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佛法基础>奉持众戒>

优婆塞戒的受持(6)

[奉持众戒]  发表时间: 2015-08-05 23:01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第二、不可寄付在远处。古时的远处可能是徒步走上一年,应急时就来不及了!有人也许说:“我去存在美国。”万一又来个九二一大地震,你想要领钱应急都领不到;好在现在可以汇款,但是也得要在美国那边有人能为你提款,那也是一件难事;但是古时的远处是更难处理的。第三、不可寄付在恶人身上,恶人喜欢偷拐抢骗,若是寄付在他那里,正是把肥羊送入虎口,一定会像肉包子打狗一样有去无回,千万不要寄付。第四种人是有大势力的人,也不要寄付财物;因为当你想要讨回来时,根本就讨不回来。不该把你的财物寄付在这四个地方。说明之后再问戒子:“你若寄付财产时能不能远离这四种人?”
戒子如果可以做到,还要再告诉他说:你受了优婆塞戒,有四种恶人要必须远离:第一、“乐说他过”,他最喜欢讲别人的过失,每天四处去讲别人的过失;这种人会在无意间挑拨离问,明明是个好人,他会说这个人很邪恶;误信他的话以后就会失掉好因缘,所以要远离。第二、“乐说邪见”,明明无余涅槃是要把自我灭尽了,变成纯无我,他偏偏强辩:“正好是这个清清楚楚的心可以入住无余涅槃境界中,所以只要一念不生时就叫做涅槃。”不论你怎么解说,他始终不信受。又如你好意告诉他:“证得阿赖耶识就是禅宗的开悟。”他说:“不!阿赖耶识是生灭法,你不应该信受。”每天向你诽谤真心阿赖耶识是生灭法,正是乐说邪见。他会常常来向你说:“阿赖耶识不是如来藏啦!你被骗了,另外一个真如心才是如来藏。”另外一个心是哪一个呢?原来是离念灵知!正是意识心!这就是乐说邪见的人,他会害你坏掉法身慧命。第三、“口软心恶”的人,他心中很邪恶,常常在算计你,可是嘴巴都跟你说得很甜美,每天甜言蜜语奉承你,说好话,那你得要小心这个人,赶快远离,这叫作口蜜腹剑。第四种人“少作多说”的人,就是每天不亲自做事,只管出一张嘴编派别人做事,不要亲近这种人,要赶快离开。戒师说完了就问他:“这四种人,你能不能远离啊?”如果戒子能做得到,就让这个人在整整六个月之中,每天都来亲近出家而有智慧的传戒法师,为他做事服务;当戒师观察他确实奉行了,才可以传戒给他。
〖“智者复应至心观其身四威仪,若知是人能如教作,过六月已,和合众僧满二十人,作白羯磨:‘大德僧听:是某甲,今于僧中乞受优婆塞戒;已满六月中,净四威仪,至心受持,净庄严地。是人丈夫,具男子身。若僧听者,僧皆默然;不听者说。’”〗
语译:观察满足六个月了,准备传给他戒法的出家法师,应该和合僧众二十人来共同作羯磨。既然要亲近承事出家智者,而且是整整六个月中都来亲近出家的有智戒师,承事种种事务,还要再和合众僧满二十人才能传戒,显然优婆塞戒是只能由出家法师传授的,在家菩萨乃至等觉位时都仍然不许传这个戒法的,这与梵网、地持、瑜伽等菩萨戒大不相同。观察满六个月后要召集和合僧满足二十人,然后对至少二十人的僧众公开声明:“诸位出家的大德僧,请你们大家听着:这个人名叫某某某,在众僧之中祈求传受菩萨优婆塞戒,到今天已经满足六个月了;在这六个月中,他真的能清净四威仪,以至心至诚心承事戒师,并且受持这个戒法而无违犯,如此庄严了他的心地;这个人有丈夫的心性,而且是男子身,不是女人身。众位大德僧,如果听许这个人受持优婆塞戒,就不必表示意见,可以默然尤许;如果不允许他受优婆塞戒,对他有意见,就请你当场说出来。”所以必须是男子身才能受这个戒,女众是不能受持这个戒法的。
〖“僧若听者,智者复应作如是言:‘善男子!谛听谛听!僧已和合,听汝受持优婆塞戒,是戒即是一切善法之根本也。若有成就如是戒者,当得须陀洹果乃至阿那含果。若破是戒,命终当堕三恶道中。善男子!优婆塞戒不可思议,何以故?受是戒已,虽受五欲,而不能障须陀洹果至阿那含果,是故名为不可思议。汝能怜愍诸众生故,受是戒不?’若言能受,尔时智者次应为说三归依法;第二、第三,亦如是说;受三归已,名优婆塞。”〗
