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楞伽经详解》摘录(6)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甚深如来藏,而与七识俱;二种摄受生,智者则远离。
如镜像现心,无始习所熏;如实观察者,诸事悉无事。
如愚见指月,观指不观月;计著名字者,不见我真实。
心为工伎儿,意如和伎者,五识为伴侣,妄想观伎众。
疏:《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世尊更为我等大众宣说阴界入生灭之真实道理。声闻缘觉等人一向宣说无有我可得,若真实无我者,是谁于人间有生?又是谁于人间有灭?愚痴凡夫等人,总是依于生灭之法,而堕于众苦之中,不能觉察到众苦灭尽之境界,所以都不能真实的认识涅槃。”佛言:“善哉!谛听!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佛告诉大慧菩萨:“如来藏乃是一切善法与不善法之正因,这个如来藏心,能普遍的兴起而造作一切五趣六道众生,当他兴造五趣众生的时候,就好像魔术师的变现五趣众生像一样,祂是远离我与我所的。由于不能觉察到彼如来藏之存在与体性的缘故,所以我见与我执不能断除,结果却堕于三缘和合方便而生的意识觉知心境界上,那些外道们都不能觉悟到这一点,所以便误计意识心为真实心,因此而执著意识心是能作一切万法之心。
第八识心因为无始以来的虚伪恶习所熏习的缘故,名为识藏;由这个缘故,出生了无明住地,因此使与七识同在一处,犹如海浪之体,常常出生而不断绝。但是在这种不断出生七识心的时候,如来藏却一直都是远离无常之过失者,而且远离我见等论议;在七识心有染污、在自心如来函藏染污的七识心种子时,祂的自性却仍然是本来清净无垢的,仍然是毕竟清净的。
其余的七个识,是有生有灭的心;意根、意识等,念念相续,共有七识;都是因为不真实的虚妄想所缠缚的缘故,所以摄取六尘中的种种境界,在种种形色与处所之中误计而执著名与相,却不能觉知这些六尘万法都是自心如来藏所显现的色尘相,所以不能确实的觉察到世间的苦乐的本质,所以不能到达解脱的境界;更因为名与相等种种缠缚,贪欲心便生起了;由于贪欲生起的缘故,转而更生无量的贪心。
如果由于自己探求这个实相为因,或者由于有其它善知识的教导而攀缘于不起苦乐的境界,那么他能受苦乐的六根止息了,一切苦乐的次第都不再生起了,只剩下自心对于涅槃境界的妄想,如是住于不知苦乐的境界中,进入了灭受想的正受中,或者进入了第四禅的不受苦乐的境界中,或者善于实证真实正理的解脱境界。
修行解脱法的人,往往心里面作解脱想,以为觉知心不离一切六尘境界,于六尘境界中都不被移转而如如不动,这样就认为是证得解脱境界的人,这种人的第八识就名为如来藏、识藏,这种人的七识心是在六尘中流转而永远不会入灭的︵永远不能证得无余涅槃的︶,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那些人的第八识心,是因为缘于七转识的缘故而出现在人间,这不是声闻与缘觉修行所证得的涅槃境界;他们不能觉知无我的真实道理,执著五阴我、十八界我的自共相,因此而出生了五阴、十八界、六入等法。
如果有人亲证阿赖耶识--如来藏本体,以及依如来藏而有的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人无我与法无我,那么这种错误的摄受阴界入为真实法的邪见与执著,就会渐次的消灭了;因此而转依真如阿赖耶识,依照诸地进修的次第,相续不断的转进,使得其余外道见的邪见都不能倾倒和移动他,这就是佛法中所说的入住于菩萨不动地中。
