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实修>修伏性障>

怎么样是修止观门呢?(9)

[修伏性障]  发表时间: 2015-07-30 22:18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如果转依成功了,算是证悟了,也仍然有事要作:放下所悟的如来藏。既然自己的如来藏没有任何人、没有任何大力众生能够加以毁坏,那又何必记挂着祂?悟后还在执着所证得的实相心境界者,其实还是初见道者,只能算是真见道位的七住菩萨,进不了上一层次的。因此,悟后固然必须深入整理思惟领受,由此发起深妙般若实智,但是却不必记挂着祂不放,否则就会使自己对如来藏不断的生起“分别想念”,就成为恒内执如来藏为我的人了。所以除了专作进修的思惟时,不必时时想念着如来藏,要把这种想念也除去。除去以后,千万别在心中想着••“我已经把对如来藏的想念除掉了。”当你这样子想的时候′那又多出一个“我”和  “除掉”的想念了;所以马鸣菩萨接下来说:“亦遣‘除’想,以一切法不生不灭故。”这个除字要把它加个引号,就是要把“除掉一切分别想念”的这个“除”想,也得舍弃;换句话说,你就处于类似无所有处的状态,也类似非想非非想处。一切分别想念皆除以后,也不可存着已除一切分别想念的“已除”之想。
为什么要这样安住呢?“以一切法不生不灭皆无相故。”还没有证悟的人会说:“《大乘起信论》是伪论,因为一切法缘起性空、都有生灭,不可能没生灭,……”这种说法就好像误会《楞严经》者的说法,《楞严经》告诉我们:见闻觉知性都是虚妄的,七识心都是虚妄的。可是后面却又告诉我们:见闻觉知性都是本不生灭。既然已说是从众缘所生的虚妄生灭法,后来又怎么会说本不生灭?意思是说:见闻知觉性都是从如来藏心体中所出现的,固然都是从缘而起,但却是如来藏心体中所蕴含的自性,却是从如来藏中藉缘而生起的,生起之后也是附着于如来藏而存在、而运作,所以都应摄归如来藏,摄属如来藏的无量自性之一,所以就依如来藏的不生灭而说见闻知觉性不生灭。
这就好像“‘一心说’唯通八识”的意思:如果要说众生都是只有一个心的话,那唯一的一个心就是阿赖耶识;是以阿赖耶识这个心涵盖第八识如来藏、第七识意根、前六识的意识及眼等五识。《楞严经》的开示也是同样的意思:如果说罘生只有一个心的话,那个心就是如来藏,因为前七识本来是如来藏心体所生,而且只在如来藏心体表面运作,本就应该摄归如来藏的;所以,在前面让众生了解六识心的见闻知觉性和意根的思量作主性以后,把前七识自性和第八识如来藏自性的不同处,加以分别解说以后,众生就可以很容易的找到如来藏心体了。但是佛不希望众生因此就灭掉七转识的见闻知觉性而入涅槃,否则就没有七识心能再摄度众生,证悟者自己也将因此而无法成就佛道了,所以接着就说明:其实前七识也都摄归如来藏,所以七识心王的见闻知觉性也都属于如来藏所有,所以才开示说五阴、六根、六尘、六识以及六识的见闻知觉性“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但是末法时代的大师们,都把这个过程给省略掉了,就不管前面经文所说“见闻知觉性虚妄”的各章中的说法,只断取后面〗章经文而作如此的谬说:“《楞严经》中说:见闻知觉性本如来藏妙真如性,所以七识心的见闻知觉性不是虚妄法,所以见闻知觉性就是如来藏,就是真如、佛性。”
般若真实智慧的难修难证也就在此:在把见闻知觉性摄归如来藏而说“见闻知觉性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之前,必须先找到如来藏,必须先确实眼见佛性,然后再观察证实一切法都是从如来藏所生、所显,将一切怯都摄归不生灭的如来藏,所以才说一切法不生亦不灭,所以才把见闻知觉性摄归如来藏所有,才可以说见闻知觉性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不可以跳过这个亲证如来藏、亲见如来藏离六尘见闻觉知的过程,也不可以跳过亲眼看见佛性的过程(不可省略现观如来藏另一面貌的实证),不可省略现观一切法都摄归如来藏的内涵,而直接将七识心见闻知觉性当作是如来藏的自性,当作就是真如、佛性。但是《楞严经》中和马鸣菩萨所说的“一切法不生不灭、皆无相故”,绝不是指见闻知觉性本身不生不灭而无相,而是依祂们摄归如来藏的实相境界来说一切法不生不灭、无相。
