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电子报>正觉电子报>第078期>

真假沙门(连载五)--蔡正礼老师

[第078期]  发表时间: 2015-04-18 02:47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依佛圣教阐释佛教僧宝之定义
第四节 广义沙门之正教
佛教中只有实证真沙门法式的诸佛菩萨是真沙门,二乘人相对于佛菩萨而言皆是假沙门;因为释迦牟尼佛与诸佛建立佛教的目标,皆要使一切众生成就佛道,二乘人若不回心于大乘,则违背佛教的宗旨,故二乘人就佛教而言非真沙门。但是,佛教对于假沙门的二乘人并不排斥,也不会将二乘人摒除于佛教之外;相反的,真沙门的诸佛菩萨还要以无量的悲愍心摄受二乘人于佛教之中,希望可以转变二乘人自私狭隘的心态而回心于大乘,成为心量无私且宽广的菩萨种姓。
例如,释迦牟尼佛最初建立的即是“佛”教而非“罗汉”教,但以度化的方便施设而有前后三转法轮之次第;在初转法轮时依所设方便以声闻法度声闻比丘为主,并依声闻戒律方便建立出家声闻僧团的表相;在第二、三转法轮时,转入大乘宣说般若诸经以及唯识种智诸经,将出家声闻僧团回归成为依止菩萨戒之大乘菩萨僧团。然而,大乘菩萨僧团的建立,并非将假沙门的声闻人排除在外,而是保留声闻僧团所有声闻比丘与比丘尼的成员,将之逐渐转变回归为真沙门的菩萨僧团。声闻僧团是以急求解脱入无余涅槃作为修行的目标,因为急求入涅槃并不能使人成佛,因此声闻僧团依“佛”教而言只是假沙门僧团,并非真沙门僧团。但是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仍然以广大的悲愍心方便建立声闻僧团,包容声闻比丘,乃至将之转变为菩萨僧团时,仍然包容假沙门的声闻人在菩萨僧团之中。乃至十方诸佛纯一清净的世界所成立的大乘僧团,诸佛仍然以广大的悲心摄受一切声闻人。《佛说无量寿经》卷1:【声闻、菩萨、天、人之众,寿命长短亦复如是,非算数譬喻所能知也。】1
注1 CBETA, T12, no. 360, p. 270, b20-22
极乐世界有中品往生的声闻人,而声闻人在极乐世界的寿命与菩萨、天、人等等的寿命同样是无量的长远,非算数譬喻之所能知也。在极乐世界中,慈悲无量的阿弥陀佛对于急求证入无余涅槃的声闻人,以其广大的悲愍心与善巧摄受这些声闻人,令声闻人不贪求涅槃境界而使其寿命亦如菩萨一般无量长远,不再急求入无余涅槃。而佛教的真正住持者─诸佛与菩萨─的心量极为广大,因为悲愍一切众生的缘故,衷心包容一切声闻假沙门。换言之,极乐世界是依众生信乐于阿弥陀佛的善根福德因缘,往生共同组成一个纯一清净的菩萨僧团世界而迈向成佛之道,在这样纯一清净的菩萨僧团中,却包容著一时之间仍无法回心于佛道的声闻人。
由此可知,身为真沙门的诸佛与菩萨在各种世界,不论是清净的纯一世界或者是五浊恶世,皆以无量的悲愍心与宽广的胸怀含容一切假沙门,乃至与声闻假沙门共组菩萨僧团。阿含部经典《大集法门经》卷1:【复次,四摄法,是佛所说,谓布施、爱语、利行、同事。】2
注2 CBETA, T01, no. 12, p. 229, b28-29
诸佛说四摄法,并以四摄法摄受一切有情。诸佛为摄受假沙门之声闻回心成为真沙门,故以菩萨四摄法布施予声闻人,包容声闻人急求涅槃之邪见,亦以爱语称许声闻人的解脱果,乃至以共组菩萨僧团的同事之行,陪伴诸声闻人令其获得最终成佛之利益。在阿含部经典中记载著佛世时菩萨僧团组成情形的文献证据。
例如,《佛说阿罗汉具德经》卷1:
尔时,世尊在舍卫国给孤独精舍之内,敷座而坐。有诸苾刍及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围绕世尊,默然合掌听佛所说。尔时,世尊告诸苾刍:“我今称赞诸大声闻,能于佛法清净修持,而于自果皆具己德。汝等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次第宣说。诸苾刍!我弟子中有大声闻,弃舍王位久为出家,最初悟道梵行第一,憍陈如苾刍是。3……”尔时,世尊复告诸苾刍曰:“我今称赞诸大声闻苾刍尼,亦于自果而修己德。于我苾刍尼中有大声闻苾刍尼,弃于王族久为出家,清净威仪常修梵行,摩诃波闍波提苾刍尼是。4……”尔时,世尊复告诸苾刍曰:“汝等谛听!我今称说乌波萨哥,于信心中亦修己行。所谓初发信心归依三宝,布萨乌波萨哥,跋梨乌波
萨哥是,住乌噜尾螺。5……”尔时,世尊复告诸苾刍:“汝等善听!我今称说乌波萨吉,于信心中亦修己行。所谓初发信心归佛法僧,难那乌波萨吉,及难那力乌波萨吉是,住乌噜尾螺。6……”
注3 CBETA, T02, no. 126, p. 831, a7-14
注4 CBETA, T02, no. 126, p. 833, c8-11