再往前进修,而获得十种三昧道门之法乐,为金刚三昧的法性觉悟所执持,再返身观察不思议佛法及自己进入初地时所发的十无尽愿,因此而不取受灭尽定的三昧门法乐,也不取证无余涅槃而进入涅槃之实际中,如此趣向佛地自觉圣智之义趣中。这种佛菩提的修行,不共于一切声闻、缘觉及诸外道所修行之法道;证知及发起十地圣种性道,如是历经三贤位的习种性、性种性、道种性,在三地满心位起,发起意生身、智生身等,远离灭尽定等声闻三昧,也远离贪著世俗三昧等行。由此缘故,大慧啊!菩萨摩诃萨欲求胜进的话,应当次第清净如来藏名义及识藏之名义。 大慧啊!如果没有这个识藏名为如来藏的话,就不会有世间万法生灭的现象了;大慧啊!但是所有的凡夫与圣人都是有生灭的,真正修行佛菩提的人,这样的自己觉悟圣人的意趣,而在现前所证得的法性中安乐而住,但是却不舍弃种种的方便法,如是而利益众生。
大慧啊!这个如来藏,或者名为识藏,在一切声闻阿罗汉以及缘觉辟支佛等人来说,他们所见的如来藏都是依于心里的想象而已,他们是不能证得的;这个如来藏虽然是自性清净的,但是因为七识心被六尘的客尘所障覆的缘故,所以体中仍然可以看见有不清净的种子,这不是诸如来的第八识心。大慧啊!如来的第八识心,现前的境界是究竟清净的,是犹如观看在掌中的阿摩勒果一般,可以很分明的看见祂的究竟清净的。
大慧啊!我就是因为这个道理,因此以我的神力而建立这个法义:教令胜鬘夫人及利智满足的菩萨们,宣扬如来藏的名与义,演说如来藏及识藏的名与义,说如来藏与七识同时出现在世间。声闻人由于误计如来藏而执著的缘故,所以只能观察到人无我和声闻法中的法无我,所以胜鬘夫人承佛威神,而宣说如来所住的境界,这不是声闻缘觉及外道所能证得的境界。如来藏、识藏,是只有佛及其余智慧深利的依义菩萨所住的智慧境界;由这个缘故,你和其余的大菩萨们,对于如来藏、识藏这个义理,应当勤加修证与学习,不要只是听闻与觉知之后,就作知足之想。”尔时世尊想要重新宣示这个道理,因此而说偈言:
非常深奥的如来藏,是与七转识同在的;
因为如来藏的缘故而有能取与所取的现象产生,
有智慧的人则能远离能取与所取这二法。
能够像明镜一样显现色像的这个如来藏心,
是由无始劫以来的种种学习与造业所熏染的;
如果是能够如实观察如来藏的人,
当他看见一切世间有种种事相时,其实心中的看法却都是无事。
譬如有些愚痴无智的人看见别人为他指示明月,
他却只是观察那人的手指,而不顺著指头所指的方向去观看明月;
那些误计和执著名字指的人们,是看不见我所证得的真实境界的。
如来藏心就好像是有种种善巧的伎儿一般,
意根与意识则犹如配合那个善巧的伎儿而指挥伎儿的人,
前五识则是意根与意识的伴侣,
妄想就是在那儿观看如来藏与意根意识共同演戏的观众。》
q-10********************************
《楞伽经详解第十辑》 (内容分享300~330页)
附论──对印顺“楞伽经正讹考证”之商榷
三十年来,常有人主张《楞伽经》非是 佛说,认为是后人之长期创造所编集而成者;然而彼等对于此经“集成时间与地点”之考证,皆是臆想,全无正说也,实非真正之考证,而假借考证之名,以行否定大乘经典之实。譬如睛虚法师依印顺法师之见解而作是说:《…依据印公导师对‘楞伽经’发隐抉微所见,有几点极为重要的幽旨大义,最值得注目与体认:一、‘楞伽经’〈以宋译四卷本楞伽为依据〉,为大乘佛法三大系中的“真常唯心论”的要典。此与‘密严经’、‘胜鬘经’等并同一意趣,只是‘楞伽经’较为早期集成的真常唯心系要典。 二、集成而流传于世的时间,约在释迦文佛入灭度第八世纪之后〈公元第四世纪中叶〉的笈多王朝盛世的时代。 三、集成的地点,应在南印度的海滨--一处有山海景观的地方。此所依据的是:1.本经译本的缘起分,以佛出南海龙宫,登上楞伽山城说法。2.经说南天竺的龙树,持佛正法。3.传南天竺一乘宗的达摩,是南天竺人,也以此经印心。4.