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成佛之道>三乘菩提>

佛菩提道和解脱道方属佛法中的“甘露法门”(3)

[三乘菩提]  发表时间: 2015-08-26 09:44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而缘觉的解脱果不同于声闻乘,他也是有余依涅盘和无余依涅盘。但他是经由缘起性空的现观而证解脱果。什么叫缘起性空?就是修十二支缘起,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这就是讲,此有故彼有,这正是众生轮回生死的原因啊!因为这个无明所以就有心行,有心行所以就必定会有名色(即必定会去投胎);因为投胎受生、名色具足,所以就有六识;因为有六识、名色,就会有六入(即色声香味触法),然后就有触,一直到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因为有这个所以有那个,此有故彼有。当他们这样现观之后,最后说:此灭故彼灭,我把无明灭了,心的行就不再出现;心的行灭了就不会去投胎,不投胎名色就灭了,当然也就不会有来世的色身及六识;此灭故彼灭,乃至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这叫做缘起性空。
这十二有支通通是因缘而有,并不是本来就有,都是由众缘所成,才会有这十二有支,所以众生轮回生死;当他这样如实现观以后,知道缘起性空的真实道理,知道此灭故彼灭的道理;如实现观以后,舍报也一样入无余涅盘,不再轮转生死,这是缘觉的解脱道。
六、佛菩提道内涵及其修学次第
佛菩提道者:修证法界实相之智慧,即是第二、三转法轮所说之般若。般若分为总相智、别相智、种智;总相智及别相智即是大小品《般若经》、《金刚经》、《心经》所说之般若,种智即是第三转法轮所说之八识心王一切法,即是唯识学。
大乘菩提之入道,则须先除我所之执着;我所执着已除,继断我见及三缚结,然后经由禅宗之法道修学,求证自心如来藏;证如来藏已,进求眼见自他一切有情之佛性,复再进修一切种智;如是菩萨,自能通达二乘菩提,亦能修证二乘菩提,断除我执及我执之习气种子,渐证诸地无生法忍而渐超诸地,渐次成就佛道。
凡此大乘佛法之修学,都必须以亲证如来藏为先,而后始能次第求成其功、修竟道业。所以大乘学人若欲真学菩萨行,若欲真求佛道,不仅仅单纯求二乘菩提所证之解脱果,应当先勤求禅宗之证悟明心,以此为首要之务:凡事莫如求悟急,凡事莫如见道急。证悟见道才是大乘之入道,才是大乘法之入门。而于求悟所须具备之定力、慧力、福德,也应当随从真善知识而戮力修学,然后次第修集、次第证之、次第成就佛道。所以说临济禅宗之开悟,乃是修学大乘佛法一切宗派行者之首要、急切目标。离开此禅宗破参开悟之亲证,则不能真入佛教内门修学佛法。
佛菩提道之修证,始由六度万行之熏习,外门之广行六度万行;再由四加行之断除我见,双证能取、所取皆空,进而证得第八识如来藏,明了一切有情本具之实相心,通达般若总相智;进修般若别相智(即阅读般若系诸经、通达般若之别相智)。复又进断异生性,发起金刚心,进修种智(即第三转法轮诸唯识系经义),修证道种智;次第进修十地之十度行,渐次迈向佛地。此是佛菩提道,以修证自心第八识为根本,而后次第渐修,地地转进,不得躐等躁进,是名佛菩提道。
简而言之:成佛之道须依唯识五位渐次而进,乃至究竟地。
一为资粮位:一劫乃至万劫修行十信,成信不退。
二为加行位:外门修六度万行,至六住位修般若加行;在此加行位中,彼悟入唯识性,故悟入三性,此即禅宗之破参明心,即般若总相智,大乘别教真见道位;入极喜地,及入唯识相与唯识行之所需功德,即此见道。《瑜伽论》云:“已入于地,得见道已,入于唯识”。即此真见道。此谓不证如来藏不名大乘别教真见道;不得此真见道不入别教通达位。通达位即初地入地心,正修佛道之始。为求证藏识而熏修蕴、处、界空相现观及熏修“亲证藏识空性之知见”,即是四加行。
三为胜解行位:学人初证自心藏识,入大乘别教真见道位已,得般若总相智,名为七住真见道,得根本无分别智;依此根本智,于唯识性及唯识相而作观行,熏习种智,生起后得无分别智,皆属般若别相智,通达此者,即入初地,名通达位。七住真见道位起,能于三乘诸经渐起胜解及胜行,非唯臆测及无本而行,故名胜解行位。