语译:这种菩萨戒是专为在家男众施设的,是为了优婆塞准备住进寺院中当近住男,准备当出家菩萨而施设的,不是为女众而施设,所以叫作菩萨优婆塞戒。也许有人说:“那您讲这部戒经,好像跟我们女众无关。”其实不然,戒的道理是一样的。这部戒经虽然是为将来准备出家的男众菩萨,作出家兼受声闻戒的预先准备;不过里面所说布施的因果、解脱与实相的真理,以及实相中所说的‘异作异受、自作自受’,道理则是相通无异的。这部分,在增上班课程中也有人问到这个问题,因为时间不够,也因为在《优婆塞戒经》中即将说到,所以当时不作解答;这部经稍后即将会说到这些法义,说完后诸位就可以了解了。这部戒经中说的“自作自受、异作异受”等道理,其实正是第一义谛的实相正理,是学习大乘法的佛弟子们都应该深入理解的;对这个真实义有了深入理解以后,我们就可以因此而断除许多迷惑,将来就有因缘证得第八识如来藏,因此就能发起般若实相智慧了,所以这部戒经对参禅人而言,其实也很重要;而且,借着理解戒理、持受戒法的功德,也能使参襌者渐渐具足证悟的因缘。
言归正传,和合僧已经听许了,所以戒师准备为他传戒;但是传戒之前应当先受三归依,如果不是三宝弟子而传给他戒法,就是不如法;为了预防戒子这一世还没有三归依,所以为他先传授三归依。智者戒师应该要先开示:“善男子!你详细的听好!如今二十位大德僧已经没有异见,和合同见而听许你受持优婆塞戒。这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你如果能受这个戒,将来受比丘戒或菩萨戒时就都不会有遮障。这戒也能作为未来修学一切善法时的助缘,不会再产生种种的障碍;如果有人能成就优婆塞戒的戒行,此人将来就会证得须陀洹(预入圣流、见地)的果报,乃至证得二果的薄贪瞋痴(薄地)的境界,甚至能以在家身而证得三果(离地——离贪瞋痴)的境界。相反的,如果破戒命终之后,将会堕落于三恶道中。”在佛法中,利益愈大的戒法,犯了戒的弊害也就愈大,利与弊是相对等的。譬如供养或诽谤世间人,一定有它的因果,但是善恶因果比较小,因为他是解脱道中的凡夫,更是佛菩提道中的凡夫;若是供养或诽谤证得四襌八定的人,因果就大一点;供养或诽谤初果人,因果就更大;供养或诽谤明心的人,因果又比初果人更大;供养或诽谤地上菩萨,又比供养或诽谤阿罗汉的因果更大;若是供养或诽谤等觉与诸佛,善恶因果就难可想象了!当供养他利益愈大时,对他做反面的事情以后,因果也就愈严重。所以:赞佛功德无量无边,功德极大,当然对佛诽谤一句的后果也是无量无边的。同理,受这个戒法的果报这么大,未来能证得初果乃至三果,如果破戒时当然要堕三恶道,面对的恶报也会很大;因此,身为大德僧的有智戒师还要开示说:“善男子!这个优婆塞戒不可思议,因为受了这个戒以后,即使在家中受用色声香味触、财色名食睡等五欲,却不会障碍你证得须陀洹果乃至第三果,所以不可思议。”
从解脱道来说,如果是在家身,不离欲就不能证得阿那含果,这是一般法师居士所知道的;但是在家身的佛弟子,如果能离欲,其实一样是可以进断五上分结的,同样是可以证得阿罗汉果的;所以离欲与否——能否断除我所五欲的贪爱——才是能否断除五上分结而成为阿罗汉的关键,不因在家或出家身相而有差别;若不能离欲,就无法证得三果,当然就与四果无缘了。若从佛菩提道的修证来说,道理也一样;如果在家身就不能得阿罗汉的果位,那显然在家相的初地入地心“永伏性障如阿罗汉”就是假的了,在家相的六地满心证得灭尽定可以成为俱解脱而不取证无余涅槃也应该成为假说了,在家相的八地以上菩萨也是阿罗汉,乃至等觉菩萨也多数示现在家相,你想这些大菩萨们有没有阿罗汉的解脱果证呢?(大众答:有!)所以,正在修断五上分结的人能否实证阿罗汉果,是依能否断除我所的欲贪而定的,不是依在家身或出家身而定的。出家的环境以及受持声闻戒,比较容易证得三果(注);但因优婆塞戒是为了将来出家而作准备的,依照戒理而实行时,虽然受戒之后住在家中是不离欲贪的,一样可以证得三果。若不是正受这个戒法而住于家中,在不离欲贪的情况下无法证得三果的。(注:但现在的出家人已经与在家人一样,都因被大法师误导而不肯否定意识觉知心,坠入我见中而无法证得初果,虽然有声闻戒与出家离欲的环境,三果仍然无法证得。甚至有部分大法师被藏密误导而暗修双身法,成就无间地狱罪。)
