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琅琊阁采访“正觉学员”之偏见
看了琅琊阁通过选择性地采访“正觉学员”所“揭露”的一些“真相”,深感末法时期弘扬真正佛法的菩萨僧团不易。作者的文章理路好似清晰客观,实则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一些事相,如果读者顺着作者的思路下来,很容易产生偏斜的认知,误以为被采访的“正觉学员”真的了解正法法义及各种事相,但即使作为不了解实际情况的人,从其言语中也可以看到有失偏颇之处,比如有些内容只是听说,而有些地方则将自己的心态作为可以代表他人的心声。观其所显示的心性,也合该得不了菩萨大法啊!
末学在此想从个人的角度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能为他人作为一个参考。关于法义的详情末学没有能力来作具体辨正,在此引用三乘菩提之识蕴真义系列视频第109集正国老师的开示:“修学者一定要思惟及抉择法义,这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而常常作法义的抉择,就成为一种习惯,能够使未来世也可以有这样的习惯继续作法义抉择,因此能够远离假名善知识的笼罩。”当然前提是自己要如理作意地去阅读及辨别,而不是带着先入为主的有色眼镜,只找符合自己设想而断章取义之文句为证。
末学自己对于 平实导师及亲教师所写结缘书及局版书,通过五年的时间,数数读了有一百本了,虽然只是浅略地熏习,也只能知道一点表面意思,但从未发现自相矛盾之处,而平实导师秉承 佛之意旨,将如此胜妙难会之第一义谛佛法深入浅出铺陈演说,令人得以信解,实为稀有难得!不管是二乘四果及所修所证,或者大乘菩萨五十二位阶的次第以及为求证道所需修学之法与次法,皆一一详述,有些地方从这个面向讲过来,又从另一个面向讲过去,为的是学人能真实了知其中意旨,末学虽不懂其中真义,但却感动于世尊的老婆心切,以及 平实导师的慈悲为怀,即使看表面的意思也读得津津有味,决不是被采访师兄所说的“单调重复”,若如此以为,一定只关注于名相的重复,而不了知从熏习名相到真正实证、悟后起修,这中间所要亲自体验的法有多少。
末学反而觉得从熏习的角度来看,自是需要不断反复地熏习正知见,而真正用到生活中,比如降伏性障,那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每当自己懈怠、性障现起,导师的书、亲教师视频就是良药,也许读到哪里就会有所触动而惭愧,而又开始精进一点。同样的错误末学也时不时再犯,如果没有通过读到书中法语而不断地提醒自己,一定难以进步,如果很多法与次法只从一个面向来说,而且只说一遍,末学一定是记不住而因此错过很多内容。举世间法中类比的例子,比如老师教学生,好意耐心地从各个方面来说,让学生明白,结果还要被学生嫌重复单调,真是冤枉啊!
被采访师兄提到的义工工作,末学因身在大陆,客观原因未能像台湾菩萨们有机会做很多义工,心里非常羡慕,也很赞叹台湾菩萨们的福报,但是这位被采访的师兄说“占据大量时间和金钱”,末学就自己做过的义工的体验而言,首先,义工全是自愿报名,并没有人逼迫;其次,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生活以及义工工作,应该是个人的事情,不能因为自己没有协调好而怪别人,如果自己承担不了很多的义工,可以不报那么多,千万不要不顾自己真正的承受能力而托大,特别如果是有所求心(比如想要参加禅三、为自己求开悟)而想通过参加很多义工以期被录取、印证,若是所求未遂难免心生怨怼,轻则因此生疑自行离开、枉过一生,重则谤佛谤法谤僧造下地狱业,如此还不如在世间法中过一生。
这位师兄还说:“有菩萨说他自己后来不想做义工了,因为其他人都做到‘爆表’,他觉得根本没有希望”,此处没有希望,联系上下文指的是没有希望录取禅三,末学认为这位菩萨的心态值得探究,达摩大师云:“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且不说他人能做义工做到‘爆表’时菩萨应有的心态应该是为他人感到欣喜并深心赞叹其福报与精进,单单论其觉得自己没有希望就不努力了,怎能当得“难行能行”四字?可不是“轻心慢心”嘛!玄奘菩萨当年西行取经,独自西行在当时看来应该大多觉得希望渺茫,若是玄奘菩萨因此而放弃,哪有如今许多大乘经典的流传?