初译本经的求那跋陀罗,也是从海道来华。5.经中所说楞伽山海的险峻形状,应是由于编集成者所熟悉的环境。四、编集成以流通的人,应为由大众系传出的多闻部后代,而发展于南印度的多闻分别部的学者。当然学派间的思想义理,是会有互相影响而演进、消长,所以有时、地性的人文特征。 五、经义的主要依据,乃源于大众部之“心性本净”说,又融摄了犊子系“不即蕴、不离蕴”的真我说〈不可说我〉,揉会而演成,即于一般所说“三科”之蕴处界中,以为具有真常之觉性,而成“真常”与“净心”之融合的唯心论。 六、经序所说楞伽山海的情况,原为象征众生心境的,亦即托事以喻显众生业系生死的苦恼与恐怖的世界相。而佛登上众宝庄严的摩罗耶山城,为夜叉王说法施化,也就是象征大乘佛法尝流行弘传于楞伽岛的古锡兰。‘西域记’亦载述:玄奘大师西游天竺时,尝到南印,曾知楞伽岛上多有能精通大乘法相的学者。 七、宋译本‘楞伽经’的译者求那跋陀罗三藏,是从南印海道来华,前后还译出了‘法鼓经、胜鬘经、鸯掘魔罗经’等,可见他是典型的真常唯心系大乘的论师。 八、‘楞伽经’向来传为大乘唯识宗所依的‘六经’之一,因为此经文中处处说到唯识宗义的名词,如五法、三性、心识等,及诸法相;但是深究其很本大义,则每相反,所说的阿赖耶本义亦异。举例说:经文的“如来藏藏识心”。又如说:“略说有三种识--真识、p301现识、分别事识。”、“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这是说“真识”与“常住”的阿赖耶识之自性相,而唯识宗义却不是这样说的!又如说:“如来藏……为无始虚伪〈妄〉恶习所熏,名为藏识……自性无垢,毕竟清净。”所说“藏识〈平实案:经中非是言藏识,乃是言识藏,二名之义有异,此文作者混淆为一〉”,就是指阿赖耶诚,是如来藏与杂染熏习的统一,是真妄和合的意义。所以此阿赖耶识虽由于杂染种习而现起根、尘的器界与七转识,而境风浩浩,识浪滔滔!然而,识藏〈平实案:应为藏识,非是识藏〉自体却是本来清净的。这与早期学派时代大众部本宗同义的“心性本净,客尘烦恼之所杂染〈而〉说为不净”的口吻多么相合。相反的,可以确见,而与唯识大乘所说的义旨,有著根本不同的异趣。 九、‘楞伽经’虽广说唯识义理;但是认为“唯心所现”,不是究竟的真实。如宋译本说:“若说真实者,心即非真实”、“如实处见一切法者,谓超自心现量”、“超度诸心量,如来智清净”。诸法究竟的真实义相,可是决非一般所说的“唯心”或是“唯识”! 十、据高僧传记载:菩提达摩来华,传授的禅法,尝特以宋译的四卷本‘楞伽经’授与慧可神光,以为印证传授的是“南天竺一乘宗”的心地法门:“可师后裔,盛习此经”。可见早期的禅宗,与‘楞伽经’的关系,至为深切。然而后代的禅徒,却已是忘“宗本根源”了!‥‥‥.》〈《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亲闻记》之《晴虚法师序》:印顺法师讲述,印海法师等人笔记,佛陀教育基金会1996年印行。〉
平实云:如是说法,如是判断,多属臆想思惟而得之见解,极为武断与主观,亦充满先入为主之观念,复又误解真常唯心之旨,复又误解般若第一义谛,复又误会禅宗之明心与见性意旨,非是如实之语也!亦与佛法真义互违。
一者,印顺对于现存经典中明文记载之明确佛语真义,尚且严重误会至无以复加之地步,是故拙著十余册举述印顺说法之邪谬,至今已历七年余,而印顺今犹耳聪目明,竟不能置一语以辨之;乃至昭慧法师等一向极为强势之人,一向不能忍受住何人一言评及印顺之人,竟能安忍、无动于衷,可知印顺之谬矣!今者既知印顺法师对现存经典中明文记述之佛旨,尚且严重误会,处处曲解经中佛旨,则其所谓古时经典考证之可信度,思可知矣!彼睛虚法师何得引述印顺邪谬之语而证成之?何得引述印顺错误考证之说,据以为实?无是理也!
