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如来藏>唯识略说>

七识住

[唯识略说]  发表时间: 2015-12-08 15:58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接着说七识住,这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识阴或说意识所缘、所住的境界相;也就是说,前面的四种识住境界,是从五蕴的面向来说的,现在则是从众生所居住的三界境界来区分,来说识阴所住的七种境界,名为七识住——识阴所住的七种境界。意在说明这些境界都是三界流转中的境界,尚未能出三界生死苦。譬如《长阿含经》卷八:【“复有七法,谓七识住。或有众生若干种身、若干种想,天及人是,是初识住。或有众生若干种身而一想者,梵光音天最初生时是,是二识住。或有众生一身若干种想,光音天是,是三识住。或有众生一身一想,遍净天是,是四识住。或有众生空处住、识处住、不用处住。”】
又如《长阿含经》卷九:【“云何七觉法?谓七识住处。若有众生若千种身、若干种想,天及人是,是初识住。复有众生若千种身而一想者,梵光音天最初生时是,是二识住。复有众生一身若干种想,光音天是,是三识住。复有众生一身一想,遍净天是,是四识住。或有众生空处住,是五识住。或识处住,是六识住。或不用处住,是七识住。”】
再如《中阿含经》卷二十四:【“复次阿难!有七识住及•一处。云何七识住?有色众生若干身、若干想,谓人及欲天,是谓第一识住。复次阿难!有色众生若干身、一想,谓梵天初生不夭寿,是谓第二识住。复次阿难!有色众生一身、若干想,谓晃昱天,是谓第三识住。复次何难!有色众生一身、一想,谓遍净天,是谓第四识住。复次阿难!有无色众生度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念若干想,无量空处,是空处成就游;谓无量空处天,是谓第五识住。复次阿难!有无色众生度一切无量空处、无量识处,是识处成就游;谓无量识处天,是谓第六识住。复次阿难!有无色众生度一切无量识处,无所有处,是无所有处成就游;谓无所有处天,是谓第七识住。”】
七识住,意谓七种识阴所住的境界相(七识住及二处中的二处,暂时略而不举,容待下一段经文说明之),也就是说:欲界天及人间众生有种种身、种种了知,这就是识阴的第一种安住处;若离这种境界,欲界天及人间众生的识阴就无法安住了!众生的识阴第二种安住处就是初禅天,众生识阴的第三种安住处是光音天,众生识阴的第四种安住处是遍净天,众生识阴的第五种安住处是空无边处天,众生识阴的第六种安住处是识无边处天,众生识阴的第七种安住处是无所有处天,合称为七种识阴或意识所住的处所。非想非非想天境界,因为识阴只剩下意识一心,又对意识自己的是否仍然存在,不会起心动念返观,不了知自己是否仍然继续存在,似无所住,故不说是意识的住处;因为这时的意识觉知心已伏我见而未断,但已没有四识住、七识住的喜乐或执着存在了,已无贪喜增广的问题存在了,故不是识住境界,所以不说是识阴所住的境界。
亦如《大生义经》卷一:【“复次,何难当知:识所住处有其七种,非识住处有其二种。七识住处者,所谓若有‘色有众生’,种种身、种种想,是为第一识所住处。若有色有众生,种种身一想,所谓初禅天,此为第二识所住处。若有色有众生,一身种种想,所谓二禅天,是为第三识所住处。若有色有众生,一身一想,所谓三禅天,是为第四识所住处。若无色无众生,彼一切处离诸色想,都一虚空,所谓空无边处天,是为第五识所住处。若无色无众生,彼一切处离于空想,都惟一识,所谓识无边处天,是为第六识所住处。若无色无众生,彼一切处离识无边,都无所有,所谓无所有处天,是为第七识所住处。阿难!二种非识住处者,所谓若有色有众生,即无想天,是为第一非识住处。若有色无众生,于彼一切离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即非想非非想处天,是为第二非识住处。”】
这是因为无想定中已无识蕴存在,觉知心已经断灭,意识不在了,已无所住,故名“非识住处”;而非想非非想天,则因意识已几乎不运行了,也不返观自己,不能觉知自己的存在了,这意识极细心此时虽然继续存在,但已经是无所缘、无所住着的了,故亦名为非识住处,这就是前段经文中说的二处。
宣说七识住的目的,是在帮助修行者证得解脱:【复次七识住,是佛所说。谓种种身、种‘种想,即欲界人天,是识所住。种种身、一想,谓初禅天,是识所住。一身、种种想,谓二禅天,是识所住。一身、一想,谓三禅天,是识所住。空无边处天,是识所住。识无边处天,是识所住。无所有处天,是识所住。此名七识住,如是等法,佛悲愍心,广为众生如理宣说,而令众生如说修习、行诸梵行,利益安乐天人世间。】(长阿含部《大集法门经》卷下、中阿含因品第四《大因经》)
为何在宣示五蕴虚妄及人间的四识住以后,要另外再说七识住的境界相?其实都是因为众生的根性不同而施设的,属于佛陀在声闻法中的为人悉檀。有的人在观行五蕴的虚妄以后,仍然不能断除我执,仍然继续执着三界中较高层次的有为境界相,不离三界爱,不知痈本,所以佛特地为众生宣说三界中七种识蕴所住的境界相,让佛弟子们了知七种三界中的意识所住境界以后,了知意识所住的这些境界中仍然是三界中生死流转的境界,才能断尽我执而成为慧解脱者,所以在说明五蕴的虚妄以后,针对某些智慧不够深利的解脱道修行人,又特地说明七识住的意涵。
但是三界中的境界,并不是全都有识蕴六识安住的,有的境界中其实并没有识蕴六识安住,是连意识都已灭除的,譬如无想天中;或是暂灭识蕴六识的,譬如无想定中灭除了觉知心;或如意识觉知心虽然仍存在,但已不能了知自己是否存在了,已离色等四阴的爱染,已离三界中七种境界相的爱染,譬如非非想定或非非想天中;所以又开示了二种非识住的境界,名为二处。当然,证得无想定或住于无想天中,以及证得非想非非想定或住于非想非非想天中,都仍是二处所摄,仍属三界中的生死流转境界;想要使佛弟子知道这二处仍然不是已出三界生死的涅槃境界,所以对这二处也是不该有所执着,应该了解这二处的虚妄。了解了四识住、七识住及二处的道理以后,就不会落在这些识阴或意识所住的境界相中,误以为已证无余涅槃而犯下大妄语业,导致死后堕落三途,这正是佛的慈悲作略。至于灭除四识住、七识住之法,详后第四章“四食”之说明,此处暂略。
 
-----平实导师《阿含正义第二辑》第三章 第五节 四识住、七识住
本文标签:欲界(17)为人悉檀(6)识阴(20)初禅(34)非识住处(2) 本文关键字:识阴,欲界,初禅,为人悉檀,非识住处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