设身处地地想,如果末学身边的菩萨都有机会积极做义工而能快速培植福德,末学就尽自己所能去做就好,比不上别人没关系,身边的人能走在自己前面,是自己比较幸福,因为他们都有能力帮助、拉拔自己,最辛苦的是走在最前面的导师,承担了禅师、经师、论师乃至戒师的执事,自身持戒清净却还要被诬谤:“导师禅三后经常说‘在华南银行存款才能在华南银行提款’,意思是:你捐钱给其他慈善团体,或是用与金钱无关的方式帮助众人,都不是在‘累积福德’。”又进一步曲解为“导师的话,意思明明就是‘不捐钱我不让你上禅三’”,不知为何这位师兄竟能如此曲解,觉得导师说培植福德就只是与捐钱有关,而说“正觉本身就是用钱衡量福德”,末学从 导师书中所读到的,或者偶尔去台湾听经所知,从未如此划过等号。
在此摘录 导师在《佛藏经讲义》第五辑中所说:“你该修什么福,应该看情况;别人该修什么福,也要依他的情况来说,不能一概而论。所以有的人没什么钱财护持,照样上山去打禅三,一样可以开悟;有的人没什么义工可以做,他从来不做义工,照样去打禅三也可以悟,因为他从另一个方面来种福,培集他的福德资粮,只要有事他一定奔走帮你把事情完成,这也是他修的福德。那你不能要求他来做义工,各有不同的情况。……心性降伏之后成为好心性,那也是一种福。有的人修福是修菩萨性,当菩萨性修好了,福德也跟着成就了。如果他的菩萨性好,表示他不是一世修来的,是多生多世修来的。……修定也有福。”如此说了这么多种福,可知这位师兄所言非实。
这位师兄还提到“我们做的义工,很多都是徒劳无功、浪费时间的。”所举之事例是一些义工忙着翻译的一本书最终不出了,另外还有提到说有些义工工作是魔鬼训练,要百分之百按照要求去做,不然就会被骂。末学想起曾经做了一件很小的义工工作,最后也没有被采取,而是由另外的菩萨来做好了,当时自己做的时候就有想到万一没有被采用也没有关系,如果另外的菩萨做的比末学好,由另外的菩萨来做理当更好,应当赞叹对方,而且在做义工的过程中,是降伏自己性障的好机会,并且也是学习世间法、善巧方便的机会,从末学自身的体验来说,有些要求确实比自己要想的全面,能从其他菩萨身上学到世间法上做的比自己好的地方也是一种收获;而在他人与自己想法不一致时,在探究如何有善巧方便能做好事情的同时,也看到自己不好的心念,如能常常藉此加以反思对治,在善巧方便与降伏性障方面一定有所进步。
举个世间法上的例子,比如设计师的工作,经常要改来改去,如果设计师只做一个方案而要求老板或者甲方一定要用,没有这样的道理,现实情况是得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精益求精为达到预期效果。如果我们做义工,要求自己辛苦做出的东西一定要被采用,如果每个人都是这么想,事情可能很难做好。
再说说这位师兄对正觉持戒的误解,认为正觉持戒只是表面功夫,不是内心持戒,而且竟能代表正觉学员说:“在正觉,大家都生活在对戒律的恐惧中”,末学在受戒之行中,记忆深刻的是亲教师说菩萨戒是心地戒。心地戒并不是重在表相,虽然轻戒常常犯,但受戒以来,从未感受到“对戒律的恐惧”,末学不是二地满心菩萨,常常犯戒很正常,就是因为做不好才要受戒,就是要不断地提醒自己,才能逐渐慢慢地学好戒,而决定是否受戒的人是自己,一定是深心自愿为求无上佛道、为众生而受菩萨戒,如果有正确理解导师书中和亲教师视频中内容,相信决不会是“生活在对戒律的恐惧中”的心态。如果是因为要上禅三必须要受菩萨戒而不得不受,那发心就有问题了,就更不用说真正学戒了。
这位师兄还说“为了明心,很多奇怪的事情我不会深究。生活已经很忙碌,也没有时间深究。我后来还是继续报禅三,因为我对‘密意’很好奇”。关于事相上的事情,末学自己所经历的并未有任何觉得不平和奇怪之处,虽然也有听到一些事情,甚至也有见到过当事人,但因为自己并不喜欢、也尽量提醒自己慎护口业,而不去深究及议论他人是非,所以也并未受到负面影响。在世间法中如果遇到有人告诉我说别人说我的坏话,我会对这个好像是“善意打小报告”的人有所警惕,因为很可能他也会在其他人那里传我的不是,而所听到的事情,也要理性去辨别,不要马上就相信。
虽然并不清楚台湾的情况,但可以想见,毕竟正觉的菩萨不是每位都是三果以上,有一些事相上的问题很正常,以 导师书中所说内容而认知的 导师为人,是很慈悲宽容的,从末学自己的理解,如果只用心性好、证量高、各方面都优秀甚至完美的弟子,那么成佛想来会很慢,因为一看过去世的眷属:在三恶道的不管他,太难度;刚强难调的眷属让别人先去调伏;只度好度的心性调柔的弟子。如果所有修学佛菩提道的菩萨都如此,那么那些被“舍弃”的眷属要得度就遥遥无期了,可是佛菩萨都是大智大行大悲大愿,哪怕是地狱的众生,有因缘时也会去救,而且非常有耐心,等着佛弟子们慢慢成长。