但是,依如来藏的不生不灭而说一切法不生不灭,而说七识心王的见闻知觉性不生不灭,意思并不是说:因为如来藏不生不灭所以一切法在实际上都不曾生灭。在现象界的实际境界中,一切法仍然是有生有灭的。所以你今天晚上睡着了,见闻觉知性断灭了,明天早上见闻觉知性又出现了,所以你又醒过来了;见闻知觉性都是如来藏所出生的,祂们都属于如来藏心体所蕴含的种种体性中的一部分;如果想要成佛,就不能够把六识心灭除,就不能把六识心的见闻觉知性丢掉,才能具足一切法而成佛。如果把祂们丢掉以后,你就不能成就佛道了;把祂们丢掉以后,将会变成无余涅槃,如同声闻阿罗汉入无余涅槃一般。常住于无余涅槃中有什么意义呢?下不能利益广大众生,中不能成就佛道,上则愧对诸佛。所以是无意义的事。所以不能把见闻知觉性认作实相心,要以祂们为工具去修证一切种智,要转变祂们成为无漏的有为法,才能依般若智慧次第修学,迈向佛地。
然而一切法事实上有生有灭,把一切法转依如来藏、摄归如来藏以后,一切法既摄属如来藏心体,而如来藏不生不灭故,所以一切法当然也就不生不灭了。不可以离开如来藏、否定如来藏,而说一切法不生不灭;也不可以单从缘起性空而念念生灭的一切法自身,而说一切法都不生不灭、而说一切法有真如法性。因此,一切法在现象界看来是有生灭的,可是从不生灭的如来藏来摄一切法,就说一切法不生不灭了。因为见闻知觉性在今晚眠熟时灭了,明天又可以从如来藏心体中生起来了;见闻觉知及一切法在今生死了灭了以后,中阴身中的一切法又生起来了;投胎后五根满足了,见闻觉知等一切法又渐渐生起来了。所以,如果不入无余涅槃的话,一切法将是无穷无尽的;除非你成为定性声闻而入了无余涅槃,永远不再出现于三界中;否则的话,不论是诸圣或是凡夫,一切法都是永远无尽的,既然永远无尽,又怎么可以说一切法有生灭呢?所以说一切法不生不灭。
以上马鸣菩萨所讲的是:依似有真如的概念来修止观。凡夫或是二乘圣者回入大乘法中,还没有证得真如心以前,先在觉知心里面建立一个知见:有一个心真如——第八识心体;而心真如是离六尘见闻觉知性的心,不是六识心,祂自己的功德是不与六识所了知的六尘相应的;所以马鸣菩萨教我们说:不依见闻觉知,也不依气息、形色、地水火风等法而修止观,应依第八识心真如不坏我来修止观。在这个阶段中修般若的止观时,当然是事倍功半;因为你根本不知道真如心是怎么回事,总是在妄想第六意识觉知心住在某一个状况时就会变成第八识真如心。所以你要修般若实智的止观,确实不容易修,必须假藉真善知识为你建立正知正见,才有希望建立自己真正的正知正见;建立正知正见以后,才有可能实证心真如第八识。在未悟之前,在悟后尚未转依第八识心自性之前,以及在初转依而尚未修除性障之前,想要修禅定时都不容易修的;因此到这个阶段为止,于佛法中修学止观都是事倍功半的。(未完,详于第六辑中续解)
起信论讲记(第六辑)
论文:〖前心依境,次舍于境,后念依心复舍于心。以心驰外境,摄住内心;后复起心不取心相,以离真如不可得故。〗
讲解现在转入另一个阶段,破参了,破参开悟以后就得这么修了:要藉四禅八定把自己的三界执着性灭除掉,也就是要把三界心的心相都灭除掉,渐次转变成佛地的出三界心相。三界心的心相就是凡夫的七转识心相。
“前心依境”,你已经知道悟前所知的见闻觉知心,都是依于六尘境界而有,悟后进修就是要设法取证离三界境界的圣境了,所以说“次舍于境”。既然见闻觉知性都是依于六尘境界而有,那么前六识的见闻觉知性当然要依六尘境界才能存在、安住;可是依境才能安住时,你就会落在欲界的五尘相中。乃至初禅中还有三尘相,也都离不了啊!那你就得要舍离三尘境,想办法取证二禅的等至位,只住于二禅定境中的定境法尘境界,这样子境界就变少了,只剩下定境法尘了。
接下来“后念依心,复舍于心”,就是要往上升进,越来越深、越来越细。在悟后进修之前,觉知心还是蛮强烈的;到这个地步时,觉知心已经很微细了;还要依如来藏离六尘见闻觉知的体性,把自己一直往回家的地步推进(渐次迈向如来藏自住境界),所以后念应该依于这个微细意识心,再舍掉对微细意识自己的执着,所以对微细意识的自己也不再观照了,不再害怕自己消失掉,这样次第进修而渐次证得无所有处定。但是无所有处定中的微细意识觉知心,对自己是否仍然存在,还是很清楚的,这就是仍然放不下自己,就是我执思惑还没有确实断尽的证据之一(但思惑是否断尽之判断,并非只此一端)。这就是用证自证分来观照自己住在无所有处定中。