注5 CBETA, T02, no. 126, p. 833, c26-29
注6 CBETA, T02, no. 126, p. 834, a27-b1
佛陀在此经中逐一具名称赞大声闻比丘与比丘尼、优婆塞(乌波萨哥)与优婆夷(乌波萨吉)之功德,即是显示佛世时已经
由声闻比丘、比丘尼,以及菩萨优婆塞与优婆夷等四众弟子共同组成菩萨僧团,而且此四众弟子皆是具德阿罗汉,故此经名
为“阿罗汉具德经”并称赞四众弟子之种种功德,而非单独称赞声闻比丘与比丘尼。
佛陀于此经中先称赞声闻比丘、比丘尼,后称赞菩萨优婆塞、优婆夷,亦是以广大悲愍心行菩萨四摄法之具体事例。因为菩萨修行的最终目标是成佛,故所行的修道次第为菩萨五十二阶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与等觉、妙觉─的佛菩提道,需经三大无量数劫;而二乘声闻与缘觉所行的修道次第为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与四果阿罗汉的解脱道,最慢七次人天往返究竟解脱,速者一世成办。而菩萨以一大无量数劫的时间完成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三贤位的修证后,进入初地时已经具足阿罗汉解脱智慧之功德,却因为留惑润生的缘故,再故意取一分思惑润未来生,故显示的解脱果德看似略逊于二乘阿罗汉,其实是留惑润生而非不能解脱三界生死,可是却有不共于二乘的实相智慧。因此,佛世时虽然已依菩萨戒组成四众平等的菩萨僧团,为摄受此诸大阿罗汉等声闻人回心入大乘故,佛陀却隐于菩萨所证实相智慧之功德,仅以解脱果德先称赞声闻比丘与比丘尼,后称赞优婆塞与优婆夷,即是四摄法中布施与爱语的具体实践;而佛陀与菩萨们亦包容声闻人急求涅槃之邪见,与声闻人同事共组菩萨僧团,以利益声闻人回向佛菩提道,即是四摄法中同事与利行之具体实践。因为诸菩萨皆以四摄
法为主修,故以无慢行隐于所证之实相智慧,深体佛陀对于声闻人之无量悲愍,与声闻人以六和敬和合于菩萨僧团中。
由上可知,佛教学人对于真沙门与假沙门之差别应该仔细分辨,因为真假沙门之仔细分辨,攸关于自身道业应当迈向于解脱道或者佛菩提道之抉择;但是对待一切众生时,则应该效法诸佛菩萨之广大悲愿,以四摄法包容一切假沙门。换言之,诸佛菩萨并不自傲于自身为法界中真沙门的本质而排斥假沙门;相反的,诸佛菩萨以清净之实相智慧与解脱智慧,愿意藉著四摄法与诸假沙门和光同尘,陪伴一切不清净之众生迈向佛道,乃至对于其他假沙门之宗教亦以悲愍心包容之。
例如《杂阿含经》第769 经: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阿难晨朝著衣持钵 7,入舍卫城乞食。时,有生闻婆罗门乘白马车,众多年少翼从,白马、白车、白鞚、白鞭,头著白帽、白伞盖,手执白拂,著白衣服、白璎珞,白香涂身;翼从皆白,出舍卫城,欲至林中教授读诵。众人见之咸言:“善乘!善乘!谓婆罗门乘。”时,尊者阿难见婆罗门眷属,众具一切皆白;见已,入城乞食;还精舍,举衣钵,洗足已,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今日晨朝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见生闻婆罗门乘白马车,眷属、众具一切皆白。众人唱言:‘善乘!善乘!谓婆罗门乘。’云何世尊?于正法律,为是世人乘?为是婆罗门乘?”佛告阿难:“是世人乘,非我法律、婆罗门乘也。阿难!我正法律乘:天乘、婆罗门乘、大乘,能调伏烦恼军者。谛听!善思!当为汝说!阿难!何等为正法律乘:天乘、婆罗门乘、大乘,能调伏烦恼军者?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阿难!是名正法律乘:天乘、梵乘、大乘,能调伏烦恼军者。”8
注7《大正藏》用“鉢”字,乃现代字“钵”之异体字,本文以现代字取代,以下皆同。
注8 CBETA, T02, no. 99, p. 200, c11-p. 201, a2
此经描述佛世时有生闻婆罗门乘白马车,眷属与所用众具一切皆白净,显现清净整洁之外相引人侧目;大众看见之后,都称赞为好车乘,并认为这样就是专修清净行的婆罗门乘,因为婆罗门为四种种姓之上首,亦称为净行种,故以白净的服饰代表修行清净的法式。相反的,佛陀所建立的出家僧团,则以捡拾弃尸林中零破尸衣清洗后整并而以坏色染衣,因此从衣著外观的法式而言,不能获得大众的称赞。阿难尊者见闻大众对于眷属、众具一切皆洁白的法式的称赞,因此向佛陀请示:在 佛陀所教导的正法律中,这样的法式是世间人的车乘,还是婆罗门度人的法乘呢?佛陀回答说:这只是世间人的车乘,并不是我所说正法律中的婆罗门乘啊!阿难!我所说正法律乘有三种层次:一是天乘,二是婆罗门乘,三是大乘,都是有能力调伏烦恼军的法乘。仔细听!好好地思惟!我当为您说明!为什么正法律乘有天乘、婆罗门乘与大乘三种层次,而能够调伏烦恼军呢?是说他们符合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的修道道理。阿难!因为这样的缘故,就说正法律乘有天乘、婆罗门乘与大乘三种层次,能够调伏烦恼军。