如果有人三贤位的每个阶位只要一大劫的时间,那是非常非常精进和快速了,以三十大劫就度过了一大阿僧祇劫所修,假使真能如此,比如持戒这一度只要修一大劫,可是即使是一大劫,那也数不清是多少世了,那如果说要要求所有弟子在这一世就能永伏性障如阿罗汉,是不可能的。就像父母陪伴子女成长,总是要耐心教导,容许子女在不断犯错后能改正而逐渐懂事,如果子女犯错超过三次就将其定为不可教而放弃,这样的父母永远也教不出好的子女。
而作为同修道友,大家未来都是法眷属,是要一起共事同弘正法的,也应该对自己与他人多一些耐心和宽容,如果与心性不好、性障重的同修共事,心中要对其能通过做义工过程培植福德降伏性障抱积极态度,即使这一世都很难有很大改变,那也是很正常,只要有一点点进步,其实已经很不容易了,往往能有很大改变都需要以劫计才可能比较明显,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若是自己觉得对方不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做法,同时也该思考是否自己也是觉得自己的方法才是更好的而不愿听取他人意见?末学在生活中观察往往总说他人有问题的人,很多时候是因为自己的心态不正而看法偏颇,性障重的人更容易觉得他人性障重,而性障轻的人对他人会比较宽容,程度相当的人才能互相争论得起来。
这位师兄提到正觉的执事很多是跟 导师有着过去世很深的缘分,是“往世的裙带关系”,从迦旦遮罗被 佛度的例子就可以知道,她愿意跟着 佛修行,愿意信受 佛所说的法,然后很快就可以证果,不是因为她特别聪明或者有别的过人之处,而是因为她在过去生当中,已经跟佛多所结缘,曾经当过祂五百世的母亲啊!那么能够被 导师度化的弟子,长久以来与 导师结下很深的缘分,也是正常的,一定是关系越近就越容易被度。末学也很羡慕那些与 导师结下深厚缘分的菩萨们,但也并不会因此而自卑或者“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修学佛菩提道过程中,要跟随无量无数的善知识修学,并不是每一世遇到的善知识都跟自己有着非常深厚的缘分,但一定会有相遇之时,然而不管与住持正法的善知识缘深或浅,只要能继续学法而在佛菩提道上有所进益就好。
另外从这位师兄对密意的好奇以及求法心态来看,不能得法也在情理之中,《我的菩提路(六)》中张育如菩萨的见道报告中提到“普说之前”的投影片,“内容是 克勤大师的一段话……大意是说:禅是向上一路,须是个向上根器,要有绍隆佛祖的志气,否则宜宝祕慎词,勿轻易放行也。”这位师兄在对自己不能被录取禅三而对正觉起疑之前,先想想自己的定力、慧力、福德和降伏性障做的如何,菩萨性是否够,是否有绍隆佛祖的志气?万勿“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
求法不得,这位师兄又提出对悟后需要转依的疑问:“证得般若智慧的当下,那个智慧已经可以断除烦恼,不需要再去转依什么,因为那就已经是你的智慧。如果还要转依,那证悟当下就不是真的智慧。”光是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或多或少知道一些世间的智慧,但是知道和能做到之间,却是有一段距离的,如果知道了某一个智慧后马上就可以做到,那么这个世间的众生都不会有贫穷、困苦、怠惰的状况了。何况是无上甚深微妙之第一义谛法,更是需要三大阿僧祇劫的长时精勤修行,就末学自身与自己习气作斗争的过程,就是反反复复时好时坏,要逐渐转变真是不容易,一定有痛苦和别扭的过程,哪怕读了导师的书、看了亲教师视频,不断熏习,也决然不能马上就做到。
至于证悟这一阶段性的结果,是每一位行菩萨道而未实证者将来所必证,这位师兄说“正觉的‘密意’真的就像毒品,不知不觉就上瘾了”,明心当然是每位未悟之正觉学子所努力追求之阶段性目标,但重点是其修证实质而不是开悟这个光环,不是仅仅了知“密意”就算开悟。追求明心而努力修行六度、培植定力、慧力、福德等无可厚非,但不能因为自己急于在此世求证、不顾自身往世所累积资粮是否具足,这样的心态而自己被自己“绑架”,却推为正觉“密意”之过,学人若是真学佛者,必定向往的是最终成就佛道、自度度他,在此过程中对无量的法都是誓愿学、而修而证,决不是单纯只对“密意”好奇。
劝请诸位同修道友将关注点放在法上,择法宜多闻详审,若是抉择确定法没有问题,就不要因为事相上的原因而对法生疑,因事相不能生忍而退失修道心,枉误自己法身慧命!
------寻无生
202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