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无尽灯>生死无常>自我>

“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的困境

[自我]  发表时间: 2018-10-17 12:46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那刚才是说我们在世间学习知识的方法而举例来说,现在我们再从比较接近佛法一点的这个世间的方式来说说看。比方说,我们都曾经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就是我们如果能够把持着几个原则的话,那将有助于我们能够减轻烦恼。什么原则呢?那就是:“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这四个步骤就描述了当我们面对烦恼、在烦恼生起的时候,特别是不顺遂的事情在我们的眼前现起的时候,这时候我们要先勇敢不要逃避而去面对它;然后接受这个境界存在的事实,因为它毕竟都已经现行在眼前了;接下来要问自己说,该作的理性处理是什么事情?先把你的情绪摆一边,先在理性的层次把该作的事情作完之后,接下来就可以想办法把它放下而不要罣碍。这个是许多人常常接受到所谓的佛法的观念,好像俨然佛法就只是“面对、接受、处理、放下”的层次。
 
但是,我们却要跟大家说的是,虽然说这四个词的口诀: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确实当我们在运用这个方式的时候,无形中可以帮助我们对治了世间的不少的麻烦事情;所以若从这个方面来说,这个也是一种的总持,也是一种的陀罗尼。可是我们却要附带的提醒大家,所谓的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全部都是落在世间法、世间的境界里面去谈这些事情;所以我们应该要正确地跟大家讲说,所谓的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它所讲求的是所谓的对治性障的方法。这个方法在我们面对一般的麻烦事情,一般的烦恼的时候,这个方法确实有它的用处在;不过,只要各位真的练习过了,真的了解它的意涵之后,您就会晓得光是靠这四个面向,而要能够对治所有的烦恼,那常常是力有未逮的。因为这里面所谓的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都只是在事情表面的层次在处理,没有办法深入到事情的核心;这个所谓的核心就是烦恼的本源,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只能说这个部分它没有触及到烦恼的核心,所以当然不能够真成为对治烦恼、导致解脱的一个有效的方法。所以我们才会跟大家说,我们把这个方法,把它归类成是世间用来对治性障的方法。
 
但是,佛陀所讲的解脱道就不只如此了,如果你有确实按照佛陀讲的解脱道一步一步修习的话,那么佛陀所教的这个解脱道,就能够让我们真正彻底的解脱烦恼。所以在这个部分,我们说:学佛,虽然说您一开始学佛的时候,也许对于这种面对、接受、处理、放下这样子的一个处事原则,觉得听起来还不错,还挺受用的;不过我们要鼓励大家,了解这个还不是佛法!真正佛法的解脱道,有更多、更深入、更胜妙的道理等着大家去学,希望大家真正要学佛的话,一定要超越这四个面向的层次。
 
回过头来讲陀罗尼,这个部分如果按照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这四个世间法的程序,确实它也是像一种总持一样,可以让我们对治一般的状况。另外,当然还有人讲说(也有人喊出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又有人讲说“我们只要随时保持着念念觉知,不要被境界牵着鼻子走”。像这些说法也是一样,听起来都是勉励大家,在烦恼生起的时候要对治自己的心行;当你常常把这些个文句,把它记起来的时候,就会时时地提醒自己。所以,以至于说你在面对烦恼的时候,你也会在烦恼刚要生起的时候,你也许就会警醒自己说:“哎!我不能再继续生起烦恼了。”所以,“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类型的说法,其实也可以算是(在世间法来说)对治性障的一种陀罗尼;因为你只要持着它,就能够有效地来帮你在一般的状况,避免你再次的陷入烦恼之中。
 
所以讲来讲去,这个世间、这些世间的法,包括我们刚刚讲的九九乘法表,烧烫伤的处理,或者是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或者是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些世间的方法,其实它的本质都是一种记忆的方法;或者另外一种理解的方式,就是它都是一种口诀,透过这个口诀的方式,让你掌握到你接下来应该要怎么作比较好。所以,如果我们真的深入去看的话,我们会发现到,我们从小到大的学习过程里面,我们总是一遍又一遍的运用陀罗尼的方式,来帮助我们学习。如果各位对这一点有所怀疑的话,你不妨回想看看,当我们在经过任何一次的考试的时候,我们在考前复习的时候,总有一些方式(我们会发展出符合自己的这个方式)来记忆;比方说,如果是考地理的知识,我们都往往会想出各式各样符合自己记忆方法的口诀出来,帮我们在考试的时候,能够回想起复杂的地理知识,那也就是一种陀罗尼了。
 
所以,回过头来就是告诉大家,正因为我们在世间法上学习是这样子,这也表示说,我们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架构知识的体系,确实就是一层、一层、一层的方式去架构的。下层的知识架构完成之后,我们要能够掌握已经架构好的知识领域的话,一定是用我们所熟悉的方式,把它用某一个方式组织起来,比方说用口诀的方式,比方说用概念的方式。当你把这个复杂的知识,一层的知识把它形成一个统合的口诀,或是形成一个统合的概念的时候,这个就表示你正在用陀罗尼的概念。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  <第001集 共相怨害喻----陀罗尼>  叶正纬老师
本文标签:总持(10)陀罗尼(41)解脱道(87)本源(4)学佛(36)核心(3)面对(3)逃避(2) 本文关键字:逃避,面对,陀罗尼,总持,核心,本源,学佛,解脱道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