为什么天乘、婆罗门乘与大乘皆是佛陀所说的正法律乘呢?难道此三种乘是完全相同的真沙门吗?其实不然。前面已说只有大乘菩萨与诸佛,是十法界中永恒不变的真沙门,其余者皆是假沙门。此处佛陀说天乘、婆罗乘也是与大乘相同的正法律乘,即是佛陀以广大悲愍心与无慢行包容天乘与婆罗门乘,将之归于正法律乘之中,犹如包容声闻假沙门于菩萨僧团般。天乘与婆罗门乘皆非真沙门,因为此二种乘虽有世间之善法式,而能降伏部分世间的烦恼军,但皆没有真沙门法式—解脱智慧与实相智慧,无法真正断除所有生老病死的烦恼而获得解脱。
什么是世间之善法式?世间之善法式,就是能够使人生于三界诸天等三善道的法式,暂时降伏沦堕三恶道的烦恼,但仍然不能保证永远不堕三恶道而获得究竟的解脱。所以世间善法式,只能降伏部分的烦恼。
例如《杂阿含经》卷37 第1056 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成就十法者,如铁鉾钻水,身坏命终,下入恶趣泥犁中。何等为十?谓杀生,乃至邪见。若成就十法,譬如铁鉾仰钻虚空,身坏命终,上生天上。何等为十?谓不杀生,乃至正见。”9
注9 CBETA, T02, no. 99, p. 275, a28-b3
经中说明杀生乃至邪见等十法是世间的恶法式,将使人身坏命终,下堕于畜生、饿鬼乃至地狱等恶趣。相反的,不杀生乃至正见等十法是善法式,可以使人身坏命终之后,上生天上。因为善法式只能使人上生天上,不能使人解脱生死之苦,故属于世间的善法式,不是出世间的沙门法式。因此,从世间的善法式与恶法式之所行,即可粗略地分辨不同世间宗教之是非善恶与层次。而归属于正法律乘的世间宗教之善法式,虽然不能令人获得解脱,却仍然是迈向解脱的初阶修行。
经中说天乘、婆罗门乘与大乘皆能降伏烦恼而符合八正道的修道道理,是说此三种乘皆修习惠施财物、持守不杀乃至正见等等上生欲界天之善法式;而天乘与婆罗门乘的修习乃是修学声闻解脱道的初阶。
例如《长阿含经》卷13:
时,婆罗门取一小座于佛前坐,世尊即为婆罗门说法,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秽污,上漏为患,出要为上,演布清净。尔时,世尊知婆罗门心已调柔、清净、无垢,堪受道教,如诸佛常法,说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出要谛。10
注10 CBETA, T01, no. 1, p. 88, a14-19
阿含经中多处记载 佛陀为人开示四圣谛前,必为其人先说惠施财物的施论,不杀乃至正见等十善法式的戒论,以及后世将因此而生欲界天享受天福果报的生天之论。虽然生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仍然不离生死流转之苦,但是能行惠施财物、十善法式而能生欲界等天,表示此人没有极重的三恶道业,显示其人心已调柔、清净、无垢,堪受道教;依此善根,佛陀才对其人如诸佛常法,说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出要谛。此中,苦出要谛的内容即是正见乃至正定的八正道,因此天乘与婆罗门乘之法是与八正道相应之法。
天乘与婆罗门乘之法虽皆与八正道相应,皆是修习解脱之初阶,但是二种乘的内容与层次却不是完全等同。因此佛陀说了施论、戒论的天乘之后,还要进一步说婆罗门乘的生天之论也是正法律乘。因为施论、戒论之法只是宣说生欲界天之法,仍然不是生天之论的全部内容。生天之论所说的完整内容,不只是生欲界天而已,而是要进一步了解法界有色界天与无色界天的存在,并且了解色界天、无色界天与欲界天等三界天的业报差别,乃至教导其人“欲为不净”而能够离欲,才能实修四禅八定等禅定业,以生色界天与无色界天。而世间的宗教之中,只有婆罗门教能够了解色界天与无色界天的存在,以及其间的业报差别,并且够能实修四禅八定之善法式。因此佛陀说天乘是正法律乘之后,还要说婆罗门乘也符合正法律乘的局部,并且是超越世间一般宗教所属的天乘之法。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真假,沙门,连载,蔡正,老师,-------,依佛,圣教,阐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