四为修道位:于修道位中,始自初地,末至等觉,修何等道?谓入因果分、修差别分及三学分,是此十一位中修道,即是唯识行。
五为究竟位:具足果地智及果地断,究竟无余,故名究竟位,即是唯识果。若人不依别教唯识五位,修学真实唯识、虚妄唯识二门满足者,不能成就究竟佛道;此二门则以真实唯识门之如来藏心为根本。
大乘宗门所证悟之无念心体,乃唯识诸经所说之“如来藏、心、阿陀那、阿赖耶、无垢识、真如、所知依”,乃是般若诸经所说之空性,乃是阿含诸经所说之“名色缘识之识、涅盘本际、有分识、识、欣阿赖耶、喜阿赖耶”。如是诸名,皆指有情之第八识;此识从无量劫来,恒不起念,不与语言相应,不与见闻觉知相应,不于六尘中暂起一念分别,故名无念心体;如是无念体性,无始劫来即已如是,非因禅修而后如是。
成佛之道既是由亲证阿赖耶识为因,华严中也说:证得阿赖耶识者即可获得本觉之智,则可证实:证得阿赖耶识者即是大乘法中之开悟者,即是大乘法中之真见道者;经中又说证得阿赖耶识而能转依此识上所显之真如法性,能安忍而不退失者,即是圣人,当知亲证阿赖耶识时即是开悟见道,当知除此以外,别无大乘别教正法之真见道。
也就是以此第八识为中心而成为一个宝塔似的完整的佛法体系:“以阿赖耶识心体为基础而修行,阿赖耶识净除烦恼障的现行而转变上去成为异熟识,再净除烦恼障的习气种子及所知障的无明随眠而转变上去成为无垢识:无垢识也是真如,异熟识也是真如,这底层众生的阿赖耶识也是真如;涅盘依第八识而有,缘起与性空的佛法也是依此第八识而有,所有一切法都汇归于第八识,以外别无佛法。”能够这样子,整个佛法的体系就融会贯通了,就可以使现代佛教之正法,回归到 世尊时代的正法内涵。
七、结语
世尊成佛时,思惟此土众生难度,欲取涅盘,是因为成佛之道极难宣说故,众生极难信受故。后来因为大梵天的请求,才留住人间,不得不思惟应如何为众生说法,所以观察过往诸佛如何利乐众生,最后才施设三会说法,从浅至深,渐次方便引入大乘了义法中,乃先说涅盘的修证,令得解脱生死,生起大信;次则宣演般若中道,令知法界真相,令知解脱不等于亲证法界实相;末则宣演方广唯识教,令知成佛所凭之一切种智内涵,令得进修诸地无生法忍,终能成就佛道;这是有次第的渐渐引入大乘教中,最后圆成佛道,这就是渐教的由来。
四阿含诸经所说法义,以二乘菩提为主;二乘菩提则是解脱道之法义,专述出离分段生死之解脱道法义,不以实证法界万法实相为内涵,故与成佛之道的佛菩提道无直接关联,因为成佛之道是必须从亲证万法本源的第八识如来藏开始的。第二、三转法轮之大乘诸经法义,则以成佛之道为主;大乘成佛之道则以佛菩提智能为主,却又函盖了二乘菩提之解脱道;是故大乘成佛之道,非唯第二转法轮之般若系诸经所说实相般若总相智、别相智,亦须再进一步求证一切种智增上慧学。般若既以亲证如来藏为始,依所证如来藏才能现观如来藏的中道实相义;而一切种智增上慧学,则是第三转法轮诸经所说如来藏自性妙义以及如来藏所含藏一切种子等增上慧学为本;以亲证万法根源如来藏心体中所含藏之一切种子已具足故,名为圆满成就一切种智,名为成佛。
如是,合解脱道智慧、般若总相智、般若别相智以及一切种智之智慧,方可名为成佛之道,非如凡夫以二乘菩提之解脱道可以称为成佛之道!否则,一切阿罗汉应皆已成佛!然而现见一切阿罗汉皆非是佛,亦无任何一位阿罗汉敢在 佛入灭后自称成佛!故知成佛之道函盖二乘菩提之解脱道,亦函盖大乘别教不共二乘之般若总相智、别相智、一切种智等智慧!具足如是智慧,方名成佛。
当你把佛菩提道和解脱道的正知正见与实际,加以亲证和贯通之后,就已经很清楚的了知佛法的内容与次第;从此以后,此法通彼法,彼法通此法,一一法互通;所谓“一理通,万理彻”,正是这个写照,这样才是佛法的亲证功德。当你这样实证佛法以后,出世弘扬这两个主要道——佛菩提道与解脱道,完全依照佛陀的真实意旨去弘扬,这样的佛法布施,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甘露法施。
-----平实导师《甘露法门》--解脱道与佛菩提道
本文标签:佛菩提道(104)解脱道(87)甘露(10)唯一佛乘(3) 本文关键字:佛菩提道,解脱道,唯一佛乘,甘露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