二者,古印度信息之流通极为不易,又复幅员广大,p303北方与南方之讯息流通,非如今时之迅速;亦无今时之电话、电视、因特网,亦无今时发达之印刷术,经典依靠口语传述之情形非常普遍;于如是情况下,欲求如今之以书籍、电子邮件而迅速传递者,殆无可能。是故常有南方多所流通之经籍,而北方数十、数百年后仍无者;北方亦复如是,往往数十年乃至数百年间不曾有南方所常弘传之经典传入。譬如今时信息发达之南洋地区,仍然少有大乘佛法弘扬,只有少数华侨所住地区有之;若后时无人大力弘传,将来渐渐消声匿迹,终至后时已无可考,则南洋终将仍无大乘佛法弘传;若正巧四阿含诸经不曾弘传至中国地区,则吾人依印顺之“考证”说法,便可推断二乘佛法为南洋古时诸师所创造结集成功者。然而却与事实不符;如斯等事,古来亦应所在多有,非是现今绝无仅有者;若不知现实事相上往往有如是事者,便如印顺以一己之好恶而推断之,则其推断便成妄断。是故不应因如来藏系之经典多在南方流传,北方无之〈当时之北方是否真正无之?抑或有彼经典而无人弘扬之?亦仍待考证也,不可印顺说了就算数。〉亦如今时中国地区,若无平实大力弘扬此经,只是私下为少数人传授;亦无印海法师将印顺原先所讲述之《楞伽经》加以记述印行流通,若因此故而导致后时楞伽经失传于中国地区,偏又正巧楞伽经经文亦属流传于他国,则依印顺之推理,应可说为“中国地区在二十世纪并无楞伽经弘扬”,然而事实绝非如是。是故,唯见彼经在南方广为弘传,亦末确实考证北方是否有人弘传而未留下证据,便断言彼经是在南方之人所创造编集者,非是正确之说法,纯属推理之说,非是真实之考证也。若不如是,则唯流传于北方之经典等,亦应可说为北方之佛弟子所创造者。审如是,则天下大乱矣!〈注:印海法师以印顺年轻时所讲之楞伽法义,由自己及他人亲闻而笔记之,说服“佛陀教育基金会”加以结集出版,作为印顺九十大寿之祝,其实是“拍错马屁”了。因为印顺后来之私心,实欲推翻《楞伽经》中所说之第八识如来藏法,本欲完全否定第八识阿赖耶、异熟、无垢识之存在,实欲否定《楞伽经》整部经典,绝不可能喜见《楞伽经亲闻记》之出版与流通;然而印海与晴虚法师,不知印顺心中所思、所乐、所厌,却将他后来所厌恶而欲令其消失之《楞伽经讲记》出版;出版后,则将因此经文之流通而更加证明第八识法之真实存在,使印顺欲消灭楞伽法义之私心不能实现;如是而欲求其“斧正”,而欲邀其赐序者,当然求不可得。印海法师于《楞伽经亲闻记》“后语”第748页中,记叙其寄奉书稿与印顺过目,并致函请求印顺法师赐序及予斧正,遭印顺假藉身老色衰为由而回绝,书稿则托明圣法师寄回;后来印海法师于一九九四年自己面谒印顺,当面请求,亦遭拒绝。但六年后p305,印顺却以更高之龄、更弱之体,而有精神阅读邱敏捷所写的《印顺导师的佛教思想》一书;乃至八年后之二00二年,更以九十八岁高龄而言为“耳聪目明”,而为潘〈火十宣〉居士所写《看见佛陀在人间─印顺导师传》一书,亲自加以斧正:“这次出书前,印顺导师在台中华雨精舍,逐字阅读这部传记,还为她改错字,显见导师仍耳聪目明。”〈中国时报2002年4月21日报导〉此中差别,原因无他,只因为邱敏捷与潘〈火十宣〉二人,知道印顺心中想的是什么,但印海法师与晴虚法师二人,却不知道印顺心中想的是什么,所以出资出力为印顺出书,却得不到印顺的善意响应或相助。〉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楞伽经详解,摘录,楞伽,详解,一套,十辑,全部,出版,平实,
相关阅读
- 上一篇:04、《禅悟前与悟后》摘录
- 下一篇:06、《心经密意》摘录
推荐文章
阅读排行
讲座文稿