,所以交待慧可大师阐扬禅法,不可轻视未悟者。是故,我虽不敏,又无威德,且无师承,敢发大愿:愿于此生助一0八人见性。故先说念佛法门,度念佛人入实相念佛门。今以因缘成熟,复说禅法。所谓禅法,即 是莲宗所谓“参禅念佛三昧究竟法门”。
修学佛法应有目标。订下目标后,即应依所订次第目标,全力以赴。不应漫无目标、到处凑热闹,浪费宝贵生命。精进学佛者,目标大约有二:一为求生诸佛净土。二为求明心见性、解脱生死。苦不订下目标,戮力以赴,即非精进。
求生极乐净土或诸佛净土者,请阅《念佛三昧修学次第》、《无相念佛》等书。此书则是对一切发大心度众而求明心见性之有信心禅子而说。
发大心之禅子为自度度他,故应修道。为修道故,应先求见道。菩萨见道即是开悟,开悟则是明心,所谓明心即明我真心、明一切有情之真心,明三世十方诸佛之真心,明心之后便能见性。明心见性则断三缚结,永不入三恶道。复于见性后求破牢关,或先深入教典学四悉檀。以四悉檀为方便,将自心所悟所学接引后学。则脚跟稳,心笃定,说法无碍。信者往往因之精进修学,终能断结而得度。此后即以所悟见地广度有缘众生,不致以盲引盲,自他皆能得度,此方名真菩萨行。
然而,求开悟乃至见性,非小根小器及诸聪明尚慢者所能得。求者应先除慢,除慢之法莫如三归五戒,修菩萨六度行,心存谦恭,不轻慢一切人。此外亦需摒除权威崇拜、学术崇拜之心态,深入教典,建立知见。并寻求锻链参禅功夫之善巧方便法门。功夫已成,信心便足,即是大根器也。
已有功夫,应摄取参禅之知见。功夫知见具足,应求善知识指戳,得个入处。若所遇是真善知识,应虔恭奉事、殷勤求法。故达摩大师云:“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既得入处,潜心参究;若不见性而入实相,绝不终止。于虔恭奉事,亲近参究之中,真善知识观察因缘许可时,三言两语,一戳一棒,便可决了。此即见道,或曰见道迹、见谛、法眼净。
此后便发大心,开始自度度人之修道行。不舍精进,深入禅定及教典,修诸百千三昧,迈向薄贪瞋痴,断五下分结、五上分结之路。永离隔阴之迷,生生世世不离此界,与诸同参一起荷担如来家业,广益有情,即是实义菩萨、真释迦世尊之子也。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禅悟前与悟后,摘录,一篇,悟前,第一章,方便,一节,闻法,建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