但不可因为这部戒经说持此戒的在家人只能证得三果,就说在家人都不能证得四果,否则就是引喻失当,误会经义。假使在家人已断五下分结而又能离欲贪,也可以断除五上分结而实证四果的,只要自己有智慧,或有大善知识指导。所以,证或不证第四果,是依五上分结的断与未断而定,不是依身相而定的;假使出家后证得初果的人,不能离欲贪——身不行欲而心仍有贪、心仍有慢——一样不能证得四果;这才是实证阿罗汉果的真实理,与出家身或在家身无关。但是古时在家人证得四果的比例相差很大,是因为在家人常与五欲同处熏习,较难断除欲贪,所以人数当然相对的少很多,这与阿含部经典说有极少数在家人舍报时也是阿罗汉的说法,其实正好相符合。在大乘法中也是如此,所以“永伏性障如阿罗汉”的初地菩萨,在人间仍然是极少数。但是诸地菩萨对五欲都没有贪着,却仍然常处于五欲境界中,示现与诸贪欲众生同事而利乐众生,犹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是经常处在欲火中而清凉自在、不起贪爱的,所以诸地菩萨都是能“在欲行禅、火中生红莲”的不可思议者,这是阿罗汉与辟支佛们所不能思量测度,也都做不到的。
优婆塞戒的良好受持者,所证的最高果证为三果,是因为佛允许他仍然保有欲贪之心而受用在家人的五欲;如果在家之身而离五欲的心贪,表示他将来也是可以证得阿罗汉果的,因为离开心贪的不久以后,在已断三缚结的前提下,他只要略修禅定就可以很快发起初禅,实证三果。所以法无定法,千万不要在尚未真实了知经文以前,就以此经文而非议彼经文,否则将会成就谤法的恶业。正因为受优婆塞戒以后,在家中受用五欲而不会障碍他亲证初果乃至三果,这与受用欲贪的人绝不可能实证三果的情况,大不相同,所以这戒真是不可思议。智者戒师接着就问:“受戒以后可以证得初果乃至三果,以后就可以大利众生,你愿不愿意怜愍诸众生的缘故来受优婆塞戒?”如果他能接受,所以在传授与戒法之前要先为他说三归依。完成了三归依的内容,他才是真正的优婆塞。具足了优婆塞的身分才可以为他传戒。
〖“尔时智者,复应语言:‘善男子!谛听谛听!如来正觉说优婆塞戒,或有一分,或有半分,或有无分,或有多分,或有满分。若优婆塞受三归已,不受五戒,名优婆塞。若受三归受持一戒,是名一分;受三归已受持二戒,是名少分;若受三归持二戒巳,若破一戒,是名无分;若受三归受持三四戒,是名多分;若受三归受持五戒,是名满分。汝今欲作一分优婆塞?作满分耶?’若随意说,尔时智者当随意授。”〗
语译:优婆塞戒不是全分受,而是可以随自己的心愿来受的;心愿大、意志坚定者,可以满分受或多分受,多分受与满分受当然证果会比较高,如果是少分受,将来所证的果位一定比较低,这是相对的。因为心念不够坚强,也不愿意舍弃五欲法中的世间享受,就表示无法更清净,我所的贪更重,当然将来能证得的果位也就愈低。一得一失,两边一定是相等的:世间法上舍得愈多,解脱道上的证量就愈高;解脱道的证量如果愈少愈低,他在世间法上就是放舍得愈少,这是相等的。这就像天平,这边物品愈重,那边法码一定是相等比例增加,才能维持水平;这边秤得愈低,那边就相对等的愈高,想要维持水平,这边的法码就得相对增加,两边的重量一定是相等的。
这时戒师应向戒子说:“如来曾说优婆塞戒的受持有数种:一分、半分、无分、多分、满分等五种受法。假使受了三归依以加受一戒,这是一分受;若是三归依以后加受二戒,是少分受;受三归依而受持二戒以后,毁破了一戒,则是戒体无分;如是三归以后加受三戒或四戒,是多分受;若三归以后加受五戒,就是满分戒。你现在是想作一分优婆塞呢?或是作满分优婆塞呢?”说完就依戒子的意愿而传授一分戒、多分戒、满分戒。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优婆,塞戒,受持,优婆,塞戒,受持,恭录,菩萨优婆塞戒经讲记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