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无尽灯>生死无常>自我>

为什么会生气?

[自我]  发表时间: 2021-01-03 14:43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这个故事也给我们几个启示和问题:

 

第一个,不是只有人间有佛法。从故事中释提桓因知道三十三天的天众们,因为看见夜叉鬼长得丑陋难看,而且还坐在宝座上,都起了很大的瞋心以后,释提桓因依然以虔诚恭敬和谦虚的身口意行,让那个夜叉鬼的面貌变回原来丑陋的面貌,示现如何对治瞋恚。而且还以偈颂来对这些天人们开示,包括不要轻易地起瞋恚心、也不要以瞋报瞋;看见有人造恶的时候,也不要心生嫌恶,应当要起慈心、悲心来对待他,这样才可以破除自己内心的憍心和慢心等等。可见释提桓因是有方便善巧的,也是具有智慧的、也具有慈悲心,这在在都显示是大乘菩萨的行谊。所以在天界依旧是有佛法的,不是只有人间才有佛法。 

  

第二,忉利天人还是会起瞋心的。从故事中这位夜叉鬼只不过是坐在释提桓因的宝座上,三十三天人他们就起瞋心,而且是每一个都起瞋心,所以很明显的,三十三天人还是会起瞋心的。生到三十三天,都是因为持五戒又修十善,福报已经相当高了,但是他们还是会起瞋心。所以世尊在经文上开示:释提桓因能够成为三十三天众的自在王,是因为他总是能随时随喜赞叹一切不瞋的功德。从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释提桓因不仅有方便善巧,而且也教导如果碰到别人造恶时,要以慈心、悲心来破除自己内心的憍心和慢心,也教导如何去对治瞋恚的方法,还赞叹善于调伏瞋恚的行为,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三,为什么我们会起瞋心?首先我们来探讨,故事中三十三天为什么会起瞋恨心呢?一定很多人会觉得说,那就是因为夜叉坐在释提桓因的宝座上,所以才让三十三天起瞋恨心,所以那才是真正的因。其实不是!那只是一个缘而已。如果当时有一位阿罗汉在场,他是不会生气的,所以会生气是因为我们的第八识如来藏里面含藏有瞋的种子,也就是因为有了这个瞋的心所有法的种子存在,所以才会跟生气相应。那个夜叉鬼坐在释提桓因宝座上,只是一个缘,在当时每位看到这件事情的三十三天人,都跟他自己的瞋心所相应,所以就起了瞋心了。也就是说,会起瞋心,是因为跟自己如来藏中的根本烦恼相应了,也就是跟瞋心所有法这个根本烦恼相应了。如果再严重一点,随着这个根本烦恼也会起随烦恼,例如忿、恨、恼等随烦恼。跟这些瞋等心所相应以后,我们可能还会再起了身行和口行,甚至于会有恶口;可能还会有杀、盗、淫等恶行。所以整个修行里面,摄心是很重要的。那为什么会与瞋心所相应呢?我们的前六识都会跟瞋心所相应,当眼识跟意识一起察觉到,有违于祂平常所喜欢的情形,眼识跟意识就会一起跟祂们的个别的瞋心所相应,所以这些不喜欢的境界,只是一个缘而已,并不是因。真正会起瞋心,是因为我们自己有这些的瞋心所的种子存在,所以当我们能够让这些瞋心所的种子不再现行,即使外境如何改变,我们也不会起瞋行。所以阿罗汉不会因为外境而起瞋的现行,但是还是有瞋的习气种子存在,必须要等到成佛以后,才能把这些根本烦恼的习气种子断除。所以成佛以后,祂不仅不会起任何贪瞋痴慢疑等等的现行,也不会有任何贪瞋痴慢疑的习气存在。但是阿罗汉还是有这些习气种子存在,所以阿罗汉是远不如佛的。 

  

第四,意识既然会跟瞋心所相应,那意识是否就能够储存这些烦恼种子呢?意识当然不能储存这些烦恼种子。我们都知道,不管从前世到这一世,或者是从今世到未来世,每一世都是不同的、不是同一个五阴身,所以必须有个根本因来执持这些烦恼种子。这个根本因绝对不是意识,因为意识在五位会断灭,也就是在无想定、灭尽定、眠熟位、闷绝位、正死位,在这五位的时候意识都是会断灭的,所以意识无法储存这些烦恼种子。  

 

第五,这些瞋的烦恼种子或习气到底储存在哪里呢?它们都是储存在我们的第八识如来藏里面;因为只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如来藏这个根本因,才能够储存和执持这些瞋的烦恼种子或习气。我们这一期的善、恶、无记业的种子跟习气种子,都是由如来藏来执持,也跟着入胎,会在未来世中遇缘而显现。第六识意识是无法执持业种跟习气种子的,意识也会在每一期的生死的时候,会跟着断灭;所以意识不管是细意识或者是极细意识,都不可能到未来世去。同样的道理,过去世的意识不管是细意识或者是极细意识,也都不可能到这一世来,所以意识无法贯通三世。第七识末那识意根,虽然可以贯通三世,但是依然无法去执持这些业种跟习气种子。所以只有第八识这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如来藏根本因能贯通三世,也能执持这些业种跟习气种子,才能够成就这个三世的因果。所以不管我们造作任何的业种,如来藏都会帮我们记录得非常清楚,因此我们要学习释提桓因,以虔诚恭敬和谦虚的身口意行,来对治不好的外境,也要学习他向天人开示的“人当莫瞋恚,见瞋莫瞋报,于恶莫生恶,当破坏憍慢”,来让我们不会随着外境起不好的心行,也让我们如来藏所含藏的种子越来越清净,才能够快速地往佛地迈进。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  <第49集 瞋恚对治鬼>  周正铭老师


本文标签:业种(33)瞋心(20)根本烦恼(11)天界(5)习气(30)摄心(2)生气(8) 本文关键字:生气,瞋心,天界,根本烦恼,摄心,习气,业种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