空无边、识无边之后就是无所有处,现在你住在无所有处定中,得要再把微细意识的觉知心对自己的观照也舍了,才能进入非想非非想定中;但这其实只是不观照自己的存在或不存在,并不是真的把自己舍了、仍然无力把自己舍了,只是把微细意识觉知心的证自证分停掉,不再观照自己、不再了知自己的存在,这时候就进入非想非非想处了。此时意识觉知心还在,所以还有极微细的觉知,可是这个极微细的觉知心已经不会再留意自己是否仍然存在,也不会再返照自己是否住在这个境界中,觉知心住在非想非非想定中的证自证分都不会再生起了,这样才能入住于非想非非想定中。如果你再有个心返照自己:“我现在是不是住在非非想定中?”或者更微细的观照非想非非想定中的自己是否还存在,我告诉你:你将会立即退回到无所有处定了,你就没有办法住在非非想处了。这就是说,“前心依境”,先以意识觉知心相应的外六尘境来摄住觉知心;“次舍于境”,你藉外六尘境摄住觉知心以后,也就住在欲界定中了,再依此法进修未到地定、初禅……四禅而进入四空定了,所以能舍外境了(只是似乎舍了,其实是仍有非非想定中的法尘境界的);“后念依心复舍于心”,能安住于内心境界以后,还要舍弃觉知心的自己及处处作主的意根自己,才有可能取证无余涅槃。
因为觉知心总是驰骋于外境六尘的,所以得要摄住觉知心,安住于自己内心境界中,不要向外攀缘。接着就是“后复起心、不取心相”,你得要再起一个觉知心中的作意,再起一个念:不取觉知心自己。因为你知道觉知心自己是虚妄法,第八识真如心才是真实法。你在证悟第八识真如心以后而作观行时,自己已经确定了:离开心真如的话,一切法都不可得。确实观察到:一切法都依心真如而直接或间接或辗转出生,所以说“以离真如不可得故”。依所证悟的法界实相现观,而作这样的次第渐修,才能实证灭尽定,成就解脱道的俱解脱境界;也得要依此次第进修,才能发起诸地的无生法忍智慧境界。
证悟之后进修止观,就应该这样修行、这样安住自心。这只是概略的说,详细的说,就留到以后说止观时再说吧!这一段论文是说,已经证得如来藏的人,他已经确定“离开心真如时一切法都不可得”,他能够这样去修观行,这就是已经有般若智慧了。刚悟的人还不懂得这样修,悟了之后,想要实证佛地功德,还得要了解三界六道一切法与一切种智问的关系,要懂得假藉三界六道中的一切法来修证一切种智;也得要了解九次第定、灭尽定的修法,了解这些以后才懂得悟后要怎样去修行。不了解也不知道禅定要怎么修的话,悟了也只是悟了,只有般若智慧而不懂如何在悟后发起无漏有为法;般若智慧也是只知道总相,可是打坐的时候禅定境界要怎么修证?不晓得!无生法忍要怎么修证?也不晓得!所以得要有智慧、有方法、有次第。这就必须对三界九地的境界相有所了知的智慧,才能迅速的进修、超劫精进;但是这可就要有大善知识能在悟后给予指导,才能突飞猛进的迅速转进初地,一世过完一大阿僧祇劫,名为超劫精进。接下来说:
论文:〖行住坐卧于一切时,如是修行恒不断绝,渐次得入真如三昧,究竟折伏一切烦恼,信心增长速成不退。若心怀疑惑、诽谤、不信、业障所缠、我慢、懈怠,如是等人所不能入。〗
讲解这就是说,你证悟之后,在悟后修学禅定的过程当中,于四威仪、于一切时中,就是要像这样修行;长时间的转依修行之后,会使你对于自我,也就是觉知心对自己的执着,不断的加以降服,这就是在修除我执、断我执啦!这得要历缘对境去断。这样子修行而且“恒不断绝”,才能“渐次得入真如三昧”。真如三昧也叫做阿赖耶三昧,这个三昧就是依于真心如来藏(心真如)作为究竟的所依,以这个真心的体性去修学三昧,才是菩萨所修的三昧。举凡一切法的修行,一切三昧的修行,都必须依心真如第八识为主体而作观行,永远都不离心真如而作般若别相智、一切种智的智慧观行;修学通外道的世间禅定时,也是不离心真如而修证禅定。如此,所有的禅定、一切三昧都依心真如而显发,都可以确定是依心真如而有、而生,亲证三昧而又如是现观时,就叫做真如三昧,又名阿赖耶三昧。只有这样正确的修行,才有办法“究竟折服一切烦恼”。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怎么样,修止观,门呢,论文,何修止,息灭,一切,戏论,境界,
相关阅读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